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诗意语文”首先是王崧舟老师提出的。“诗意语文”是借助言语的诗意,领悟、成全、造就人生、人类的诗意.终极目的是指向诗意的人生,人类文化、精神的薪火永续。“诗意语文”有情感性、审美性和人文性的特点。诗意语文的实施策略是:文化底蕴,堆积语文教师“诗意化”;生命对话,熔铸语文课堂诗意化;文本细读,走向语文教材诗意化;点亮诗心,唤醒教学主体诗意化。  相似文献   

2.
2005年7月12日.杭州市拱宸桥小学教育集团“诗意语文部落”邀请了来自北京、陵西、山东、江苏、福建、新江等地的15住语文教师,举行了一班别开生面的“诗意语文”沙龙。老师们就“诗意语文的溯源与旨归、诗意语文的美学诉求与取向、诗意语文的特性与风格、诗意语文的打断与警觉”等话题.在沙龙上展开自由言说、真诚交流、深度对话。活动持续了三个多小时,却意犹未尽。现将对话过程记录如下:  相似文献   

3.
语文的突出特点是诗意,语文的本色是诗意,语文的活力、灵魂和生命是诗意,语文的最高境界更是诗意。语文教学要抓住“诗意”核心,鼓励学生创造,引导学生“诗意”地生活,用诗意润泽学生的心田,在学生幼小的心田播下“诗意”这颗创造的种子,让它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并影响到他们的一生。  相似文献   

4.
诗意是人的文化修养的最高表现形式.诗意是语文教学生命创造的灵魂。语文教学呼唤诗意的陪伴。语文教师亟需诗意的滋养。为了展示诗意语文精彩课堂.建构诗意语文理论体系,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教育局与《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编辑部联合举办全国首届“诗意语文”教学观摩会,本坎活动由杭州市新成功教育研发中心承办.我们热诚欢迎全国各地有志于“诗意语文”探索和实践的小学语文教师和研究人员与会观摩、研讨和交流!  相似文献   

5.
“诗意语文”是当今中国小学语文教学领域的一个奇葩,其精神、其思想、其特点弥足珍贵,值得不断交流、反思、修正和提升。“诗意语文”的领军人物王崧舟认为“诗意语文是对语文教育理想境界的一种追寻,也是对语文教育本色和本真的一种深刻自觉和回归。”所以很有必要对“诗意语文”进行理想和现实相结合的审视、文学艺术和语文教学相结合的解读。  相似文献   

6.
沈红娟 《语文天地》2010,(12):116-117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近年来,“诗意语文”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线.并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那么,诗意语文的内涵到底是什么,这是我们正确认识诗意语文,积极实践诗意语文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7.
杨斌兄: 你好! 最近这些年来,“语文的诗意”“诗意的语文”这样的话语,常常出现在语文报刊上或有识之士的口中。我生性愚钝,听起来的确有味,读起来也很有劲,可是过后一想,还是不得要领,什么是语文教学的诗意呢?语文教学的诗意在教学中怎样体现呢?怎样上出有诗意  相似文献   

8.
诗意是语文生命的血液,语文是诗意栖息的家园。语文教师亟需诗意涵养,语文教学亟需诗意灌溉,这是新课改给我们提出的要求。只有让语文课堂充满诗意,我们的学生才能“腹有诗书气自华”。  相似文献   

9.
王崧舟老师认为,“诗意语文”是以“诗意”之光烛照语文教学、语文课堂,并将“诗意”之魂作为语文教学的终极关怀。语文教学的诗意当来自以下四个维度:文本的诗意、教师的诗意、学生的诗意以及上述三个要素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之间产生的教学诗意。四个维度中,文本诗意当是其它几个诗意维度的基础和依凭。如何开掘文本的诗意,其中对文本的“字斟句酌”就是文本诗意的一个重要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让师生徜徉于语文的世界,感悟语文的美妙,我们将其称为“诗意语文”。语文学习的主体是“我”,语文学习的过程应是诗意的、智慧的和创造性的,总而言之,语文的学习应是诗意地建构。为此,我们应确定语文教与学的建构方式,找到适合自我的学习模式。  相似文献   

11.
王崧舟“诗意语文”的理论根基为中国生命哲学,“生命”是其理论的出发点、立足点和归宿;诗意语文旨在于课堂上构建审美关系,进而引导学生由共性的审美愉悦上升至差异性的人生体悟;诗意语文的生命在于它的不拘一格、“日新其业”,这一方面源于生命本身的特点,另一方面来自王崧舟本人的一种自我完善、自我提升、自我超越的生命诉求;诗意语文通向诗意人生,其彼岸特征为止于至善、自由对话、精神相契、体验幸福、成就自我,实则为中国传统生命精神的“圆明”之境。  相似文献   

12.
“诗意语文”是王崧舟先生教学理念中最具创见性的探索,其关注人文素养和审美教育对学生发展的必要性,使语文教学朝着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发展.通过介绍“诗意语文”的定义及性质界定,从情感熏陶与生活体验的结合中感悟美,从赏鉴言语中感悟诗意,用放大感性体验的教学理念和丰富的教育实践,夯实语文课堂诗意存在的根基,印证“诗意语文”与新课标倡导理念的一致性,反映语文美育是中国语文教育需求发展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3.
“诗意语文,是对语文教育理想境界的一种追寻,是对语文教育本色和本真的一种深刻自觉和回归.”由此可见,诗意语文表现为一个动态的过程,而语文的诗意美全在于文本之美,那么如何立足文本,营造语文的诗意美呢?笔者认为具体可通过三步骤来实现,即课前钻研文本,发掘诗意美;课堂解读文本,展现诗意美;课后沿用文本,创造诗意美.  相似文献   

14.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近年来,“诗意语文”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线。并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诗意语文既是对当下我国社会大力倡导“以人为本”理念的时代回应.也是对语文新课程重新确认民族文化传统的现实探索。国家督学成尚荣说,诗化语文(包括诗意语文)是王崧舟、盛新凤、周益民几位年轻的小学语文教师所作的一项试验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流派纷呈,主张林立:简单语文、深度语文、情境语文、情智语文、诗意语文等,但都离不开“语文”,归根到底还是“语文”,只不过从不同的切人点强调自己语文教学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王崧舟老师倡导“诗意语文”,他对“诗意语文”的内涵有一个说法,他说:“诗意语文是对语文教育理想境界的一种追寻,也是对语文教育本色和本真的一种深刻自觉和回归。”可以说,小学语文教育正经历一种对本色和本真的追求,因为我们的语文教育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学生发展,  相似文献   

17.
吕叔湘先生说:“语文教学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既然一半是艺术,那么,语文教学就离不开“美”,离不开“诗意”。语文是一门充满诗意的学科,是一块滋养心灵的沃土,诗意是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力的新鲜血液,只有让语文课堂充满诗意,才能于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8.
史剑波  朱瑛 《云南教育》2008,(11):46-47
诗意语文主张以价值引领为灵魂,以生命唤醒为光华,以个性高扬为风采,以心灵对话为境域,主张将生命融于语文教育,将语文教育融于生活。笔者认为,“诗意”缘于“情意”,只有充满“情意”的语文课堂,才有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诗意”柄息。  相似文献   

19.
在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下,应重新建构师范院校语文教学论课程的教学理念。应凸显人文思想,使语文教育回归“人”这个教学平台;用诗意构筑语文教学这座文化大厦。在这座大厦中让学生敏锐地感知教学中的美好,以此提升生命的价值;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让学生有丰富的情感体验,懂得诗意的栖居。  相似文献   

20.
所谓诗意点就是能够触发学生生命感动的情感点、启发学生反思的关键点与疑难点、进行言语实践的训练点、领悟人生哲理的深刻点以及人文精神的隐含点。诗意点是“知、情、意”与“真、善、美”的巧妙融合。挖掘语文教材的诗意点应遵循主体性、生活性、审美性、系统性、实践性等原则,辩证处理语文教材、语文教学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使之与重点、难点成为一个有机的系统,以焕发语文教学的诗意魅力,并增强教师工作的创造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