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资源三号测绘卫星是我国首颗光学民用立体测图卫星,是我国自主设计、自主研制、自主数据处理的高精度卫星。资源三号卫星测绘关键技术的突破为资源三号卫星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极大增强了我国独立获取与处理地理空间信息的能力,提升了我国测绘服务保障水平,提高了国土资源调查与监测的数据保障能力,加快和完善了我国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有力地推动了测绘行业科技进步。相关技术填补了我国测绘卫星及应用领域的空白,对开创我国航天摄影测量新纪元具有重大意义。在不久前揭晓的中国测绘学会2012年测绘科技进步奖评选中,“资源三号卫星测绘关键技术”获特等奖。  相似文献   

2.
《发明与革新》2014,(2):48-48
去年底,我国首颗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卫星一“高分一号”卫星正式投入使用。“高分一号”卫星是我国首颗寿命大于5年的低轨遥感卫星,也是国家重大专项“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中的首星,它的投入使用标志着我国高分辨率遥感卫星数据国产化迈出了决定意义的一步。它将在国土资源调查与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3.
资源卫星应用是多学科、综合性的航天高技术,资源卫星应用事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的促进作用。15年来,资源卫星应用中心发展迅速,卫星应用工作成绩显著。资源卫星应用系统的成功建设与运行,填补了我国资源卫星应用系统的空白,特别在资源01/02星的交付使用以来,资源卫星应用中心获取了大量珍贵的数据信息,数据产品得到广泛应用,不仅谱写了我国对地观测卫星应用的崭新篇章,而且也使航天技术更好地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创造出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资源卫星应用中心积极、广泛地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扩大了中国航天技术与应用的国际影响,提升了我国对地观测卫星应用在国际遥感界的地位。[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3月31日凌晨,我国第17颗北斗导航卫星,同时也是我国首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远征一号上面级的接力护送下,准确进入距地面3.6万公里的倾斜地球同步轨道,标志着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迈出了区域运行到全球覆盖的第一步. 这次卫星发射与以往有何不同?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实现了哪些技术突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实现全球组网后,将发挥什么作用?  相似文献   

5.
卫星测图是当代测绘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我国测绘事业以及国家安全保障的迫切需求,也是一个国家对地观测水平的重要标志。但长期以来我国卫星影像的精度不高,基本无法测图,与国外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我国一直依靠航空影像和国外卫星影像进行测图,国产高精度卫星数据获取与处理技术已成为制约我国测绘和地理信息发展的瓶颈。“国产民用高分辨率立体测图卫星测绘和应用关键技术”项目突破了资源三号立体测图卫星从指标优化设计到立体测图等一系列技术难题,结束了我国遥感卫星难以测图的历史。该项目由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卫星测绘应用中心主持承担,武汉大学、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等参与完成,主要完成人有唐新明、孙承志、龚健雅、张过、李朋德等。项目成果获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相似文献   

6.
郑杨 《金秋科苑》2012,(6):13-16
孙家栋,1929年出生,辽宁省瓦房店市人。我国著名的航天技术专家,我国人造卫星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的开创者之一。现任中国航天控股集团公司高级技术顾问。他担任多颗人造卫星的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主持完成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和第一颗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的总体设计,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和发射人造卫星、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第五个发射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的国家。  相似文献   

7.
2001年8月18日,在北京,专门从事小卫星系统研发、系统设计、系统集成以及在轨支持服务的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下文简称“东方红公司”)璀璨出世。随后,我国第一颗海洋卫星、第一组空间环境探测卫星、第一个小型光学遥感卫星星座、第一颗公益微小卫星、第一颗立体测绘卫星在这个充满生命力、富有创造力的集体中孕育.在一位位敢吃苦、甘奉献的东方红人手里诞生。十余年来,东方红公司先后研制发射了41颗小卫星,目前在轨卫星数量达到36颗.约占我国在轨卫星总数的三分之一。  相似文献   

8.
郑杨 《今日科苑》2012,(6):13-16
孙家栋,1929年出生,辽宁省瓦房店市人。我国著名的航天技术专家,我国人造卫星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的开创者之一。现任中国航天控股集团公司高级技术顾问。他担任多颗人造卫星的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主持完成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和第一颗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的总体设计,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和发射人造卫星、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第五个发射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的国家。  相似文献   

9.
动态     
正我国成功发射高分多模卫星2020年7月3日11时10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高分辨率多模综合成像卫星。该卫星是具备亚米级分辨率的民用光学遥感卫星,可实现多种成像模式切换,其在轨应用将进一步提升我国遥感卫星技术水平,满足相关行业用户部门对高精度遥感影像数据的需求。任务搭载发射了"西柏坡号"青少年科普卫星。  相似文献   

10.
为满足我国遥感事业发展的迫切要求, 以邓小平同志和美国卡特总统签订的“中美科技合作协定”为基础, 中科院于 1986 年建成了“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这一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经过持续发展, 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现已拥有了密云站、喀什站、三亚站 3 个卫星数据接收站, 具备了覆盖全国及亚洲 70% 疆土的卫星数据接收能力, 保存了时间跨度近 30 年的 300余万景的各类遥感卫星数据, 是我国对地观测领域的核心基础设施之一。  相似文献   

11.
5月 2 6日 ,我国成功发射第三颗“北斗一号”导航定位卫星。卫星升空后 ,由西北工业大学自动控制系稀土永磁电机及控制技术研究所刘景林教授主持研制的天线展开电机成功地将卫星天线展开 ,为卫星正常发挥功能奠定了基础。这标志着我国已自主建立了完善的卫星导航系统。天线展开电机是卫星的关键部件 ,其作用是将卫星天线展开。电机的正常工作对卫星完成任务与使命的影响是决定性的。该研制组攻克一系列技术难关 ,出色地完成了研制任务。目前 ,世界上只有少数几个国家能够自主研制生产卫星导航系统。我国自主研制生产的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  相似文献   

12.
近来,“资源三号测绘卫星”的成功发射和规模化应用引起了高度关注,成果入选2012年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文章简要阐述“资源三号测绘卫星”从立项到应用的历程,探讨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模式,叙述“资源三号测绘卫星”的主要性能指标和应用范围。通过与国外同类卫星的比较,表明我国有能力发展一流水平的高分辨遥感卫星,实现我国卫星遥感从有到好的重大转变,推进我国遥感卫星的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卫星数字通信技术是我国广播电视节目传输中应用到的主要技术。从卫星数字通信的概述开始入手,分析了卫星数字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最后探讨了卫星数字通信系统在广播传输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科技风》2016,(12)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新研发的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在信息化社会中,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出现和广泛应用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其具备精准度高,操作简便,全天候,速度快,成本低等特点,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泛,本文简要介绍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航空领域的应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面向航天商业化应用和国防能力建设需求,发展我国独立自主的通信、遥感综合的低成本、高时效微小卫星网络系统,并建立若干卫星数据与互联网、物联网、智慧城市深度融合应用示范。该项技术将成为世界首个具有在轨海量数据智能处理的遥感通信综合自组织网络卫星系统;将创新卫星研制与应用模式,推动实现我国航天技术的跨越式发展;促进卫星商业化、产业化发展,提升卫星服务于大众的能力;深化军民融合卫星应用与管理模式,提升卫星应用的广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16.
卫星导航产业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北斗卫星导航产业的专利分析入手,指出了我国企业在北斗专利布局上的发展和不足,并以此为基础给出了进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知识产权战略部署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7.
童铠小传     
童铠是我国著名卫星测控技术和卫星应用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他早年从事连续波测速定位系统的研制,曾主持完成了“101”精密制导雷达研制。作为技术负责人之一,他完成了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微波统一测控系统(含s450-1和450-2丙),实现了无国际测控网支持下单站对卫星高精度跟踪与定轨,是我国卫星测控、定位和信息处理领域的学术带头人之一。  相似文献   

18.
正2018年2月2日15时51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研制的一颗名为"张衡一号"的电磁监测试验卫星,成功地发射至预定轨道。这是我国地震立体观测体系的第一个天基平台,也是我国首颗观测与地震活动相关电磁信息的卫星。3天之后,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就收到了该卫星发回的数据。这次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少数拥有在轨运行高精度地球物理场探测卫星的国家之一。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I0002-I0002
我国首颗民用高分辨率立体测图卫星“资源三号”发射一年来,已向国内外近400家单位提供了3万余景、覆盖面积超过3500万平方千米的卫星影像数据产品。我国将用10-15年建立满足测绘地理信息需求的测绘遥感卫星体系。这是记者从今天召开的资源三号卫星工程研制总结会上了解到的。  相似文献   

20.
我国卫星工程的发展迫切需要卫星气象的支持,卫星气象的研究更大的意义在于卫星工程的完善。卫星气象涉及面比较广,总览各个气象领域,像陆地、海洋、大气的卫星监测需要卫星气象的技术支持。卫星气象在卫星工程中的监测作用越来越显著,需要结合现代化的高科技技术,对卫星气象监测到的数据进行再处理,给卫星工程发展提供技术支持。本文重在研究卫星气象的发展,以及对卫星工程带来的重大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