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提出,引起了人们的极大注意,专家和学者认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由于将生态文明与社会主义相结合,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的重大发现。  相似文献   

2.
李利人  陈士勋  黄廷安 《大观周刊》2012,(42):149-149,195
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关系人类生存发展,民族兴衰,党和国家存亡。生态文明成为文明理论研究新课题和文明实践活动新方向,生态文明建设路径探索尤为迫切。对比分析、综合归纳、总结提炼已有理论和实践资料,找出生态文明建设路径的本质和规律,结合实际,提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路径和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3.
郭若晞  杨晓民 《大观周刊》2013,(11):391-391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自然以造福自身的过程中,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而提出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逐步加快,各种资源、环境的压力变得越来越突出。只有加大对环境保护,树立牢固的生态文明观念,才能使人类文明向着高层次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是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标志着我们的国家和我们的党对坚持文明发展道路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努力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独立篇章系统提出了今后5年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并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本文分析了公共图书馆充分认识生态文明建设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提出了公共图书馆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和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5.
潘岳的又一力作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不同的是,这一次不是对事件的描述、现象的剖析,而是从人类的发展进程中,高瞻地提出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理论。深入地论述了社会主义和生态文明之间的紧密关系,对传统社会主义理论有着重大的突破和发展意义。  相似文献   

6.
方炜杭 《中国记者》2023,(10):23-26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心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着眼人类文明发展进步,推动我国正在进行最为深刻的生态文明变革。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我们党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的重大原创性理论成果,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纲领。践行“两山”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多山多水多绿的福建省是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生态屏障,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实践地。2000年,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提出建设生态省的战略构想;2014年,福建成为全国第一个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2016年8月,福建再升级为全国第一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  相似文献   

7.
俞海 《新闻通讯》2013,(6):62-63
在北京举行的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了江苏代表团审议,对经济文化发展走在全国前列的江苏提出殷切希望:深化产业结构调整、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两会刚一结束,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立即启动《转型升级进行时》系列报道,展现和探索“中国梦”在江苏的实践。  相似文献   

8.
2006年9月25日,中共中央党校主办的《学习时报》,发表了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一文,这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首次正式提出,此后在社会各界,特别在环保、生态及文化领域引起广泛关注,不仅得到了国内思想界、理论界、文化界和经济界的肯定,而且得到国际社会的赞誉……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馆藏地质资料进行梳理,提供资源、能源、防灾、生态环境等地质信息,有助于地方政府进行城镇规划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信息支撑,引导城市走集约、绿色、安全、智慧的发展道路,提出新起点上加快推进多要素城市地质调查工作,服务东北新型城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发展,地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科技馆在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先对我国广大公众的生态文明素养进行了分析,接着以山西科技馆为例介绍了科技馆展览教育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最后,对科技馆进一步发挥生态文明建设作用提出了几点建议,为科技馆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1.
佟贺丰  杨岩 《情报工程》2017,3(6):022-033
众多研究表明生态足迹与城镇化进程密切相关。本研究通过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进行综合和单一情景分析,就不同的城镇化路径选择进行仿真模拟。结果显示:未来 15 年中国的生态足迹变化将经历两个不同的阶段。2015-2025 年,产业结构仍然为资源消耗型,生态足迹仍在逐步增加,碳足迹占比达到峰值,但逐渐接近生态足迹的峰值。2026-2030 年,城镇化转向以集约的方式发展,使得人均生态足迹的增值效应逐渐减弱,在达到峰值后开始下降。中国的人均生态足迹将在 2029 年达到峰值。情景对比分析表明,走绿色发展的城镇化道路对生态足迹的降低有重要影响。最后对我国未来城镇化的发展从生态足迹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中蕴含着丰富生态文明内涵。在生态文明制度的严重缺失的当下,深刻挖掘邓小平生态文明思维,对于推进资源开发与节约,抓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新闻周刊》2013,(2):22-23
"现代愚公移山"运动持续升温的现实背景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兰州削造地十余年的冲动,则来自于这个城市的地理条件对其发展的长期制约。太平洋建设集团的高调亮相不仅是因为"狂人"严介和的个性化表达。还因为某"BT(建设-移交)模式"对西部地区实实在在的吸引力。然而,"改天换地"的豪迈气概不再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气质。中共十八大对生态文明有新的论述:我们一定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相似文献   

14.
生态已经成为当前世界范围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被提到了文明的高度.是当代中国图书馆发展应该重视的问题.分析了当代中国图书馆生态文明发展的困惑,从图书馆生态文化、制度生态、建筑人文生态、网络语言文化新语境及生态道德教育五个方面构建了图书馆生态文明体系,并提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图书馆生态文明新理念;以<图书馆服务宣言>为契机,在图书馆服务中贯彻体现生态文明理念;倡导节俭合理的图书馆消费观念;在各种图书馆建设中提倡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等,是当代中国图书馆注重生态文明的发展对策,以期促进我国图书馆事业稳定、和谐、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社会中,生态文明是解决生态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生态文明的核心思想在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同时实现自然保护。让青少年充分了解生态文明的重要性,有利于他们更好地践行生态保护行为。因此,将生态文明核心思想融入青少年科学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在我国持续推进“数字中国”背景下,科学教育游戏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拼图寻鸟之旅》是一款以“爱鸟、识鸟、辨鸟、护鸟”为主题的益智类游戏,是将生态文明核心思想融入科学教育游戏的成功案例。本文将以建构主义和游戏化学习为理论基础,在分析《拼图寻鸟之旅》游戏四维框架和游戏特点后,对生态文明核心思想融入科学教育游戏设计进行策略分析,提出创造现实情境、设定生态教育目标、提供科学知识资源和引入社交互动机制等方法。  相似文献   

16.
在全社会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分析建设生态文明图书馆事业的必要性,提出生态文明图书馆事业建设的内容,着重阐述建设生态文明图书馆事业的关键在于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失衡问题的解决和均等服务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图书馆服务环境、生态文明服务的内涵和意义,提出了高校图书馆推行生态文明服务,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实现人文关怀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8.
邹玲平 《大观周刊》2012,(15):15-16,43
21世纪是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型时期。面临生态系统严重失衡、气候变暖等挑战,人们不断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先后创建了生态美学、城市生态美学以及低碳经济理论。本文就低碳经济和城市生态美学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并详述了湖南在发展低碳经济和创建生态城市方面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生态文明视野下的乡村图书馆(室)建设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首先介绍了农村生态文明的内涵以及建设农村生态文明的重要意义,并着重探讨了乡村图书馆(室)建设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认为乡村图书馆建设是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证。最后从保证资金投入,合理配置文献责源、优化馆藏结构,健全基础设施、完善管理制度,加强资源共享和信息化建设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建设的对策。参考文献6。  相似文献   

20.
"生态社会主义"(亦称"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在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实现"解决人与自然矛盾"的价值创新的。这种"创新"的根本点在于:它预示了由工业文明至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之间,将会存在一个生态文明时代。其根据既是"生态社会主义"以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为切入点而批判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理论结晶,又是当代工业文明面临生态危机却难以自我克服,而马克思提出的共产主义解决方式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还无法实现的现实使然。据此,"生态社会主义"提出了生态文明的生存方式作为解决问题的出路:在生产方式上,它强调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的统一与协调,把可持续发展作为自己的战略选择,摈弃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不顾生态效益的行为,反对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求得经济、社会的发展。在生活方式上,它强调消灭异化劳动和异化消费,使劳动重新成为人的自我实现的本质,并与闲暇一起变为同一过程的相互补充的两个方面,从而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提供生活基础。在文化价值观上,它强调只有根据生态文明的生态理性来约束工业文明的经济理性,并使后者从属于前者,人类才能在文化价值观上克服生存方式的"合理性危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