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华夏星火》2008,(12):28-29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经济结构的转型,特别是随着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农村经济活动组织化等程度的提高,中国农村金融供需缺口存在持续扩大的趋势。农村金融供给不足,逐渐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怎样弥补中国农村金融供需缺口,仍然是中国农村金融改革和制度优化的焦点。因此,在总结成效和分析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探讨进一步改革的取向,无疑是必要的。农村金融改革成效显著达成了农村金融机构多元化、构建竞争性农村金融市场体系的共识。长期以  相似文献   

2.
美国农村金融体系及其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村金融的支持,而现行农村金融体系的缺陷对我国农村金融制度及结构的创新提出了必然要求。美国机制灵活、组织完善的农村金融体系是当今运作比较成功的体系之一,借鉴其成功经验,有助于推进我国的农村金融体系改革。  相似文献   

3.
陈益民 《华夏星火》2008,(11):14-15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农村金融被提到如此重要的地位,这表明党和政府在农村经济发展问题上对农村金融的高度重视。"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的提法,既是对邓小平提出的"金融是现代经济核心"论断的发展,又紧密结合了我国目前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的现状,特别是突出了农村金融在新形势下对推动农村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的意义和作用。改革开放30年的历程证明,经济社会的改革发展离不开金融工作的配合和支持,金融工作的改革发展更离不开经济社会的基础和前提。并且,金融改革发展本来就是中国改革发展的组成部分。但是,目前的情况表明,  相似文献   

4.
张婷 《预测》2008,27(1):77-80
我国的小农经济特性是导致农村金融市场"有效需求不足,有效供给有限"两难困境的根本性原因。本文通过对农村金融改革路径的对比分析,指出通过推动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设,即打破农村的二元信用结构,构建农村网状的信用体系,比推动农信社体制改革的成本要小而收益更大。遵循以上逻辑,本文提出构建政策性的农村信用担保体系,以团体贷款的形式来提高农户群体的金融需求水平,以此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最终达到农村经济与现代金融制度相接轨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村金融产业组织发展落后,严重抑制了农村金融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农村金融制度变迁为条件,从微观视角出发,将农村金融市场上的供给主体分为政策性供给主体和业务性供给主体两大类,基于对供给主体行为的分析,试图解释现有农村金融产业组织形成的内在机理。在此基础上,文章从短期和长期2个方面提出农村金融政策优化的方向和路径。  相似文献   

6.
李具恒 《中国软科学》2004,25(6):112-117
FDI区位理论的发展脉络与自然、经济、社会、人力、生态、制度等多元要素构成的区位优势集决定了FDI的区位选择。我国FDI的区域分布、投资效率、变动速度、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呈“东高西低”的基本格局,区域制度变迁与FDI强相关。西部地区可通过提高投资的市场化程度、技术含量、制度创新、提高劳动力素质等措施有效配置和利用FDI。  相似文献   

7.
《科学与管理》2013,(2):64-68
实证研究是现代经济学常用的方法。计量学派的实证研究通过将"制度"这一变量嫁接到技术、资本或劳动上,形成了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的两种思路。土地制度与农村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是上述思路的具体运用。尽管不同研究者设置的制度维度存在差异,但却得到了制度变迁对增长具有正向作用的一致结论。结论的一致性排除了制度失灵理论上的可能性,却增加了陷入福格尔反事实度量法陷阱的危险。土地制度变迁的动态性增加了比较研究的重要性,而将制度对于经济增长贡献的度量拓展到对更为复杂的经济发展的度量将具有更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吴俊 《科技广场》2011,(10):117-119
我国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几经变迁,仍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何构建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使其充分发挥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的促进作用,是当前亟需解决的一个重要社会课题。  相似文献   

9.
农村民营金融:发展逻辑、成长可能性与制度保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进展缓慢,影响了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本文在总结中国既有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经验基础上,指出中国农村金融体制的改革应该与经济体制改革的逻辑相一致,发展农村民营金融是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深化的必然选择,分析了发展农村民营金融的可能性,提出了发展农村民营金融的制度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0.
效率是农村金融服务的核心。运用ADF及协整检验方法,以全国样本为参照,对黑龙江省农村金融服务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与全国农村金融服务效率相比,黑龙江省农村金融服务效率相对较高,说明农村金融服务效率具有区域差异;从长期来看,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与农村经济增长具有均衡稳定的关系,农村金融服务效率的提高能促进农村经济的长期增长。  相似文献   

11.
构建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研究:日本的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要“加快建立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相结合,资本充足、功能健全、月良务完善、运行安全的农村金融体系”.这为我国的农村金融改革指明了方向。本文探讨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改革、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日本成熟农村金融体系的特征和经验,得出了构建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2.
王东 《科技广场》2012,(2):167-172
本文从"资本—产出比率"这一视角,运用1980—2010年间的相关数据,考察了我国、印度和美国近三十多年来宏观投资效率的变动情况。从总体上看,我国宏观投资效率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是相对较高,进入新世纪以来,投资效率出现下降趋势,并且蕴涵一定程度的金融风险,印度和美国也同样出现投资效率下降趋势;仅仅从数值上来看,三十多年来,中国和印度宏观投资效率并无绝对高下之分,并且中国的宏观投资效率也远远高于美国,但综合考虑投资率和经济增长率之后,印度和美国的宏观投资效率都略高于中国。因此,无论是印度经济发展模式还是美国经济发展模式,都有值得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相似文献   

13.
论我国现代农村金融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在新的形势下研究现代农村金融体系的构建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还有利于推进农村的改革。本文首先界定了现代农村金融体系概念的内涵,分析了其多层次性、发展性、差异性等特征,并从农业政策性金融体系、农村商业金融体系、农村正式合作金融、农村民间金融、农业保险体系和农村信用担保体系等六个方面架构了中国现代农村金融体系的基本框架.还简要概述了构建现代农村金融体系的原则和条件。  相似文献   

14.
利用我国2009-2018年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结合中介效应的分析方法探讨农业科技创新在农村金融发展促进农业经济增长过程中发挥的作用.结果 表明,农村金融发展规模和效率越大,农业经济增长越快;农业科技创新不仅直接推动农业经济增长,而且对农村金融发展规模和效率均起到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的大小分别为44.31%和32.46%.因此,要充分发挥农村金融对农业经济的促进效应不仅需要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更需要协调农村金融与农业科技创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李后建  张宗益 《科研管理》2014,35(12):160-167
本文运用空间动态系统广义矩的估计技术,基于1998至2008年中国大陆30个省级面板数据,考察了金融发展、金融市场化和知识产权保护对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发展和知识产权保护积极推动了技术创新效率的改进,而金融市场化则妨碍了技术创新效率的提升。此外,知识产权保护强化了金融发展对技术创新效率改进的积极作用,而弱了金融市场化对技术创新效率改进的消极作用,但作用程度并不大。进一步研究发现,中国技术创新效率除了具有较强的路径依赖性外,而且其空间效应强度会随着区域因素的不同而发生明显变化,其中经济因素是技术创新效率空间聚集的主因。本文为理解市场化改革背景下中国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也为理解金融发展、金融市场化和知识产权保护对于内生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6.
王青  陈志刚 《资源科学》2019,41(12):2274-2283
城乡差距对于农村土地利用特别是农地违法非农化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首先从理论层面探讨了城乡差距对农地违法非农化的影响机理;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计量模型,并运用1999—2016年中国大陆31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进行了系统的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城乡差距扩大会导致农地违法非农化规模显著增长,尤其是随着财政支农支出占比的下降和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的扩大,农地违法非农化规模增幅明显。具体地,在省级层面,财政支农支出占比每下降一个百分点,农地违法非农化规模会增加近25 hm 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每扩大10%,农地违法非农化规模也会增加约15 hm 2;而城乡土地产出效益差的扩大对农地违法非农化的影响则小得多。此外,在不同经济发展地区(或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城乡差距变化对农地违法非农化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最后从有效遏制农地违法非农化的角度,针对性地提出了缩小城乡差距的相关路径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熊剑平 《科技广场》2012,(2):177-180
本文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农村金融市场的现状及其在农村市场中发展滞后的原因,阐述了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决定了要建设一个不同于城乡金融"一盘棋"的城乡"二元金融"结构,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郭庆宾  钟金融  程叶青 《资源科学》2022,44(11):2165-2177
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是防范重大金融风险以及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StoNED模型测算了2007—2019年中国31个省份的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剖析中国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时空异质性,并采用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了时空异质性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2007—2019年,整体上中国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不高,具有“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而后缓慢下降”的“M”型时序变化特征。②中国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呈现总体分片、块状聚集的“连片状”空间格局,且东部地区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③金融结构、财政支出能有效支持各省份金融资源有效配置;经济水平、金融水平、信贷结构、储蓄规模、金融开放、产业结构高级化和所有制结构对各省份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作用存在异质性。本文研究发现为新时期如何推进金融资源配置提效、优化金融资源布局与协调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9.
选取全国521家战略性新兴企业作为样本,运用AHP层次分析法,构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金融耦合度模型。通过定量研究,实证厘清当前我国各省市科技金融结合发展现状,并提出相关推动科技金融发展的政策建议,以期通过科技金融的发展实现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利用改进的C-H模型,就贸易技术外溢的吸收能力对中国各制造业部门转型升级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发现:研发资本存量对国内制造业各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人力资本、对外开放度、研发投入、金融发展、基础设施、经济发展水平、改革意愿和制度因素都对技术密集型部门通过贸易渠道吸收技术、实现转型升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我国技术密集型部门通过贸易渠道获得技术具有学习能力的“门槛效应”。经济发展水平与贸易的交叉项对我国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显著为负,表明我国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在技术上已存在瓶颈。改革意愿与贸易的交叉项,制度因素与贸易的交叉项对我国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均不显著。因而,在新常态背景下,改变我国贸易结构,提高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比重将有利于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