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张霖 《科学中国人》2009,(4):96-101
在我国立体定向和功能神经外科领域,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外科可谓独树一帜:1997年10月29日,我国首例采用微电极导向立体定向技术治疗帕金森病在唐都医院获得成功;2000年7月10日,世界首例立体定向伏隔核毁损手术戒毒在唐都医院获得成功;2007年3月27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了唐都医院立体定向“3+X”全息导航多靶点联合毁损手术治疗精神病获得成功的喜讯,这些都是足以载入中国立体定向和功能神经外科发展史上里程碑性的事件。为此,我们采访了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神经外科科研骨干、科室副主任王学廉副教授。  相似文献   

2.
帕金森氏病是中老年人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它不仅给患者带来了痛苦,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生活和经济方面的沉重负担。本文介绍了应用立体定向技术治疗帕金森氏病的方法、疗效、手术适应症、禁忌症和并发症。为高原地区治疗帕金森氏病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张杰  韩卓俊 《西藏科技》2003,(12):40-41
目的:为探讨治疗帕金森氏病更为有效的措施与方法。方法:采用国内新的立体定向丘脑腹外侧核毁损术,从而阻断与破坏致本病的两个神经通路,达到治疗目的。结果:本组共31例患者,经上述方法治疗,在术前与术后合理护理,住院7日后全部痊愈出院,随访3年无1例复发。结论:帕金森氏病经用立体定向丘脑腹外侧核毁损术治疗配合良好的护理措施是一种新的治疗手段;与传统药物治疗相比,痛苦小,疗效快且不易复发,填补了一项高原空白,值得在全区推广。  相似文献   

4.
立体定向术是神经外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像科与神经外科的有机结合。CT定位是立体定向术的第一步。本文介绍了可视靶点CT定位的实验研究的方法,并对定位的意义进行了讨论。可视靶点CT定位的实验研究为高原地位颅脑疾病的立体定向诊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章华 《中国科技信息》2005,(12):73-73,21
采用文献资料法从定向运动的概要,定向运动中的越野跑技术,以及地形的变化引起越野跑技术运用的改革等几个方面,探讨在定向运动中如何合理运用越野跑技术达到高速度、长距离.安全和发挥更大的体能优势,获得优异成绩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在酶法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含量时,L-蛋氨酸γ水解酶是关键酶试剂;对肿瘤治疗新方法的研究发现,L-蛋氨酸γ水解酶可以作为治疗试剂抑制肿瘤细胞以达到治愈目的。本文综述了L-蛋氨酸γ水解酶的来源、结构、酶学性质以及当前L-蛋氨酸γ水解酶在临床上应用的研究,并对L-蛋氨酸γ水解酶研究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的发展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广东省中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许建平是我国著名的神经外科专家,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从事癫痫、帕金森病的脑立体定向神经外科治疗,精神病外科手术、三又神经痛、面神经痉挛、脑肿瘤、脑外伤及脑血管病外科、先天性畸形的外科手术治疗等。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肺的治疗方法和预后磨玻璃样阴影,尤其是单发结节性磨玻璃影(snggo)。方法:40例在我院snggo持续抗炎治疗后回顾性研究。这些患者由于不能明确诊断,接受胸腔镜手术术中快速冰冻切片病理诊断,并根据病理结果手术方法。结果:30例恶性肿瘤,其中26例接受胸腔镜单纯楔形切除术或肺段或叶切除术治疗;2例非典型腺瘤样增生(AAH);良性病变8例,病灶切除。结论:snggo持续抗炎治疗后往往是腺癌,其中早期经非侵入性检查很难确诊。如果没有禁忌症手术,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加术中快速引导下切除病变冰冻切片应进行诊断和治疗,以达到满意的诊断和治疗预后。  相似文献   

9.
赵官矿井结合自身实际,通过实施综掘工作面全方位立体除尘及综采工作面智能随即喷雾除尘技术达到治理粉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胸腰椎结核是脊柱结核中最易累及的病灶椎体,椎体结核病灶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易造成脊柱后凸畸形及脊髓神经功能障碍,甚至截瘫.手术治疗是胸腰椎结核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然而,针对不同胸腰椎结核患者的心肺功能情况、椎体病灶的破坏程度以及结核病椎的数量等因素,胸腰椎结核的手术治疗入路的选择仍然存在争议.另外,手术方式及手术时机的选择也应该遵循个体差异化,这对胸腰椎结核患者安全地度过围手术期至关重要.因此,文章对胸腰椎结核患者的手术入路、手术方式以及手术时机的选择进行深入探讨,为未来胸腰椎结核手术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了适应高素质之人才培养的需要,培养高级职业技术人才,在高等职业技术教学中进行教学改革,强化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以期达到全面立体可持续的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之目的。  相似文献   

12.
俞丽云  林礼务 《学会》2001,(7):45-46
目前介入性超声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注意介入性超声诊疗的临床要求与护理问题十分必要.介入性超声是在超声显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技术,是现代超声医学的一个分支,已被1983年世界介入性超声学术哥本哈根会议正式确定(1),其技术要点是在实时超声的监视或引导下,完成各种组织或病灶的穿刺组织活检、X线造影以及抽吸液体、插管引流、注入药物或其他特殊治疗.介入性超声避免了许多外科手术并且能达到与手术媲美的效果(2).术中超声与腔内超声是将特殊探头置等体内或腔内进行各种特殊诊断与治疗的介量性超声技术.  相似文献   

13.
正射波刀(Cyber knife),又称"立体定位射波手术平台",是全球最新型的全身立体定位放射外科治疗肿瘤的设备。它可治疗全身各部位的肿瘤,只需3-5次的照射,即可杀死肿瘤组织,是目前唯一集"无伤口、无痛苦、无流血、无麻醉、恢复期短"等优点于一身的放射手术形成,患者术后即可回家。美国著名股神活伦·巴菲特,2012年4月,确诊前列腺癌早期,尚未威胁生命,2012年秋在美国采用射波刀治疗,后期症状良好,没有任何不适,  相似文献   

14.
核医学是一门利用标记有放射性核素的药物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新兴科学,是医学现代化的产物,是核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提起放射性核素,大家都不陌生。日常生活中的很多方面我们都用到了放射性核素,如利用放射性核素的能量发电,辐射杀菌消毒,工业探伤等等。而核医学正是应用放射性核素及其射线来达到诊断、治疗和研究疾病的目的,它可以对许多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包括恶性肿瘤,骨转移瘤,甲亢等。诊断疾病时,核医学科的医生会把放射性药物口服或注射到病人体内。然后,通过核医学诊断设备,医生们就能清晰地看到这些放射性药物在人体内的特异性分布,从而了解疾病发生或发展的状况,做出准确诊断;治疗疾病时,用于治疗的放射性药物进入人体后,会特异性地聚集到病灶内。放射性核素发出的极短射程的辐射能量可破坏病灶,并避免正常组织受损,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核医学的显像方法具有灵敏、特异、无创伤性、安全、结果准确、可靠等特点。随着核医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放射性药物将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为人类健康谋更大的福祉!  相似文献   

15.
为了矿井安全生产的需要,建立矿井瓦斯抽放系统势在必行。本文通过近距离煤层瓦斯抽采技术分类、方法筛选以及近距离突出煤层群立体瓦斯抽采技术的研究,以寻找最好的方法,提高瓦斯抽采的效率,达到安全生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介入治疗是介于外科、内科治疗之间的新兴治疗方法,在不开刀暴露病灶的情况下,在血管、皮肤上作直径几毫米的微小通道,或经人体原有的管道把介入器械送入病变部位,在影像的导向下针对病灶进行局部治疗的微创伤治疗技术。  相似文献   

17.
《金秋科苑》2012,(19):8-8
近日,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神经外科通过采用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神经导航技术,对一位癫痫患者实施了颅内异物探取手术,对癫痫病灶的定位准确度达到了毫米级,对异物实施“精确打击”,解决了致痫灶的解剖学定位难题,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手术中的损伤和术后并发症,这类手术在国内尚属首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藏族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治疗特点。方法:分析我院自2004~2005年,7例局部晚期乳癌患者采用“CAF”方案,间歇3周,化疗2~3疗程,评价其疗效。结论:新辅助化疗可适大部分乳癌患者原发病灶缩小,提高局部控制的目的,使局部病灶降期,防止耐药细胞株的产生,缩小局部手术的范围,改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治疗的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9.
针对工作面实施水力压裂措施后增透方向不确定导致应力集中的问题,提出了定向孔定向水力压裂技术。介绍了定向水力压裂的必要性及当前研究现状,分析了定向孔定向作用机理,确定了定向孔的布置位置、间距等参数。分析结果表明:在工作面前方煤层顶板进行水力压裂,压裂产生的裂隙具有导向和加速扩展的作用。定向孔诱导裂隙从压裂孔周围向定向孔方向发展,进而促使压裂孔之间实现贯通,消除了应力集中,达到了整体卸压、松动煤体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陈江  丛凤波 《科技风》2014,(10):84-85
本文通过采用有理函数模型和基于仿射变换的严格几何模型两种遥感影像立体像对处理方法分别对某区域IKONOS遥感影像进行立体像对空间关系解算,并利用区域实测控制点评估各自定向精度,从而探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立体模型解算和三维重建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