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起周建安,只要是熟悉一点中国排球的人就不会不知道他。作为拥有中国男排"四朝元老"和当今中国甲级排球俱乐部最年轻主教练双重头衔的周建安,已当之无愧地在中国排球史上写下了重重的一笔。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他对排球的一片真情和痴心,可谓历经风雨,愈久弥坚。当同龄的伙伴还无忧无虑地享受着童年快乐的时候,周建安却早早决定7自己未来人生的方向。以当时优秀的学习成绩,他可以在求学的道路上从小学、中学到大学一直走下去;超群的身体素质和灵活的头脑、,也可以让他在别的运动如篮球中一显身手。然而,不知是寞冥中命运之神的安…  相似文献   

2.
平平淡淡见真情──记中国男排队长、主二传周建安马丽作为中国男排的唯一“三朝元老”级运动员,周建安对排球的那份感情和对排球运动的那种执着追求,是十分令人感动的。虽然他也苦笑着自嘲“时运不济”,“胜利女神”似乎也吝啬着青睐的眼光,可我还是要写他,一位哲人...  相似文献   

3.
汉子周建安     
第一次见识周建安 的顽强是在1998年的 亚运会上,在比赛中, 他与队友撞在了一起, 脑袋被撞破了,缠上了 绷带又继续比赛。当时 看着电视,打心眼里佩 服这个淌血拼命的男子 汉。然而当我真正走进 周建安的内心世界时, 才发现这点坚强比起他 后来在种种压力下的表现来, 实在是不值一提了。 “记朱刚的牙齿撞破了我的头” 第一次正式采访周建安时,他正 陷于从未有过的困境,朱刚的突然辞世、 李牧的提前解约,让雄心勃勃打算重写川 军辉煌的周建安忽然陷入了无可用之兵的 窘境。为了把七零八落的队伍重新组织到 一起,他又一次向中…  相似文献   

4.
以自由人的身份入选中国男排,却仍回到主攻的位置;曾经落选国家队,却最终当上了队长;身材不是最佳,却又入选周建安执教的新一届国家男排;职业生涯几起几落,却愈挫愈坚……这就是隋盛胜——一个不懈追求、顽强坚韧的排球运动员。当他的名字再一次进入中国男排的大名单时,回首过去的2005年,隋盛胜走过了他排球生涯中重要的一年。  相似文献   

5.
作为国际排联条法与资格审查委员会的主席,66岁的中国人魏纪中在排球界可谓闻名遐迩,他总是喜欢称自己是一名“自由人”。“我对排球的喜爱源自于我早期的经历——一个狂热的体育运动爱好者。确实,运动家总是从失败开始。他们与各种挫折斗争,去克服他们所遇到的一切困难。”作为中体产业的董事长,魏纪中如此解释自己。他在大学里主修的是法国文学专业,但却在体育界成就了一番事业。人生的变幻,莫过于此。魏纪中在他16岁的时候,对排球产生了兴趣。而在南京大学读书时,对排球愈加喜爱。他把自己所有的精力分成两部分:学习和打排球。…  相似文献   

6.
(一) 郎平归国执教之事甫定,我便拨通了白帆在香港的电话。 白帆兴奋地告诉我,这几天公司里的同事和香港的朋友纷纷向他表示祝贺。 “她能挑起中国女排的重担,我和女儿感到无比的骄傲和光荣。排球是她的生命。”白帆深情地说,“在美国7年,她的心一直没有离开过排球,家里有好多录像带,大都是女排的比赛录像。现在,再好的电影她都不看,有空就看录像,对国内外女排的情况研究得可细了。”  相似文献   

7.
温向阳 《新体育》2006,(2):41-41
2005年的年末,41岁的周建安从邸安和手中接过教鞭,出任中国男排第12任主教练。从全队年龄最小的板凳队员到年纪最长的老大哥,1986年-1999年间的国手生涯留给周建安的是太多的欢乐与无奈。四次冲击奥运会,却四次无功而返,是他至今彻骨铭心的痛。如今,能够作为主教练率领中国男排参加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也算聊解了周建安的一丝遗憾。要做就做最好的要做就做最好的,给人平和感觉的周建安当学生时如此,当运动员时也如此。读书时,周建安是不折不扣的好学生,成绩一直保持班级前三名,以至于他被重庆市体工队看中时,竟遭到任课老师的一致反对,以他的成绩,非常有希望考上大学,但父母将选择权交给了周建安, 于是,中国男排才有了一名才华横溢的二  相似文献   

8.
最后的辉煌 1999年6月,当首届亚排联杯男子排球俱乐部赛在中国的合肥举行时,恐怕没有人怀疑代表中国出战的四川男排与冠军无缘。拥有张翔、张利明、朱刚等名将的四川男排,此前已经连续五次获得了全国排球联赛的冠军,是中国排坛无可争议的“大哥大”。虽然周建安坐在指挥席上,但又引进了安家杰的四川队实力依然不减。他们以全胜的战绩,将第一届男子亚排联杯的冠军奖杯永远地留在了中国。可谁能料到,这竟是四川男排最后的辉煌呢?从此后,四川男排在全国联赛上不仅失去了冠军,甚至沦落到竟要为保级而战的地步。今年“沱牌”第三…  相似文献   

9.
海南游钓记     
我的同学老赵是一位玉米专家,每年一到秋末他都要到海南岛去育种,一住就是一个冬天。他几次邀我过去,我都没有动心。去年,他这个“旱鸭子”得到了一个“鱼”消息,说他一个朋友从海岛上一次钓回3000克石斑鱼,还有人钓到过十多千克的马鲛鱼,又有人在海上见到过大旗鱼……一听这话,我的劲头立刻就来了,当即拍板:“春运”高峰过后,前往海南潇洒走一回,逛海南、钓“石斑”、甩“马鲛”、搏“大旗”。  相似文献   

10.
“排球是我最大的乐趣”──访著名排球教练邓若曾“我爱排球。排球,是我一辈子最大的乐趣。”退休在家的邓若曾说。邓若曾今年59岁,搞了整整40年的排球,不久前办了退休手续。家中4口人,他和爱人蔡希秦、儿子,还有老母亲。走进邓家客厅,映入眼帘的是墙壁上呈一...  相似文献   

11.
排球运动里程碑──洛桑十年魏蔚编译到今年,国际排联迁址洛桑整整十个年头。这十年,是排球运动大发展的十年。这十年,排球运动的规模和影响力已使它成为脐身世界为数不多的几个重要国际体育项目行列。正如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先生所说的:“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排球...  相似文献   

12.
每当我望着书橱中珍藏的三只由三届“中国男排”签名的排球时,男排小伙子们的身影总会依次浮现在眼前。他们在赛场上的奋勇拼搏的精神常常让我激动不已。他们用一生中最宝贵的青春,去实现着夺取亚洲冠军和跻身世界强队的梦想。这三个排球,正是他们实现梦想的最好见证。作为一个球迷,我能拥有它们是我人生中一件幸福的事情。我的第一个签名排球,是在汪嘉  相似文献   

13.
古人说“十年磨一剑”,而如今“一年磨一剑”也不是什么神话。新组建的上海有线女排经过一年奋斗,改写了上海女子排球37年与全国冠军无线的历史;上海有线男排也从低谷中跃起,提前一轮进入下一届全国排球联赛男子组比赛。只有一年的时间却解决了几十年未能解决的命题,无疑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改革旧的中国排球运动运行机制,变更旧的排球运动管理文化观念、行为方式,建设与市场经济体制相一致的新的排球运动管理文化,已经成为较为紧迫的任务。伴随着全新的体育改革机制,“上海有线电视台排球俱乐部”在上海这个国际化的大都市悄…  相似文献   

14.
这位韩国国手以他的左手而著名,人称”金左手”坐在他的身边,我特意观察了他的双手,是标准的排球运动员的手型 手指修长,骨节稍微凸显。“让我看看你的左手和右手有没有区别?””他大笑起来。“怎么可能有分别呢?都是五根手指呀!” 但是到了排球场上,这两支看似完全相同的手立即分出了高下,那只著名的左手在他每一次腾空之后发力 常能将球扣到对手触之不及的地方。 属虎的人不服输 “与其说是我的手与众不同,不如说是我的性格让我获得了成劝。”大号谓金世镇的他笑着解答记者的疑问,“凡是我下了决心要达到的目标。我会不惜一切…  相似文献   

15.
情洒操场     
工作十余年来,有一句令我感受颇深的话:“欲求心安休近墨,惟望身荣应伴朱。”从一个教育战线的新兵到今天的“区骨干教师”、“区体育十佳教师”,领导同事们的关心和帮助如阳光甘露,但有一个人的带动和感召却是我十余年来成长的动力,他就是勤奋工作三十余年的郝洪德老师。55岁的郝老师,乐观豁达的性格,让人总觉得他有使不完的劲;热情无私的心态,使他对工作始终保持着不懈的追求。几十年如一日,全身心的付出却从无怨言。记得在一次体育课上,我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郝老师在上体育课的时候,身边多了一把椅子,有时还在椅子上坐一会儿。我…  相似文献   

16.
初次见面我就吃了一惊:这哪里是球场上摸爬滚打了三十几年的排球教练?分明是一位高等学府里的专家教授,再不就是清客名流。然而,他的确是排球教练,而且是一位老资格的排球教练。他,就是昔日“平拉开”战术的创造者,曾几度率领北京男排连夺三项全国大赛冠军,打出北京球队中不为多见的“三连冠”的北京队主教练——王祖洪。说王教练有学者风度一点不假,他本人就是学生  相似文献   

17.
从1988年进北京,十多年来孔令辉一直住在运动员大楼里。直到2000年,25岁的孔令辉才在北京东三环附近买了一套三室一厅的住房,父母从哈尔滨到北京过年时可以有个栖身之地。孔令辉忙,当教练的父亲孔祥智也忙,所以装修房子的事情就交给母亲谷淑霞了。12月中旬的一天,谷淑霞又匆匆赶到北京,这一个月,她在两个城市之间已经往返四趟了。谷淑霞是个快言快语的人,尽管孔令辉不喜欢张扬,一再嘱咐母亲不要跟人提他做过的事情,但是毕竟我们很熟了,谷大姐没把我当记者,聊着聊着,就把儿子做过的好事给“抖落”出来了。“从悉尼…  相似文献   

18.
硝烟弥漫的’98-’99全国排球联赛终于降下了帷幕。经过甲A两个赛季的磨炼,李珊似乎显得愈发成熟了。再过几天我就19岁了”,文文静静的李珊露出羞涩的微笑。19岁,不知道对于她们这些同龄的女孩子来说,生活里演绎着一种怎样的色彩,但是此时的李珊清楚地知道,排球场地,高高的网架,彩色的皮球,在她的心中占有怎样的位置,可能她的梦里也有五彩斑谰的颜色,梦醒时分,始终让她痴迷的,却只有排球,因为她爱排球,她是个打排球的女孩。从8岁开始打排球到现在,算起来李珊已经打711年排球7,可细说起来,她还会感到迷上排球是一个美丽…  相似文献   

19.
张强 《篮球》2004,(11)
“我今年41岁,我以前从来都没有一份真正的工作。我从9岁开始打有组织的篮球,一直打到37岁。打篮球,几乎成为我生命中全部的事情。现在做主持人或许是我真正工作的开始,但是如果没有篮球,我也不会得到这个工作机会。假如不是NBA,谁会听我在这里胡说八道呢?” ——巴克利谈他的工作  相似文献   

20.
这是33岁的罗伯特·普罗辛内斯基参加的第三次世界杯,1990年在南斯拉夫的旗帜下,1998和2002年则是为他的祖国克罗地亚而战。同样,曾经在皇马、巴塞罗那这样的超级劲旅效力的他如今不得不在英格兰的甲级俱乐部朴次茅斯延续自己的运动生命。 罗伯特点燃一支万宝路,这是他和记者交谈还不到一个小时内吸的第三支烟,“我不认为自己已经到了应该退休的年龄”,他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抚摸着刚剪过不久的金黄色头发,“艰久之前我曾考虑过这个问题,但真正开始思索是在我到朴次茅斯之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