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学科结构运动"失败促使人们对课程实施的过程进行研究.在我国新课程改革进行到如火如荼的阶段,通过分析我国课程实施现状,分析比较三种课程实施取向--忠实取向、相互适应取向与课程创生取向,来探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应采取的价值取向,以便为新课程计划更好地实施提供可资借鉴的参考.根据我国课程实施的现状及其发展要求,本文认为当前的新课程实施应采取相互适应的取向.  相似文献   

2.
课程实施的三种基本取向———忠实取向、相互适应取向、课程创生取向———实际上体现了不同的教育价值观与课程价值观。因此,在不同的课程实施取向的视野中,教学设计具有迥然不同的旨趣与方略。新课程视野下的教学设计转型,试图以课程理念发展为背景参照,以促进学习者发展为宗旨,凝聚和整合教学设计理论相关知识,解决传统教学设计范型与促进学习者发展之间的冲突,寻求对传统教学设计范型的某种超越和制衡,是教学设计研究与实践自觉适应社会和教育发展走势嬗变的一种尝试,我们需要关注教学设计转变。  相似文献   

3.
课程实施的三种基本取向,即忠实取向、相互适应取向和创生取向,体现了不同的教育价值观与课程价值观.在不同的课程实施取向下,教学设计也具有不同的旨趣与方略.新课程视野下的教学设计,试图以不断发展的课程理念为参照,以促进学习者发展为宗旨,凝聚和整合教学设计理论相关知识,解决传统教学设计范式与促进学习者发展之间的冲突,寻求对传统教学设计范式的某种超越和制衡.  相似文献   

4.
课程实施取向有三种:忠实取向,相互适应取向,创生取向。对此,应从复杂思维的角度去认识:课程实施取向的各功能之间是互为补充的;课程实施取向的选择与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同步的过程;课程实施取向的转换是一个后者对前者的超越过程。有鉴于此,在新课程改革中,要允许课程实施取向选择的多样性;倡导以相互适应取向为主导的多种取向并存是当务之急;通过教师的专业发展引导教师向更高一级的课程实施取向靠拢。  相似文献   

5.
美国学者辛德尔、波林和扎姆沃特归纳出,课程实施有三种取向,即“忠实取向”“相互适应取向”与“创生取向”。“创生取向”这是近些年来提倡的一种新的课程实施价值取向。这种取向认为,真正的课程是老师和学生联合创造的教育经验,课程实施本质上是在具体教育情境中创生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已有的课程计划只是供这个经验创生过程选择的工具而已。新课程实施以来,研究并借鉴课程创生取向,是课程改革的需要,更是我们艺术特色教学课程改革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课程实施是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教师是课程的主要实施者。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倡导“参与式”课程开发的新课程不仅赋予教师一定的课程自主权,也更凸显了教师在课程实施中的重要地位。但新课程实施后,教师有哪些课程自主权,教师何时能够发挥课程自主权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明确。本文拟从课程实施的视角对此问题进行探讨,以期能为教师正确运用课程自主权提供必要的参考和借鉴。一、新课程背景下的三种课程实施观根据课程实施的三种取向,即忠实取向(thefidelityapproach)、相互适应取向(themutualadaptationapproach)和课程制定取向(curriculum…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实施的价值取向经历由忠实取向到相互适应取向再到课程创生取向(或课程创生观)的发展历程。课程改革以来,在课堂教学层面所遭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形式化和低效化的问题,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显得非常紧迫。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对课程创生来有效提高课程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程实施的价值取向经历由忠实取向到相互适应取向再到课程创生取向(或课程创生观)的发展历程。课程改革以来,在课堂教学层面所遭遇到的最大挑战就是形式化和低效化的问题,提升课堂教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着基础课程改革,课程实施成为了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课改的重中之重是对课程价值取向的讨论,课程价值取向主要有忠实价值取向、相互适应价值取向和创生价值取向。这三种价值取向体现了国家统治阶级对课程实施不同程度的控制方式,国家控制方式主要有外在控制和内在控制、强行控制和软性控制、显性控制和隐形控制。它们彼此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对这些关系的把握有利于我国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着基础课程改革,课程实施成为了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课改的重中之重是对课程价值取向的讨论,课程价值取向主要有忠实价值取向、相互适应价值取向和创生价值取向.这三种价值取向体现了国家统治阶级对课程实施不同程度的控制方式,国家控制方式主要有外在控制和内在控制、强行控制和软性控制、显性控制和隐形控制.它们彼此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对这些关系的把握有利于我国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1.
一、课改以来高中文言文教学方式的转变课程实施有三种取向,一是得过且过取向;二是改编或适应取向;三是忠实或精确取向。第一种取向是避开问题,而不是指向目标。第二种取向意在重视课程实施者的变通运用。而第三种取向,则是实施者完全反映课程设计者的意图,不管适当与否,都依样画葫芦。从我国现阶段的各种事实来看,我们的高中语文课程实施遵循了第三种取向,即自2003年4月我国出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以来,高中语文教学发生了翻天覆  相似文献   

12.
课程实施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是达到预期课程效果的必要途径.它是远程教育课程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课程论的角度将现代远程教育的课程实施区分为三种价值取向,即忠实取向、相互适应取向和参与制定取向,并结合远程教育的实践阐述了课程实施过程的具体环节和要素.  相似文献   

13.
小学、初中在2002年开始有部分学校实施新课程教学,现在小学、初中所有学校都实施新课程教学;高中于2006年秋季开始都进行新课程实验。在5年新课程实施、实验过程中,运用了三种关于推进新课程实施、实验思路的探索。第一种思路是完全按新课程的标准、框架、要求实施新课程:第二种思路是由传统课程逐渐过渡到新课程的实施;第三种思路是由新课程与传统课程相互靠近.找到“中间地带”的课程,然后再过渡到新课程的实施。  相似文献   

14.
论我国基础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在校本课程开发与国家课程开发比照的基础上,论述我国基础教育校本课程开发中有关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以及课程评价的取向问题。作认为,校本课程目标应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取向;校本课程内容应以选择与学生实际需求密切相关的知识、经验并采用横向的课程内容组织形式为取向;校本课程实施应采用相互适应取向或课程创生取向;校本课程评价应采用过程取向和主体取向。  相似文献   

15.
崔世杰 《考试周刊》2012,(32):155-157
课程实施是课程改革的关键性环节,课程实施的价值取向是课程改革成功的先决条件。新课程背景下,青海地区藏汉双语课程改革的价值取向历来也为人们所关注,长期以来人们关注的三种课程实施价值取向虽然各有千秋,但也都有其致命的弱点。作者梳理了这三种课程实施的价值取向,意识到我国青海少数民族地区双语课程改革只有走自我建构的课程价值取向之路,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课程实施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 ,课程实施取向决定了课程实施的实际形式。明确课程实施取向的研究意义 ,了解教师遵从或恪守、修改或适应、漠然或抵制的三种课程实施取向 ,探讨影响教师课程实施取向的主观与客观诸因素 ,这对当前的课程改革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一、复杂性思维下的课程实施解析(一)课程实施的内涵及取向课程实施,就是把新的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或者说把书面的课程转化为教学实践的过程。同一个课程方案,对于不同的实施者和不同的条件,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正是由于人们对课程实施的本质认识各不相同,导致人们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不同实施取向选择。根据美国学者辛德尔、波林和扎姆沃特的归纳,课程实施有三个基本取向,即“忠实取向”、“相互适应取向”和“创生取向”。  相似文献   

18.
再论课程实施取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实施取向影响着课程实施及其研究的全局。长期以来,我国的课程学者采用了辛德等人的观点,认为课程实施可分为忠实、相互调适和课程缔造三种取向,但忽视了另一种实施取向的分类方式,即侯斯提出的技术观、政治观和文化观。尽管存在许多差异,这两种分类方式本质上却是相互补充的,而且各种实施取向之间也形成了一个连续体。沿着这两条线索,后现代课程实施观近年来受到了学者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幼儿园课程实施适应取向的内涵、特点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幼儿园课程实施的理想状态一般被认为是教师从实际情境出发进行课程生成的过程.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适应更具有现实性.教师根据自身的情况、幼儿园的条件、幼儿的教学经验,对所选定的课程计划或方案进行部分改动,使课程实施更适合幼儿园的实际.幼儿园课程实施中的适应性具有以局部调整为主、有意性与无意性相统一、单向适应与相互适应相统一等特点.教师的课程权力、素质以及幼儿园的课程文化直接影响着这种适应取向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课程实施取向是人们基于不同的课程观、变革观、知识观等思想观念而形成的对课程实施的总体认识,表现为人们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不同倾向.本文将通过分析两种课程实施取向理论,以及我国新课程实施的策略,明确新课程实施的取向要求,包括课程实施研究和课程实施实践两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