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读书三题     
读书人 家乡人称我为"读书人",我以为他们在叫法上有错误,就试图纠正说,现在哪个没读过书呢,凡读过书的就叫"读书人",不能吧?他们说,哈,读书人就爱咬文嚼字.他们一笑,反而把"读书人"这三个字盯紧了.母亲是个天才,她说,说你是个读书人,就是说你是读过书的,读过书的懂道理,所谓知书达理咧.这我就懂了.书里面有理,知书便是知了理,也实在是家乡人的天才见识."开卷有益"的古训大约是益在理上吧?  相似文献   

2.
张旗 《大理文化》2004,(1):44-45
白菜,梗白叶绿,百姓人家食用的一种最大众化的蔬菜.它的广泛种植,普遍食用,和生活与文化的密切联系,是农耕时代值得我们珍惜的人的生命与精神的一部分. 上个世纪,家乡人说"吃小白菜打蘸水"云云,那是家乡人说吃家常便饭的换句话说法罢了,也是农耕时代乡村日常生活的写照.它离我们而去曾几何时,现在说起来竟恍若隔世!时过境迁,人们早已移情别恋留连他乡时尚的风景,谁还愿意咀嚼那些尘封的记忆?  相似文献   

3.
绿荫几许     
记得四五岁光景的时候,我家的院门前有一棵很高很大的杨柳树,大得它枝叶的绿荫能盖住门前那块干净而平坦的空地,活像一把天然而就的绿色大伞,高高的树杆上潮湿的"Y"字形分权处又结了一团云朵般水灵灵的蘑菇,而我总以为那是小鸟做的窝,也曾好几次想上去看看有没有小鸟蛋.柳树下是一条清清亮亮的小溪,溪里时不时地浮出一些从村外田野里流过来的小鱼或小泥鳅.那时的我,就卷着很高的裤腿和衣袖,和着一块黄泥巴,每天都在那样的树荫和那样的小溪里追逐着我的童年……  相似文献   

4.
老屋 如今,已经进入不惑之年的我,许多往事如过眼云烟.但是,对老屋的怀念却是悠悠长长,历历在目. 少时读书,随父亲在滇东南小城丘北度过.在一条名叫大营盘的老街上,住在一个老四合院内.时下,现代人的居室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居室也一改再改,原先的二室一厅上升为三室一厅、三室二厅,更有甚者建起了自己的小别墅,且有法式、欧式等多种风格.  相似文献   

5.
对联是中国的国宝、国粹,白语对联又是少数民族对联中的佼佼者.白族因无文字,白语联只有口头传诵,一般书写白语联是用汉字来代替,即汉字白读,取汉字之音,不取汉字之意.还有因各地区白语发音、语调、语气都有不同之处,所以,书写的白语对联也就各有差异.个别白语联有"失律之感",没有汉语对联那样正规,汉语意韵昧不足,但白语韵味非常浓,有很高的艺术水准,有独到超人之处,有信手拈来、易于背诵、通俗易懂的特点,在白族地区广为流传.……  相似文献   

6.
云龙县位于大理州西部,处滇西北"三江并流风景名胜区"南端,这里地广人稀,山高谷深,但历史文化底蕴非常丰厚.特别是盐井文化、桥梁文化、兰花文化、吹吹腔文化,以其独具特色和魅力吸引着州内外有识之士前来云龙进行调研考察.……  相似文献   

7.
镇海老屋     
吴福辉 《寻根》2004,(4):89-93
我在梦里见过我祖居地宁波镇海的老屋. 我并不出生在镇海,中年以前也无缘面识我父亲出生的地方.像我这样在户口簿的籍贯栏目里填甲地,而在出生栏里却填乙地的人,如今是越来越多了.比如我就生于上海,我的儿子北上生在了鞍山,到我孙子已生在了北京.报户口的时候,我儿子不假思索就给孩子写下籍贯"宁波"两字,我看了直发愣.  相似文献   

8.
老屋札记     
水山 《大理文化》2001,(6):10-12
父亲已经走进坟墓 而他的儿子正在远离故乡 一题记 我又想起了老屋. 当我再次写下这句多年以前就被自己作为一篇文章开头的句子时,终于不得不承认,曾一度被自己和读者夸张了的写作能力,已变得大不如从前.其实,产生这种危机已经很久了,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就一直被这种感觉纠缠着,我变得苦闷、焦虑、烦躁…  相似文献   

9.
请告诉我你是谁 "请告诉我你是谁?"这是我突然收到三条陌生的连续短信之后,怀着抱歉和谨慎的心情,给对方的回信. 远离城市久了,便有了心距. 心是跟脚一起走的,脚到了哪里,心便到了哪里,即便回望,那片曾经属于你的风景,已然被岁月的烟尘模糊. 我的眼前是满坡的植株,它们包围着我,把我的生命染成了绿色.如此,我的脑海里,还占据着与此有关的许多事物.渐渐地,那些关于城市的往事,那一张张关于城市的非常熟悉非常生动的笑脸,淡出了记忆.  相似文献   

10.
读史札记     
孔夫子的低调 中国传统文化中常有些很高调的东西.高歌入云,激昂慷慨.比如我们所尊敬的范仲淹先生那句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云云,就让人在钦佩之余有芒刺在背之感.  相似文献   

11.
鹤庆县境内最南边有一个叫波罗箐的小山村,它地处鸡足山东麓,与宾川鸡坪关毗邻,这里居住着傈僳族支系花傈僳,自称"鲁甲扒".山村虽然只有二十几户人家,却保留了完整的傈僳族语言和习俗.花傈僳人服饰鲜艳美丽,男女均穿自织的火草绒、麻丝、五色棉线制成的衣服.妇女的上衣及长裙上镶绣许多花边,百褶裙后面有一道不同于主色调的布绺,裙长及地,行走时摇曳摆动,使她们更加显得婀娜多姿.  相似文献   

12.
名胜,即著名的风景地、名胜古迹等.楹联,也叫"楹贴"、"对联"、"对子",悬挂或粘贴在壁间柱上的联语.对联,是浓缩的诗和诗中的绝唱,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独立文体之一,是中国文学的特色,它要求具有群众性、实用性、鉴赏性和很高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13.
一座时光老城,在西南边陲气定神闲,稳坐六百多年,这就是无数人身心向往之地——巍山.走进巍山,仿佛走进了遥远的历史.此行徜徉南诏博物馆,发现丰富的南诏博物馆就是巍山前世今生的缩影. 巍山古城,建于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营造匠心独运,城方如印,大街小巷纵横交错,城内文物古建众多,尽显古城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这是时光沉淀出的一座城的况味.巍山古城,一座活态化的古城,一座慢生活小城.错落有致的古院老屋,隐藏着一个个古老鲜活的故事.时光不老,古城人享受着古老却温暖的阳光,过着悠闲的慢节奏生活.置身其间,恍若隔世,诗意栖居,心安恬静.  相似文献   

14.
安康路42号     
安建雄 《大理文化》2021,(10):35-39
安康路42号,是宾川县城边缘一个简朴而陈旧的小院.它是我生命历程中的一个中转站.2011年,我从乡下调到县城工作,在小院租住了一年多的时光.这段时光在我的生命里打上了一个拙朴的烙印,见证了我从"乡下人"变为"城里人"的过程.小院里那些来去如风、形形色色的人,来自五湖四海,他们有做小生意的,有打工的,也有未买房而临时落脚于此的工薪族.我和他们混杂在一起,成为小城最朴素无言的底色.我租住的那间小屋,之前不知道有多少人住过;我搬走之后,又有多少人来住也无从得知.那些来去如风的人,忙忙碌碌为生活而奔波,小院便是劳累之后的一个临时栖息地.我在小院里,听过欢笑声、打骂声、哭喊声,也见过悄悄溜进来的小偷.形形色色的人中,或许也有吸毒的、钱色交易的、跑路的……一个简单的小院,承载着社会底层复杂的人群,这些人,互相成为生命中匆匆的过客,或许见面打过招呼,或许在楼道上擦肩而过,最终都像遗忘一粒尘埃一样,在各自的记忆中不复存在.可是,"安康"是一个美好的词语,是幸福最基础的注脚.我总是有意或无意地记起安康路42号小院,记起和小院有关的一些人和事.  相似文献   

15.
什么是人才     
如果你要问我:什么是人才?我只能不十分肯定地回答道:人才是指有某种特长并有益于社会的人.还好,这个回答与<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大体一致,没有离谱.<词典>里的解释是:德才兼备的人;有某种特长的人.这其中的"德"字和"有益于社会"的界定非常重要,否则仅指"有某种特长的人"就不好说了,比如奴才不也是"有某种特长的人"么?奴才的特长就是:吹牛拍马,唯"官"首是瞻.还有:不把自己当人看!  相似文献   

16.
山行记     
苍山十九峰十八溪,在一张大比例尺的地图上看,像是上下堆叠的好几个"丰"字.其实,这全是些海拔三千五百米至四千余米的山峰.只是它们的排列那么奇怪,南北纵向一字排开,远远望过去像是身着青黑衣袍的一群参加祭典的僧侣,肃穆而深远.十八溪呢,其实非常小,也仅限于苍山向东的一面,那是并着肩的僧侣之间的缝隙,十八道几乎平行着的沟壑.  相似文献   

17.
故乡的婚俗同属于云龙山地白族婚俗,但也有特殊之处.白族善于交际,也较为开放,可以与其他民族建立婚姻关系.过去一般到十八岁左右就可以结婚,但父母包办的多,有的还"一夫多妻",解放后遵照法律规定的年龄、自由恋爱,实行"一夫一妻".多为男方家讨儿媳,但入赘上门也非常普遍,称"讨儿子",即男方到女方家居住,继承祖业,旧时"上门儿子"要"改名换姓",而今一般不再改名换姓.故乡大达的婚俗礼节非常讲究,有几个步骤,也称"礼数"是非行不可.  相似文献   

18.
传情寄意的中国少数民族饮食万建中我国少数民族都喜爱赋予食物某种象征意味,以示吃得很有意义。壮族人家过节是一定要吃五色蛋的。他们把鸡蛋(或鸭、鹅蛋)染成五种鲜艳的颜色,然后煮熟,分别放入盛着五色饭的五个碗里,表示对这一年的祝愿。壮族的青年男女还用"五色...  相似文献   

19.
在遥远的西南太平洋上,赤道南北的浩瀚海域中,如珍珠般散布着一万多个大小不等的岛屿,其最大的岛屿--澳大利亚大陆为世界上最小的大陆,也可以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故有岛大陆之称.这些岛屿广泛散布在东西约1.293万公里,南北约7500公里的辽阔海域,被称为风与海"孕育"的大洲.这是因为,大洋洲的大陆在地质史上非常古老,土黄色跟红褐色构成的基调是千万年风的"印迹";而那些星罗奇布的岛屿则是地质史上年轻的太平洋的"杰作",古老的大陆与年轻的岛屿正是风与海联手的造化.  相似文献   

20.
有朋自远方来,说要拍一组原汁原味的大理白族民居的照片。于是找了个老乡,由他带着我们走进了银桥的一个村落。村民们大多数都在老村子前面盖了新房搬出去住了,差不多一半的老屋都是闲置的,没人居住。大门上也没有上锁,随便用一根棍子插着门环,我们轻轻地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