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吴晓萍  Tim  Oakes 《安顺学院学报》2010,12(1):1-4,36
2008年宋茨林先生针对我们主编的论文集《屯堡重塑》在《安顺学院学报》2008年第一期发表了一篇题为"是历史遗存还是现代包装?——《屯堡重塑》中的热点和冰点"的文章,文章是对该文的回应。借助这次回应,文章再次阐述了"文化重塑"这一概念的内涵,再次强调了作为文化旅游资源的文化的保护是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屯堡重塑》一书汇编了近年来有关屯堡文化研讨方面的19篇文章,其中有专家学者触及的“热点”,有“屯堡汉子”涉及的“冰点”。这些观点让人耳目一新,增添了人们对屯堡文化的了解,但也有失之偏颇和过于武断之处。对此,文章作了辨析阐论,认为屯堡文化是一种历史遗存现象,不是现代学者包装的产物,在保护好这个旅游资源的同时,应该更加珍视屯堡文化的历史原貌。  相似文献   

3.
2008年宋茨林先生针对我们主编的论文集<屯堡重塑>在<安顺学院学报>2008年第一期发表了一篇题为"是历史遗存还是现代包装?--<屯堡重塑>中的热点和冰点"的文章,文章是对该文的回应.借助这次回应,文章再次阐述了"文化重塑"这一概念的内涵,再次强调了作为文化旅游资源的文化的保护是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教育文化论坛》2013,(5):F0003-F0003
为把《教育文化论坛》办成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类优秀期刊,形成特色栏目,借以促进教育文化化、文化教育化、服务于教育文化事业和国家“软实力”建设,推进“以人为本”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进程,《教育文化论坛》自2010年第1期起,在“区域教育文化纵横”栏目中陆续推出具有地域特色和影响力的“阳明心学与贵州”、“沙滩文化及其影响”、“傩文化——地位、功能与传承保护”、“南域教育文化的奠基者——尹珍”、“屯堡文化——明代历史活化石”、“文军长征——浙江大学办学于贵州遵义湄潭”、“红色文化与教育”、“清水江流域7000年悠悠文化”等系列专题,获得了读者和业界的认可与好评。  相似文献   

5.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文化空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也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形式与形态。基于安顺屯堡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文章从文化空间的视野,对屯堡文化空间的组成进行分析,并提出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6.
今天 ,在贵州安顺方圆近百里的地域内 ,分布着 30 0多个屯堡村寨 ,在这些屯堡里居住着一群至今仍保留着明代江南汉族习俗的人群———屯堡人。他们的住居、服饰、戏剧、饮食及妇女的妆扮形成了独特的屯堡文化。据《平坝县志》记载 :“屯堡者屯军驻居之地也……”《安顺府志》记载 :“屯军堡子 ,皆奉洪武敕北征南 ,……散处屯堡各乡 ,家口随之至黔。”当地居民的大量传说以及若干家谱也印证了屯堡人是明初屯军的后代。今天的天龙屯堡居民是陈、郑、张、沈屯军始居姓氏的后裔 ,从老人的传说和陈、郑二姓家谱来看 ,四大姓始祖是同一时期随军征…  相似文献   

7.
最近,针对王策三教授《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一文,钟启泉教授发表了《谁是“轻视知识”教育思潮的代表?》一文。文章包括三个问题:(一)“知识”概念的重建与课程创新;(二)“学习”概念的重建与课程创新;(三)“课堂文化”的重建与课程创新。 文章认为,“短短三年来,我国一系列的教育、教学的概念正在得到重建。比如说,我国教育界的‘课程’  相似文献   

8.
屯堡文化研究的动力、方法、组织与困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主要是对屯堡文化的研究意义与价值,屯堡文化研究的动力,屯堡文化研究的方法、组织以及屯堡文化研究所面临的困惑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作者阐述了屯堡文化研究的方向,还为屯堡文化在地方知识体系的建设中更好地发挥作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吴斌 《教育文化论坛》2011,3(1):72-77,107
作为中国地域文化中的一个特殊存在,屯堡文化是连接地域历史与现实的桥梁。而作为历史与传统的承载者,屯堡文化具有建构与重塑的能力,屯堡文化的价值因此凸显。尊重它、面对它、研究它就被赋予了一定的急迫性和时效性。  相似文献   

10.
《物理教师》2005年第3期刊登了一篇题为《“核衰变”和“核反应”》的文章(以下简称“原文”),《原文》作者认为“衰变”和“核反应”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从形式逻辑上来看,这两个概念在外延上是“全异关系”,不能互换使用。笔者读后认为,“原文”作者的观点有待于进一步商榷。  相似文献   

11.
重庆土家族婚俗文化,是巴渝文化的"活化石"。文章通过田野调查与相关文献研究,探讨土家族婚俗特色及其文化价值,试图为土家族婚俗(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提供一些理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目连戏被称为“戏曲活化石”,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皖南地区的目连戏带有强烈的地方宗族色彩,具有浓厚的皖南地方特色。封建社会里,皖南目连戏因其对于宗族的特殊功能而被广为使用;当前,这古老戏曲却由于种种原因衰落了,人们不再使用它。但是,皖南目连戏因其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而并没有失去使用价值,应给予充分的重视,对其进行有效的保护。  相似文献   

13.
基督教的“原罪”思想即罪感文化,是西方文化中的核心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类似于西方文化中的“原罪思想”。本文通过莎士比亚的悲剧《麦克白》和北村的长篇小说《施洗的河》两个文本中所表现的人物在面对原罪时的人生姿态对比,认识基督教的原罪意识对东西方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移民外迁至襄阳,面对着生活条件和生产方式的变迁,面对着生存环境与文化的差异,他们在迁入地能较好地与当地居民关系融洽,能较快地适应当地的风俗习惯;但随着生产方式的变迁,他们的收入降低了;他们的社会关系网络遭到了破坏;子女教育的问题没有得到较好地解决;移民中较为普遍地存在着“等、靠、要”的思想,同时在移民中还存在着一些不稳定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乡村庙会是研究“小传统”的活化石。陕西省千阳县南寨山神庙会历史久远,内涵丰富。山神会充分展现了农民的世界观、精神信仰、乡村精神、伦理观念等“小传统”。  相似文献   

16.
梅山傩戏是古代梅山文化的遗存,也是重要的历史文化研究“活化石”,它融合了2000多年以来梅山地区的宗教文化及民间艺术,并在周边文化不断影响下成为一个文化综合体。进行有效地产业化开发,是保证梅山傩戏文化传承和塑造梅山傩戏文化品牌、促进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的不二选择,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通过加强梅山傩戏文化品牌塑造与推介,实施“旅游带动”战略,建设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等措施来实现梅山傩戏由文化遗产和经济累赘向“文化宝石”和“经济富矿”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导言集·总序》中蔡元培将新文化运动定位于"中国文艺复兴"。文章阐述其"中国文艺复兴"观的主要内容,并论述这一观点产生的思想背景及代表的价值取向。这一主张对于传统文化的态度和对新文化创造开辟的道路,不仅对当时新文化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而且对我们当下社会具有深远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文化人都是生活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中,特别是文化人中的名人更是不断地从传统知识中汲取养分,沈从文散文中存在浓厚的“水意象”,沈从文先生生活在自己的现代水世界当中,而这“水意象”从《诗经》开始已源远流长,沈从文自然受过中国古典诗歌传统的熏陶,那么这“水意象”必然会影响到他散文中对“水”的认识和创新,联系沈从文散文的现代水世界,论述其对古典知识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Folklore is the "living fossil" of our unique culture and the "essenc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for thousands of years,whose translation study is of great histor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This paper,by taking northern Shaanxi folk culture translation as the examples,attempts to discuss three main principles that should be followed in the creation process from the new perspective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aiming at achieving a better output in Chinese folk culture.  相似文献   

20.
全国引进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相关质量标准的学校已有近300所,与此同时,也引进“顾客”概念,所有学校都将学生作为了“顾客”之一。重庆文理学院也是如此,提出了“学生即顾客”的观点,并且与“教育即服务”、“质量即生命”一起凝练为学校的办学理念。籍此,在得到普遍认同的同时,也受到部分学者对“学生即顾客”的质疑。文章针对质疑,从哲学视角、学理视角、逻辑视角和现实视角进行了全面分析,以正悬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