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作为畲族文书的重要组成部分,礼俗文书较能体现出其畲族特色。本文试图对已收集到的畲族文书进行梳理,并初步分析其特点。通过展示其民族性与基层性,以期通过非汉化视角对畲族乡村乃至基层社会作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2.
2000年的夏天,大概是梨花盛开的季节,为了给方言话剧《兰州老街》的创作搜集素材,我每天奔走于隍庙市井人群和省图书馆的古旧资料中。就在那个时候,第一次听说了有一种叫“兰州鼓子”的地方曲种,于是就有了一次去皋兰县水阜乡水阜村的采风活动。那时并没有想到,这次采访会给我的心灵刻下那样生动显明的印记。在一间20多平方米的村活动室里,密密地坐着朴实厚道而又不善言谈的老少村人们,几双粗壮的大手捏着三弦、二胡、笛子等乐器,正面一位戴着硕大水晶镜的老者前摆着扬琴,而古筝后面则坐着一位银须飘洒的老者。一个壮壮的中…  相似文献   

3.
档案你我他我曾祖父,也就是我的太爷爷,名叫黄天香。清政府时期,我太爷爷在绍兴一带行医,红极一时,为杭嘉湖地区的民众看病。清代行医是好行当,家里都是几进几进的门,买地几百上千顷,嘉兴东门现在几大队几小队那些土地,当时都是我太爷爷的。我太爷爷人称九斤公,当时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爷爷自然继承了我太爷爷的事业,也做了中医。我爷爷名叫黄锦林,民国时期也做得极好,嘉兴、嘉善、绍兴,都有我爷爷的诊所。爷爷还与蒋介石的表兄在浙江开办两省陆军医院,我爷爷任院长。我爷爷的照片当年挂在我家客堂间里,日本人到我家,看到那…  相似文献   

4.
福建畲族族谱档案及其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谢滨 《档案学研究》2001,15(5):38-40
族谱是近年来学术界的研究热点 ,而对少数民族族谱的研究更有历史和现实的意义。本文拟对畲族人口占全国首位的福建省的畲族族谱档案分布情况、基本特点及其价值做一初步探讨。畲族族谱具有“谱头”保存有与本民族有关的盘瓠传说 ,除和汉族基本一致的排世外 ,还存有特殊的排行方法 ,有的畲族族谱汉化程度高等特点。畲族族谱研究有利于了解畲族族源及其迁移情况 ,是畲族人民寻根问祖、认定民族成分的重要依据 ,对研究畲族家族史、社会学、民俗学、民族学、华侨史、人口学等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不谈特色     
不谈特色姜龙飞若干年前第一次听说全国约有80种档案期刊时,着实吃了不小的一惊,慨叹之情至今难以名状。吃惊之余扪心自问:全国既然已经有如此之多的档案期刊,那么我们《上海档案》究竟还有没有再办下去的必要呢?说实在的,当时还真不太自信。当然,办或者不办某种...  相似文献   

6.
在乡村振兴战略下,总结广州市增城区正果镇畲族村档案挖掘利用方式,对发挥档案服务社会民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畲族村档案挖掘利用方式可分为展陈式利用、表演式利用和编研式利用。在符号意义下,其挖掘利用方式实际上遵循着"档案符号→档案符号文本→档案符号化"这一模式。  相似文献   

7.
我从一九八一年做常州市太滆乡通讯员以来,先后被上级新闻单位录用稿件二百二十多篇,没有一篇失实。我的做法是:一、耳闻还要目睹。我采写稿件时,总要对报道的人和事进行一番分析,踏看现场后再发稿。前年夏天,湖星村一位渔  相似文献   

8.
姚广宽 《青年记者》2006,(17):46-47
在决定是否写这篇章时,我犹豫了很久。从稿子上讲,《城阳村的城市化之路》一写得并不出彩,这也是我一直未动笔的主要原因——没有什么成功的经验可以总结的;但若从在城阳村10天里的经历来说,用“刻骨铭心”来形容也不为过,它让我切身感受到了,作为一名记,扎实深入地采写一篇调查性稿子有多么不容易,更进一层,也让我对新闻记这一职业本身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我的一个朋友,曾经给我说过他经历过这样一件事和这样一个人: 大学毕业,我从外省被分配到中央一家新闻单位工作.我第一次进办公室时,看见坐着一位中年女编辑,穿着打扮不洋不土,言谈举止一派淑女风度,加之模样长得美如天仙,看着她实在是赏心悦目,美啊!说实在的,连我这个小青年对她都有点动心.  相似文献   

10.
水样的年华     
晓凡 《视听纵横》2002,(6):104-104
记得老子说过一句话大意是:人生在世,该如柔水一般,进则兼善天下,退则独善其身、至善若水。“至善若水”是我想达到的境界。在《健康援助》的一年.对我,就是365天水样的年华.  相似文献   

11.
孙力 《航空档案》2005,(10):68-71
南越槟构市的咸龙江两岸地形复杂,人多村密,美伪军据点密布。美伪军对这一地区虽然控制很严,但由于美伪军烧杀掳掠,绝大多数人民对美伪军恨之入骨,南越游击队在这里的活动得到同胞的掩护,于是不断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12.
背景 4个40岁名女人弄出部《无穷动》 看了一部我身边不太有人接受得了的片子,最近很有名的《无穷动》,洪晃、刘索拉等4个40岁的女人鼓捣出来的片子。之前听到的评价有以下一些:从没有在一部电影里看过这么多丑女;这像是一个用胶片拍的脱口秀节目;女人的更年之美原来如此——4个女人在一起啃“紫云轩”送来的鸡爪,太逗了。  相似文献   

13.
媳妇不爱跟我逛街,因为我老控制她的购买欲。媳妇是退役模特,购物比较凶悍,不喜欢我在旁边碎嘴唠叨,令她审美疲劳。一次,媳妇看上一件“蜜雪儿”,我说没劲,多俗啊。媳妇又看上一件“阿桑娜”,我说更俗。媳妇二话不说,抄起一件“宝姿”就买单,我拦都拦不住,说你绷一会儿呀,看看合不合适。媳妇说,太合适了,这叫否定之否定等于肯定,学  相似文献   

14.
要是有来世,我想我不愿意再做一个人了。做一个人,是很美,可是也太累。我来世想做一棵树,长在托斯卡纳绿色山坡上的一棵树。要是我的运气好,我就是一棵形状很美的柏树,像绿色的烛火一样尖尖地伸向天空,总是蓝色的、金光流溢的天空。  相似文献   

15.
我从来没有想到过在一次采访工作中会见到这么多的军官,共800名;更没有想到我还会亲自采访到多位肩上闪着金星的共和国将军,其中最高军衔为上将。也许在我的一生中只有这么一次。 6月22日当得知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的部分校领导和来自全军部队的军师级学员共800名将校军官将在第二天到中国革命博物馆参观《肩负人民的希望──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大型图片展》后,我们的摄制小组便立即进驻了校园。用了五、六个小时,我和国防大学宣传部的同志们共同研究着该如何拍摄军人观展的这期节目。在此之前,各大媒体、台内各…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里,畲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灿烂化而勤劳勇敢的民族。作为单一民族的“畲族”,是在1956年由国务院确认的。畲族没有本民族的字,通用汉字和族内流传的自造字和借用字,但有本民族的语言,属汉藏语系。在世居我省的少数民族中,畲族占了较多的成份,人口大多分布在浙南山区与闽、赣两省交界地区。我省的畲族村落化形态,可追溯到公元7世纪初的隋唐时期,以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最为典型。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畲族人民为我省的明进程作出了自身的贡献,并创造了富有民族特色和人底蕴的化成果。  相似文献   

17.
东京小笠原村的媒介──多频道化使岛民意识发生了哪些变化仰和编译日本被人称为报业大国,同时又是电视大国,国上的80%为山地的日本,电视覆盖面积达到98%以上。超过半数的日本人是在电视洪水的冲击中长大约。随着卫星广播、有线电视的发达,日本迈入了一个多频道...  相似文献   

18.
一 我原来是山东第四乡村师范的学生,学校在山东兖州.看到中国军阀混战、社会腐败,我立志想找到救国真理.1937年日本人进了山东,学校就解散了,学生各奔前程.我回家后正好遇上共产党山东省委从城市(济南)转到农村,就在我们村附近,离我们村不到二十华里.  相似文献   

19.
畲族是我国东南地区的主要少数民族,文章对浙江畲族的谱牒文化作了初步的探讨,指出其具有四个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20.
记者在河北一些农村采访时发现,旧社会曾风行一时的“巫婆”“仙姑”正在沉渣泛起,他们钻农村医疗条件差而农民没钱进大医院的空子,打起“救死扶伤”的幌子,不少农民沉迷其中,有病不进医院进佛堂,“大仙”们借机敛财,危害严重。一村一“小仙”,五村一“大仙”在河北安新、徐水、容城等县采访时,听当地许多农民说,已经消失多年的“巫婆”“仙姑”等如今又活跃起来,而且队伍不断壮大,几乎是一村一“小仙”,五村一“大仙”。安新县大张庄村一位姓孙的大娘说,村里上了年纪的老人几乎家家办佛堂烧香、“修好”,而能给人看病的也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