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史馆制度看唐代档案文献编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阐述史馆和史馆制度的形成过程和分析唐代史馆的组织、功能及性质入手。探讨了唐代档案文献编纂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原因。并指出了唐代档案文献编纂活动对我国档案文献编纂和文化传承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阐述史馆和史馆制度的形成过程和分析唐代史馆的组织、功能及性质入手,探讨了唐代档案文献编纂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原因,并指出了唐代档案文献编纂活动对我国档案文献编纂和文化传承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唐代是中国封建制度的成熟发展时期,许多制度都形成于这一时期,其中史馆管理制度是唐代发展完备的一项重要制度。唐代的史馆本是作为国史修撰的机构,因为集中的大量档案资料,也为其他类型的图书的编纂提供资料支持。  相似文献   

4.
张慧蕊 《图书馆学刊》2011,33(12):120-122
在概述我国古代文献编纂机构和史馆的基础上,分别就编撰机构和史官的产生、沿革及其职掌等进行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5.
民国建立之后的三年间,北京政府先后建立了三所重要的史馆,即湖北革命实录馆、国史馆(又称国史院)和清史馆,分别承担清朝至民国时期重要历史史实的收集、整理和编纂任务。关于国史馆和清史馆已经有很多研究文字,相比之下,早在民国元年就  相似文献   

6.
张懿德 《档案学研究》2021,35(2):144-148
《海防纂要》是由明末名臣王在晋任职浙江提刑按察使期间所编纂的一部全面介绍明代海防的专题著述。《海防纂要》成书于明万历年间,该书在继承《筹海图编》《筹海重编》等旧有海防史籍相关记载的基础上,广征博引,旁搜远绍,内容丰富,编排合理且详略得当,以经世致用为主要目的,是王在晋档案文献编纂意识的集中体现。王在晋的档案文献编纂实践及其编纂意识对当下档案文献编研工作仍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档案工作的发展,为古代文化学术的繁荣,特别是史书的编修提供了丰富的资料.而史馆作为编修史书的重要场所,自然与档案工作的关系十分密切.史馆及史馆制度的完善对档案工作影响深远,不仅加强了各类史料的征集、保管和整理,特别是加强了宫廷和官方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如实录、会典、大型舆地志、起居注的修撰,而且使档案编纂工作更加制度化.  相似文献   

8.
广西少数民族档案史料编纂历史悠久。明代以前,少数民族档案史料编纂成果较少,直到明、清、民国时期,在壮族、瑶族等少数民族纸质和石刻档案史料的编纂方面才有了大量优秀成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广西少数民族档案史料编纂取得了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相似文献   

9.
从编纂指导思想、取材、分类体例等目录学要素方面对明代重要的史志目录《国史经籍志》进行了评介。  相似文献   

10.
钟伟梅 《兰台世界》2013,(19):149-150
<正>唐代是我国古代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同时也是我国古代档案管理工作的繁荣时期。唐代的档案种类已非常齐全,档案管理工作也已经初具规模,档案管理制度已经囊括了收集、保管、鉴定、统计等多方面,并建立了相配套的档案管理违法处罚制度。随着我国古代政治文化及档案管理、应用工作的发展,史馆这一档案管理机构产生了,唐代史馆与唐代的档案编纂及管理工作有着紧  相似文献   

11.
元代近百年的档案文献编纂活动,在编纂成果、编纂方法、编纂思想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成就。其中,元代档案文献编纂与元代政治和史学的关系,元代档案文献编纂机构和人员、特点和成就,尤其值得关注。本文试对以上问题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方略馆主要负责编纂"方略"史书,是清代特开的官修史书机构。始设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编纂《平定三逆方略》时,置于内阁,有撰事则设,书成即撤。乾隆朝成为常设史馆,隶属军机处。晚清以降,逐渐衰落。方略馆机构职掌明确,人员管理制度严格,不仅纂修方略,而且参与纂修诸如《皇舆全图》《皇舆西域图志》《大清一统志》《满洲源流考》《明纪纲目》等书籍。方略馆编纂活动见证了清代由大乱走向大治、从鼎盛走向衰落的历史过程,在不同时期扮演着构建清帝"大一统"之主地位、昭示国家疆域"大一统"之盛、维护统治秩序、重塑清廷统治权威等多面相的角色。本文梳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藏宫中朱批奏折、军机处录副奏折及其它文献史料,拟对方略馆沿置始末、机构职掌与人员管理、方略编纂活动及特色等问题进行深入系统探析。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制度建设、类型创新、思想理论的总结、经世致用精神以及私家档案文献编纂的兴起等方面对唐代档案文献编纂的历史成就及其时代特征做了概要性的论述。本文认为唐代档案文献编纂在古代档案文献编纂发展历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承前启后的意义,对宋代乃至元明清各朝档案文献编纂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何水英 《兰台世界》2015,(2):159-160
莫友芝的《黔诗纪略》编纂过程中将"网罗放佚"与"选取精华"的选录方法相结合,诗歌来源广泛,编纂思想中具有较强的史学意识,为研究贵州古代尤其是明代的诗歌发展及历史人物活动提供了宝贵的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档案编纂思想产生的本源及其特点为研究对象,目的在于通过深刻认识其产生规律,为加强我国档案编纂工作提供理论依据,从而提高我国档案编纂工作水平,促进我国档案编纂工作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6.
曹红英 《兰台世界》2011,(11):41-42
本文以档案编纂思想产生的本源及其特点为研究对象,目的在于通过深刻认识其产生规律,为加强我国档案编纂工作提供理论依据,从而提高我国档案编纂工作水平,促进我国档案编纂工作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7.
国立北平图书馆编纂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其编纂群体的正式形成。通过对国立北平图书馆编纂群体概况、发展、变化、结构的揭示,以及对青年编纂群体职务聘任、工作内容和治学特点的分析,可以看出在我国现代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国立北平图书馆的编纂群体一方面致力于馆藏文献的整理与编纂,为现代学术研究提供参考服务;另一方面促进了传统文献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与融合,推动了我国现代学术的发展,最终实现了传统知识生产方式与现代图书馆服务模式的有效结合。图1。表5。参考文献11。  相似文献   

18.
余永和 《兰台世界》2012,(20):74-75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与中央档案馆联合编纂的大型工具书,其编纂过程、编纂体系与编纂模式都为今后的经济档案的编纂工作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9.
展龙  耿勇 《图书馆界》2011,(6):40-44,51
《明史记》是由清初学者吴炎、潘柽章、王锡阐、戴笠等合修的一部记载明代历史的纪传体史书,前后编纂长达十五之久,并已完成大半,后受庄氏史狱的牵连,招致焚毁亡佚。但从现存资料中,仍可窥知《明史记》的编纂缘起、基本体例、编纂分工、史料采集、史料来源及完成情况等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目前我国档案文献编纂理论中对信息技术的应用缺乏思考这一现实出发,首先论述了信息技术应用于档案文献编纂工作的必要性;其次阐述了信息技术应用于档案文献编纂工作的可行性;最后,详细论述了信息技术在档案文献编纂工作各个环节中的具体应用及其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