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数学味"的课堂实质就是要体现数学的学科性,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本质.教师要实现"数学味"的课堂,要努力做到以下三点:研究教材和课标,寻找"数学味"的配方;关注思维和过程,感悟"数学味"的魅力;渗透思想和方法,领悟"数学味"的精髓.  相似文献   

2.
在新课程实验稳步推进的过程中,小学数学课堂发生了巨大变化,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数学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但"数学味"却逐渐淡化,数学课丢了"数学味"。从数学情境中丝丝入味的"数学味",数学活动中津津有味的"思考味",数学思想中别有滋味的"内在味",数学文化中回味无穷的"人文味"四个方面探讨如何提升数学课堂上的"数学味"。  相似文献   

3.
长期的课堂教学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倘若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数学内容的揭示、教给学生数学知识的同时,还能揭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揭示解题方法和规律的抽象概括过程,让学生较为深入地领悟数学的内涵(即"数学味"),一定能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提升。在教学内容中找寻"数学味"的配方,在教学过程中探寻"数学味"的实质,在数学思想中触碰"数学味"的灵魂,在数学文化中品尝"数学味"的芳香,才能让数学课更有"数学味"。  相似文献   

4.
我心中的"五味"数学是指:体现数学教学本质的"数学味"、关联数学与生活的"生活味"、体会数学知识文化背景的"文化味"、品味数学教学潜移默化而熏陶的"美味"、凸显数学学习的"趣味"。作为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资源,有效整合,努力构建"五味"合一、"多滋多味"而又充满魅力的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5.
黄云  邓玉辉 《中国教师》2008,(23):23-24
新课程改革重视数学教学生活化,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使孩子们感到有趣、有用,取得了明显效果。但不可避免地,我们现在的数学教学走入了"生活味"过浓,"数学味"缺失的误区中。"生活味"过浓直接导致了学生陷身生活中无力自拔,学习过程中数学思维能力的弱化;过于"生活味"成了当前数学课堂中极为普遍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小学数学学习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这句话明确阐明了我们的数学教学应该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活味",同时又说明数学教学的本质应该回归到"数学味",并重视数学的应用与发展.如何把"数学味"与"生活味"融为一体,使我们的数学课堂充满鲜活的"生活味",同时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地进行数学思  相似文献   

7.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不断地推行,高效课堂的模式日益更新。数学课堂渐渐成了学生的舞台,走出课堂走进生活,以活动为中心等理念深入教师的心。可是反思、审视我们的课堂,一味地夸大生活和活动的作用,反而会让数学课堂的"数学味"缺失。我们不能让"生活味"取代了数学味,也不要让"活动味"掩盖了"数学味"。如何让数学课堂返璞归真,还原数学味呢?一、提升教师的数学素养特级教师蔡宏圣提出:一个没有数学知识储备的教师,上出的数学课肯定没有数学味。在课堂上,教师无疑是主导者,在建构课堂时以本身的数学知识为基础。数学是一门严谨的理性的学科,若教师没有把握数学的本质和知识结构之间的内在联系,设计课堂教学时过度夸大"生活味"和"活动味",数学课  相似文献   

8.
数学味,浸润在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形成过程中,充满"数学味"的课是让教学语言指向数学思辩的课,是让学生表面寂静而内心热烈的课,多留下数学思考、数学思维、数学思想的课。  相似文献   

9.
数学情境"生活味"这一理念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但一些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却弄巧成拙,过多地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导致在数学课中失去了其数学的本质,丢失了"数学味",使"生活味"主宰了整个数学课堂。以平时数学课堂教学为例,先讲述了教师应如何调制数学教学情境的"生活味"以及如何保留数学教学情境的"数学味",最后有效地融合"数学味"与"生活味",创设出高效的教学情境,使数学课堂"韵味"十足。  相似文献   

10.
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因而,数学教学必须以优化课堂教学为切入点,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从某种角度讲,数学是乏"味"的,教师如何将数学教出"味",使学生喜欢数学、乐学数学,愿意参与数学活动,这一点应该是教师优化课堂教学的关键。优化课堂教学要求我们要充分发挥老师主导作用,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用  相似文献   

11.
陈飞燕 《学子》2013,(2):43
随着新课程实验的不断推进和发展,小学数学课堂中的"生活味"渐渐浓了起来,然而"数学味"却被逐渐淡化、冷落,致使数学课反倒丢了"数学味",从而导致数学教育的失衡。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数学味"应该回归数学课堂教学之中。一、在问题探索中,渗透数学思维方法数学家华罗庚教授总结他的学习经历时指出,对书本的某些原理、定律、公式问题,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不  相似文献   

12.
数学味内涵有哪些?本文从"双基"训练味、数学思考味、解决问题味、数学化过程提炼味、数学思想方法渗透味、数学语言交流味、人文情感关怀味儿等七方面作了论述,有利于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处理好"生活味儿"与"数学味儿"的关系,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对匡正"去数学化"现象也有意义.  相似文献   

13.
潘智 《生活教育》2014,(1):67-68
数学课堂教学中生活化重要还是数学化重要,一直是课改以来的争论焦点之一,还有的研究学者提出了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的观点。不论哪一种理论,笔者认为都要从课堂、学生的角度加以认识:数学味与生活味都是课堂中需要添加的味道,我们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精心的规划与设计及适当的操作,在"生活味"与"数学味"之间架起一台适宜的天平,让教师、学生和课堂都达到一种平衡,使学生的数学素养真正得到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14.
教学新理念催生了教学新常态。但不可否认,当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依然存在着儿童数学学习兴趣衰减、数学技能水平低、数学创新力缺失的现象。教师应从生命本源、知识起源和教学起源的视角来理解儿童、理解数学、理解教学。"源本数学"教学流淌着"数学味",充溢着"儿童味",孕育着"发展味"。  相似文献   

15.
在数学课堂上,总能看到表演、绘画、唱歌等有趣好玩的情景,但深入思考,总觉得缺了一点数学味。数学课堂应真正体现出观察、操作、比较、概括、猜想、推理、交流等数学思维的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在游戏教学、情境设置、教师语言等各方面做到求"趣"更求"味"。  相似文献   

16.
课程与教学的改革首先应当考量教学内容,落实"教什么"的问题.数学教学内容应当依托儿童的学情,让数学更好玩、更美好、更有价值和意义一些,应当依靠儿童的素养,彰显数学的思考味、思想味.通过对数学教学内容的抉择取舍、有效创生,切切实实地还"学"于生.  相似文献   

17.
"生活味"是基础,它帮助我们理解抽象的数学;"数学味"是本质,它帮助我们认识生活世界,解决生活世界中的问题.教师应努力使"生活味"和"数学味"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8.
时下一些数学教师为了体现某些新理念,一味追求形式化的东西而淡化了对数学教学本质的追求,结果把数学课上成了"活动课"、"常识课"或"思想品德课",丢掉了数学课本来应有的"数学味",影响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返璞归真,重新找回数学课的"数学味".  相似文献   

19.
教学新理念催生了教学新常态。但无可否认,当下的儿童数学教学依然存在着儿童数学学习兴趣衰减,数学技能水平低劣,数学创新力缺失的现状。基于此,笔者提出"源本数学",主张从生命本源、知识起源和教学启源的视角来理解儿童、数学与教学。"源本数学"教学流淌着"数学味",充溢着"儿童味",孕育着"发展味"!  相似文献   

20.
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实现生活化的同时提升生活中的数学,使数学课堂具有"生活味"的同时更具有浓浓的"数学味",实现生活化与数学化的和谐,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有效的数学课堂,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的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