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树理创作了一大批具有浓厚山西生活气息与地方色彩的作品。在他的作品中,赵树理塑造了一系列具有鲜明个性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形象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落后女性,一类是进步女性。在这两类形象内部之间同样也存在着差异。从这两类女性形象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入手,深刻揭示了当时山西农村女性所具有的共性与个性,为读者展示了一幅真实生动的农村女性画卷。  相似文献   

2.
老舍的著作颇丰,他塑造了许多女性形象,贤妻良母型的传统女性,家庭恶毒女性形象和符合传统道德规范的新式女性。生活在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社会转变时期的老舍,既受现代文明的影响又传承着中国传统文化,并受西方文化的洗礼。所以在老舍作品中特别对女性形象的塑造中表现出深层的文化心理倾向——对传统文化的扬弃,对资本主义文化的怀疑和排斥及对国民劣根性的批判。  相似文献   

3.
崔莺莺这一人物是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塑造的较为成功的女性形象.本文从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到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再到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逐一分析崔莺莺的形象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4.
魏琴 《科教文汇》2009,(35):249-250
《简·爱》这部作品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是引人入胜的。小说成功塑造了一位勇于反抗、敢于追求解放和为平等不屈斗争的女性形象,这充分反映了当时社会条件下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即女性追求独立和平等的意识。同时,这篇文章也对当时英国的资产阶级社会和女性所处的社会地位有相关的介绍。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塑造了一个又一个各具特色的女性形象,那些充满着自然美、人性美的美丽女子可说是中国传统女性形象的代表.其表现就是自然纯真、美丽善良:芙蓉如面柳如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通过对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几位真美丽、真性情的女性的比较,探讨她们身上共同体现的女性美.  相似文献   

6.
对于《废都》这部作品,历来被关注的焦点是知识分子的精神危机以及小说中有关性的描写。事实上,这部作品针对20世纪90年代社会上充斥着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情绪,引发了对传统价值观念的质疑和挑战。小说通过对牛月清、唐宛儿、柳月、阿灿等女性形象的塑造,真实地反映了这一社会现状,体现了作者对所谓现代文明的本能抗拒和对受到挑战的传统价值观的坚守。  相似文献   

7.
《珀涅罗珀记》是加拿大文学女王阿特伍德对经典荷马史诗《奥德赛》的大胆而又有趣的改写。在小说中,阿特伍德把话语权交给了女性——珀涅罗珀和十二个女仆。在这个由女性主角讲述的故事中处处体现了对经典的颠覆——女性话语权的恢复.叙述视角的置换,经典叙事结构的戏仿.叙述形式的多样化等等.都向读者传达了深刻的女性主义思想和思考。另外.最为重要的是作品在读者心中重新塑造了全新的、全面的、各具特色的女性形象。本文致力于探讨《珀涅罗珀记》中两大相似却不相同的女性形象的塑造.即王后珀涅罗珀的个人形象和十二女仆的集体形象。  相似文献   

8.
李斌斌 《科教文汇》2007,(1):159-160
“双性同体”是20世纪女性主义批评的一个重要概念。美国华裔女作家汤亭亭的作品《女勇士》塑造了“花木兰”这样一个双性同体的艺术形象。她既替父出征,英勇杀敌,同时又在军中建立了家庭,生儿育女。这样一个有着复杂而混淆性别的女性形象,体现了汤亭亭对父权制社会的挑战,对性别二元对立的消解。  相似文献   

9.
王兰英 《科教文汇》2009,(16):226-226
在传统文学氛围中,母亲这一形象一般都被定义为“爱与包容”的天使。但随着上世纪西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对中国文化的浸润,中国女诗人笔下的母亲形象开始发生变化。本文将以舒婷、翟永明和尹丽川等诗人的部分作品为例来分析这种变化,并探讨由此生发的母女关系的变异和女性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10.
郭思辰 《科教文汇》2009,(12):224-225
综观欧洲文学史,古希腊神话至20世纪的现代文学作品,都存在着“女神”和“女巫”两种女性类型。其中“女巫”类型产生在欧洲社会进入父权制时代之后,是男权文化的直接产物,也是欧洲文学史上极具影响的女性形象。在以男性话语为中心,男性审美判断为主流意识形态的社会体系中,表现“恶”的女巫形象,是传统男权社会对女性价值否定性判断在文学中的折射。  相似文献   

11.
托马斯·哈代对19—20世纪之交女性的生存状况、个体意识进行了考证和思索,并通过小说创作,将自己的女性观注入小说女主人公的塑造之中,使其作品具有深刻的女性主义内涵和广泛的社会意义。哈代所塑造的三类女性形象——家中天使、新女性和双性气质女性,既体现了其女性观.又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当时的英国社会及其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一书,对女性命运有着广泛而深切的关注,塑造了许多聪明、美丽、极富才情的女性形象。然而,她们的命运却是"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不免令人于低回感伤之余深深思索,妙玉就是这众多女性形象的其中之一。本文就重点谈了《红楼梦》中的妙玉形象。  相似文献   

13.
宋彦 《科教文汇》2021,(10):165-168
“厌女症”是指文学作品中存在的歪曲、贬低女性形象的表征,并把一切罪过都推到女性头上的情绪或主题。《伊库斯》是当代英国剧作家彼得·谢弗最优秀的剧作之一。在《伊库斯》中,彼得·谢弗表现出明显的厌女症倾向,具体体现为塑造的女性形象传统刻板,把责任和问题归咎于女性以及贬低女性的智慧,认为男女之间在灵魂和肉体上都无法沟通。  相似文献   

14.
邓静姿 《科教文汇》2013,(17):64-65
武者小路实笃是日本“白桦派”的代表作家。《天真的人》、《友情》及《爱与死》三部作品是其代表性的失恋物语,当中塑造出来的女主人公形象正是武者小路实笃所追求的理想的妻子形象。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三位女主人公的形象,归纳其共同点,并将之与武者小路实笃的感情生活及成长经历相结合,发现其中的关联,找到这些女性特质的原型和创作的动机。  相似文献   

15.
王娟 《科技广场》2010,(4):27-29
传播学的受众分类为女性博客提供了一个存在的界定,然而,这一明显为女性定制的公共领域空间中,女性的自主性别形象塑造是否具有网络的充分自主与自由?是对传统媒体女性刻板印象的再塑,还是对其的重复与巩固?笔者拟就此进行调研基础上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上个世纪四十年代著名作家张爱玲的中篇小说《金锁记》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戴着黄金的枷锁伤人害己,疯狂、变态的曹七巧形象。本文主要从社会层面分析曹七巧从一个充满青春气息,泼辣粗鲁却自由开心的小业主家的女儿,变成一个自私、工于心计、没有朋友、没有爱、没有人情味甚至有些变态的“这一个”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7.
廖颖 《今日科苑》2008,(2):218-219
塑造恒娘这一形象体现出了蒲松龄对于封建社会女性在婚姻爱情关系、社会文化身份及地位的充分关注及同情。恒娘这一形象还寄寓了蒲松龄这样的文人的政治理想和永恒的心灵寄托。  相似文献   

18.
张英 《科教文汇》2009,(16):232-232
约翰·福尔斯(1926-2005)被认为是英国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在福尔斯的作品中,《法国中尉的女人》是最受欢迎的小说。自小说问世以来,对谜一般的女主人公萨拉的形象塑造受到国内外评论界的广泛关注。本文拟通过对她的行为选择所展现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认为萨拉并不是追求自由的新女性,她的行为选择仍然落入男性意识的窠臼,女性意识没有觉醒。  相似文献   

19.
宋庆龄,活跃于我国二十世纪政坛的一位杰出社会活动家,被认为是国人心中极具个人魅力的“第一夫人”,经历过抗日战争、内战、文革、新建设等各具时代特征的几个时期,在国际上被公认为是二十世纪伟大女性。如果从公共形象塑造的角度来看,无疑她的个人形象塑造是相当成功的,除了得益于她第一夫人的有利地位,也得益于她周旋于各种时期、各种人物之间所施展出的高超的公关技巧。  相似文献   

20.
在?白鹿原?这部描写渭河平原半个世纪风云变幻的史诗著作中,男权统治之下,无论是封建势力的帮凶白赵氏、红颜薄命的白嘉轩丧妻们,或是时代变革的牺牲品冷大小姐还是死在政治漩涡的进步女性白灵,悲剧性都是她们人生的重要组成。田小娥这一女性形象是?白鹿原?中刻画最成功也是一直备受争议的。作者按照“人原本的形象”展现田小娥的“传奇一生”,大胆追求平等自由未果,以悲情的狂欢向封建文化进行挑战。其形象的悲剧色彩以及对女性解放的方法道路都具有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