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动词或动词性组词用做状语,修饰它后面的动词谓语构成状动结构(或称状动短语)。两个或两个以上动词或动词性词组连用作谓语,分别陈述同一个主语,构成连动结构(或称连动式)。在对待状动结构与连动结构的区别问题上,存在(本文只谈古汉语里的情况)着两种偏向  相似文献   

2.
连动式是观代汉语中动词性谓语句里的一个极富特点的句式。其表面结构形式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谓语部分,而这两个谓语之间“没有状语和中心词的关系,没有补语和中心词的关系,也没有动词和宾语的关系,它们也不是合成谓语或者联合谓浯,主谓谓浯”。①其结构比较特殊,谓语部分形成了多个中心。因此,连动式又成了观代汉语语法分析中比较棘手的一种句式。长期以来一直引起语法学界的争沦,尤其表观在对其作为一种独立句式的认识上:有的人主张,连动式是一种独立的句式,可以表示祖国语言的简炼与灵活,不宜取消;有的人认为连动式的存在是多余的,对语法分析有害无益,主张取消;还有入主张应缩小连动式的范围,将部分连动式归入一般的单句句型。本文试图通过对连动式的再认识,进一步说明连动式的结构特点及其语法分析。  相似文献   

3.
现代汉语连动式结构是句子谓语的常见形式。连动式谓语是指句子谓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词(或动词性短语)连接使用所构成的语法结构,连接使用的动词或动词性短语都与句中的同一主语发生主谓关系,彼此之间表示动作的接续或语义上相互关联的动作(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下册,第111页)。在语法形式上,连动式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词或动ids短语之间处于并列的关系,但在语义功能上,有些连动式表示并列的语义关系,有些连动式却表示偏正的语义关系。因此,在语义功能上,汉语连动式又可分为并列语义结构和偏正语义结构两种。由于…  相似文献   

4.
首先梳理了汉语连动句的句式分类,然后结合语料库归纳总结了汉语连动句的英译方案.研究发现,若句子的动词项较少且动词之间没有过多的修饰词,连动句可以译为英语的并列谓语句,也可以摆脱汉语连动句的句子结构,只选取一个动词作句子谓语,尤其是包含多个动词的连动句,可以使用非谓语动词、介词短语、从句等形式来完成动词的转换,从而使译句更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此外,还可以适当地进行省略或动词语序的调整,以保证句子逻辑缜密和语言流畅.  相似文献   

5.
“VV”连动式是两个谓语动词之间不带任何成分的动词连用式.《三国志》“VV”连动式语义有承动式、动趋式、状动式等类型,每个语义类型存在着一定的语义关系.《三国志》“VV”连动式主语的语义角色存在“施事—受事—当事”优先序列.  相似文献   

6.
一般认为,古汉语的“为之名”式是动宾结构,或谓“为(动)·之(间宾)·名(直宾)”式,或谓“为(动)·之(其,定)·名(宾)”式。但是,“为之名”式也有可能是状谓结构,即“为(介)·之(介宾)·名(动宾或动)”式。“为之名”式是否可能是状谓结构,这要取决于以下两点:一,“为之”是不是介词结构。二,名词连接在介词结构(状语)之后能不能用作或兼作动词。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语义和结构分析的基础上,从“着”的“持续体的标记”功能、“V1着 V2”的内部结构层次、“V1着 V2”中的核心谓语和附目的分析等几个方面,对“V1着 V2”这种动词连用形式作谓语的动词谓语句的“连动”属性提出质疑,认为该种谓语结构形式的句子应该划归偏正关系的范围内,是一种动词性状语的偏正关系的动词谓语句。  相似文献   

8.
“有”字句是一种特殊的动词谓语句。动词谓语句是以动词或动词短语为谓语的句子,主要用来叙述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心理活动、发展变化等。但“有”是个非动作动词,它不表示动作行为,所以“有”字句与一般的动词谓语句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9.
引言“把”字句的转换有它特定的规律。某些句子,可用动宾谓语句表达:“主──动──宾”,也可用“把”字句表达,将名词性宾语移前:“主──把+名词──动”。动宾谓语句转换成“把”字句,也有一定的规律,这跟动词有很大的关系,也踉宾语和“把”字后名词有关系。本文着重谈谈“把”字句转换为动宾谓语句的情况。一、谓语动词后边的补语成分“把”字句的谓语动词后面带的补语,种类很多,按补语的不同性质,分为以下几种:1、动词或形容词作补语:这里主要指“上”“下”“清”“紧”“回”“去”等动词或形容词与谓语动词构成的动…  相似文献   

10.
§0、“去”与“来”是两个方向对立的趋向动词,它们具有相同的语法功能:都常作补语或独立作谓语。因此,当它们用在其他动词性词语后究竟是补语还是连动式中的谓语动词之一往往不好分辨,例如:  相似文献   

11.
“毛主席率领红军长征”这一类型句子的结构分析,是现代汉语语法中颇为复杂的问题之一。由于每个人的观察角度不同,分析方法也各不相同。归纳起来(据笔者所见)有以下八种:(一)连动式(或连谓式);(二)兼语式(或递系式、连环句);(三)连动式和兼语式均套用(或混合);(四)连动式和兼语式构成的粘合句(或融合式);(五)复杂谓语;(六)补足语;(七)偏正词组作谓语;(八)兼语紧缩句。此外,还有一些语法书在这类句式的分析上,自相矛盾,难成一说。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单就以上所列八种方法来看,也都并未能彻底地、或令人较为满意地解决问题。或是只重视了第一个名词或代词(M_1)和两个动词(D_1和D_2)之间的主谓关系,而忽视了第二个名词或代词(M_2)与第  相似文献   

12.
汉语的句子分为单句和复句,单句又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两类.在主谓句中,有几种比较特殊的句式,这就是:把字句、被字句、连动句、兼语句和紧缩句。这几种句式使用频率很高,它们在结构上和表达功能上又各有各的特点,因此值得重视.一、把字句把字句是动词谓语句中的一种特殊句式。把字句的特点是:它的谓语中的动词表示对受动对象作出某种处置,或者有处置影响的意味,动词后边一般要带补语,表示处置的结果或影响的程度:受动对象是有定的事物,它在动词前头,和介词“把”组成介宾短语作动词的状语。  相似文献   

13.
对文言中“战于长勺”,“裹以惟幕”,“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一类句子,人们惯常释作“状语后置”,语文基础知识手册(全国三十八所重点中学教师编,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在讲到“文言句式”时.也把上述现象归为“状语后置”或“介词结构后置”并作如下解释:介词结构“于……”常放在动词谓语后作补语,而按照现代汉语习惯是放在谓语前作状语,因此人们称它为“状语后置”。  相似文献   

14.
兼语句是人们经常争论的谓语类型。它有时和连动句套用,有时和双宾语套用,构成复杂的兼语句。在形式上,它和主谓短语作宾语的动词谓语句很相似。我们从兼语句的特点、兼语句的类型、兼语句与主谓短语作宾语的动词谓语句的区别、兼语句和双宾语句的区别四个方面探讨“兼语句”。  相似文献   

15.
动词时态是每年高考英语试卷必考的项目之一。它也贯穿于书面表达行文的始终,可以说动词是句子的核心,时态是句子的灵魂。许多考生,包括优秀考生都普遍认为,“for加上一段时间作状语“或“allthe/one’s...“式时间状语在句中出现时,句子一定要用完成时,甚至就是现在完成时。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提出了连谓谓语句的两种歧义格式:一种是连动短语作谓语的句子与主谓短语作宾语的句子的歧义;一种是连动短语作谓语的句子与动补短语作谓语的句子的歧义。并就此剖析了歧义产生的条件,从而论证出消除歧义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17.
被字句是动词谓语中表示被动关系的一种特殊句式。它在结构上和表达上与一般句式有一些不同的地方。让我们先来比较一下下面两个句子。①小红打碎了杯子。②杯子被小红打碎了。这两个句子都是动词谓语句,表达的意思基本相同,但强调的重点不同,结构也不同。句①的受动对象“杯子”放在动词“打”的后面作宾语,施动者“小红”作主语,全句陈述的一个事实。句②的受动对象则放在动词“打”的前面,做了句子的主语,而施动者“小红”和介词“被”组成介宾短语“被小红”,充当了动词“打”的状语了。这种用“被”的句子就称作“被”字句。它是强调受动对象遭受施动者什么样  相似文献   

18.
连动句教学方法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i新红 《天中学刊》1999,14(1):115-115
连动句是动词谓语句中的一小类,因为它的谓语是由相连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词短语(或其中一个是单个儿动词)构成,比较特殊,所以,中师的(现代汉语知识)是将它放在“特殊句式”中介绍的。学生在学习连动句时往往不能真正地理解、掌握,判断起来模棱两可。抓住特征,进行连动句教学,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具体做法是这样的:一、明确定义,抓住特征抓住连动句的特征,应从分析连动句的谓语构成入手。连动句的谓语构成有以下几种情况:(1)动词短语十动词。如:他【]去城里玩儿。(2)动词十动词的重叠形式。如:我11去看看。(3)动…  相似文献   

19.
也谈“连动式”与“偏正式”江苏东台市教师进修学校陈丽《中小学教师培训(小学版)》1996年第4期上的《“连动式”与其他动词连用的区别》一文中认为:①“他去图书馆看书”是连动式,因为“去”与“看”这两个动作是连续的,它们之间是目的关系。②“他坐着看书”...  相似文献   

20.
对古代汉语动词后面的“以”字介宾短语(下面简称“以”字式)作什么成分的问题,专家学者们历来有两种不同的看法。第一种看法,认为动词后面的“以”字式作补语。持这种观点的,我们可以举朱振家先生作代表。朱振家先生在他主编的《古代汉语》中说:“以”字式经常用作状语,也用作补语。“用作补语的。如:⑤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动词后面的“以”字式为什么作补语呢?单从语法角度分析,道理是不言而喻的。这种看法,现在似乎已成定论。第二种看法,认为动词后面的“以”字式作状语。王力先生就持这一观点。他在《汉语史稿》里讲了两个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