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清末林伯渠吉林视学史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伯渠(1886~1960),又名林祖涵,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1905年加入同盟会,开始从事反清革命活动。1907年3月,中国同盟会东京总部鉴于长江流域起义屡遭挫折,决定在东北实施“边疆革命”的计划,林伯渠被同盟会派至东北从事  相似文献   

2.
《档案时空》2008,(1):F0003
临澧县档案馆馆藏有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档案67卷,尤以四本《林伯渠日记》手稿最为珍贵。《林伯渠日记》共4本.295页.约3万宇,形成时间为1913年-1917年。日记主要记载了林伯渠1913年春.与湖南同盟会旧友发起第一次讨袁斗争失败后在日本期间的经历.以及1916年任湖南省政务厅长.1917年参加刘建藩,林建梅发动的“衡、永独立”护法之役等的革命生涯。  相似文献   

3.
尤袤.小名盘郎.字延之.号粱溪、遂初。其祖先是福建晋江人.自高祖尤敏保始迁江苏无锡。他生于北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卒于南宋光宗绍熙五年(1194).是南宋初年著名藏书家和目录学家。他自幼聪颖好学.酷爱读书,5岁能写诗、作对;15岁时所写诗、词、赋已在全县驰名.被人们称为奇童。尤袤青年时读书于太学.圈词赋作得好.在同学中很有名气。绍兴十八年(1148)他22岁时考中第一名进士。后成为南宋著名诗人.与杨万里、范成大、陆游齐名,并称“南宋四大家”。他曾任泰兴县令、江东提举等职,累官礼部尚书兼侍读。宋孝宗曾称赞他说:“如卿才识,近世罕有”。  相似文献   

4.
张季鸾,名炽章,以字行,陕西省榆林县人,生于1888年3月20日,是著名的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报刊政论家和中国新闻界新闻自由的倡导者。他与资产阶级政治活动家、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水利科学家李仪祉被誉称为“陕西三杰”。1902年秋,张季鸾前往关学大师刘光(?)在礼泉县九嵕山下主持的“烟霞草堂”就学诹豕??)的亲自指点下,张季鸾博览群书,学业大有长进.刘光(?)教学注重史地,使张季鸾打下了中国史地知识的根基,并使他在国学方面朗然得条理,为文章亦如良史之绵密警策,为他后来从事新闻报刊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05年秋,张季鸾由陕西高等学堂派遣赴日本官费留学.由于同盟会革命党人的影响,他开始注重社会政治活动,思想上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同盟会陕西分会部分留日学生为适应革命形势的需要,特创办反  相似文献   

5.
李婷婷  展江 《青年记者》2017,(31):64-68
2017年9月21日,北京日报旗下微信公众号“长安街知事”披露,被判有期徒刑11年6个月的体坛周报社前社长瞿优远在入狱5年后被提请假释(2014年曾被减刑1年).自从他在2009年3月走下北京飞长沙的航班被纪检部门带走、2011年11月24日被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定罪后,时隔近6年,这名曾经叱咤风云的国内体育媒体“一哥”的名字再次短暂回到了老球迷的视野中.然而一切已经物是人非,纸媒的黄金时代在他服刑期间已经褪色,52岁的他已然不是当年准备在45岁时急流勇退、去享受“摄影、旅游、打高尔夫”生活①的媒体“少帅”.  相似文献   

6.
李四光原名李仲揆,蒙古族,出生湖北黄冈回龙镇下张家湾乡的一个穷山村。李四光14岁出国留学,是中国同盟会的创建会员之一,曾参加过1905年7月30日的同盟会筹备会和8月20日的东京同盟会成立大会。这一年,李四光才16岁.是同盟会第一批会员中年龄最小的。同盟会筹备会上,孙中山特地走到李四光跟前,摸着他的头说:“你年纪这么小就参加革命,很好,有志气,你要‘努力向学,蔚为国用’。”1912年2月7日,李四光被推选为湖北军政府实业部长。袁世凯当权后.李四光辞去职务,留学英国,这一去,奠定了他终生为之献身的地质学事业。  相似文献   

7.
邹韬奋(原名恩润),著名的新闻记者、政治家和出版家。1895年11月5日出生于福州市,祖籍江西余江县。其父邹国珍,虽然是福建省盐务局的一名官员,但一生清贫。其母是个“大家闺秀”,但在韬奋12岁时,却失去了母爱。幼年发奋读书邹韬奋5岁开始读书,先是在家塾,后人福州工业学校。他的父亲希望他能成为一个实业救国的工程师,把他送到上海南洋公学,韬奋从公学附小读起,一直读到大学二年级。可是他对理工缺乏兴趣,实际上他用很多时间来读文史书籍。他在大学学的是机电工程,学了一年半就学不下去了。他决定放弃工程师的前程,报考上海…  相似文献   

8.
明清鼎革之际的燕赵大儒孙奇逢 ,被后人誉为学问与道德的典范。揆诸史乘 ,洵非虚誉。孙奇逢 (1584~ 16 75)字启泰 ,号钟元 ,河北容城人 ,是明末清初卓越的教育家、思想家。此公自幼读书 ,极其萦注有实用价值之学问。14岁时 ,去拜一位饱学的杨补庭为师 ,这位先生问他 :“如果你被围困在城中 ,外无救援 ,内无粮草 ,怎么办 ?”他毫不迟疑地应答 :“效死勿去”。这一答复使老师很是激赏。他很有骨气 ,明代阉党魏忠贤窃持朝政 ,将孙奇逢的好朋友左光斗、魏大中逮捕入狱。孙奇逢不顾个人安危 ,冒死营救 ,其节操为天下人称颂。孙奇逢意志坚挺 ,勇…  相似文献   

9.
上海市松江二中的前身,是1925年于江湾成立的“立达学园”,创办人便是被巴金等老一辈人尊称为“五四英雄”的匡互生。匡互生老家是湖南邵阳东乡长沙村,1891年11月出生,1910年入长沙邵阳驻省中学就读。辛亥革命爆发,投身学生军,参加了攻打湖南巡抚衙门的战斗,南北议和后仍回邵阳中学读书。就在这一时期,邵阳中学为保护匡互生的成长,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起因是南北议和后,湖南地方落入北洋军阀手中,为发泄对革命的仇恨及压制进步力量,北洋督军汤芗铭对湖南实施疯狂的掠夺政策。普通农家出身的匡互生深受其害,在一篇命题作文中痛斥…  相似文献   

10.
离休老干部茹捷军,今年被开封市新闻通讯员协会吸收为会员。老茹同志,解放初期就开始给几家报刊和电台写稿。一九八零年离休后,他“离而不休”,认真读书,调查研究,写出了许多新闻稿件和其它文章。他写的《清明上河图的故事》,曾投给六七家报刊虽都退回来了,但他看到十九世纪法国的一位文学家,一篇文章一连被十五家出版社退回,仍投给第十六家出版社,终  相似文献   

11.
在南社这个群英荟萃的民国文学团体中,有一对被时人比之为“今世赵明诚与李清照”的传奇伉俪,他们就是义士刘三与才女陆灵素。自署“江南刘三”的刘季平,1878年1月生于上海华泾镇,原名刘宗和,自号“黄叶老人”。刘三才情过人,善诗又精于书法,枪法更是精准,能骑快马射中飞禽,南社盟主陈去病称誉他为“侠客”。1903年初,刘三远赴日本留学,结识了陈独秀、苏曼殊、邹容等人,他与邹容立盟誓结为挚友,共同加入了孙中山创立的同盟会前身——兴中会,从事反清革命宣传。  相似文献   

12.
风雨沧桑话《夏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午战争以后,清廷政治腐败黑暗,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步步加剧。为了宣传群众、发动群众,大造革命舆论,先进的知识分子犹如矫健的海燕,为传播革命思想呼号奔涉。《夏声》月刊是在井勿幕领导主持下筹办的,于1908年2月创刊。井勿幕(1882—1918),陕西蒲城县人,17岁即加入同盟会;1906年夏在东京留学生中成立同盟会陕西分会;1908年冬,又于西安创建同盟会陕西支部,“奔走南北者十数年,经营蜀秦者百余战。”他以卓越的才干和大无畏的精神,深得黄兴、吴玉章、熊克武等人的赞许,孙中山  相似文献   

13.
1971年初秋,32岁的优秀飞行员康庭梓照例执行了一次让他感到很光荣的专机任务,却没有想到,这一次任务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命运。“九一三事件”发生后,那架256号三叉戟及机上9个人,一直被笼罩在历史的聚光灯下,而被遗留下来的5名机组人员的命运,却长期被遮蔽。  相似文献   

14.
驻守在老山前线的35255部队战士张礼文,今年才20岁刚出头。近年来,他先后被全国26家新闻单位聘请为“特约记者”或“特约通讯员”,因而被人们誉为“战士记者”。小张是1984年1月从四川省铜梁县参军入伍,来到老山前线的。在前线,经常有新闻发生,有战斗的捷报,有干部、战士的英雄壮举,有后方亲人拥军支前的动人事迹。这一切,无时不在激动着张礼文的心。还在中学读书时就想将来长大了要当一名新闻记  相似文献   

15.
2012年4月22日上午,在第17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2012年广西全民读书活动启动仪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举行。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沈北海宣布活动开启。仪式上,自治区新闻出版局、文化厅等16家单位被授予“2011年广西全民读书活动优秀组织奖”,博士“双休日”讲座、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享受阅读快乐成长”阅读表演秀等18项读书活动被授予“2011年广西全民读书活动优秀项目奖”。  相似文献   

16.
林英 《图书馆杂志》2006,25(9):94-96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长沙这一人杰地灵的土地上,素有爱读书的种子,于是长沙自然也就不乏有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书店了。近日在长沙随意走访了一些书店,由于时间和其他因素的限制,只好挂一漏万地谈谈对长沙书店的印象了。  相似文献   

17.
知识窗     
徐特立的‘日积月累’读书法徐特立的读书办法是以‘定量’、‘有恒心’为主。他在学‘说文’部首五百四十字时。每天只读两个字,一年才学完‘说文’。他四十三岁时才开始学外文,每日只学一个单词,一年学三百六十五个单词,终于学会了法文、德文和俄文。徐特立常说:‘读书切不可贪多,要理解,必须记忆基本的东西,必须“经常”“量力”才成’。他称这种读书方法为‘日积月累’法。(据《经济时报》)  相似文献   

18.
为民渫利的银行家 1888年,周小燕的父亲周苍柏出生在湖北武昌一个工商世家.他早年在汉口义华学堂读书时,就加入同盟会、后闲参与学潮,被当局追捕。  相似文献   

19.
“中国同盟会”原名“中国革命同盟会”,简称“同盟会”,由原有的“兴中会”、“华兴会”和“光复会”等革命团体所组成。1905年9月18日,同盟会在日本东京举行成立大会。大会一致推选孙中山先生为总理,并提出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口号。为了扩大革命的影响,1905年11月26日,同盟会在东京创办了自己的机关报《民报》,共出版了二十六号,《天讨》增刊一册和号外一张。它是辛亥革命以前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要机关报。孙中山先生对于这个时期的  相似文献   

20.
编辑其实也是一种多重身份的人。在出版社,他是编辑,以编书为己任;为了编好书,他得买书、读书,这时他又成了读者,他要写点书评,读书札记,乃至洋洋论文,他就成了作者;如果,他要去听听营业员和读者的声音,抓一点“信息反馈”,帮助书店做些卖书的工作,那么,他又成了营业员了。这四重身份,被“书”一以贯之,最终当然还是编辑的本来面目。但是,每变换一重身份,对“书”的观察就换了一种角度,对书”的感受和体会就会出现变化,变得更“立体化”、“多样化”。这比单纯以编辑身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