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制度分析的视角看,媒介意识形态是一种对于媒介的认知、理念或信仰,也可视为一种理解媒介的“心智模型”。媒介意识形态通过学习、模仿和传递得来,是媒介制度变迁中的一种“软规则”,规制着媒介形态与制度的演化。近代以来,知识精英与国人的“媒介认知”主要有三个来源:一是来自传统的媒介观念,二是来自西方的媒介观念,三是来自前苏联的媒介观念。三种媒介意识形态都曾影响媒介制度变迁中的行动主体及媒介制度安排。作为媒介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媒介知识的供给在媒介制度变迁中显得异常重要,当媒介知识供给的曲线发生变化,媒介制度安排也随之变化。  相似文献   

2.
如今通讯员采写稿件越来越难了,特别是企业通讯员采写的企业内部新闻,可以说很难在报刊上寻觅到一小块“栖身之地”。究其原因,笔者也作过深入的研究,原因如下:1.媒介大力寻找“卖点”,以求生存,是企业上稿难的主要原因。如今的新闻媒介除了极少数有国家拨款的外,绝大多数报刊属自找饭吃,自己要生存、要发展,就得在报刊上追求“卖点”新闻,吸引更多的读者,赢得众多的广告客户。为此,企业内部新闻与报刊追求“卖点”新闻就形成了一对矛盾,上稿当然难了。2.企业内部的“老三篇”新闻,如“四季歌”、‘”颂扬曲”、“总结调”…  相似文献   

3.
张羽 《今传媒》2006,(3):25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媒介批评实践日趋活跃,媒介批评研究无论在研究领域还是在研究视野上均有突破,但也存在一些让人思考的问题。一、媒介批评理论“滞后”于媒介批评实践作为一门学问,学界普遍的看法是,媒介批评是从1995年进入中国传播学者视野的。依据是该年吴迪先生在《北京广播学院学报》第5期上发表《媒介批评:特性与职责》一文,首次公开地、系统地研究媒介批评问题。但这并不是说,中国式的媒介批评活动仅从这个时期才开始。事实上,媒介批评活动是伴随着媒介的产生而产生的,因为“一种意识产品及载体的产生,接着就会出现对他的反思…  相似文献   

4.
美国媒介的战争卖点及人文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波  肖珺 《现代传播》2003,(3):14-18
媒介的卖点是指媒介所表达出来的,并与受众需求达成一致的新闻点。本文分析了美国媒介在这次伊拉克战争前期和战时阶段的主要表现,认为媒介制造的战争卖点经历了从“反恐战争”、“倒萨战争”到“爱国、英雄、解放、自由”多元卖点的三次变化;美国媒介在这次战争报道中既生产了美国意识形态,表现出多元归一的特点,又生产了受众需求,呈现着资本效益最大化的逻辑。与此同时,本文对这些现象进行了反思,认为商业利益特别是对“象征性经济”的追寻,是媒介积极从事战争报道,而且声音趋同的根本原因;媒介卖点趋同的精神原因是人类对舆论暴政的屈服。  相似文献   

5.
在当今的中国,电视可以说是大众传播媒介的主体。但是媒介的竞争不仅表现为不同媒介之间的竞争,也表现为同一媒介的竞争。尤其在上星的电视媒介中,这种竞争可以说已进入白热化阶段。浙江卫星电视台是在西藏、新疆、云南、贵州之后第二批上卫星的省级电视台,这样就形成了一种“空中大战”,这种格局突破了原有的地域之争,同时也突破了中央电视台独家覆盖天下的格局。然而,地方电视台上卫星,其实力是难以和中央电视台相抗衡的,它们往往以地域特色取胜。确实,浙江卫视台在上卫星以后,节目质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仅仅靠一些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6.
创新的“门槛”是理念——要创新、先拆“围” 新闻,是一项需要不断创新的事业。而在无数次的新闻实践中,我们也深切地感受到,要完成每一次的创新,都离不开理论的引领。所以,从这个层次上来讲,理念,是一面旗帜,没有理念上的创新,就不会有行为上的创新,没有理念上的突破,就难有行为上的突破。从这个意义上来看,能否实现突破和创新,理念,就像一道“门槛”,  相似文献   

7.
论媒介即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建国 《新闻界》2005,(6):138-139
麦克鲁汉有一著名论断“媒介即讯息”,他是就媒介与一般信息的关系而言。本文作者沿用麦克鲁汉的这个说法,提出“媒介即艺术”,当然,这是就媒介与艺术的关系而言。其实,如果“媒介即讯息”能够被认同的话,那末,“媒介即艺术”这一提法也有其合理之处,那是由于艺术的对象是人、社会和宇宙,艺术也在传递讯息,只不过它与新闻、宣传等传递的内容和方式有所不同。当然,媒介与艺术不能简单地画等号,但我们提出“媒介即艺术”,意在强调艺术与媒体的不可分割的联系,意在强测媒体对艺术从内容到形式,从创作到传播和接受的深刻影响。提出“媒介即艺术”意在引起人们对媒介与艺术关系的重视,意在引起人们对媒介与艺术关系的重新审视。过去,人们对某些艺术与承载这一艺术的媒介有过深入研究,比如对书法艺术与文房四宝的关系研究就很深入。  相似文献   

8.
谈提高高校图书馆员的职业道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凤兰 《津图学刊》1999,(1):108-110
图书馆员的“职业道德”.并不仅仅表现在“热情服务”、“服务周到”等行为上.也表现在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上。确切地说,素质是一种“实力”,拥有这种“实力”的图书馆员才能更好的适应每一位读者的需要。素质也是一种潜力,具备了它就可以在每一个岗位上工作.作出有价值的创新。  相似文献   

9.
戴文红 《新闻界》2007,(3):47-48
青年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新生力量,新农村文化建设对其素质的提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作为文化载体的媒介,农民和城市居民当前在资源享用上存在巨大的差距,媒介的农村传播远远不能满足青年农民的现实和潜在需求,必须对青年农民媒介消费的观念、行为以及潜在的需求进行深入的分析,探究突破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媒介传播的“瓶颈”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卖点”,是新闻出版业近几年出现并逐渐成为一种时髦语言而被流传。讲“卖点”,就是要求记者采写人们喜欢看的新闻,出版人们喜欢读的作品,从而达到好卖的目的。讲“卖点”,对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从目前报刊选用文稿的情况看,片面追求“卖点”的情况比较严重。具体表现之一就是猎奇。一些“奇”文,连基本的新闻要素也没有,给人是是而非的感觉,以致人们说:“这些新闻不知是从哪里弄来的。”刊载这些文章的栏目,多贯有“人间”、“九州”、“异地”等词,也就是本地报纸刊登外埠新闻。你怀疑就怀疑去吧!…  相似文献   

11.
麦克卢汉说过:“技术的影响不是发生在意见和观念的层面上,而是要坚定不移、不可抗拒地改变人的感觉比率和感知模式。”一部新闻媒介发展史,从技术的角度看,是“媒介形态生成”的过程,也就是说是所有媒介同时发展,共同演进,共同生存的过程;从受众角度看,则是新闻受众的注意力在不同媒介中不断再分配的过程。“今天,人们习惯性地将多种媒介形式进行混合杂交,以满足他们的需求。人类同步进行多种媒介输入的能力似乎一代比一代都有扩大。”综合二者,从新闻业务上看,一部新闻媒介发展史,就是新媒介和传统媒介不断互动,根据受众认知模式和感知偏好的变化,围绕核心产品新闻,不断创新报道模式的过程。在我们目前的四种新闻媒介形式(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中,报纸是最早出现、历史最悠久的媒介形式,所以,一部新闻媒介发展史,基本上又可以说是报纸的报道模式随着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新媒介的引入而不断创新的过程。一、30年代,报纸以综合性新闻和专栏应对广播冲击在广播还没有出现以前,报纸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已经确立了自己作为惟一的新闻媒体的霸主地位,并在定义一个独立的新闻出版业的历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新闻文体上,则经历了两次改革。一次是18世纪中期,新闻文...  相似文献   

12.
网络唤起了蛰伏在个体体内的发表诉求,使被压抑的发表愿望获得宣泄的自由.麦克卢汉说"媒介即讯息".媒介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源于新尺度的产生.任何一种新的媒介,都要在我们的事务中引进一种新的尺度.媒介即讯息的内涵即意味着"媒介对社会发展的深刻影响和对社会内容的准确表达".由于网络日益成为人们获得信息的主要来源,它自然会引起社会变革并影响公众观念.本文从传播学的角度,探讨在媒介融合时代期刊编辑如何借用传播理念把握主动权,提出编辑应掌握的技能和具备的素质,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麦克卢汉说“媒介即信息”,指出了技术的发展催生了新型的媒介,而新媒介必然会带来信息传播方式的改变,有些改变甚至是革命性的。本文从三个层面分析新媒体带来的信息传播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王焱 《大观周刊》2011,(41):176-176
我市政治中考实行开卷考试改革.这是教育体现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要求,强化对考生素质能力的考核.培养考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对广大政治教师来说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为适应开卷考试的“指挥棒”,培养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人才.思想政治课教学就应突破传统知识教育的束缚,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重新构筑全新的教学理念。我认为,新形势下思想政治课教学应实现以下三个突破。  相似文献   

15.
龚峰竹 《大观周刊》2012,(35):316-316
眼下.部分地区政治中考实行开卷考试,这是教育体现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要求.强化对考生素质能力的考核,培养考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对广大政治教师来说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为适应开卷考试的“指挥棒”.培养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人才.思想政治课教学就应突破传统知识教育的束缚.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重新构筑全新的教学理念。我认为.新形势下思想政治课教学宜把握以下三个突破。  相似文献   

16.
何镇飚 《新闻界》2006,(1):40-42
近两年不断遇到“媒介即按摩”与“媒介即信息”的同时出现,似乎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传统的“媒介即信息”的金科玉律。在《从容面对媒体——让你的媒体亮相尽善尽美》一书的第三章《表演戒律》中,作者乔治·莫利斯指出:“马绍尔·麦克卢恩,被尊称为‘电子时代的先圣’。他道出了那句名言‘媒介就是按摩’。后来他把这句话作为一本书的书名,而这书几乎被所有的人误念为‘媒介就是信息’(把m assage中的a看作e)——使得整整一代发言人认为只要在电视上露面或者在印刷品上署名就能成功地传递讯息。其实,这一书名术语是一个文字游戏;麦克卢恩使…  相似文献   

17.
毛峰 《现代传播》2005,(2):120-121
一、媒介即隐喻 ,媒介即认识论诚如评论所言 ,尼尔·波兹曼的《娱乐至死》是对当今时代电子媒介文化一针见血的批评和无可辩驳的分析。他从麦克卢汉的著名警句“媒介即讯息”入手 ,分析《圣经》“十诫”中的第二诫“不可雕刻偶像 ,亦不可制作任何形象 ,仿佛天上地下或水中的万物”的传播学意义 :犹太教和基督教的上帝禁止人们用符号表现他们的经历 ,因为一旦人们习惯于用图画、雕塑或其他媒介表达一种崇拜对象 ,人们就会执着于这些媒介符号而无法想象、接近并崇拜那抽象的神灵。波兹曼由此推导出一个普遍性的理论命题 :“媒介对于文化的精神…  相似文献   

18.
从舆论导向视角看舆论的基本要素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每一个正常思维的人,都具有既清晰又模糊地感觉外界观念的能力。这些观念的存在形式是多样的,但有一个共同点,即它们处于“我”以外。在这个意义上李普曼(Lippmann,W)说:“其他人头脑里的想象,他们自己的情况、他们的需要、意图和关系等等都是他们的舆论。”(李普曼,1989:19)“清晰”是指这种感觉的确定性;“模糊”是对这些观念的数量、内容的把握,依据的是个人的估量,一种大体上的感觉。也许他本来有自己的看法,但是表达时必须考虑  相似文献   

19.
目前在中国,因特网已经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以后的一个重要的传播工具,这种媒介环境的变化正在改变着人们的传统观念和生活方式。他们已不满足于从传统媒介上得到的信息、服务和娱乐消遣,甚至于不满足于欣赏那种单向的电视化和娱乐节目,希望自己能有所参与,得到自己所需要的那种化娱乐。这种强烈的参与意识,迫使从事传统媒介工作的人们不断地改变自己的观念,创造出一种新的互动型的电视节目形态,使得观众的参与性随着各种互动性节目的出现而更加强烈、更加有兴趣了。那么,随之而来的问题是:“E时代”的电视节目将会是一种怎么样的形态,它将如何传播?  相似文献   

20.
一位报界的权威人士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一张报纸从传统走向现代,一个重要标志便是对新闻图片的重视和运用。”近年来,随着新闻媒体之间竞争的加剧,新闻图片已成为报纸版面的一个亮点,吸引读者的一个卖点。“图文并重,两翼齐飞”已逐渐被办报人所认可,图片的创新也日益成为报社老总们颇伤脑筋的一个难点。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