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弹幕视频作为一种全新的传播形态和媒体文化,改变了传统视频网站传受双方的互动关系.本文列举了弹幕视频的形式,分析了其即时互动性、语言多元化等特点,并深入剖析弹幕用户的心理诉求.弹幕视频由A站、B站扩散至土豆、优酷、爱奇艺、搜狐视频、腾讯视频等传统视频网站,又延伸至影院.在多屏化发展的今天,如何对弹幕内容把关,提升用户的媒介素养,发挥弹幕视频的传播魅力,成为互联网从业人员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弹幕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视频伴随文本,深受年轻一代网民青睐,成为网络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日益受到学界关注。近十年来,对弹幕语言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弹幕源起与发展、弹幕语言分类与特点、弹幕语言规范路径等方面。研究认为,弹幕语言具有语义表达碎片化、语音谐音空耳化、词汇来源多元化、用词过度随意化等特点,正负功能兼有,应从应用者的网络媒介素养、平台方的技术提升与责任强化、管理部门加强制度建设等方面入手,予以规范和引导。  相似文献   

3.
不同于传统视频,弹幕评论呈现出即时的反馈性、草根化、碎片化、娱乐化等特点;弹幕视频去中心化的"N次传播"模式解构了传统视频中心化的"一对多"传播模式,传统视频文本所承载的意识形态神话和价值观也在一定程度上遭到颠覆和解构,借助弹幕技术还产生了新型社交格局和"弹幕文化";其所呈现的"多音齐鸣"的狂欢化特质亦是边缘反抗中心的表现。  相似文献   

4.
区别于传统的视频分享网站,弹幕视频网站借助弹幕视频所特有的特征成为备受现代青年青睐的网站.但基于弹幕视频网站的经营模式和技术的局限性极易带来版权侵权纠纷,本文在采用归责原则“二分法”对弹幕视频网站版权侵权法理剖析的基础上,依据不同的侵权行为承担不同的侵权责任,明确弹幕视频网站的免责条款及侵权赔偿数额等,以期为弹幕视频网站健康发展提供相应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5.
弹幕一词最早出现在军事用语之中,形容"射速快、密度高"的火力覆盖网。而弹幕视频指的是这样一种视频:"当我们点开链接查阅视频时,大量的评论会直接从网络视频播放器所显示的画面中飘过,看上去就是飞行游戏中子弹网络。"因此,弹幕又被称为"会飞的字幕"。有人称弹幕的出现是实现传媒社交化的途径,本文对弹幕电视互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弹幕视频作为一种网络视频传播的新形式,在我国各个领域都获得了一定的发展.本文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对弹幕视频的流行现象进行了解读,并对弹幕视频的发展提出了建议,以期促进弹幕视频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场景下有着诸多子场景,弹幕视频场景是其中之一.弹幕视频场景具有即时传播、简洁、相对静止、匿名的特征,这些特征使得弹幕群体有着与其他群体不同的群体身份、社会化过程与权威.  相似文献   

8.
周允惠陈卓琼 《视听》2016,(11):120-121
弹幕视频网站作为新兴的视频分享网站,在青少年群体中广为流行。本文以热血美食动漫《食戟之灵》中的弹幕为例,通过分析青少年在弹幕视频的准社会交往行为特征及心理特征,探寻青少年在弹幕视频中的虚拟交往,发现弹幕使用者与视频内容、人物以及其他的弹幕使用者之间存在着一种虚拟的"友谊"关系,表现出极高的准社会交往现象。  相似文献   

9.
王晓璐 《传媒》2018,(3):86-87
新媒体时代,互联网弹幕视频热潮涌现,弹幕文化的发展势头非常迅猛.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及人们表达意愿的需求增加,网民使用弹幕在视频上畅所欲言,在拥有自由享受权利的同时,其伴随的局限性也十分明显,网民网络表达失范现象相继发生.本文结合当今弹幕文化的特征,探究在弹幕视频热潮下,造成网民网络表达失范现象的原因及其疏导方法,以期为未来弹幕空间的净化提供理性参考.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种新兴的互联网视频播放模式,弹幕视频在中国互联网已经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广泛关注。而弹幕文化少有人加以深究其背后的意义生产机制以及文化现象。弹幕是怎么激发网友的快感?弹幕是怎么生产意义的?搞清楚这些问题,有助于梳理当今的影视文化以及观众的接受反应。本文以传播学以及结构主义叙事学为理论支撑来探讨弹幕的意义生产,从而分析弹幕给受众带来的影响。随着诸如Ac Fun(A站)、哔哩哔哩(B站)等弹幕网站的势力不断壮大,热衷于弹幕的中国网民已从早先的"御宅族"逐渐扩展到了其他的青年网络群体。至此,弹幕视频的意义已不再局限于一种形式上打破传统的在线视频点播网站,从文化研究的角度上来看,弹幕视频开始呈现出了一种"青年亚文化"的图景。本文将从"弹幕是什么?"、"弹幕的意义生产"、"弹幕的快感生产"三方面来着手分析弹幕。本文认为,弹幕视频的出现是一种后现代的狂欢,是受众对于传统霸权的反抗以及解构。弹幕的出现可能会改变未来的媒介格局。  相似文献   

11.
韩璐 《传媒》2015,(19):69-71
源自于"二次元"世界的弹幕电影目前正饱受关注,或质疑或欢迎,因此有必要对弹幕视频进行全面了解.客观来看,作为互联网和传统媒体融合的产物之一,弹幕电影也是优劣并存.互动是弹幕电影的独特魅力所在,它实现了观众与电影、观众与观众、观众与制作方之间的互动.干扰是弹幕电影客观存在的弊端,其特有的弹幕功能对观众自身及其他观众观影都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干扰.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也带来了社会文化的变革,弹幕视频作为一种新型交互视频,为企业的营销推广提供了新的可能。本文以弹幕视频广告为研究对象,借助费尔克拉夫的三维话语和韩礼德元功能理论相结合的话语分析框架对弹幕视频广告的广告文本、话语实践和社会实践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阐释弹幕视频广告话语及其背后的权力关系、社会结构及文化因素,厘清弹幕视频广告的话语组织规则,以期对弹幕视频广告在产品营销上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为企业利用网络平台创新广告形式,实现低成本高效益的网络营销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弹幕"俨然成为了国内的一个热门话题,在ACG视频网站平台上形成了一种特有的青年亚文化后,又将"弹幕之火"燃烧到电视媒介的平台上。但是电视究竟能否成为下一个弹幕文化的生产引擎,仍值得存疑。本文从网络视频弹幕的文化内聚力谈起,分析了视频弹幕族独特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并分别对应电视的受众特点和媒介特点,浅析了弹幕文化在电视媒介上寻求落脚点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弹幕使用日渐成为大众视频观看的一种典型伴随性行为.本文通过对网络综艺节目《再见爱人》弹幕文本的内容分析,结合话语分析路径,旨在挖掘受众弹幕文本的话语生产及其与视频文本所共谋生产的关系性话语.研究发现,受众弹幕文本对应自我话语生成与互动性话语生成,两种话语生产的内隐线索均在于弹幕文本对视频文本的整体性依附,这意味着受众话...  相似文献   

15.
张钗 《青年记者》2015,(5):65-66
2014年10月11日,第十届金鹰节之互联盛典晚会面向全国直播,湖南卫视首开弹幕,将其与电视屏幕结合。至此,以弹幕视频为媒介的互动形式,正式从小众网民进入了大众视野,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分析弹幕视频互动的现状,提出一些发展建议。弹幕视频的互动现状"弹幕"在国内通常被认为本意是军事用语中密集的炮火射击,过于密集以至于像一张幕布一样。后来该词被引用到视频播放中,指从视频画面上直接  相似文献   

16.
朱亮 《青年记者》2016,(35):4-5
“弹幕”是指一种特殊的网络视频评论形式,观众的评论会以字幕的形式从右向左滑过视频画面.国内两家最早的弹幕网站分别是“AcFun”(简称“A站”)和“哔哩哗哩”(简称“B站”),本文主要选择这两家网站为研究对象. 随着弹幕的被接受程度越来越高、弹幕使用群体的不断扩大,弹幕文化逐渐发酵而成.它具有相对小众的文化群体、颠覆传统的观影方式、反叛主流的价值观念等几个特点,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可以认为弹幕文化属于网络亚文化的范畴.弹幕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对主流文化存在一定的抵抗,但是这种抵抗并非全面的反抗.  相似文献   

17.
使用与满足理论视角下弹幕视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兴衡 《传媒》2016,(7):70-72
当下,弹幕视频已经被大众所熟知,它即时评论、共时共享的特点也已被接受.本文在使用与满足的理论范式下,通过对弹幕视频的深入观察分析发现,弹幕让受众对视频进行“吐槽”发泄不满,不仅满足了受众情感交流的诉求,也使其在评论中获得收获和启发,满足他们求知、幼稚化心理及实现自我价值等方面的需求.基于满足受众需求理论,弹幕视频的应用发展正在趋向于多元化、大众化,在管理上也将更加规范.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互联网迅猛发展,弹幕视频的出现,使观众可以在收看直播视频的同时发表内心想法,受到了广大网民的极力追捧.2007年,我国首家弹幕视频网站AcFun建立,弹幕视频异军突起.2009年,一位原AcFun用户建立了我国第二个弹幕视频网站,次年改名为Bilibili,每天的浏览量上百万,AcFun和Bilibili走红之后,各大视频网站也不甘落后,相继推出弹幕功能.弹幕视频作为视频网站的一个新兴分支,逐渐走入人们的视线,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自身也逐步跳出以往单一视频网站的局限,打破传统的传播方式,以一种新的观众互动形式给网民提供更轻松的表达空间和更便捷的交流平台.在此,笔者以AcFun弹幕视频网站为例,通过回顾弹幕视频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分析其在网络直播环境下的传播模式和传播特征,并着重研究网络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弹幕评论方式正快速替代传统评论方式的背景下,理解弹幕评论行为生成机制对数字人文视频的传播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国家宝藏》第三季视频弹幕评论文本为研究对象,以CAPS理论为研究视角,利用扎根理论方法,探究数字人文视频的用户弹幕评论行为生成机制,构建数字人文视频的用户弹幕评论行为生成机制的理论模型。研究发现:数字人文视频用户弹幕评论行为生成机制由认知-情感单元和行为单元组成,分为“认知驱动-情感聚合-行为生成”三个阶段,CAPS理论视角下数字人文视频的用户弹幕评论行为总体遵循“情境-认知情感单元-行为”生成路径。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互联网科技的迅速发展与新媒体平台的应用普及,存在于视频直播浏览中,具有即时评论、实时交互特点的"弹幕"功能,开始风靡于蓬勃发展的传播环境中。本文通过梳理、分析弹幕发展的历程,同时结合线上观察与线下体验的方法,着力于从"弹幕"文化及功能广泛应用的现状入手,分析在网络传播空间,受众青睐应用弹幕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