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卫 《河北广播》2005,(5):74-75
广播作品创优,是每个广播新闻工作孜孜以求的目标。但是如何创优呢?近年来,笔仔细阅读了部分“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中的广播精品,颇有收获,那就是广播作品创优必须在“特”、“活”、“深”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2.
马瑛 《中国广播》2008,(9):57-58
提要是对广播新闻内容加以提示的简短文字,是广播新闻必不可少的“脸面”。广播新闻要先声夺人,提要就是“先声”,其在广播新闻中的传播作用显而易见。说得准确点“提”出的新闻“吆喝”得好坏,直接影响广播媒体的传播力或收听率,所以广播工作者应充分发掘提要在新闻信息传播中的特点,让其成为发挥广播媒体传播力的支点,帮助我们改善、  相似文献   

3.
广播要抓住听众,就应当发挥自己的长处,以最快的速度真实、生动、具体、形象地传递发生的新闻事件,把听众“带到”新闻现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历其境,如感其情。要做到这一点,就应该增强广播的“可视性”,多写“视觉新闻”,以吸引听众。怎样才能增强广播的“可视性”呢?笔认为,在以下三个方面可以作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4.
杨越 《记者摇篮》2005,(12):41-42
标题如同文章的“眼睛”,地位至关重要。标题写得好可以使整篇作品为之增色,甚至让一篇平凡的文章立即鲜活起来,收到“画龙点睛”的神奇效果。作为广播新闻基本体裁之一的广播通讯.其标题的意义更是举足轻重。  相似文献   

5.
前两年,社会上发生过一场争论:新闻工作算不算一门科学,或者说,新闻工作“有学”还是“无学”。经过新闻界的一番有根据的论证,新闻工作被承认为一门科学了,新闻工作的确“有学”。那么,广播工作算不算一门科学呢?广播“有学”还是“无学”呢?如果承认广播工作是一门科学,或者说广播“有学”,可以成为广播学,那么,它和新闻学是什么关系呢?这些问题,无论在社会上,还是在新闻界,乃至广播界内部,意见并不一致。这是因为,一方面,社会上也好,新闻界也好,对广播工作的历史、实践和理论缺乏了解;另一方面,我们广播工作者对于自己从事的这门科学也研究得不够,  相似文献   

6.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广播界曾开展过一场激烈的对“广播体”的讨论。主要议题和结论是:广播新闻应摒弃书面化语言,增强“口语化”,即广播新闻应符合人们的“说话”语态、适合受众的“听觉”习惯。“广播体”是指适合广播新闻传播、符合受众收听规律的独特传播形态。“广播体”有狭义、广义之分。狭义的“广播体”,是指广播新闻中,  相似文献   

7.
在英国,“炒新闻”是各种传播媒体一起上,大报(“高级报纸”)“炒”,小报(“通俗报纸”)“炒”得更欢;报纸“炒”,杂志“炒”,电视、广播也炒。不“炒”则已,一“炒”就是铺天盖地。  相似文献   

8.
许斌 《新闻界》2004,(1):54-54
广播是靠声音符号传播,是一种线性传播,其转瞬即逝和不可逆性是广播的致命弱点,这直接影响了广播新闻的收听效果。如何克服这些弱点,增强广播新闻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重视和挖掘广播新闻的“视觉效果”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办法。即运用广播的表现手法,通过听觉形象的“展现”,尽可能地激发听众的想象和联想,使声音符号立体的,形象的传递给听众,让听众得到的声音信息是“可感知”的,也就是让听众获得通常听说的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视觉”感受。  相似文献   

9.
新闻快餐:广播新闻的时代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伊 《新闻界》2003,(6):41-41
从事广播新闻工作多年,经常听到的一种说法是:“声音是广播的特色,广播新闻要出彩,就必须发挥声音的优势”,这其实是一种误解。特色≠优势,我们说广播是声音媒介,是区别文字和画面而言的。但是声音并不是广播所独有的,电视也有声音,电视的声音和画面的结合,比广播更形象、更生动。因此,说声音是广播的特色并不准确,或者说没有实际意义。那么什么才是广播新闻的特色呢?在十三年的广播新闻编采实践中,笔者以为,“告知性”才是广播新闻的特色。用一个比喻来说就是“新闻快餐”——强调的是它的收听便利性、伴随性、相对容量大的特点,用专业术语…  相似文献   

10.
广播新闻策划是“广播新闻编采人员对新闻事业活动进行有创意的谋划与设计,目的是更好地配置运用新闻资源,办出广播特色取得最佳效益”。简单说,就是对一档新闻、一组新闻或一条新闻提前设计报道思路,从内容到形式进行包装,让广播新闻具有较强的可听性。那么,广播编辑如何做好新闻策划呢?第一、广播编辑要善于对突发事件进行策划,进行滚动报道广播在策划报道突发事件中有自己的独特的优势。在当今传媒业激烈的竞争中,广播赖以生存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它具有最快速度传递新闻信息的特点。没有实效,广播新闻就会黯然失色,甚至没有立足之地,基于此…  相似文献   

11.
新闻要短,广播新闻更要短,新闻界一再这样呼吁。为什么呢?从广播的特点来看,报道迅速,先声夺人是它的最大优势。长篇大论,言不及义,听了半天,得不到自己需要的东西,自然就要关掉或者调台。因此,广播要吸引更多的听众,充分发挥先声夺人的优势,新闻就一定要写得简洁明快。从广播的服务对象来看,要做到“雅俗共赏,老少皆宜”,使多类型多层次的不同听众都能从一次新闻节目中“各取所需”,各有所得,也要求广播新闻报道要广,条数要多,信息量  相似文献   

12.
录音报道在广播宣传中占据着不容忽视的位置,“以声夺人”是“扬独家优势”的重要体现,是广播新闻中最富表现力的因素,是广播的活力和灵魂所在。在广播新闻中,音响主要由环境音响、记者现场播报和采访对象同期声三种。音响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营造立体化的空间。音响的运动感和透视感处理得好,可以通过声音塑造出空间的立体感觉;二是强烈的真实感和现场感;三是更具时效性。  相似文献   

13.
祝长胜 《视听界》2002,(6):20-20
有人认为,新闻失实问题是新闻报道中的一种“顽症”。就广播新闻来说,由于缺乏严谨的新闻态度,忽视新闻规律,新闻失实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一点,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一、片面强调新闻的时效性。时效性是广播新闻较之其他媒体的一个显著优势。一条新闻,谁先报道,谁就争取到主动,所以在广播媒体之间抢新闻的竞争异常激烈。这一点,记者都很明确。要在时间上占得先机,采写新闻的时间常常就比较仓促,往往不等新闻事实结束,记者就得往编辑部  相似文献   

14.
是舆论监督 不是负面报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鄂尔多斯广播电视报》记者郝建军,因为“负面报道”多被报社炒掉了。(见《内蒙古晨报》2003年10月22日)据说郝建军很敬业,领导承认他工作很辛苦,而且写出了一系列引起社会和有关部门重视的新闻,促成了问题的解决。郝建军写了哪些报道呢?有《记者暗访黑职介》、《记者暗访“性病专家”》、  相似文献   

15.
“融合新闻”又称“多样化新闻”,主要指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新闻传播活动,“融合媒介”是“融合新闻”的前提与基础。广播网站具有传统媒体无可比拟的“融合新闻”优势,具体体现在媒介影响力日益增强、终端接收形式多元化等方面,“融合新闻”使新闻传播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未来广播网站只有找准自身定位,依托广播与网络的传播优势来实现“融合新闻”的差异性,不断加大新闻传播的融合力度,形成新的传播机制,广播网站“融合新闻”才能在网络媒体新闻竞争中占得先机,在“融合新闻”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好。  相似文献   

16.
有朋友告诉我,每天早晨7点到8点的河北人民广播电台经济频道的“北方快车晨光号”很值得一听。朋友的推荐也不能当成耳旁风。当我打开收音机,调到河北电台经济频道,伴随着悦耳的音乐,一种具有穿透力的雄浑声音传来:“河北电台经济广播,全省第一家专业广播媒体,开创广播新纪元,再谱精彩篇章,开创广播辉煌。”这一番开场白,目标宏伟,播音员又很大气,且充满自信。噢,这就是“北方快车晨光号”的开始曲。  相似文献   

17.
孙月 《河北广播》2007,(4):47-48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大问题,“三农”问题需要得到整个社会的关注和关心,这其中对农广播应该发挥其重要的作用,因为广播具有接收简单、便捷,受外界影响较小,信息量大等独特优势。在对农广播的多种节目形态中,新闻类节目无疑是重头戏,那么如何办好对农广播新闻类节目,使之更好地为农民服务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广播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媒介,它的传播媒介是声音,诉诸于人的听觉,是为耳朵而存在的,这是广播媒介的本体。它是一种经过放大、提升的人际之间的口耳传播。因此,广播改革应该回归广播本体,从单向灌输模式到平等的互动模式,从一人独自到对话讨论,从书面雅言回归大众口语。广播新闻回归广播本体就是要把新闻“说”出来。 主持人说新闻 珠江模式的主持人大板块直播节目改革,改播音员为主持人,变播为说,曾经如一夜春风,为广播带来了一个短暂的春天。而新闻节目作为最后一块禁地。却依然“春风不度玉门关”。  相似文献   

19.
刘悦 《新闻世界》2011,(11):79-79
在多种媒体竞争的背景下,广播新闻节目具有时效性、互动性、伴随性等优势,加上广播设备的“便携性”和收听方式的“随意性”,广播新闻可以在当今社会多种媒体共存的生态中寻得独特的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20.
如果把新闻采访比作一个舞台,广播记者既是这个舞台上的演员,也应是台上的“导演”。这是因为广播新闻具有原声再现的独特优势,它要求广播记者适时转变角色,开动脑筋,“导演”出一幕幕生动活泼的广播“活话剧”。广播记者扮演“导演”角色的必要性与报纸、电视新闻相比较,广播新闻有两大优势:一个是传播速度快,再一个就是能够用音响去感染听众。失去了这两个优势,广播新闻也就失去了生命力。广播音响包括记者的口播、采访对象的语言、环境音响、情绪型音响等。随着广播事业的发展,如今我们的广播新闻更加注重让新闻中的人物、环境说话,这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