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美国诗人惠特曼在代表作《自我之歌》中完全背离英语诗学传统,创作了全新的自由诗体,而其中所蕴涵的思想意识、审美艺术和情感特征都具有明显的未来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都梁小说《亮剑》和《血色浪漫》的分析,从向往虚无、淡化死亡以及对历史的反思这三点来分析都梁小说的死亡主题具有怎样的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贝多芬《G大调第四钢琴协奏曲》(以下简称《第四钢琴协奏曲》)是他成熟时期的一部重要作品,也是他所有协奏曲作品中最抒情的一首。作品风格清新、构思完美,充满柔和的浪漫情调。在创作特点上,《第四钢琴协奏曲》脱离了古典乐派程式化的传统,采用三部分的结构特征,从而使音乐在三个部分间展开并最终循环回归主题;在艺术表现上,《第四钢琴协奏曲》的曲调、旋律与快板都有其特定意义与内在含义,使它们在各自发挥了最大优势的同时又服从于整个协奏曲的总体艺术构成,最形成终不断发展的创新生命力。  相似文献   

4.
《血色黎明》以人们较少正面涉笔的闽西根据地为观照基点,对中国现代历史进程做了全景式呈现和深入发掘。贯穿全书的是作家忠实于历史的科学性和学术性的自觉意识。细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更增强了它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5.
谶纬文化深刻濡染了《水浒传》的思想与艺术。一是小说吸收、运用了谶纬中的感生说,通过宋太祖、宋仁宗的感生故事,引出梁山好汉为天罡地煞感生的情节,以为全书布局。二是小说较多运用谶言作为情节展开和人物塑造的艺术手段。三是九天玄女授书和天降石碣的情节,遥承、化用了汉代谶纬中神授天书的主题与故事。应客观分析谶纬文化与《水浒传》思想艺术之间的关系,既要看到它对表现忠义主题、结构全书的正面作用,也要注意其对小说艺术的某些消极影响,避免流于"封建糟粕"之类的简单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6.
莫里森的作品因其厚重的历史文化渊源而具有丰富的隐喻特征,而其中探讨的文化民主思想理念则与黑人音乐中隐含的自由、开放、动感、民主等思想息息相通。本文从音乐和文学文本相结合的视角评论了莫里森的小说主题和创作技巧,认为《爵士乐》和《最蓝的眼睛》在布鲁斯音乐这一层面上从叙事、语言、结构、主题等方面形成了强烈的互文。  相似文献   

7.
《雨蛙》与《暗夜行路》都是志贺直哉的代表性作品。《雨蛙》完成于《暗夜行路》的第一次连载中断时期。两部作品在主题上具有很强的相似性,都是作者完成自己思想救赎的过程。本论将通过两部作品的人物设定以及矛盾冲突的解决方式进行对比,探究二者内在的深层次联系。即《雨蛙》是志贺直哉思想救赎过程中的未完成品,是《暗夜行路》诞生前的早产儿。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种历久弥新的哲思,存在主义给予了当代美国作家科马克·麦卡锡以丰富的创作灵感。在麦氏的西部小说《血色子午线》中,不懈叩问生之意义的"那小子"和"判官"不仅分别体现了麦氏对克尔凯郭尔"孤独"和尼采"超人"学说的认识与理解,更反映了麦氏对当今社会个体生存之路的反思和探寻。  相似文献   

9.
《变形记》与《生死疲劳》是"变形"母题特征很明显的两部小说。其呈现变形母题的方式很相似,作品中主人公都异化成动物,变形形象都具有人性与动物性相交织的特征,且在结构方式上都呈现出整体变形与细节真实的特征。但由于时代背景的不同,中西文化的差异,两部作品在主题阐释、风格面貌上更多的是呈现出差异性的一面。  相似文献   

10.
人物形象的鲜明、生动,主题的多义与深刻,是《雷雨》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矛盾的外在行为与复杂的内心情感的统一,构成了《雷雨》人物形象的主要特征,对主题的揭示也远远超越了政治、历史和时代的意义,上升到对人类情感与命运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西厢记》与《春香传》作为两部描写东方古典爱情故事的典范之作,在艺术表现及主题思想上有同有异,既表现出了作为文学作品在人物塑造、情节设置、主题方面所具有的相同之处,又因其所产生的社会背景的不同而存在着差异性。  相似文献   

12.
对于郭沫若写于《女神》之后的诗集《星空》,历来专文评论者并不多,但偏爱它的却不乏其人。尽管对它的思想倾向看法不一,但对它的艺术性,却大都予以赞许,未见贬辞。的确,《星空》的思想内容比较复杂,而其意境优美动人,技巧也较为成熟。但是,怎样从作品与主体的联系上来更为深入地把握《星空》的思想与艺术的风貌,似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中外文学史告诉我们,作家的思想与作品的艺术是有联系的,但二者却不能简单地等同起来。它们中间,有许多中介,如作家的性格气质、艺术素养、审美理想、感情状态等,都是不可忽视的环节。根据本文探讨的对象——郭沫若的《星空》诗集,笔者认为:在作家的  相似文献   

13.
贝多芬在其一身当中创造了无数优秀的音乐作品,《G大调第四钢琴协奏曲》是贝多芬五部协奏曲中最为成功的一部。贝多芬在该乐曲中运用钢琴与乐队交替演奏的方式营造出了协奏曲浪漫、浓郁的艺术氛围,《G大调第四钢琴协奏曲》也被人们誉为是贝多芬最为精致的一部作品。通过这部作品,贝多芬开创了钢琴协奏曲新的演奏形式,同时也对钢琴协奏曲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本文将以贝多芬的钢琴协奏曲风格作为切入点,研究和探讨《G大调第四钢琴协奏曲》的音乐特征及其演奏方法。  相似文献   

14.
《聊斋志异》艺术上的巨大成功,除了现实生活赋予作家以深邃的思想和作家的艺术天赋等因素外,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作家对前人优良创作传统的继承和发扬。本文蒙前人和当代学者的启迪,仅就《聊斋志异》对史家部分文体结构的借鉴,谈几点心得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15.
老舍创作《骆驼祥子》时以西方悲剧杰作为范本在艺术构思、主题确定、人物配置、情节安排、写作特色等方面对哈代《无名的裘德》作了多方面的借鉴。《骆驼祥子》在借鉴基础上进行了独特的创新性重构,即深刻的文化思索,意味深长的文化对比以及对《无名的裘德》之内容的再思考和平行扩充。《骆驼祥子》的创作是作家立志突破既成传统的人格特征、善于抓住素材的良好艺术感受力与通过外国文学诱因找到创作突破口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在医院中》、《第四病室》和《蜕变》都是以抗战时期"医院"为题材的小说.《在医院中》体现出鲜明的女性意识,《第四病室》从小小的"第四病室"管窥当时社会生活,《蜕变》则重在表现抗战时期全民族"蜕"旧"变"新的过程.三部作品各具特色,同时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上也有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17.
《西厢记》突破了《莺莺传》在思想内容方面的严重缺陷、在宋金许多作品、特别是在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加工创作,更加深刻地表现了作品的反封建主题,并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是我国古代爱情戏里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作品之一。  相似文献   

18.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通过一位普通劳动者--古巴渔夫格雷戈里奥·富恩特斯的真实经历,塑造了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硬汉形象--桑提亚哥.通过这一硬汉讴歌了人类的永恒价值--人的自信,也使得桑提亚哥成为海明威硬汉形象中唯一的、被赋与灵魂的硬汉.《老人与海》在海明威创作中占有特殊的重要地位,是作者创作思想和艺术探索的总结性作品.  相似文献   

19.
关于<庄子>的文学类型,今人多以"浪漫"视之,其实并不尽然.根据现实型文学的基本原理,我们发现,<庄子>中不仅存在大量众所公认的浪漫型文学杰作,而且存在数量相当可观的现实型文学珍品.这些作品以批判现实为主要特征,思想内容相当丰富、深刻,而且开创了新的写实手法和讽刺手法,在艺术上也焕然一新,颇有特色.<庄子>不愧为中国现实型文学的伟大拓源者,对后世现实型文学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徐棻、胡成德同志所创编的川剧《田姐与庄周》,改编自传统剧目《大劈棺》,被称为“化腐朽为神奇”的一出好戏。川剧《田姐与庄周》的成功改编是运用现代意识重审的方法来获得主题新生,以纵向开掘人性深度的方式来达成人物形象的重塑,在横向借鉴其他艺术形式手法的同时固守自身剧种特色等手段来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田姐与庄周》的成功改编为戏曲改革的深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