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李制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27(5):111-113,134
"新课标"对文言文教学的要求变注重基础知识教学为重视人文教育。文言文人文教育的内容多蕴含于文章的字里行间,人文素养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何在充分吸取传统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探索适合高中文言文人文教育特点的教学策略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诸多传统教学方法中,诵读法得到了普遍的认同和广泛的运用,值得新课标背景下的文言文教研大力关注。文章认为,文言文诵读教学策略通过古今对比的途径和联想、生疑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发掘文言文中的人文因素,学生在反复诵读文言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积累了中国传统人文文化知识,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符合"新课标"的精神。  相似文献   

2.
新加坡中小学华文教学具有强制性,政府投入大量精力,在大部分学生无较好的汉语口语的基础上培养其语言能力,并灌输优秀的传统华族文化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提高其人文素养;不注重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但注重成语教学。其师资培养课程中有关古代汉语知识的教学,未设置"古代汉语"而专门设置了"文言语法"。这些特点决定了其华文师资培养中的"文言语法"课程应注重古今语法对比以增强学生的现代汉语能力、增加学生的文化知识、利用文言语法知识加深对成语的理解,并培养初步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和新课标的颁布施行,初中文言文教学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可喜局面,"以文带言"成了大部分语文老师的共识和课堂教学追求。但初中文言文教学依然面对两种现象———忽略文本价值,过于重视词语积累;轻忽文字溯源,过于追求应试发散。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文言文教学现状概述1.文言课文的编写以历史发展或人文主题为经,以不同时期的同类文章为纬组成单元。这样组元,名篇节选组成了"教材  相似文献   

4.
<正>文言文教学作为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一直以来都备受关注。文言文是"文章"与"文学"的统一,它多层面地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最终实现文言、文章、文学与文化的"四位一体"。近来,很多学者提倡基于语文教学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文言文教学要回到文言、文章、文学、文化上,从语言基础层面上升到文学鉴赏层面,做到"言文统一",但怎么有效地做到"言文统一"一直困扰着一些教师。本文所评议的两篇论文,倡导"因言解  相似文献   

5.
文言文教学中要重视诵读的指导与训练,这是学生理解课文,形成文言语感,积累文言知识的主要途径。文言文教学就应该做到书声琅琅,人声鼎沸;应该做到摇头晃脑,抑扬顿挫;应该做到手不释卷,口舌生疮。以下是笔者  相似文献   

6.
文言文中的"言"和"文"两者相辅相成,学生通过"言"的学习,可以掌握文言词汇的意义和特殊句式等知识,为赏析"文"奠定基础;对"文"的探究,可以提高学生品味文章思想内涵的能力,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这是文言文阅读教学的关键。然而,教师在文言文阅读教学中过分重视"言"的讲解,花费大量精力向学生灌输字词含义及文言语法,而对文中折射出的思想情感、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等品味鉴赏少之又少,忽视文言教学的  相似文献   

7.
目前的文言文教学可以归纳出这样几种:一种是有"言"没有"文",大讲语法知识,一味地分析词法与句法,把文言文教学等同于古代汉语教学;第二种是走向另一个极端,只有"文"没有"言",大搞文学分析,把文言文教学等同于古典文学教学,无视文言教学的独特性,把文言文当成现代文来教,淡化甚至"省略"掉了文言实词、虚词的学习积累,忽略了句法语法的训练,抹杀了文言文学习中疏通词  相似文献   

8.
周军 《现代语文》2008,(11):87-88
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新编高中语文教材,共140篇课文,文言文竟占据40%的份量。可见新教材对文言文的重视是空前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相似文献   

9.
在语言学领域中,"文言"与"白话"是相对的概念。上古时期,书面语与口语一致;至秦汉,文言定形。中古开始,古白话出现,与文言交杂出现于文学作品,此种情况下,文言文包括诗词在内的各种文体。然而,受新课程标准、教材和师生观念的影响,语文教学视域中"文言文"的范畴有所不同,文言文被等同于古代散文,表现出窄化的倾向。这种窄化,有利于中学古代散文的教学。  相似文献   

10.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学习文言文兴趣不高。要想扭转这种现状,必须做到:从理解方法和策略上下功夫;重视文言文的人文性;重视文言阅读,让学生读出精神来;重视交代背景资料的契机,鼓励学生结合经验充分想象、欣赏。  相似文献   

11.
正黄厚江老师在其著作《还课堂语文本色》中,有这样一段话:目前文言文教学的普遍问题是教学内容萎缩。很多文言文教学的课堂只有"言"没有"文",而所谓的"言"的教学又异化为文言知识的教学。文言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学生往往视为畏途,教师也苦于教学效果不理想。一、文言文教学现状  相似文献   

12.
初中文言文教学过程的知识性和教学目标的人文性,要求文言文教学一方面应重视学生文言知识的积累,使学生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与高尚的道德情操。  相似文献   

13.
新课标提出:"高中教学需要注重古文化对学生的陶冶,提高学生审美能力,获得情感体验。"文言文阅读让学生品味古典文化的魅力,而学生对文言语境的感知能力是在文言知识的积累和古文化的熏陶中逐渐形成的。拟从文言文阅读文体特点出发,紧扣文言字词,融入古文化的熏陶,从而达成"文""言"并重,进行有效地文言文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14.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重视了对传统文化的内容编排,小学阶段的文言文由原来的4篇增加到14篇.如何教好小学统编教材中的文言文呢?文章在明确其基本教学定位的基础上,对小学文言文的教学策略做了探究:念好"读"字诀,体悟文言语感;紧扣关键字,感受文言妙趣;找准切入点,渗透文化意蕴;想象补白,讲好文言故事.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文言文教学一直存在着"文"与"言"的矛盾。如果我们能从"文"与"言"中寻找平衡点,夯实学生的文言基础,帮助学生积累文言字词,就能切实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项脊轩志》是唐宋派代表作家归有光的文言散文名篇. 结合"文言""散文""唐宋派代表作家归有光"几个关键词语,分析徐晓岚老师的这份教案,至少有以下几个亮点: 1.言文结合,体现文言文的教学特点.朱熹说"一字一句,分晓真切",是文言文教学的本分,文言文教学首先要把文言基础教清楚;但文言文不是文言词语的任意堆砌,它是"文",如果是名篇,更是精美之文.那就需要言文并重,扫清语言文字障碍即"释义"以后,进入文意文化、写作艺术等层面的剖析,且"文"分析只能促进"言"的教学,而非取代.  相似文献   

17.
文言文,顾名思义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它既是“言”(文章的语言材料,即字词句本身),又是“文”(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传统文化等人文因素).“文”和“言”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文言文教学中,关于“言”的教学,应强化梳理,注重有效积累;关于“文”的教学,应细加挖掘,凸显人文价值.  相似文献   

18.
多年来,“字字落实,句句对译”成为文言文教学常用的方法,教师逐字逐句串讲,师生、生生之间缺乏互动,课堂气氛沉闷乏味。一堂课下来,学生或许字词意思弄明白了,全文内容却未弄清。课堂上重视了词法句法的文言知识,文言阅读中最重要的融会贯通被淡化。其实文言作品是中国古代仁人贤士文化的精粹,从这些语言文字材料中不仅要看到文言,还有文章,乃至文学、文化。要在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积累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受作家人格气质,民族传统精神,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审美情趣,提升其文化底蕴。因而文言文教学中字词落实和文章内容理解两者都不可偏废,必须“文”“言”结合,以“文”带“言”,以“意”率“文”,让文言文教学焕发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9.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将文言相融的教学方法作为提高教师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手段,从而提高教师教学的有效性。本文根据文言相融在文言文教学中的意义就如何在文言文教学中实现文言相融提出了有关策略,希望对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能够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近年文言文教学一直处于"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学生对文言学习感到枯燥,无味。本文试图找到解决这一状况的办法,尝试了一些方法:善问。用学生善问,教师善问的方法去调动学生学习文言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真正走进文言文,走入文言文。挖掘文言文中丰富的资源,咬文嚼字,细细品味文言文中的"语文味",我们的文言文教学一定可以进入一个新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