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留白”是中国画特有的一种艺术语言,“三分画,七分白”,艺术家在画面上留下大片空白,用有限的画面来展现无限的空间,给人无限的遐想和精神的震撼.同样,在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有分寸地运用“留白”,对于激发学生思考,拓展学生思维,提高能力,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留白”的作用入手,就学生的学习时间、学习空间方面进行“如何留白、补白”的阐述,希望对课堂教学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2.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是无声对话,实际上是学生与作者的情感交流,文本中有许多“留白”,这些“留白”给读者留下了想象、思索的空间,学生于“留白”处与文本展开对话是情感的一种升华。  相似文献   

3.
在平时的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不少老师把所有要解决的问题全部设计到课堂教学中去,教学设计很精巧,但教学效率一般,往往收不到预期的效果。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包办太多,留给学生自由思考和自由发展的空间过于狭窄,所以课堂中不妨适当的“留白”。“留白”,是一种艺术。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因此我们要巧用“留白”艺术.提高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4.
孙成兰 《学苑教育》2012,(19):38-38
“留白”是从中国山水画中衍发出来的,指的是通过空白,在画面中形成虚实结合之境,给予欣赏者无画处生出妙境的美感享受。同样,教师把留白艺术运用到语文教学中,也能够点燃学生的思维火种,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运用留自艺术时要注意因“白”利导,并立足于教学实际,巧用教学策略,做到留白有度。  相似文献   

5.
尚玲 《文学教育(上)》2011,(20):144-144
留白是绘画中常用的一种艺术表达方法之一,画家采用留白的艺术,让欣赏者在观看画面时有丰富的想象空间,把自己的情感都融入到画中。同样,文章“留白”也是一种艺术,在语文教学中,通过对文章中的“留白”进行个性化补充,让学生阅读文章更具有创造性。  相似文献   

6.
“留白”就是在作品中留下相应的空白。课文中的“留白”是指文本中某些内容有意不写,或写得简略,叙述描写留有发挥余地的地方,以达到一种无声胜有声的效果。“留白”强调的正是学生的自由发展,体现的是教学的艺术性。那么,如何挖掘“留白”资源,给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呢?下面我就教学《女娲补天》时的心得和大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绘画中有“计白当黑”之说,画面中的留白就是构图虚实。绘画中的留白高手,他会把留白的手法表现得非常优美。如水、烟云、天空这些实景,而在画中被表现成虚的景色,使画面空灵有致,更能在无华无墨之处表现出景物的空灵与烟云飘动之美妙感觉。文学中的留白也是如此,能给读者留下一些思考、想象的空间。留白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境界。唐诗最善于留白,“犹抱琵琶半遮面”、“小叩柴扉久不开”、“不识庐山真面目”等等都是留白。使用省略是诗的基本特点,留下空白,将空白留给读者,让读者有更大的想象空间,这就是留白艺术。杜甫的叙事诗《石壕吏》…  相似文献   

8.
国画中有一种绘画技法叫做“留白”,它不是刻意地用笔墨去画出来,而是在纸上留出空白,用纸的空白处来表现画的一些内容。国画中的“留白”体现的是画家的智慧,教学中也同样需要“留白”。  相似文献   

9.
所谓“留白”,是国画创作中的一种构图方法,它的意思是计白当黑,以虚为实,以实求虚,可以收到虚实相映,形神兼备,创造出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境界。“留白”主动地利用画面白色空间位置,去承担画面的造形任务。留点空间留点白,这画面,这世间会变得更加精彩。多一份空白多一份娴静,多一点空间多一份空灵。课堂是一种多元、开放、艺术化的师生信息交流舞台。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角色不应该是“操盘手”,教师的作用应该是“相机诱导”。教师也可以像艺术家一样讲究“留白”的艺术,构成教学的“虚实相间”,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求知的过程中主动地探索、思考和  相似文献   

10.
画面上只有虾,欣赏者眼前却浮现出“游虾戏水”的情境.齐白石先生对水不着一笔,尽得风流.这种技法叫“留白”.把此技法运用到教学过程中,姑称之为“留白”教学法.  相似文献   

11.
在国画里,有一个词语叫做“留白”,意思是说,把好的事物或者想表达的事物挤满画面不见得就好,有时候留些空白反而更能表现意境,也更有味道。其实,笔者认为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之中,也需要这样的空白美。其实,学生的许多智慧火花恰好是在“教学留白”中,是在表面上看起来的“冷场”  相似文献   

12.
国画中“计白当黑”的绘画方法也叫“留白”。“留白”能让画面虚实相生,空灵飘逸,意趣无穷。同样,文章中语言的“留白”,也能让作品变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言辞“留白”——别有幽情  相似文献   

13.
在国画中,有一个谋篇布局的技巧比较经典,叫做“计白当黑”,即对没有画面的部位要像有画面的部位一样作认真的推敲和处理,画家在创作过程中,通过“留白”,“疏可走马,密不透风”,在整体的意象和情调中体现出似无还有的艺术境界。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也好比一幅画的各个组成部分,同样需要讲究“留白”的艺术。  相似文献   

14.
谢亦红 《文教资料》2005,(23):130-131
大约从宋朝起,中国画家就意识到了空白的重要性。他们不把画面画得满满的,总是留出大量的空白。马远的构图往往只画一角,人称“马一角”;夏珪则善用半边取景,人称“夏半边”。在中国传统绘画中,这种运用空白的艺术手法,被称之为“计白当黑”。为什么留出大量的空白?是让读画的人可以自己去想象、去思索、去补充、去完成。中国画讲究“黑白相间,意蕴悠长”,正是要求在“浓”与“淡”、“有”与“无”的搭配中显示出美与韵律。教育是一门艺术,也要讲点留白。恰到好处的留白,不仅有助于教师生动地“传道、授业、解惑”,更有助于学生去主动探索,…  相似文献   

15.
“无画之处皆成妙境”,这是中国画所特有的美学意象。画面中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留白”喻示着一种感觉,一种印象,或是一种意境。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也常常在文中留白,从审美的角度看,正是文本中无处不在的空白点给了读者丰富的想象自由。  相似文献   

16.
方志美 《学子》2012,(8):34-35
绘画讲究"留白",通过"留白",给观赏者留下视觉延伸的空间,丰富画面的意境,提升画面的美感。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也有许多课文常常留下一些"无字处皆有意"的空白,这些留白往往最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发展学生的思维,使他们有所感悟和思考。新课标提倡语文教学"拓展语文学习的范围,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此背景下,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17.
把留白艺术应用于数学课堂教学中,正是与新课标提倡“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相吻合。留白于教学预设,给学生多些自由发挥空间;留白于问题提出,让学生选择学习内容,确定学习方向;留白于策略选择,让学生在自我反思、自我评价中成长;留白于出错处,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悠久的绘画艺术中,有一种美叫做“留白”,它显示了中国传统艺术的智慧。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一门艺术,也需要“留白”。课堂上的“留白”不是说留下空白让学生随意活动,而是在隐伏着学生创造性的地方,教师应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引导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感受,大胆提出不同的见解,积极展开不同意见的争议,给学生以吸收消化、发现、体验的广阔天地。“留白”的课堂不仅把学生看成教学的主体,  相似文献   

19.
留白,也叫布白,原指国画创作中的一种构图方法。画家创作时在墨色五分的画面中留下一方空白,计白当黑,任人遐思,以此达到虚实相映、形神兼备、“无形胜有形”的奇效。这种方法沿用到语文课堂中,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特意设下空白,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探索、去发现、去补充。事实上,新课程下的语文课堂在进行热热闹闹的讨论、表演、活动的同时也需要腾出时间“留白”,需要让学生有充裕的读书时间和独立自主的思考、想象空间。“计白守黑”、“虚实相生”,才能使语文课堂更有趣、更有效,也更有韵味。  相似文献   

20.
仲丽丽 《广西教育》2012,(25):77-77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发展学生思维的内驱力,有了兴趣才能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把学生从“苦学”数学的海洋中带人“乐学”数学的伊甸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