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生档案”作为21世纪出现的新概念,是有具体指向的档案专业术语。文章立足于“民生档案”的话语角度,从“民生档案”的语境分析、“民生档案”的话语建构以及“民生档案”的话语演变三个方面进行了全景式的剖析,目的是建立对“民生档案”概念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认识基础,同时也为重新认识“民生档案”与档案“泛化”这一现象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档案文化是档案学界的热点研究课题。本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视角,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在服务档案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最后以非遗档案为新的切入点,提出几条促进档案文化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设置“非遗”档案全宗的意义、设置“非遗”档案客体全宗的可行性、设置“非遗”档案客体全宗的要求、辩证把握“非遗”档案客体全宗设置的要求等四个方面论述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全宗设置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档案是否设置全宗、怎样设置全宗等问题,将随着“非遗”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日益凸现出来。本文就此发表一点个人看法,请教档案界同仁。  相似文献   

5.
档案"泛化"是一种正常的现象,有正面和负面之分。不应该全盘否定档案"泛化"或者用档案"泛化"去否定档案工作的新现象,之所以出现被全盘否定的现象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我国几千年历史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时代精神加以继承和发展,做到古为今用。”江泽民同志的精辟论述使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档案与档案工作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地位。一、我国丰富的馆藏档案积淀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灿烂文化档案是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我国档案资源丰富,从古代的甲骨金石、竹简木牍、缣帛卷帙、金册铁券到纸墨文件,以至现代的声像、磁介质档案,不仅记载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史,而且荟萃了中华民族几千年…  相似文献   

7.
由于近年来档案宣传的力度加大.“档案”一词渐渐成为热门词语.但由于社会公众缺乏对档案的深入了解.“档案”概念的泛化和庸俗化现象十分严重。在书店里我们不难发现以档案为卖点的图书.但大多数与真正的档案风马牛不相及,而在网络和媒体上.以档案组合的新名词也层出不穷.即使在档案学研究领域也对档案缺乏科学的界定.出现了一些缺乏理论依据的档案称谓。这应该是国人档案意识觉醒阶段的正常现象.但这种现象不能长期延续下去.因为这会影响国人对档案的科学理解.势必会影响其档案行为.不利于档案的正确使用和档案作用的充分发挥。我们有必要对“档案”一词进行科学规范。  相似文献   

8.
在世界记忆工程和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的推动下,我国档案保护工作逐步提上日程,并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2007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应“搞好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和档案保护”。自然遗产与文化遗产保护主要针对自然和人工环境中珍贵的遗产,档案是文献遗产的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9.
刘婧 《山西档案》2021,(2):35-45
通过分析日本、韩国、意大利、法国、德国、美国、英国、丹麦等传播实践,总结国外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信息传播主要有“政府主导”、“市场主导”、“分权共建”三种模式。结合现状分析“政府主导”模式最适合我国,国外经验还启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信息传播应探索社会力量参与传播的双赢模式、制定非遗档案信息传播的法规政策、形成特色非遗档案资源的传播品牌。  相似文献   

10.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文化遗产保护中愈发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式保护业已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方式,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式保护研究不断发展,日益丰富。通过对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式保护已有研究成果的梳理,从概念、特征、原则和建档主体、建档客体、建档背景环境和建档路径等研究议题出发,检视了当前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式保护研究的主要进展和现存问题,并对未来研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韩凤 《兰台世界》2012,(11):44-45
本文从剖析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内涵入手,论证了档案部门介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收集、整理、利用环节的可行性,并指出实践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保护策略应注意的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12.
档案"泛化"是一种历史产物,是档案工作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档案"泛化"有其清晰的发展脉络,充分了解其产生、发展的思想渊源和现实土壤对认识和掌握档案"泛化"规律有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就档案概念泛化问题进行讨论,从"口述档案"和"实物档案"的社会适应性入手,思考如何规范社会档案意识。  相似文献   

14.
隋野 《兰台世界》2024,(2):98-100
文章以葫芦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以下简称“非遗档案”)管理现状为例,详细阐述了“非遗档案”的相关概念,对葫芦岛地区“非遗档案”资源收集管理情况进行了调查,对调查过程中发现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对如何更好地收集管理“非遗档案”提出了可行性建议及措施,进行了切实可行的对策研究,进一步探索“非遗档案”工作的重要价值和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5.
由国家档案局、四川省政府、四川省档案局、北川县政府偕同上海知名IT企业——数字档案馆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上海中信信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信息息”),于2008年11月21日共同发起了以“拯救羌族文化遗产,保护北川珍贵档案”的档案抢救、保护捐赠活动。作为中国档案行业信息化建设的领头羊,中信信息向北川县档案局无偿捐赠数字档案馆建设所需的全套软、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就档案概念泛化问题进行讨论,从"口述档案"和"实物档案"的社会适应性入手,思考如何规范社会档案意识.  相似文献   

17.
汤建容 《兰台世界》2012,(29):34-35
武陵山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繁多,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不同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档案、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献书籍档案、非物质文化遗产人物档案、非物质文化遗产申遗档案、非物质文化遗产声像档案等.  相似文献   

18.
档案界为适应社会发展,提出了"大文件"、"大档案"等与传统档案概念不同的新名词,以囊括传统概念中没有的新现象,扩大了传统档案概念的外延。笔者分析了"大文件"、"大档案"概念,来探讨"大文件"、"大档案"是对传统档案概念的泛化认识。  相似文献   

19.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档案资源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的关系,明确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源的开发主体与开发客体,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源开发的类型及开发的路径,并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源开发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从档案记忆观视角看档案与档案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档案是人类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记忆的重要载体。如何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档案,发挥档案在社会中的价值和作用,是档案界永恒的话题。本文拟从档案记忆观的角度出发,对档案的社会功能、档案工作者的历史责任、档案部门的职能定位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