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实”与“活”语文教学思想的形成经历了相当丰富的教学实践。我校常务副校长李明新是语文特级教师,主管学校的教学工作。他长期从事语文研究,在吸纳前人语文观点和多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语文教学要追求“实”与“活”的思想。正因为“实”与“活”的语文教学有着明确的理论基础和现实针对性,所以,  相似文献   

2.
刘国正先生以诗人、杂文家、教育家和编辑家等并称,不仅在文学圈内出类拔萃,而且在语文教育领域也有较高的造诣。刘国正先生集多重角色于一身,这构成了他从事语文教育研究的重要基石。以他自身的经历而言,“实和活”的提出具有必然性,为我们深入解读刘国正先生语文教育思想提供了又一途径。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语文教育园地呈现出“百花竞放”的喜人局面。笔者以为,作为语文教师,应该而且必须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但要以“精”“明”“实”“活”“通”为前提。它是搞好语文教学的“五字诀”。  相似文献   

4.
墨子是我国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和社会活动家,他的教育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墨子关于“贤士”培养的教育思想,与当代语文教育教学重视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具有一致性,因此,墨子的语文教育思想对于我们当今的语文教育教学来说,有着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说“主导”     
杨金 《云南教育》2001,(20):28-29
八十年代,上海著名特级语文教师钱梦龙提出语文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丰富了我国教育理论的宝库。在语文教学讨论中,有人把“题海战术”与科学训练混为一谈,又因为外国有老师和学生“互为主体说”而认为提“教师为主导”不妥。前一个问题,钱老师有一篇文章《为“训练”正名》《中学语文教学》2000年第10期来澄清。关于“主导说”,我谈点看法就教于全体同仁。我们的中学教育是班级教学。每个班都是几十人。这么多学生在一个教室里学习,自然都要受到纪律约束,自由学习与课堂纪律是相辅相成的。一个…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当代语教育中,刘国正无疑是重要的话题。长期以来,他立足于语教育的现实,抱着求实爱真的热情、创新发展的意愿和开放吸纳的态度,探索语教育的规律与策略,倡导语教学的“实”与“活”,倡导语教学的现代性与生活观,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建构了自己的语教育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7.
叶圣陶的“立诚”观是其语文教育思想的本体论基础,对于我们从整体上把握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教学是一门艺术 ,所谓“教无定法”而“贵在得法”,其实质在于一个“活”字。吕淑湘先生指出 :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 ,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在现代化教学过程中 ,只有“活”才是各种教学法的前提 ,只有“活”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只有“活”才能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活”堪称语文教学的精髓。那么 ,怎样让学生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活”起来 ,我认为 :激情——“活”的前奏语文教学是认知教育和情感教育的统一 ,二者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然而 ,在语文教学中 ,人们往往只重前者而忽略后者 ,致使语文课枯…  相似文献   

9.
刘国正对语文教育具有重要贡献,除教材编写和领导中语会工作之外,他的语文教育思想是语文界的重要财富。他认为:语文是基础工具;语文教学既要实,又要活;语文教育要联系生活;语文能力培养要靠训练;语文教育要在继承中求发展;语文课改要分清变与不变。  相似文献   

10.
“大语文教育”是叶圣陶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河北省著名特级教师张孝纯先生在20世纪80年代倡导,河北省的张国生等老师和山东省昌邑市奎聚街办中心小学于90年代实验研究并取得显著教学效果、在教育界产生较大影响的语文教改思想和教改实验。著名语文教育家刘国正先生将其内容归结为四句话:“联系社会生活,、着眼整体教育,坚持完整结构,重视训练效率”:刘先生认为,张老师“把语文教学的结构分为三个层次:语文的课堂教学;教学渠道,指语文的校内课外活动和校外社会  相似文献   

11.
“上语文课难,上好新语文课更难!”这是课改后语文教师的普遍感受。语文教学没有现成的公式可循,它既要融教师的思维、口才、知识、规律等于一体,又要兼顾学生的接受能力、接受水平以及语文理解的多元化。要上好新语文课,就必须适应课改要求,懂得语文教育的特点和技巧,以素质教育为指针,以学生为主体,学会因材施教,灵活地处理教学问题。具体做法是:把教材处理得“活”,上课时教得“活”,让学生学得“活”。这就是语文教育的“三活”技巧。本人在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总结出自以为行之有效的方法,适应了课改的需要。同时也体味到,“三活”技巧的透切理解和运用是语文教师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武汉市第六中学特级教师洪镇涛先生提出的“学习语言论”,亦称语文教学本体论,指的是关于语文学科的根本任务是“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语言,而不是研究语言”。这一论断以其特有的锋芒和挑战性,继承和发展了“三老”(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的语文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3.
思想品德与语文均属于文科的大教育体系。以“大语文”教育思想为指导的新语文教学,倡导学生“多读书,多思考,在广阔的社会天地和生活世界中学语文、用语文”,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而良好的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语文潜能,有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小学语文教学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倡导精神正处在大变革的时期。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我们需要做出更大的努力,实践“教育创新”的思想,在更高层次上体现新的课程理念,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追求“实”而“活”,凭借阅读教学,最大限度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5.
“活”是语文教学的总钥匙,掌握了这把钥匙语文教学才会有活力。在继续深化教育改革的今天,语文教学史需要它的“活”:思想的“活水”,方法的灵活,源泉的激活。这样,学生才会想学、爱学、会学,打下终身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才会获得现代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语文素养,从而更好地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进一步推进基础素质教育。一、思想的“活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人才离不开教育。而仅靠专业知识教育学生,他们是不能成为全面  相似文献   

16.
李镇西 《师道》2003,(6):8-10
黄玉峰是上海复旦大学附中的语文特级教师,其实他并不是青年。但他分明有着青年人的纯真、率直甚至天真;更可贵的是,他以民主与科学为自己的教育理念,所以,当时我诙谐地称他为“五四青年”———“五四”者,乃“五十四岁”之简称也。不过,四年过去,斯人已五十有八了,尚不愧此称号,实属难得。语文教学的叛徒我最初看到“黄玉峰”这个名字,是与“叛徒”这个词联系在一起的。1999年4月22日的《中国青年报》上有一篇关于他的通讯,题目就叫《语文教学的叛徒》。标题中的“叛徒”二字并没有加引号,因为对于现行语文教学来说,…  相似文献   

17.
“大语文”教育是一种创新的教育实践,以学生为主体,发掘学生潜力是实施“大语文”教育的出发点,也是“大语文”教育思想实践的基点。  相似文献   

18.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创新教育的实施显得尤其迫切,尤其引人注目。一时之间,“创新教育”成了最为时尚的热门话题。与此同时“重视创新教育不能忽视‘双基’”和“扎实‘双基’不利于创新教育”这两种观点的对立也随之日益突出。笔者认为,辩证地把握“双基”教学与“创新”教育之间的关系,并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努力去寻求它们之间的整合点,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健康发展和创新教育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一、在思想上,要把握“双基”教学与“创新”教育的辩证关系   1从创新教育的本质上认识。阎立饮教授在全国“语义创新…  相似文献   

19.
杨先武 《教育学报》2007,3(3):54-59
“工具论”是“三老”(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语文教育思想的核心,对我国当代语文教育有着深刻的影响。它使语文教学长期以来受到“工具性”的制约,走进了科学化、技术化的误区,并导致人文精神的失落。然而,语文界至今仍有人把“三老”的教育理论视为圭臬,对于片面强调工具性所产生的弊端缺乏认真的反思。这将给正在进行的语文课程改革造成极大的思想障碍。  相似文献   

20.
曾祥芹住《文章学与语文教育》中提出了语文教育中“文章主体观”。他说:“文章学不但是语文学的一个分支。而且是语文学的主要分支。从语文知识系统看,文章知识是其中的主体部分;从语文能力系统看,文章写作能力是其中的主导方面;从语文教育系统看,文章读写教学又是其中的主要任务。”他进一步指出:“文章学不但是语文教育学的理论基础之一,而且是语文教育学的主要理论支柱。”语文教育是一个复杂、巨大的系统,正确认识文章学在其中的地位。对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非常重要,此管窥蠡测,以求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