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真理的研究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最早给真理下了定义,其后的哲学家们对真理进行深入研究.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哲学家波普尔证伪主义真理论在对科学哲学研究的基础上孕育而生,波普尔证真理论是在对证伪主义中的经验证伪原则和知识发展模式、反对归纳主义基础上的成果,所以,波普尔对真理论与其哲学研究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2.
归纳悖论与“证实”“证伪”之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科学哲学中证实主义和证伪主义之争的背景下分析了归纳方法和三个著名悖论,提出三个悖论与证实主义同证伪主义之争的原因,在于演绎和归纳的矛盾。认为消解悖论解决论争的唯一途径,是建立归纳和演绎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3.
科学哲学中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是在融合了波普尔的朴素证伪主义与库恩的历史主义的方法论基础上形成的,他的理论比波普尔朴素证伪主义更适合在经济学方法论中应用。力图通过梳理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方法论在经济学中的应用情况,指出其进步性和启发意义,并揭示其对经济学方法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分界问题是科学的划界问题,归纳问题是归纳推理的正确性问题。波普尔在重新思考和分析这两个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他的以“证伪主义”和“科学知识增长”为主要内容的科学哲学思想。所以,分界问题和归纳问题成为波普尔科学哲学思想的基础和出发点。  相似文献   

5.
波普尔科学哲学的核心是证伪主义,证伪就是一个不断批判的过程。他认为科学在批判中进步,在批判中检验理论的真理性,在批判中树立自己的观点。他的哲学思想被概括为批判理性主义,批判精神贯穿于他的科学哲学的始终,而这种批判精神正是科学进步的巨大动力。  相似文献   

6.
实质归纳理论是近些年归纳逻辑领域发展出的一套新理论,它拒斥带有普遍模式的归纳理论。该理论指出,概率方法不能为归纳推理提供普遍适用的解释。不可否认,贝叶斯推理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至少为这些领域提供了一种绝妙的工具。我们远未拒斥贝叶斯主义,但贝叶斯主义是否适用于某些领域是由其领域的背景事实所决定的,这些背景事实也将决定贝叶斯主义推理的适用范围。为此,讨论扩展1,3,5,7序列的归纳问题,能更好地阐明实质归纳理论的基本思想,说明贝叶斯主义的局限性。因此,不应该期望概率方法的普适性,试图去构建大一统的归纳概率理论,一种局部适用的概率观或许更为恰当。  相似文献   

7.
科学史中的谬误是指科学家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制约而产生的认识上的错误,证伪主义的哲学观强调了科学谬误的必然性与必要性,它也为教师课程开发提供了新的实践视角。教师正确认识和运用化学学科发展过程中的谬误理论对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观、掌握科学方法有着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证伪主义思想是波普尔科学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思想的提出是建立在归纳主义方法论面临困境 ,现代科学革命的强烈震撼以及他本人对证实原则作为科学分界标准的局限性批判基础上。分析他的证伪思想的原则和逻辑基础 ,探讨他的科学知识增长的方法即试错法对我们今天发展科技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9.
在逻辑史上,关于推理的理论出现过两个对立的派别,即归纳派和演绎派。归纳派企图把归纳推理当作是唯一的或占统治地位的科学思维方法,否认演绎在认识中的地位和意义;而演绎派又企图把演绎推理当作是唯一的或占统治地位的科学思维方法,否认归纳在认识中的地位和意义,这两种对立的观点都是不对的。依照朴素的归纳主义观点,关于科学研究中如何应用科学方法的问题,可以归纳为下述的过程:第一,所有事实都被观察到和记录下来,关于它们的相对重要性不加选择也不作先验的猜测。第二,对被观察和记录下来的事实进行分析、比较和分类,除了必  相似文献   

10.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教师往往都是通过归纳法把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呈现给学生。但笔者认为,归纳法是从个别经验事实归纳出普遍有效的理论,在逻辑上是存在问题的。因为观察是有限的,而理论却是一个全称陈述,有限不能证明无限,就如不管我们已经看到多少只白天鹅,也不能得出这样的结论:所有的天鹅都是白色的。因此,由归纳法得到的新知识并不是完全可靠的。波普尔为了解决归纳问题,根据科学发展史提出了证伪主义,即著名的“猜想与反驳”科学发现方法论及其四段图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