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潘旋 《出版广角》2019,(12):55-57
《我的青春在丝路》是一部由湖南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和芒果TV联合打造的主旋律纪录片。该片创新性地以“小视角”折射大主题,以“小人物”承载大情怀,通过讲述19位青年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挥洒青春汗水的奋斗故事,生动诠释了丝路精神,同时也为中国在新时期的国家形象构建提供了鲜活而丰富的素材。此外,在如今媒体融合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该片所采用的立体式精准传播模式,不仅有助于融合多种传播形态的全媒体矩阵的加速形成,在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等方面也同样做出了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2.
由芒果TV出品,共青团中央宣传部和湖南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联合摄制的主旋律纪录片《我的青春在丝路》突破了传统主旋律纪录片沉闷、宏大的窠臼,通过29名"小"人物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挥汗青春的动人故事,从"青春"的母题出发讨论将青年的命运与中国梦紧密相连,引导青年价值观的形成。此外,该纪录片从文化风俗以及对话关系两方面体现出对异文化的尊重,并且在视听语言方面充分体现着青春活力以及民族特色,营造出朝气蓬勃的氛围,使主旋律纪录片《我的青春在丝路》成功进行了跨文化传播。  相似文献   

3.
《新闻世界》2020,(5):52-52
有"中国纪录片蓝皮书"之称的《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2020》(以下简称《报告》)于4月18日在线发布,发布会由北京师范大学纪录片研究中心、五洲传播中心和哔哩哔哩联合主办。《报告》称,据不完全统计.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我的青春在丝路》为个案,分析了我国主旋律纪录片年轻化表达的现实背景、具体表现及对国产主旋律纪录片创作的启示。《我的青春在丝路》的年轻化表达主要表现在主题的呈现:将"奋斗青春"主题有机融入到"建设祖国"大主题;题材的选择:奋斗青春的"个人故事"折射"中国梦"大情怀;人物形象的塑造:立体丰满的"奋斗青年形象"比传统的"高大全形象"更打动人。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我的青春在丝路》为个案,分析了我国主旋律纪录片年轻化表达的现实背景、具体表现及对国产主旋律纪录片创作的启示。《我的青春在丝路》的年轻化表达主要表现在主题的呈现:将"奋斗青春"主题有机融入到"建设祖国"大主题;题材的选择:奋斗青春的"个人故事"折射"中国梦"大情怀;人物形象的塑造:立体丰满的"奋斗青年形象"比传统的"高大全形象"更打动人。  相似文献   

6.
杜军  姚皓韵 《现代传播》2002,(1):124-125
20 0 1年 12月 2 8日 ,“《为你而歌》暨主旋律纪录片研讨会”在京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广播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的近 2 0位电视艺术学者参加了会议并作了精彩发言。《为你而歌》是由中共北京市委组织部、宣传部和北京电视台联合摄制的 2 0集电视系列片 ,是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专门拍摄制作的献礼片。该片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反响 ,对于主旋律纪录片的创作作了有意义的探索 ,同时该片自身的创作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一、关于主旋律纪录片的思考陈汉元 (中国电视纪录片学会会长 ) :做主旋律特别难 ,怎样才能吸引人 ,使…  相似文献   

7.
2016年12月14日,在第十三届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举办的"CDRC前沿发布暨纪录片的全媒体与全球化传播高峰论坛"上,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以下简称CDRC)受邀进行了"CDRC前沿发布"——2016年中国纪录片年度权威数据发布,对2016年中国纪录片业态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整体概览和深度观察.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10月17日,由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主办的第三届"光影纪年——中国纪录片学院奖"颁奖典礼启动仪式、纪录片蓝皮书《中国纪录片发展报告(2013)》发布会暨第七届中国纪录片论坛在中国传媒大学举行。与会嘉宾围绕"中国纪录片产业发展新征程"这个核心主题,就营运的集约化、产业的多元布局以及政策与制度展开了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9.
仝晓明 《传媒》2015,(17):42-43
2014年, "中国梦"纪录片阵容强大,《中国梦·中国路》《追梦在路上》和《百年潮·中国梦》等许多优秀作品面世,真人秀元素的融入,全媒体平台的传播,拉开了"中国梦"纪录片的发展大幕.2015年, "中国梦"纪录片继续发力,《1937南京记忆》、微纪录片《中国梦365个故事》《筑梦中国——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等主题鲜明、内涵丰富的作品相继面世,为"中国梦"的实现助添能量.  相似文献   

10.
2018年4月开播的生态纪录片《家园:生态多样性的中国》是我国近年来生态纪录片的又一力作。该片叙事方式的使用使其呈现出将人类囊括其中的先进生态观,而中肯的赞扬和委婉的批评使其生态观在不伤害积极主题的基础上凸显出理性;同时叙事性的有意识弱化也增强了该片的人文情怀的抒发。  相似文献   

11.
传媒数字     
《现代视听》2013,(4):2-3
中国纪录片市场总收入四年间接近翻两番北京师范大学纪录片中心在京发布的《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2013》显示,2012年中国纪录片产业开始发力,市场四年间接近翻两番,中国纪录片正在走出"低端制作与无效传播"的恶性循环。据课题组不完全统计,2012年中国纪录片首播总量为17500小时左右,市场总投资约为13亿元,总收入超过15亿元。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在激活市场、建立行业标准上发挥了驱动作用。中国纪录片成功以市场方式实现国际传播,如《春晚》《舌尖上的中国》  相似文献   

12.
郭怀娟 《传媒》2021,(10):68-69
央视纪录片《城市24小时》通过对城市不同时间、不同空间、不同的人在做的不同的事进行记录,展现了郑州、武汉、深圳、成都、厦门5个各具特色的城市.该片采用"节点式"的空间叙事,朴素而深刻地展现了城市面貌.本文以《城市24小时》为例,分析纪录片"节点式"空间叙事的规律,以期为纪录片创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2019年,芒果TV制播《功夫学徒》《我的青春在丝路(第三季)》《我爱你,中国(第三季)》等10余部主旋律纪录片,不仅有不俗的收视及点击量,而且还多次获得了中宣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点赞,实现了品牌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这一系列纪录片的成功,离不开芒果TV对主旋律内容的敏感度、青春特质及网络语态的升级表达,更离不开深度融合制播模式以及放大一体效能的整合传播理念。  相似文献   

14.
吕鹏 《现代视听》2012,(5):10-13
本文以《开放年代:中国入世十年记》为例,探讨了主旋律纪录片与观众接受、评析了主旋律纪录片的创新,并对主旋律纪录片的生存困境进行了反思。文章认为,虽然重大题材主旋律纪录片有其生存的特殊环境和行政资源,但从长远来看,也只有对主旋律纪录片进行包括叙事、结构、视角以及风格等各个方面的创新和重构,才能使其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5.
由北京师范大学纪录片中心和中国传媒大学《现代传播》联合组成的中国纪录片战略发展研究课题组对于2011年中国纪录片发展现状进行调研,发布了《2011年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本文摘发了该报告关于纪录片市场的论述。课题由张同道教授与胡智锋教授主持,于岩、李敏、牛小游、戴清等参与了本文的调研。  相似文献   

16.
《东南传播》2015,(8):I0005-I0005
近年来,青春似乎成了最热销的消费品,一部又一部的青春题材商业片不仅让片商们赚得盆满钵满,也勾起了一代又一代人对青葱岁月的回忆。在电影里,不管是哪一代人的青春,都逃不脱那些几乎是固定的剧情和套路段轰轰烈烈却最终无果的初恋,操场上挥洒汗水的帅哥以及那些无所畏惧的叛逆。  相似文献   

17.
由北京市委宣传部策划推出的大型系列微纪录片《中国梦365个故事》,自2013年12月2日起在北京电视台播出后,引起了受众的广泛关注和热烈反响,该片在策划及创作过程中,注重运用拉近传受者之间的距离、改变生硬的叙事方式、增强互动交流等方式引起受众的共鸣,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其在主旋律宣传方面的"共鸣策略"运用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8.
本文系"中国纪录片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2009年研究成果,该报告从纪录片频道、纪录片栏目、纪录片节目、纪录片市场状况、问题与对策五个方面对2009年中国纪录片发展状况进行了全面而详细的梳理.  相似文献   

19.
由北京师范大学纪录片中心和中国传媒大学《现代传播》联合组成的中国纪录片战略发展研究课题组对2010年中国纪录片发展现状进行调研,发布了《2010年中国纪录片发展研究报告》,本文摘发了该报告关于纪录片市场的论述,从中可以看出,纪录片制播分离继续推进,电视台进一步明确了播出平台的身份,社会资金介入纪录片制作,市场对于纪录片...  相似文献   

20.
《中国广播》2012,(1):79-79
《纪录片蓝皮书:中国纪录片发展报告(2011)》日前在京发布。蓝皮书指出,新媒体让纪录片突破了传统媒体的收视率困局,也将加速改变纪录片的产业形态,影响纪录片市场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