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杨永琴 《大观周刊》2011,(27):201-201
许多刚毕业的语文教师初次接触到作文教学时,或许会感到很茫然,现就结合我十年的语文教学经历谈一谈在作文教学上的一点感悟。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作文的自信心;要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在教学中,我感觉到大部分学生以为作文太难写,没有灵感,找不到素材,绞尽脑汁也不知道该写什么,对作文失去信心,不乐于写作文,我觉得造成这种局面与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作为语文教师的我深感作文教学工作的艰巨与困难。那么,如何指导学生有效作文,联系我的教学经历和实践我觉得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
严金雷 《大观周刊》2012,(46):285-285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作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显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的教学观。本文就如何落实新的课程标准指导下的作文教学陈述陋见,让教师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发散思维,自主自由的写作,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3.
崔延霄 《大观周刊》2011,(23):242-242
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批改作文,学生看评语”的现象。这样,学生不仅得不到修改、推敲方面的锻炼,还会错误地认为修改作文是教师的事,养成写完了事的不良习惯。这对提高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极为不利。教师要转变观念,变“替学生改作文”为“指导学生自己修改作文”,把作文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上。  相似文献   

4.
管鹤品 《大观周刊》2012,(52):269-269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怕作文,总感到无话可写。究其原因,除了学生课外阅读少、缺乏留心观察生活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些教师对作文教学方法不得力。在教师的教案里,发现作文指导廖廖数语,只是几条筋。有些文题。到底该怎样写,怎样指导,教师都没底,况且学生乎?因此,笔者认为作文指导要在“导”字上下功夫,学生才有收益。  相似文献   

5.
刘雪玲 《大观周刊》2013,(3):121-121
在语文教学中,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作文”都是一个比较难把握的知识点。很多学生往往谈“文”色变,很多教师也常常感叹作文难教,在新课标的推行过程中,作文教学是值得探讨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要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指导学生多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激起学生创作的热情。  相似文献   

6.
胡艳龙 《大观周刊》2012,(10):197-197
《新课程标准》对初中生的作文要求 “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强调“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能在作文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写出具有鲜明个性的作文。因此,教师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懂得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保护学生个性。  相似文献   

7.
张涛 《大观周刊》2012,(24):316-316
一谈到作文课怎么上,大多数教师想到的更多的是如何指导学生写好作文,把重点放在指导学生“怎么写”上,可往往是好心办坏事:个性不同,对事物的看法不同、内在感情不同的鲜活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写出了如出一辙的“作文”。正所谓“大匠能诲人以规矩,不能使人巧”我们知道了他的写法,他不一定能写出好的文章。那么作文教学应该把重点放在哪?放在讲评上,要重视讲评。以指导为重点的作文教学是教师在前面引领,孩子们跟着老师的步伐走;而把讲评作为重点的作文教学是学生自由的跑,教师在一旁关注、倾听、扶持、帮助。  相似文献   

8.
殷爱琴 《大观周刊》2011,(39):125-125
本人2003年参加工作,一直在农村中学教语文。多年来,对于农村作文教学颇有感触。农村的作文课一般为两课时。对作文教学无非足“写前指导——学生构思——学生写作——老师批改”这样的模式。教师根据要求,先做些简单指导后,学生再构思作文,把学生“封闭”在教室中苦思冥想,把作文课教成了纯写作课。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不从实际出发,孤立地给学生大讲写作技巧。最终写出的文章枯燥无味,内容雷同,人人都觉得写作文难,使作文成为语文学习中的拦路虎。  相似文献   

9.
陈国荣 《大观周刊》2012,(39):95-95
作文一直是令我校师生头痛的事。在教学中教师花了大量的心血指导作文,费了大量的精力批改作文,可学生却是怕上作文课,也怕写作文。作文教学水平不高已成了长期困扰我校作文教学的严重问题。于是我校针对这个问题,成立课题实验小组,  相似文献   

10.
于利先 《大观周刊》2012,(28):234-234
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习作就是学生综合语文素质的充分体现。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学生写作时感到无话写,语句表达不清,长篇大论却不知所言。  相似文献   

11.
唐定军 《大观周刊》2012,(7):179-179
高中作文训练方法很多,我结合多年作文教学经验,着重谈谈“指导自主学习”、“训练口头表达”、“训练书面表达”和“指导学生评价”四步法,希望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2.
刘凤敏 《大观周刊》2012,(3):197-197
作文一直是令师生头痛的事情。在教学中教师花了大量的心血指导作文,费了大量的精力批改作文,可学生却是怕上作文课,也怕写作文。作文教学水平不高已成了长期困扰许多学校作文教学的严重问题。通过近年来的辛勤实验,我和教研组同事们总结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3.
康兆妮 《大观周刊》2011,(40):163-163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体现。在作文教学中,时常出现一些尴尬:教师满怀激情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有写作的欲望却出现词不达意的情况。如何使学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激活他们的写作潜能呢?我认为,作为教师应该用自己的学识,激活学生的知识储备;用自己生活的积储,打开学生生活的宝库;用自己的情感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把生活引入课堂,把作文引向生活,使作文如我们的生活一般丰富多彩、鲜艳多姿,使作文不再是苦思冥想的编造,而是真实生活的写照,是心灵的自然流淌。在作文教学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的:  相似文献   

14.
邓浩静 《大观周刊》2012,(38):235-235
在语文的学习中.重要的是写作能力的提高,所以语文教学要着力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因此,如何指导学生作文,切实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是摆在诸多语文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本人执教语文十五年.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探索与尝试,就此大家共同交流.以作引玉之砖。  相似文献   

15.
郭玉梅 《大观周刊》2012,(10):195-195
作为有关一门语言的语文学科,如何指导学生作文,切实提高学生作文水平是摆在诸多语文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本人执教语文十五年,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探索与尝试,就此大家共同交流,以作引玉之砖。  相似文献   

16.
王叶飞 《大观周刊》2012,(40):194-194
作文教学费时又费力,老师如不加以及时指导,学生只会做些徒劳无功的事情。为此,提倡教师要千方百计想办法,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指导,让学生对作文的苦痛感渐渐转化为愉悦感。这样才有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段少龙 《大观周刊》2013,(4):152-152
在《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作文教学要让学生“自南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这应该是作文教学的理想境界。当然,这“自由地表达”的“自由”,是应当精神的自由,是思想表达的自由,是张扬个性的自南。作为教师,就是要设置美好而自由的情境,使学生真正进入到思维敏捷、思路开阔、文思流畅、语言自然的“自由自在”的作文境界。  相似文献   

18.
蒲大强 《大观周刊》2011,(35):152-153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让教师和学生最犯愁的事。现在很多学生喜欢读小说故事,但是却很害怕作文,大多数同学的作文,千篇一律,套话连篇,苍白之至,字数大多在三、四百字左右,让人感觉到没有话说,没有东西写。虽然同学们经过了多年的习作训练,但是学生作文的立意、选材与结构、表达等多方面如出一辙,所写内容单调,不会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只会流水账般的叙述简单的生活、学习事件,学生最烦作文课。  相似文献   

19.
吴德山 《大观周刊》2012,(50):251-251
《语文课程标准》中写到:“写作是运用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由此可见.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分量是相当重要的。可是现实中.一提作文,学生就感到头痛,觉得此事太难了,而老师对此亦往往感到有些棘手。学生作文没少写.教师也没少批改.可是学生的作文水平就是提高不快。还有一部分学生根本不会写作。久而久之.恶性循环.作文教学不可避免地陷入了高耗低效、事倍功半的泥潭,面临十分尴尬的境地。针对这种现况.教师应该怎样使做到使学生有话可说呢?  相似文献   

20.
刘利兵 《大观周刊》2011,(10):199-199
学生写作和作文评改都是中学作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存在这样一个怪圈,学生只能按教师的喜好和意愿来进行作文习作,很少有自己的真情实感。而在作文评改中,教师费神地精心评改,学生们却只看评语,不看内容。长此以往,学生们就会失去对作文的兴趣和主动性,变成消极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思维定势.使他们的作文失去了创新与自主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