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许多教师外出听了许多课,但自己的课涛声依旧。基于这种情况,一些学校逐渐不派教师外出听课了。常言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听了许多课为何还是不会上课?这是因为不会“学课”。那如何“学课”呢?
  许多教师外出听了许多课,但自己的课涛声依旧。基于这种情况,一些学校逐渐不派教师外出听课了。常言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听了许多课为何还是不会上课?这是因为不会“学课”。那如何“学课”呢?  相似文献   

2.
教后反思,追求发展性课堂教学的本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军 《中学教育》2008,(2):50-53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谁在努力分析自己的课的优秀和缺点,分析自己跟学生的相互关系中的问题,那他就已经取得了一半的成功。”对于每一位教师,当他上完一节课后对这节课后的感受,肯定会比课前备课的感受更为深刻,更能从中体会该课教学的“得与失”、“成与败”。  相似文献   

3.
高裕 《语文天地》2012,(9):27-28
古罗马塔西陀说:“要想认识自己,就要把自己同别人进行比较。”笔者作为备课组长尝试组织了一次同课异构活动。本次教学实验的目标:一是对《老王》进行教学重构,二是在亲历中建构自己的同课异构观点,三是感悟一下“规范的”比较研究法在具体教学中的活用。对于我们文科教师而言,第三点尤其陌生,又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4.
梅艳秀 《成才之路》2011,(26):15-15
摘要:听自己的课是诸多听课形式中最特别的一种,具备自己独特的优势,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有效方法。与听别人的课不同,听自己的课可重点关注教学语言、教态、驾驭课堂的能力等方面,还要和自己的教案结合起来,并经常与别人的优质课相互比较。听自己的课,以“旁观者”“局外人”的身份观听自己的课堂,并认真分析、反思一节课的得失,可使以后的教学“扬长纠短”,从而实现自我超越。  相似文献   

5.
学生上课听得懂,主要是由于教师在备课与上课上下足了功夫,把课讲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听懂了课,但未必就会运用知识去做题.因为“听懂”与“会做”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首先,从“教”的方面来说.我认为,学生“能听懂课,不会解题”的原因主要反应在教师“以教定学”.教师在讲课时以自己的机械指令,过度牵制学生...  相似文献   

6.
说课研究     
张培荣 《上海教育》2001,(19):34-35
在前几年,教师重视的是备课和上课:而这几年,教师除了会备课和上课外,还要会说课。由于当前说课的评价还没有一个基本的标准,所以许多教师所谓的说课有点像八仙过海似的各显神通,而参与评价的老师也是凭自己的印象和理解,并不能作出比较科学的评价。1999年,我校在上海市智力开发研究所的关心,开展了“怎样说课”的研究。通过专家的指导和两年多的研究与实践,我们认为教师会说课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7.
在中学教学中,试卷讲评课是一种常见的课型,但好多人对其重视不够,平时不去做深入的研究,讲评中往往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归纳起来,有下列十条。为引起注意,我们称之为“十忌”。 一忌拖三拉四 测试结束以后,大部分学生都急于知道自己的成绩,情绪比较高,而且对试题及自己的解题思路印象还比较深刻,此时讲评能够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的老师往往好长时间批不完卷,批完  相似文献   

8.
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备好课就是基础和前提。目前开展的“说课”活动,就能够使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不断提高,尤其是青年教师通过“说课”学习他人的教学经验,总结自己的教学得失,教学效果会大有改观。“说课”,就是任课教师在备课时,向其他教师述说自己的备课内容和课堂设计情况。那么,“说课”应着重说哪些内容呢?一、说教学目的。教好一篇课文首先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说清这一点就会使教师不至于在讲课时无目的地讲。一篇课文的教学目的应是它的德育目的和知识要求的统一,双方不能脱离;同时还应注意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如在讲…  相似文献   

9.
一、选择课题,梳理内容 课前,李勇老师曾经和个别学生交谈,了解学习状况。课始,李勇老师就学生用旁批的学习方法入课。他随手拿起同学的课本,以“多好的学习习惯呀”、“如此多的批注”两个赞赏后,提出“六年级的学生,读一篇文章,一般会有一个自己的见解”,然后以两种写法板书课题(见下),让学生读完课文章后,看哪一种最符合自己的看法。并和同学交流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我有幸聆听了著名特级教师朱乐平的“单位复习”一课,本节课是朱老师为了实践他的教学理念(“有的事情你不教他长大是会知道的,有的事情你不教也许他一辈子也不懂”;“数学就是一种模型,更要强调数学结构”;“结构要沟通,类型也要沟通”,这三句话是朱老师在课后向听课教师指出自己在本节课中所渗透的教学思想)而设计的一堂复习课。  相似文献   

11.
“教研信息反馈课”是我们教研组在“三课”研讨后拓展的一项新内容,目的是让“三课”活动中不圆满或有问题的做课者,在获得研讨信息之后,取长补短,完善自己的教学思想,再上一次反馈课,以证明自己的进步,表现自己的潜能和发展。以往,我们的“三课”活动一般都是研...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笔者所在地的幼儿园之间搞“评优课”的活动相当频繁,师生均感到负担过重。我以为这样搞的结果会带来不少弊病: 首先,这样经常搞“评优课”会影响教学的正常秩序。有的幼儿园为了争荣誉,往往要求参赛教师在上课时间内试讲几次,而且全园教师都到场听讲,以便为其出谋划策,结果是各班的课不得不停下来,而让幼儿去自由活动,这就严重干扰了教学的正常秩序。其次,会降低儿童的学习兴趣。有的教师为了能在“评优课”中获奖,干脆自己当导演,让幼儿当演  相似文献   

13.
有学者把语文教学的目的概括为“培养会读书的人”。“会读书的人”,指的是有良好读书习惯和修养、能从书籍中汲取丰富营养、不断充实自己的人。在语文教学中,培养“会读书的人”要发挥课前、课堂、课后阅读的整体功能。  相似文献   

14.
一、值得重视的“引论”开讲艺术每门学科的教学都有自己的“引论”课,或者叫“绪言”、“前言”课。任课教师都要在这堂课中向学生讲清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及其学习要求。然而对于逻辑教学上好“引论”课就尤为重要。这是因为学生对这门课一般都比较陌生,而且有带着满脑子的“抽象”、“难学”等种种先入为主的思想,产生了一种莫名畏难情绪。因此,逻辑教学的“引  相似文献   

15.
《新英语教程》第四册第六课七段讲的是美国人在缩小别人对自己的称赞的同时,还有一种倾向,那就是嘲笑自己的错误并承认自己的弱点。美国人也许会说:“我的数学从来就不好”或者说:“我是一个蹩脚的网球手”,或者会说“玩桥牌我是世界上最差的一个。”紧接着的一句话便是However,  相似文献   

16.
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最重要的是经常给学生输入丰富的“精神营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观点,并且用来指导自己的行动。在工作中,我主要是通过“师养”和“自养”两条途径给学生输入“精神营养”的。所谓师养,指的是由班主任给学生介绍一些营养价值高的“精神食粮”。我的做法是对周会课进行改革,变“会”为“会+课”。每次  相似文献   

17.
孙银凤 《学子》2014,(8):95-95
一、把握有效教学目标每节课后,教师多数会给自己做个小结,审视自己在教学方法方面的得失,“反思”学生从自己的课上学到了什么。“反”者是指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和围绕这个目标所做的教学设讹“思”者是指教学目标和设计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最近,我上了“圆的认识”一课,课前一商在思考怎样把“针尖确定圆的位置”这一知识点让学生自己感悟出来,但一直没有想到好的操作方法。最后,我只好设计了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画的两个圆进行比较,然后得出结论。可是,我心里一直为没有设计出理想的情境而遗憾。上完课,当我再回顾这个环节时,我忽然意识到自己与精彩失之交臂的原因了。  相似文献   

19.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练字,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同时还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许多学校为此特地设立了练字课,但是最终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这不得不让人反思练字课的效率问题。一、练字课低效的原因(一)老师的“不指导”和“没法指导”练字课很多时候会变成“放羊课”,大段大段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写和“悟”,缺乏老师的指导。有的老师虽然知道跟学生强调把字写好,但是因为自己也不懂书法专业知识,不知道如何指导,更缺乏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课堂中学生没有朝教师课前的预想发展,却出现了“意外”,您是会“紧急扑火”,使课堂迅速恢复到原有教学设计的进程,还是“任其蔓延”,让课堂彻底实现“随波逐流”?欧阳老师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出发,没有简单地“一刀切”,而是辩证分析“意外”所折射的教育价值,有效利用这些课堂生成,在大科学观的引领下促进学生探究的深入。或许在您的课堂中也曾出现类似的情形,大家不妨细细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