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智能传播是已经到来的未来.元宇宙构想是沿着改善视觉感知路径展开的想象与研究,元宇宙将呈现一种多维、体验传播形态,是基于传播形态现有发展逻辑的延伸.这意味着传感科技将大规模进入传播科技领域,出现传感、传播科技融合演进的新传播科技,孕育中的体验传播手段、产品,更多是基于传感科技发展带来的感知传播能力的发展.面对急剧变化,最...  相似文献   

2.
周勇  付晓雅 《当代传播》2021,(4):55-60,83
近年来,以虚拟现实技术为基础的沉浸式新闻报道开始涌现,与人工智能、数据可视化等前沿技术一同为传统新闻业带来变革.与传统新闻报道形态相比,沉浸式新闻文本的传播效果有哪些变化?是何种因素影响着这些变化?这是在理论和实践层面都值得探索的问题.本文从可信度视角切入,通过问卷调查与数据分析,探究沉浸式新闻的技术特殊性是否真正影响到受众对于新闻的接受,进而试图建立评估沉浸式新闻传播效果的相对清晰和逻辑化的指标体系.研究发现,影响沉浸式新闻传播效果的因素包括用户维度下的信任变量、媒介使用变量以及信息维度下的感知因素与技术因素.研究进一步探讨了各变量影响程度的大小.  相似文献   

3.
光纤围栏是一种将光纤作为传感煤质的传感系统,在传感光纤铺设范围内,能对突发事件进行远程和实时的监测,本文基于可行的技术原理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光纤围栏报警系统。  相似文献   

4.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VR),又称临界技术,是一种由计算机和电子技术创造的新世界,是一个看似真实的模拟环境,通过多种传感设备,用户可根据自身的感觉,使用人的自然技能对虚拟世界中的物体进行考察和操作,参与其中的事件,同时提供视、听、触等直观而又自然的实时感知,并使参与者"沉浸"于模拟环境中。本文在梳理虚拟现实技术于新闻传播领域应用现状基础上,分析了其在新闻实际运用中的优劣势,并对VR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应用前景,及对新闻业带来的潜在冲击作了评析。  相似文献   

5.
在近期的公共事件中我们不断发现微博的作用,尤其是在2011年7月23日温州动车事故中,微博再次展示了强大的非权力性影响力,在新闻、评论、救援行动等方面都发挥作用.微博传播改变了当代的传播格局,它推进了社会化互动信息生产模式、行进式实时移动表达模式,并产生了信息流动的多重多向性及传播效果的多元化.微博以其超常规的用户扩张...  相似文献   

6.
手机作为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较,将传播权还给独立自主的社会个体,将同质化的接收群体还原为差异化的个体,将传播由单向、延时、固定转变为互动、实时、移动,并带来了社会价值观念和文化思想意识的变化.启示从业人员在观念层面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以尊重并满足人的传播需要作为传播的出发点与归宿;在实践层面要注意媒介融合技术的运用,为优化传播效果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7.
理性面对传播的“微时代”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随着数字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人类的传播活动即将进入微时代.微时代是以信息的数字化技术为基础,使用数字通信技术,运用音频、视频、文字、图像等多种方式,通过新型的、移动便捷的显示终端,进行以实时、互动、高效为主要特征的传播活动的新的传播时代.  相似文献   

8.
随着传播技术的进步和受众接受习惯的变化,电视新闻也必须与时俱进.尤其是报道时政新闻,除了真实、准确、客观,还要生动、好看、吸引人.河南电视台近两年在重大时政新闻报道方面不断进行探索创新,在技术应用、叙事模式、报道形式方面都取得了极大进步,大大提高了时政新闻的传播效果和舆论引导力.  相似文献   

9.
新闻传播只有达到良好的效果,才能担负“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光荣使命.效果不佳,即意味着传播失败,“引导”的责任恐怕就会落空.那么,研究其中的规律,分析新闻传播过程的一些互相牵制的因素,特别是影响传播效果的障碍因素,则相当具有现实意义.讯息的传播、接受与理解,是大众媒介的主要特征,也是新闻传播的基本模式.讯息的发送者和接收者,在传播过程中有着极其复杂的行为.制造讯息并不等于传播.如果仅是制造和散布讯息,不管其所使用的语言、内容和风格是多么地动人,都不能算是传播.不论我们的科技是如何地精巧,分工制度是如何地有效率,记者和任何大众  相似文献   

10.
《新闻界》2016,(12)
实时传播技术让"用时间消灭空间"已然成为传播学的"一个信条","时间完胜空间"的背后反映出传播技术演化过程中时间逻辑的胜出。然而,从空间的视角考察,实时传播技术消灭的恰是"时间"自身,"空间"不仅没有没消灭,反而更加凸显。本文从传播学对传播技术演化时间逻辑的"偏好"、"空间"维度审视传播技术演化的正当性、传播技术演化史中媒介对空间的依赖、实时传播技术与"空间"维度的"复活"等四方面分析了传播技术演化空间维度的正当性与必要性,为全面、客观地认识传播技术的发展演化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1.
媒介技术演化与传播理论的范式转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传播学自20世纪初创立以来,为什么会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迅速成长为一门显学,并渗透到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学术问题。本文从传播技术与传播理论的关系入手,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历史考察。研究发现,伴随传播技术发展演变的传播研究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印刷传播技术与现代传播理论的开端——大众社会理论;电子传播技术与现代传播理论的发展——有限效果范式和传播文化理论;数字传播技术与现代传播理论的趋势——媒介融合理论。每一个新的阶段都标志着现代传播理论的一次范式转移,而每一个新的范式都与传播技术的演进发展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2.
当前,在信息与传播主导的社会环境中,新的传播形态不断涌现,信息、媒介、传播之间的相互关系,人、媒介、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不断变化,呈现出当前界限模糊、深度融合的复杂关系,并催生出媒介高度丰富低度呈现、信息空前集中空前分散、传播瞬时在场瞬时消解的无媒介传播形态.  相似文献   

13.
沉浸传播是近年来才开始被传播学界关注的一个新概念,而且中外研究都尚属于前期建构阶段.然而现实世界是一个沉浸传播新技术正在使之革命化的世界.沉浸传播技术延伸了人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正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工具.本文尝试对沉浸传播的形态特征即传播以人为中心;传播无时不在;传播无处不在;传播无所不能等作出归纳总结和具体阐释.  相似文献   

14.
安若辰 《青年记者》2017,(27):33-35
准确性是评估新闻发布会效果的第一要务,①在政务活动实时传播的今天,新闻发布会上各方的现场表现本身也成为传播产品,这就对语意、语法和语用技巧都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言说者,发言人与提问记者双方都要更有效地使用语言策略,使在场表现专业得体、有效掌握话语权. 由此,不少学者从语言层面来研究新闻发言人的语言策略,对其所使用的规避、闪避、拒绝、委婉、模糊、礼貌等典型语用现象及其语用功能进行研究,②丰富了新闻传播学的研究路径.本文所引入的言据性(evidentiality)理论也是一种语用技巧,言说者通过有意识地应用言据性技巧,凸显或改变信息的可靠程度,使自身处于更有利的地位,并对对方形成压力,使其做出必要的回应.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互联网新技术的飞速发展,包括广播电台在内的传统媒体都受到信息技术的强烈冲击,其生产方式、传播形式、受众群体、市场开发等都产生了诸多变化.特别是互联网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交流模式,使传统媒体点对面的传播形式逐步转变为新媒体多点对多点立体式传播形式.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以下简称北京电台)始终重视新媒体传播的新趋势、新技术、新应用,积极探索"台网共做、台网互动",将互联网作为传统广播的新平台,积极利用新媒体技术提高广播影响力,扩展广播业务的深度与广度,搭建用户与广播实时互动的多媒体平台.  相似文献   

16.
VR是Virtual Reality的缩写,也就是现在所称的虚拟现实,它还有一个别称是灵境技术.多种高端科技的综合,让虚拟现实技术达到了不可思议的实时应用层次,参与其中的最大板块属于传媒业,VR对于传媒业具有非同凡响的意义. VR传播的叙事特征 1.主客观角度的模糊性.VR沉浸式传播叙事最直观也是最突出的特征,就是主客观角度的模糊性.传统的传播方式,不论是叙事端还是受众端,都有着较为明确的主观和客观角度的区别,纵使信息在大众媒体的传播过程中被赋予了某种目的性,但当信息通过某种指定媒介向外延展时,信息本身的客观性和传播端赋予的主观性还是泾渭分明的.  相似文献   

17.
从品牌传播的角度说,媒介作为传播载体的重要性不必多言.但是,对于媒介,并不是所有品牌传播的实施者都能完全认识并理解的.近些年,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也随着经济社会文化形态的变化,媒介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各类媒介以及由其构成的品牌传播的媒介环境,已经今非昔比.媒介的载体功能、传播价值、效果体现,都具有了明显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8.
章丽 《采.写.编》2021,(12):12-13
人工智能技术是通过研发手段实现模拟并拓展人的智能的相关理论和运用的技术科学,其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应用,目前已经渗透到了新闻传播生产的各个环节.新闻传播生产模式在信息采集、内容制作、产品分发、用户体验等诸多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变革.本文针对人工智能与新闻传播生产的相关理论内容进行了分析,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传播生产模式中的应用方式和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随我国媒体国际传播事业的不断发展,对我国媒体的国际传播效果进行精准、有针对性的评估测量对提升国际传播效果大有裨益.目前,国内学界业界都意识到建构国际传播效果评估体系的重要性并进行了探索研究,但大都浅尝辄止且存在缺乏明确目标、可操作性不强等共性问题.本文旨在梳理分析近年已有的国际传播效果评估体系,兼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传播技术的革命性变化,正在推动新闻传播事业的革命性变化,这已是不争的事实.抓紧和抓实对传播技术的学习和研究,是新闻传播学研究工作者和每个记者编辑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民主和科学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两个根本动力.中国新闻传播事业在改革开放春风中重建和繁荣,它的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科学技术进步的支持.激光照排、彩色胶印、数字化出版等现代印刷技术推动着纸媒的快速发展.电子技术、卫星转播、线缆联通等多种技术,令广播电视突飞猛进.随着数字技术的普及,第四媒体——互联网和第五媒体——移动互联网络先后问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