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庆市的体育场地数量较多,能够充分满足市民健身的需要;场地分类较为丰富,目前的体育场地能够满足市民的不同健身需要,项目安排合理,而且呈不断增加的趋势;全市的体育场地59%集中在教育系统,分布不合理。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体育场地建设的状况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体育场地是为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提供行为空间的基本的问题运动设施之一。目前浙江省现有体育场地状况如何,在现有经济实力下如何解决体育场地不能满足全民健身活动的需要,省内高校体育场馆现状,能否满足学生的需求,是值得研究的课题。通过资料分析归纳,提出了改善现有体育场地设施环境的设想。  相似文献   

3.
关于浙江省实施全民健身计划体育场地设施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场地设施是贯彻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重要物质条件,目前我省现有体育场地状况如何,在现有经济实力下如何解决体育场地不能满足全民健身活动的需要,是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通过统计资料的分析归纳,提出了改善现有体育场地设施运行环境的设想。  相似文献   

4.
张朋  张纲 《体育科研》2014,(3):91-94
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对“撤点并校”学校体育场地进行服务于农村全民健身的分析。研究发现:被撤并学校体育场地存量丰富,具有服务于农村全民健身的资源优势;但现实中普遍存在撤并学校资产被出售出租、闲置废弃、占用挪用的现象;为实现“撤点并校”学校体育场地服务于农村全民健身的目的,需要解决资源归属争议、资金短缺及管理问题。文章进一步给出相应对策,以期促进农村全民健身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5.
吉林省群众健身体育场地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群众健身体育场地定义并明确体育场地名称的基础上,描述吉林省群众健身体育场地的状况,分析群众健身体育场地与非群众健身体育场地本身构成间的异同,从中发现群众健身体育场地存在的问题,提出群众健身体育场地建设与使用的对策与建议,促进体育场地建设与发展,为大力开展群众体育运动,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提供硬件上的支持。  相似文献   

6.
我国县域体育场地建设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王维  孙岩  王健 《体育学刊》2007,14(1):47-50
对我国县域体育场地的发展状况进行了考察,认为目前体育场地量少质差、体育场地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经营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体育场地结构布局需进一步完善。提出了我国县域体育场地的发展对策应以体育场地为基础,构建县级全民健身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体育场地政策法规,加强执行力度;加大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要立足于现实,适应发展需要;充分利用场地资源,提高开放率。  相似文献   

7.
价值最大化是“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中农村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要实现农村体育场地设施价值最大化,以人为本、拓展功能,在同等投入的前提下满足农民体育项目多样化需求是关键;依托场地,营造氛围,搭建“健身场”是核心;规范使用,合理融资,建长效管理机制是保障。  相似文献   

8.
研究采用因子分析法与IPA分析法对杭州市嵌入式体育场地实施绩效进行评价。结果:通过因子分析获得周边环境与设施、场地建设与管理、辅助性服务等3个维度对应20项指标,构成杭州市嵌入式体育场地健身人群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IPA分析显示9项指标评价良好需继续保持;4项指标供给过度,避免过多跟进;4项指标具有潜在机会;3项指标需重点改进。研究认为建设嵌入式体育场地需统筹规划,均衡发展,加强对体育场地的后期维护,保证场地使用的可持续性;拓展体育场地周边服务供给,优化环境,落实日常管理,以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健身需求。  相似文献   

9.
我国体育系统体育场地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方法,通过对第5次全国体育系统体育场地数据的详细分析,充分比较与第5次全国体育系统体育场地数据的变化情况,对我国体育场地建设的分布、开放、运营、增加和新兴项目的发展情况进行详细分析。提出了体育场地建设要依据城市发展科学规划,满足竞赛训练和全民健身的需要,并要明确不同阶段的建设重点和建设方向等对策。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主要采用走访调查、文献资料、比较、演绎、推理等方法,通过了解分析西安市社区体育健身场地设施的建设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解决西安市民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和相对比较滞后的健身条件的矛盾,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旨在为建设西安市社区体育场地设施方面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