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雪夜 《精武》2006,(10)
1前腿正蹬:按标准的截拳道警戒势站好,后足快速向前移动,落在前足跟后方,前脚点地而起,勾足尖向上提膝,以足底面对正前方假想敌,同时支撑腿略屈(有利于保持平衡及发力),收腹拱背,身体略向后移。支撑腿用力蹬地,同时展髋,将前腿向正前方蹬出,力达足底。在击出时,要注意足  相似文献   

2.
单杠骑撑前回环是体操课单杠的基本技术动作。在技术上具有代表性,对转体180度类的衔接动作影响很大。技术的发展规律是由上体前倒变为压杠,摆腿制动,由前腿的前伸到后腿的后摆,双臂和上体一直保持正直。动作幅度的增大主要表现为上体的前倒阶段,为了获得接近水平面能使上体直立的力,所以上体要前倒,并有一定的速度,为了获得加速度,这时要求当上体回环至杠后水平位置时前腿要压杠,后腿后摆制动,所以研究上体前倒,前腿压杠,后腿的后摆制动技术是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3.
雪夜 《精武》2006,(10):34-35
前腿正蹬:按标准的截拳道警戒势站好,后足快速向前移动,落在前足跟后方,前脚点地而起,勾足尖向上提膝,以足底面对正前方假想敌,同时支撑腿略屈(有利于保持平衡及发力),收腹拱背,身体略向后移。  相似文献   

4.
后蹬跑是短跑教学中常采用的一种专门练习。它主要是增强大腿后部肌肉力量,体会跑时后蹬阶段够、膝、踝三关节用力顺序和蹬摆动作的配合,发展腿部力量,对纠正后援用力不充分和“坐着跑’等错误动作作用很大。现归纳以下几种练习方法供选用。一、原地和支撑练习1.双手扶支撑物(肋木或墙壁)做后俊和前摆的练习。要求蹬地时充分送破,另一腿屈膝向前上方摆起。2.俯撑做后蹬跑练习,要求后蹬腿蹬地时充分蹬直。3.原地弓箭步交换跳,动作幅度由小到大,上体正直,蹬地时,摆动腿向前上方摆出。二、行进间练习互弓箭步走,要求前腿弯曲,…  相似文献   

5.
前腿前踢按照截拳道标准警戒势站好,后足快速向前垫步至前足跟后方,但身体不可过分前移,相反体重还要微微向后足方向移动,同时前足跟微微离地。当后足移至前足跟时,前脚掌点地,快速提膝,同时体重落在后腿上,腰部微弯,腰部内收,前手顺势下滑,后手保持护头的姿势。当前膝提到一定高度后,利用提膝之力,快速将小腿挥甩而出,向正前方假想敌下腹部踢出。踢击动作一定要快,由大腿带动小腿,就像甩毛巾一样。踢击完成后,迅速向前或原地落步,恢复成警戒势。汀芳好丁.义干学我是喜么-的腿一夫{/伯牛决明一点,腿法虽然使用起来很漂亮…  相似文献   

6.
形意拳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上好拳法,要想练好它,首先就必须练好它的基本功,而形意拳的基本功就是站桩,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桩功三体式,(又名三才式、鹰捉式)。 桩功三体式即两腿前后弯曲,前腿屈30°左右,后腿约屈70°左右,俗话说前三后七。左脚在前成小写一字型、后脚为右脚成大写的一字型、前后组成类似丁字步型,但又不是丁字步,两腿和胯要有夹剪的劲,类似于剪刀的力学,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形意拳的鸡腿步,亦是三体式桩功。  相似文献   

7.
在教高二学生低单杠“前腿向后摆越转体90°挺身跳下”动作时,由于学生推手摆腿时不会转移支撑重心,害怕在动作过程中跌伤,往往难于完成动作。尤其是女生因臂腹力量普遍较差和胆怯畏缩,更难完成动作。该动作的要领是“推(手)摆(腿)移重心,直臂顶肩撑,挥(臂)摆(腿)靠  相似文献   

8.
中长跑     
技术概述在跑道上进行中长跑比赛通常采用站立式起跑.一般来讲,一脚紧置于起跑线后,另一脚放在稍远一点的后面。枪响之前,体重前移到前腿上方,同时前腿屈膝。比赛开始后,运动员会力争一个较好的比赛位置,而这常常会导致碰撞及至受伤。  相似文献   

9.
影响跆拳道运动水平的因素很多,比赛中动作速度的发挥,动作的起动速度至关重要。 1起腿动作结构分析 起腿一般是从基本站立资势开始的,之后前腿掌短促有力的蹬地,配合上体迅速前倾向击打目标的方向最大速度出腿。出腿时运动员起动的动作结构可以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一是要判断对方的出腿方向,确定前腿和后腿(进攻和后击)起动;二是有肌肉工作准备,  相似文献   

10.
《中华武术》2008,(4):64-64
在跑道上进行中长跑比赛通常采用站立式起跑,一般来讲,一脚紧置于起跑线后,另一脚放在稍远一点的后面。枪响之前,体重前移到前腿上方,同时前腿屈膝。比赛开始后,运动员会力争一个较好的比赛位置,而这常常会导致碰撞及至受伤。  相似文献   

11.
跑步时,人体的动力是靠两腿的后蹬来提供的。根据物理学中力的分解来分析后蹬动作时,就可以把支撑反作用力分解为垂直分力与水平分力两个力,其中的水平分力是动力,是推动人前进的。只有当水平分力的方向与跑动方向一致时,水平分力才能够全面用于推进人体向前运动。如果水平分力与前进方向不一致,水平分力在水平面上又要分解出两个相互垂直的力。其中只有一个力的方向与人体运动的方向一致,这就是前进的动力,而另外一个力却与前进的方向垂直,使人体向两侧移动。由于水平分力有一部分用于两侧的移动,从而减小了向前运动的推力,必将…  相似文献   

12.
蹲踞式起跑技术的关键,在于如何把起动时产生的后蹬力量充分作用到加速跑当中去,使起动速度能够迅速地转化到位移速度上来。但是,在蹲踞式起跑教学与训练中,许多短跑运动员经常会出现第一步距离过大或第一步落地点偏向于前腿一侧的现象。致使起跑后身体产生制动、重心不稳,难以将起动速度转化成位移速度。这种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呢?过去人们一致认为,这是由于起跑时身体抬起过早造成的。随着对蹲踞式起跑技术的深人研究和训练中的体会使我们认识到,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因素与前腿膝关节的位置有关。因此,在蹲踞式起跑时了解和掌握前腿…  相似文献   

13.
各种有关篮球运动的教科书中均未见有“三步上篮”的字样,而不少体育教师在体育课教案书写和课堂讲解时却屡以此词替代行进间投篮术语使用。经调查:行进间投篮这一技术动作称谓使用混乱具有普遍性。 篮球术语是表达篮球技术动作的一种专门用  相似文献   

14.
1在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懂得在做转弯滑行动作时,必须掌握反方向力平衡的倾斜技术,以保持身体重量落在支撑脚上,保证身体平衡不使身体摔倒在冰面上。特别是在快速转弯时,如果不能很好的保持身体另一侧的反方向力的平衡,那么,整个身体就会向一侧倾斜而滑倒。相反则很容易地投入到冰球运动中去,既使在比赛中被冲撞,也不易失去身体重心而跌倒。特别是在比赛快速切入时,如果身体的反向平衡力掌握不好,就会造成跌倒,从而影响技战术的完成。  相似文献   

15.
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是篮球教学中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比赛中最常用的战术配合。在掌握了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后,直接进行行进问教学,学生们容易出现“走步”违规现象,而自己却意识不到。为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多年来从事篮球教学实践,总结了以下教学步骤,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由于国际交往的增多,田径技术的交流也较为广泛,对国外优秀跨栏选手的技术有了一些新的了解,这对促进我国跨栏项目的理论水平的提高和对技术概念的理解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看了天津高济桥同志的文章“我对跨栏技术的一些看法”一文后,对跨栏步中前腿的“曲”和“直”的问题,也想谈谈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文章主要的目的是如何解决缩短过栏的腾空时间。直与曲是指前腿在栏上的动作形式。文章中指出的“抬腿即落”,树立“迈栏”的指导思想等论点都是正确的。但前腿的曲和直决不是缩短过栏时间的决定性因素。另一方面,脱离了前腿的  相似文献   

17.
<正>一、后腿的"蹬"与前腿的"撑"在实心球投掷练习中,学生往往容易出现两腿蹬地无力,或不能形成强有力的前侧支撑,从而不能获得足够的支撑反作用力并使之有效向上传递,对此,笔者建议重点讲解两腿的用力方法,强调后腿的主动蹬地和蹬伸的意识,要求前腿向上快速制动并送  相似文献   

18.
雪夜 《精武》2005,(5):20-23
纸靶练习、 聋 溉 然 梦卜华喘 跳 魄 按截攀道瞥成式姿势站 好,后足猛然雌地,推动身 体最心向前足移动。前腿随 服心之移动而略微弯 可时 右肩、羊 下沉, 登地拧 肘、右 曲使 向左狈丝 就可以利用 级心的移动,将 体重加入到拳的 力紧中了。下面 身体乒}象之 拧腰,以 腰之力推动 拳向前一}犷方 蘸犁蒸 此 潺扩攀漆 戈截澎 蒸粼祺蒸 鸳恐耍琴橄祭离鑫汝派 ha 必嘿翼; 优可以利用 勺移动,将 肤入到拳的 蹂香喜票 卜,位补牛‘锤。 ‘奋产 _久俄- {黛粼髯。 「注尸 守 各 刁州 翼黔衅到 不会有效地利用韭 力,这在初学者中是才 很有代表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挺身式跳远和蹲距式跳远在起跳腾空后,起跳腿与摆动腿在靠拢并腿时的动作正好相反,前者是“前腿后靠”(即摆动腿下放后摆与起跳腿靠拢),后者是“后腿前靠”(即起跳腿屈膝向前上提拉与摆动腿靠拢).由于挺身式跳远的教学一般安排在蹲距式跳远教学之后,因此,学生在学习挺身式“前腿后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录像观察、数理统计等方法对2009年世界跆拳道锦标赛男、女前四名运动员的6场比赛进行了统计分析,主要分析跆拳道运动中前腿下劈技术在比赛中的运用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男、女运动员运用跆拳道技术的频率高低依次为:后退横踢、前腿上步横踢、前腿下劈、双飞、后踢技术;前腿下劈的得分率最高,男子为50%,女子为62.5%,女子在该项技术的得分率上明显高于男子;前腿下劈在比赛中攻击的距离长而灵活,无论是在主动进攻、反击、迎击等战术运用的过程中都具有较强的杀伤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