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玲 《记者摇篮》2009,(7):57-57
“创新”就是要打破“定势”,突破常规,富有创造性。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基础是创新思维。记者创新思维,实际上就是作为新闻实践活动主体的记者,要勇于探索未知领域,敢于提出新问题、新见解,对于已有的知识经验,能够通过重新组织、整合利用提出新的方案或办法,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创新思维是人类思维活动的高级形式,也是记者进行新闻报道时必须具备的思维形式。  相似文献   

2.
刊林漫步     
新闻要创新新闻要创新,首先要着眼一个“新”字。就是看我们的新闻报道,是不是反映了群众中的新人、新事、新经验,是不是有新的题材,新的内客,新的语言。新闻的对立面是旧闻,一定要避免陈旧,避免重复。新闻要创新,就要做到: 第一、新闻报道要有新意,新闻工作者就要有全局观念。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倡什么,反对什么,都要心中有数。第二、新闻要创新,要求新闻工作者观察问题有新的角度、新的感受。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感受  相似文献   

3.
“新闻常新”,这是对新闻写作的一个基本要求。它不仅要求新闻报道的内容要“新”,要具有较强的新闻价值,而且要求新闻报道的方式、语言、风格、写作技巧,也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 随着新闻事业的发展,新闻关注的范围越来越广泛,记者不仅需要报道有关国家政治、战争等方面的内容,还需要报道科技、文化、人物等其它方面的内容。新闻报道题材的扩大带来了新闻报道方式和语言的大创新。为了让新闻  相似文献   

4.
“反弹琵琶”写“新”闻。是新闽写作创新的一种逆向思维方式,即从相反的思维方向去思考同一新闻事件,别出心裁地开辟新闻报道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5.
从事新闻工作以来,多年的经验告诉笔者,新闻行业要求记者既要博学、又要杂学。新闻涉及到社会的各个层面,要求新闻记者要具有方方面面的知识,从业者要把新闻当成一个系统工程来对待。因此,记者光有广博的知识还不够,还要在新闻报道理念和工作方法上不断创新,一定要在“新”字上下功夫,让受众换口味,才能让受众乐意接受。  相似文献   

6.
前些年,江泽民同志视察人民日报社,谈到新闻工作时曾指出:“在坚持党的新闻工作的基本方针和原则的前提下,新闻工作者应当不断开拓新的报道领域,不断探索新的报道形式,不断采用新的报道手法,不断写出富有新意的优秀作品。”怎么实现江泽民同志这些要求呢?一句话回答:那就是新闻报道要不断创新。 新闻报道要创新,也是时代的呼唤。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加快,社会前进的形势日新月异,新  相似文献   

7.
刘源远  梁宇 《新闻传播》2009,(6):104-104
新闻贵在“新”,新闻工作者思考问题应该不断创新。作为一名记者,要拨开迷雾,洞察各种新闻内幕;要在采访过程中揣摩各色人物的心理要在新闻报道中淋漓尽致地刻画出社会众生相;要在别人看不出新闻的地方发掘出新闻来。  相似文献   

8.
李媛  漆文  李淘 《新闻前哨》2007,(5):49-50
导语是消息的开头部分,主要功能是表述新闻最重要的内容,吸引和引导受众。作者在构思导语时都想写得精彩动人些。但是,媒体的新闻报道中,令人赏心悦目的导语少之又少。究其原因,我们认为,传统新闻写作比较注重社会各类知识的掌握和采写经验的传授,疏于从思维方式的角度去研究、指导导语写作,同时,记者编辑的思维“定势”也会导致导语写作一般化。新闻贵在“新”。在新闻写作特别是消息导语的写作中,应大力提倡和运用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思维方式,这就是求异思维。  相似文献   

9.
新闻报道的写作要摆脱程式化、公式化的框框,要增强新闻的可读性和生动性,报道应找准“动情点”。笔者认为,一则新闻报道能否打动人心,关键在于找准最有代表性、最能揭示新闻价值的“动情点”,在新闻采写过程中若能抓住动情点,就能使新闻报道“出彩”、“传神”,满文生辉,就能抓住读者的心。  相似文献   

10.
“与众不同,乃众所求。”新闻报道,不仅要求新闻事件要新,同时要求新闻报道的形式也要新,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在享受同样的新闻资源时,要做到“与众不同”。《牡丹晚报》常常要求记者“要做菏泽最好的新闻”。如何做到“与众不同”,做到“最好”,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在新闻运作过程中,在“策划”上下工夫。  相似文献   

11.
新闻窗     
集团军新年新闻报道会新风扑面  本刊讯李德忠、王泉财报道:元月7日,济南军区某集团军组织召开的新年度新闻报道工作会新风扑面:往年要开两三天的会议被一天的“新闻会战”取代;各单位必须完成几个头条、每人必须完成规定篇数稿件的“硬性指标”也不见了。这个集团军在筹划新千年第一个新闻报道工作会议时,就把主导思想定在求真务实,狠刹形式主义上,要求新闻报道人员遵守新闻职业道德,纯洁新闻队伍,抓好自身建设。某团对报道骨干进行跟踪培养  本刊讯王志领、闫伟报道:济南军区某高炮团对新闻报道骨干除讲授新闻采写知识,传…  相似文献   

12.
在“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新闻编辑工作面临非常严峻的挑战,就要求新闻编辑具备相适应的新思维。本文探索了当今社会新闻编辑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新闻报道缺乏深度、对新闻内容缺乏选择性、编辑把关功能弱化、新闻编辑泛娱乐化。对此提出媒介竞争时代社会新闻编辑应具备的新思维:对新闻事实进行多方位的透视、在新闻内容的选择和整合上进行创新、在新闻编辑过程中体现人文关怀、要有互动的思维。  相似文献   

13.
“口子要小,角度要新”,这是我国新闻界的一句行话,本文不谈“口子”,但说“角度。所谓“角度”,这里是指的新闻角度。在《新闻工作手册》中是这样解释的:“新闻角度是指新闻工作者在采访和写作时的着眼点和侧重点。作者要从复杂的社会现象中,采写出真实而又生动的新闻报道,就必须选择新闻角度”。  相似文献   

14.
在长期的新闻报道实践中,我深刻的体会到,新闻与信息有许多共同之处。一个好新闻线索离不开一个好的信息来源。许多新闻有信息的成份.而不少信息也有新闻的因素,同时信息是一种社会资源,它包括人们需要掌握的新知识、新内容、新动向,信息可以储存和继承,人们依据其作为资料、数据、凭此对某事物进行分析预测。因此信息对新闻报道来说至关重要,并越来越受到编辑记者和通讯员的重视。要搜集新闻信息,首先要掌握新闻信息的搜集技巧。这里用得着中国的一句俗语:“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所谓“眼观六路”,一是观报纸期刊。国内外现在…  相似文献   

15.
面对社会思潮、传播渠道日益多元化,传播技术和受众需求不断发展变化带来的新挑战,杭州日报报业集团坚持“引导力就是传播力、就是竞争力”理念,坚持以新闻创新促进舆论引导力、传播力和影响力提升。经过不懈地探索实践,形成了“重大主题报道时代化、经济新闻报道大众化、社会新闻报道主流化、民生新闻报道平台化和文娱新闻报道人文化”的“五化”新闻创新操作模式,有效推动了集团所属各媒体的新闻创新实践。  相似文献   

16.
一位新闻前辈对记者有这样一句点拨之语:采访不能在新闻“核心”外面打转转,要勇于、善于采访各个地方、各个单位的“一把手”。笔者感到,这确实是搞好新闻报道工作的一条重要经验。  相似文献   

17.
新闻报道宏观策划最重要的是要有创新,没有创新,还只是停留在一种常规的、平庸的报道上,就谈不上新闻策划。创新是新闻策划的灵魂,而且要体现在每一个环节上。新闻报道宏观策划如何创新是摆在地市党报目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地市党报新闻报道宏观策划的创新要遵循新闻规律和宣传规律,按照“三贴近”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黄琮 《新闻窗》2009,(1):53-54
如何培养新闻敏感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正如不少新加入新闻报道行列的记者一样,笔者在刚进入报社的前两年,也曾遇到过“稿荒”的问题。如何培养新闻敏感,怎样才能发现新闻?经过几年的实践,笔者以自身为例,总结了几点培养新闻嗅觉的经验:首先要加强学习,只有见的多了知道的多了,才能谈得上对新闻有“感觉”;其次要注意积累,  相似文献   

19.
新闻记者在采写新闻报道时追求的最理想状态应该是另辟蹊径,写出“奇之极、新之极”的独家新闻。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打破传统的思维方式。采用逆向思维的方法,对于及时调整报道思路,选择报道角度无疑具有重要的影响。老报人范敬宜早年在《辽宁日报》任农村部记者时,有一次和另一名记者下农村采访,在一个公社的值班室睡了一个晚上,次日一早,范敬宜问随行的同事“发现了什么新闻?”,同事一头雾水:昨晚一觉睡到天亮,中间没有人过来打扰,何谈新闻?范敬宜笑答:“这就是新闻”。他抓住这件看起来再平常不过的“小事”深入采访,写出了《两家子公社…  相似文献   

20.
“新闻根据”与“新闻由头”是新闻报道中经常涉及到的两个概念,有不少人将之相提并论、等同视之,有的新闻辞典也说“新闻根据又称新闻由头。”其实,这两个概念在新闻报道过程中是有区别的,不能混为一谈。《辞海》对“根据”一词的解释是:“依据;出处;来源.”新闻根据,即新闻报道的依据,换言之,即新闻报道赖以存在的决定因素。新闻根据是新闻报道的前提与基础,一篇新闻一定要有新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