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擎  陈峦明 《当代传播》2012,(5):100-102
近年来,中外媒体对于财经人物的关注与报道很吸引读者。如何做出有特色的财经人物报道,学界业界都投入了很多观察与思考。本文选取《第一财经周刊》、《经济学人》、《彭博商业周刊》、《财富》和《福布斯》等5家中外财经期刊关于乔布斯去世这一新闻事件的报道,运用新闻叙事学理论分析探讨财经人物报道的叙事特色。  相似文献   

2.
高海燕 《青年记者》2016,(22):41-42
6月15日,值2015年股市暴跌发生一周年之际,众多媒体对股市报道进行反思,有专家指出媒体的推波助澜是造成股市暴跌的原因之一.其实,媒体遭遇这样的“滑铁卢”,正说明专业财经记者的缺失. 财经报道领域越来越重要.从微观层面来讲,经济的发展已使国民积累了相当的财富,民众需要进行多渠道的投资;从中观层面来讲,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壮大,也使其成为国民经济运行中越来越重要的资源配置场所;从宏观层面来讲,如何管理控制好资本的跨境流动已成为国家之间竞争的重要手段.但是,目前高质量的财经报道、高素质的财经记者少之又少.在媒体行业内大家都认可:培养一个社会民生类记者一般需要一年的时间,而培养一个专业财经记者至少需要三年的时间.这是因为财经报道领域记者必须具备专业财经知识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否则,很难让报道不出错.  相似文献   

3.
论《纽约时报》中国国庆报道的框架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美国主流媒体《纽约时报》对中国国庆报道为切入点,运用框架建构的研究方法,通过议题类型、词频以及倾向性做历时性分析,分别从新闻文本的宏观选择、中观选择以及微观选择进行探讨,搭建了《纽约时报》对中国国庆报道的框架建构。  相似文献   

4.
《财经》从1998年创办以来,短短七年左右的时间成为财经媒体不容忽视的品牌。名为《财经》,但是如果有重大新闻发生,如果机会许可,《财经》几乎什么都可以做,什么都愿意做。简单地进行回顾可以发现,《财经》首先认为自己是新闻工作者,然后才是财经报道者。1998年到2000年,《财经》主要围绕当时政府的重大决策做报道,包括电信业重组、军队退出商业领域等。  相似文献   

5.
马小彦 《新闻窗》2010,(2):49-50
中国经济飞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国内财经媒体的极大繁荣。老牌的三大证券报雄风犹在,《21世纪经济报道》、《经济观察报》、《中国经营报》实力雄厚,发展势头不可小觑。而由于网络传播的放大效应,专业财经媒体的社会影响力日渐扩大,这直接打压了都市报财经新闻报道的影响力。都市报财经新闻报道如何在目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这确实是一个需要思维创新、行动创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2009年,《财经》杂志的人事变动闹得沸沸扬扬,更有舆论将之升华到新财经媒体变局的高度进行探讨。其实,成功崛起于转型期中国的《财经》杂志,以其报道的三独性、新闻的敏感性,越来越凸显出精英诉求的政经媒体特征,其财经  相似文献   

7.
经济报道从涉及的层面上看。通常可分为宏观层面经济报道、中观层面经济报道与微观层面经济报道三大类。其中。微观层面的经济报道就是通常所说的经济生活报道,它发生于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所以更为普通百姓所关注,也是媒体日常报道的常见题材和重要组成部分。笔者从电视新闻工作实践的角度,对做好微观层面经济报道进行一些归纳和分析。  相似文献   

8.
在媒介融合模式下,网络财经媒体的优势日渐突出。在中文垂直型财经新闻网站中,FT中文网广受网民欢迎。该网站以寻求差异化发展为动因,进行了成功的媒介融合。FT中文网较为独特的媒介融合模式既解决了英国《金融时报》亚洲版无法进入中国内地市场的现实困境,又为金融时报集团带来了报道和商业层面的成功,它的媒介融合模式经验值得中资财经新闻网站借鉴。  相似文献   

9.
白鸽 《东南传播》2016,(2):117-120
本文主要运用框架理论,结合臧国仁关于框架的层次划分,就国内不同性质的媒体对"9·3"阅兵的报道进行分析,针对中央媒体、地方媒体、党报以及晚报都市报在主题框架、结构框架和话语框架等方面进行内容分析、个案研究与统计。研究发现:从报道主题看,《人民日报》呈现出来宏观的报道框架,《南方日报》主要关注阅兵事实和现场的报道,《扬子晚报》则以本地相关新闻为主线,串起大阅兵的整个过程,《参考消息》主要刊载外国媒体的报道;报道体裁上看,消息通讯为主,只有《人民日报》和《参考消息》上刊载有若干评论;在微观层面,诸如标题、关键词、报道呈现方式上,党报严谨慎重,立场鲜明,晚报都市报,报道生活化、大众化;但国内媒体普遍在报道文本当中,添加了过多的语气词、形容词。  相似文献   

10.
区域财经深度报道,是对区域商业发展最具建设性的报道。要做好区域财经深度报道,对财经记者的政治素养、财经知识储备、业务技能等方面提出了较高要求。从写作技术的角度分析,要做好财经深度报道,更为重要的是提炼财经新闻主题,把握好新闻立意之度。所谓度,其含义应当是遵照执行的标准与法则。笔者认为,理解深度报道立意之度,虽然不能如法则一样刻板而条分缕析,不过,可以理解为新闻立意把握的宏观原则与微观分寸。因此,需要财经记者从吃透宏观经济政策的"高度"、把握好对区域经济影响的"宽度"、分析财经报道要力求"深度"、拓展深度财经报道的"维度"等四个层面来确立财经新闻立意的边界。  相似文献   

11.
在多年来经济强劲增长的背景下,中国传媒市场走过了飞速发展的全面扩张期,目前又进入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互激荡的整合期。国际媒体与中国媒体近年来在财经新闻报道领域激烈角逐,国际财经媒体巨头如英国《金融时报》、美国《华尔街日报》用网络媒体抢滩中国市场,国内各大媒体纷纷增扩财经新闻报道的板块,提高财经报道的质量,尤其是近几年国内几大财经报刊集中问世,数峰并峙,财经新闻报道市场的竞争十分激烈。  相似文献   

12.
近日,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宣称将在中国出版简体中文版,而中新网报道《AC米兰队刊》中文版也将在大陆落户,并在本赛季出四期。中文版已成了国外传媒进军大陆的号角。其中,虎视眈眈于庞大中国市场的国际财经传媒中文版更是值得人们关注。以下笔者就当前各种国际财媒中文版现状(主要以网络版为分析对象,以下简称中文版)作一分析,并就其对国内财经媒体的影响提出不成熟见解。  相似文献   

13.
论"十大关系":奥运报道的观念准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奥运会四年一次,而中国做东道国是百年奥运史上第一次。“和平崛起”的中国将在2008年迎来热度最高的世界目光。无论对中国还是中国媒体而言,这都是全面展示实力、提升国际形象的机遇。在中国媒体摩拳擦掌积极筹备奥运报道之际,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奥运研究中心与《新闻与写作》联合推出“备战奥运报道”专栏,其主旨在于从宏观到微观的不同角度探讨“一切为了人”的人文奥运传播理念,以期对2008北京奥运报道有所助益。冯惠玲(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教授,人文奥运研究中心主任)  相似文献   

14.
王媛 《新闻传播》2005,(9):47-48
《经济观察报》和《21世纪经济报道》同为2001年步入中国财经媒体的两匹“黑马”,而《中国经营报》则被视为中国经济类大报的霸主,这三家报纸同为经济类报纸,报道内容、读者定位都大致相同,然而,其报道风格却不一样,这三大报纸的不同风格体现在哪里?笔者对此问题作一下探讨。  相似文献   

15.
赵金 《青年记者》2008,(13):61-64
那些细分市场的,和财经相关的,服务于各种不同的受众群体的专业化媒体,现在在中国市场还依然是空白,将会有非常大的发展前景。我们想通过《第一财经周刊》使财经阅读的门槛降低,使商业阅读的门槛降低。我们希望它成为一本食人间烟火的、轻松有趣的商业读物。  相似文献   

16.
金恒 《新闻爱好者》2012,(13):33-35
近年来,自闭症(又称孤独症)越来越多地走入公众视野,并受到大众媒体的关注。《新民晚报》是上海的主流报纸,历史悠久、发行量大、题材广泛、读者过百万,也是上海最早涉及自闭症报道的媒体之一。笔者以《新民晚报》的自闭症报道为研究对象,结合对自闭儿家长、新闻从业人员的访谈,通过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试图梳理自闭症报道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通过研究发现,当代大众媒体的自闭症报道虽然以"健康信息"的面貌出现,但更多侧重于人物故事、生活境遇、社会保障乃至政策领域的报道,呈现出从个人健康议题向公共健康议题转变的趋势。而大众媒体对自闭症的正确构建、科学传播与引导,对于受众的认知和行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财经类报纸的兴起是近年来国内媒体一个突出的现象。但目前老牌的财经报纸发行不断下滑,行业报的衰落,新锐的财经媒体的发行和经营也不尽如人意。在所有的财经报纸中,《中国经营报》、《21世纪经济报道》和《经济观察报》的影响力最强,代表了一种新的方向和趋势。他们以资本市场作为切入点,注重对重大新闻事件的深入分析,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但这三份报纸的目标读是高端人群,办得“太专业”,是一种专业化的小众媒体。  相似文献   

18.
资讯     
《青年记者》2012,(18):34+42+51+54+66+71+77+81+87+89+94+107+111+114
中国已成世界第三大媒体及娱乐市场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普华永道《2012—2016年全球娱乐及媒体行业展望》报告显示,"中国2011年成为世界第三大媒体及娱乐市场"。  相似文献   

19.
《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0年12月版)没有收录“宏观报道”这个词。本文说的“宏观报道”是相对“微观报道”而言。后者是指那种反映一人一事或一较小单位的新闻稿,前者是指那种反映全局的新闻稿。“宏观”是英文的意译,它源出于希腊文,原意是“大”。《人民日报》副总编辑李仁臣和记者凌志军、贾建舟采写的《登泰山更知天下阔——从山东看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载1994年1月24日《人民日报》)便是典型的宏观报道。 笔者认为,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党报应该更加重视宏观报道,不论是在宣传领域的拓宽、题材的选择、角度的选取方面,还是表现手法的多样、版面  相似文献   

20.
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中国在大踏步走向世界.而经济实力的增长必然呼唤与之相称的世界级的财经媒体,在全球范围内传达中国经济的声音,同时也向中国受众提供一流的国际财经报道.要实现这一目标,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财经媒体必须解决三个问题:在观念上建立正确的商业报道价值观,获得国内公众的信任;在业务上确立全球化的报道视野,成为真正的国际化的财经媒体;在技术上要适应移动互联网的新时代,全面走向移动新闻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