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格列佛游记》是斯威夫特的代表作,小说中的故事显现出一种“陌生化”的设定:小人国、大人国从“大”“小”看世界,飞岛国从“上”“下”观人生,巫人国和长生不死国在“生”“死”中思考世界,而慧骃国在“他者”的眼光里审视“自我”。《格列佛游记》以“陌生化”设定展现了一个全方位多角度观照人生的方式,为我们打开了新的人生视野。  相似文献   

2.
读了《格列佛游记》,大呼"上当",这是游记吗?仔细阅读,它虽然描述了格列佛在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和慧骃国等国度历险的奇遇,但如果你仔细一想,就会发现这不仅仅是一本游记。它许多生动有趣的故事,都是  相似文献   

3.
理想国慧骃     
英国作家江奈生·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以辛辣的讽刺、夸张的想象,描述了酷爱航海冒险的格列佛,四度周游世界,经历的大大小小惊险而有趣的奇遇。游记中小人国、大人国里离奇的故事深深吸引了我,然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在1710年格列佛泛舟北美时,访问了荒岛上的慧骃国,结识了  相似文献   

4.
王兰 《英语广场》2017,(3):47-48
《格列佛游记》是由英国18世纪最杰出的讽刺小说家乔纳森·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1667-1745)编著的一部游记体讽刺小说。该书由四部分游记构成,描述了主人公格列佛航海漂流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慧骃的经历。本文试从新历史主义文学批评视角的"文本的历史性""历史的文本性"及"深度描写"三个角度并结合《格列佛游记》四个部分的内容解读这部小说,以期对该小说所蕴含的思想内涵有一个更为深刻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格列佛游记》是十八世纪英国启蒙主义作家斯威夫特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分为四卷,具体叙述了英国的一名外科医生格列佛四次游历海外的经过。第一卷写格列佛在海上覆舟遇险,被海水漂流到利立浦特(小人国)以及在利立浦特的见闻和遭遇;第二卷写格列佛游历了布罗卜厂奈格(大人国),他向大人国国王夸耀英国的社会政治制度,受到国王的质问和谴责;第三卷叙述了格列佛在飞岛、巴尔尼巴比、巫人岛等地的见闻;最后一卷是慧国游记,抒发了作者对慧驷马的赞美之情。 《西游记》是我国明代万历时期吴承恩创作的长篇小说。全书的故事情节分为三个段落,从第一回至第七回写孙悟空大闹天宫;第八回至第十二回写西天取经的缘起;第十三回以后写西天取经的故事。 两部小说下文分别简称《格》、《西》,它们虽然产生于不同时代,不同的国度,时间相距  相似文献   

6.
当双手合上斯威夫特写的《格列佛游记》时,我的思绪已飘向那遥远的印度洋,在海上跟勇敢的格列佛乘风破浪,经历着一次又一次不平凡的旅行。莱缪尔·格列佛是一个英国人,他是一名随船医生,更是一名勇敢机智的探险家。他曾多次远渡重洋,周游列国。他去过很多地方,如团结友善的小人国,热爱和平的大人国,信仰占星学又有点杞人忧天的飞岛国,品质高尚的慧因国……每去一个地方,他都会遇到很多危险,但他最终总能化险为夷。格列佛的一生是精彩的,他的生命充满着冒险与挑战,尽管生活也有冷酷的一面,但他却勇敢地将命运的重担挑起,尽情绽放生命之花。诚…  相似文献   

7.
何媛媛 《中文自修》2011,(12):36-38
蔚蓝而平静的大海诱惑着充满野心的冒险者,狂风巨浪会让小船上下翻腾,说不定船上的人一下子就被卷入海底,也说不定会随着潮水漂到一个杳无人烟的荒岛,像鲁宾逊一样独自求生。可格列佛却幸运得不得了,命运女神让他漂到了小人国、大人国、UFO一样的飞岛、马世界慧国,遇到了好多奇怪的人,他们形形色色的生活就像四棱镜般折射着我们生活的世界。格列佛一支妙笔,写出了他的种种奇遇。  相似文献   

8.
《格列佛游记》之“慧骃国游记”一直是评论界争论的热点所在.斯威夫特批评中的“软”、“硬”两派评论一直都在争论此卷的最终意义是什么.然而,他们把整个游记的解读都建立在一个假设有逻辑的,具有一贯性的叙述文本之上.实际上,这个文本中处处可见后现代式的叙述逻辑破碎和连贯性断裂等现象,这些自相矛盾的叙述话语既相互冲突又相互补充,形成显性和隐性文本,后者对前者不断地破坏和颠覆,从根本上解构、消解了最终意义的存在.本文试图从分析慧驷和格列佛的形象刻画着手,揭示此卷中的后现代性特质,从而对此卷提出另外一个可能性的解读.  相似文献   

9.
一、选择类1.下面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中的人物与情节,其中搭配不当的一项是()A.鲁智深——倒拔垂杨柳B.孙悟空——大闹天宫C.诸葛亮——三顾茅庐D.刘姥姥——进大观园2.下列对文学名著的评点不正确的一项是()A《.格列佛游记》是一部杰出的讽刺小说,作者用虚构的情节和幻想的手法,揭露批判了当时英国统治阶级的腐败与罪恶。B《.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这部小说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C《.鲁滨孙漂流记》的主人公鲁滨孙热衷于航海,性格坚毅。他在小人国、大人国…  相似文献   

10.
张浩航 《成才之路》2014,(21):22-22
小学美术课程是发展学生想象力最重要的课程,小学美术课堂是发展学生想象力的主阵地。美术教师应提高思想认识,把培养学生想象力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积极利用美术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下面,笔者立足成才,就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一、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想象力 美术是感性的艺术,教师在钻研教材时,要善于利用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创设生动有趣的有效的教学情境,把学生思维引入到自己的预设轨道,培养他们的想象力。例如三年级上册“大人国和小人国”一课,我是这样创设情境引入教学的。上课伊始,我很高兴地问学生:同学们,老师很喜欢两本书,大家想知道书名吗?学生们心里很疑惑:这上美术课,老师为什么提看书的事情呢?心中有了疑惑,便急切想知道原因,学生纷纷摇头,我多媒体课件出示《鲁滨逊漂流记》,看过这本书的学生们顿时兴奋起来。接着,我又问:“谁能说说这本书讲的什么故事啊?”一个男生站起来,把故事简要地说了一遍。我又用课件出示了第二本书《格列佛游记》:这本书谁看过,你对它印象最深的是哪个故事?只有两个学生举起了手。一个学生说:我印象最深的是格列佛到小人国和大人国历险的事。我利用多媒体简要介绍了这部分内容,然后提出问题:“知道老师为什么喜欢这两本书吗?”一个学生说:“这两个主人公都很勇敢。”另一个学生说:“他们都在漂流中遇到了很多有趣的奇妙的故事。”我接着说:“如果我们也能在想象中漂流,一定能创造出更多的惊喜!你能想象一下小人国的画面吗?”学生的思维顿时被激活了,他们纷纷展开丰富的想象力描述自己头脑中的画面……因此,在研读教材的时候我们就应力图创设  相似文献   

11.
鲁迅的《故乡》写于一九二一年一月,最初发表于同年五月《新青年》九卷一号上,距今整六十年。这是作者以农村生活为题材,集中描写农民苦难的第一篇小说。写《故乡》之前,鲁迅写到农村生活的小说不是没有。《孔乙己》中就写到了农民的生活情况,但那是作为一种陪衬来描写的;《风波》中也写到水乡农村的生活,那是从“皇帝坐了龙庭了”,“皇帝要辫子”,来反映复辟事件在农村的影响和风波,揭示封建保守势力  相似文献   

12.
<正>【师生共读】施老师:150多年前,有这样一个人,当人类还没有发明电灯的时候,他的小说中的人物已经坐在一个靠海水发电而充满光明的潜水艇里,他就是“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法国著名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下面,就让我们共读《海底两万里》,一起乘坐“鹦鹉螺号”去畅游海底世界,感受科幻小说想象的恢宏,探寻人文思想之光。首先请同学们回顾作品的故事梗概。  相似文献   

13.
本单元三篇讲读课,一篇自读课,各课的学习重点各有侧重。但无论怎样,写小说,重在写好人物;读小说,自然就要体会作者怎样刻画人物。单元教学要求指出了两点:“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和“描写人物的方法”。但环境是为写人服务的,人物离开了环境,也就没有了立足之地,没有了性格形成的阶级根源和社会根源。因此,我认为两个问题实际上可归纳为一个问题作为本单元的教学突破口,即“运用多种手法刻画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4.
彭海 《家教指南》2003,(2):47-54
对于敦煌写卷《古文尚书孔氏传》以及唐代日人抄本 ,王国维、顾颉刚等认为源于汉代出现的孔府壁藏本。敦煌写本《尚书》中 ,保存秦火余经中商殷的国族称谓“越”、“有”、“匿”和“若彝及”(即《礼记》伊耆氏、郑玄《注》“古天子有天下之号”)等称呼。伏生传授的《今文尚书》里 ,“”改写成“厥” ,湮失了yuch(禺知、月支、郁郅 )的族称原音。而若、丽、华若彝及等称谓却为西亚波斯语、南亚印度梵语、东亚韩日岛国所吸取。辨析敦煌本《尚书》与壁本《尚书》的关系 ,有助于梳理上古中外交流、部族迁徙的史事。  相似文献   

15.
本单元是小说单元,而小说重要的是要写好人物。本单元教学突破口应选择在“怎样写人”上,准确说就是:“塑造人物性格,描写人物形象的方法”。 按说,学生进入初中后,已接触过一些小说。但由于编者的侧重点要么是让学生从再现生活画面的写人记事中去了解生活,要么是对记叙要素的掌握;要么是为了把握记叙的详略繁简。所以要使学生真正了解小说的特点,在一般记叙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会“怎样写人”,继而在以后的教学中学会怎样把握小说情节,怎样结合背景把握深刻思想意义,培养阅读和欣赏小说的能力,这一单元的教学有其承前启后的重要性。这是选择“怎样写人”为突破口的理由一。  相似文献   

16.
关于契丹汗位的承袭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旧史多称辽太祖建国前,契丹可汗是由“八部大人”“每三年第其名以代之”。主张这个说法的,有《旧五代史》、《辽史》、苏逢吉《汉高祖实录》、叶隆礼《契丹国志》等。例如: 《旧五代史》卷137:“先是,契丹之先,大贺氏……分为八部,每部皆号大人,内推一人为主,建旗鼓以尊之。每三年第其名以代之。及安巴坚 (阿保机)为主,……不受诸族之代,遂自称国主。”《辽史》卷63:“八部大人法常三岁代,迭刺部耶律阿保机建鼓旗,自为一部,不肯受代,自号为王……。”这些记载,颇为现代学者所采信。如马家升《辽史证误三种》以为:新旧五代史关于八部相代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白鹿原》主要人物的历史意识为分析对象,梳理小说叙事对于众多历史意识的处理方式,以此呈现小说书写集体史的独特实践。在小说叙事展开中,无论是白嘉轩和朱先生,鹿子霖和田福贤,还是鹿兆鹏(白灵)和岳维山,几乎都封闭在自身的历史意识之中。真正经历冒险的主体是黑娃与白孝文。他们接受了不同历史意识的教诲,从而使叙述的动力性展现了出来。通过对于这一叙事轨迹的解读,可以发现《白鹿原》在后革命时代回归儒家文化的深层原因其实源自对于虚无性的焦虑。如何重新来讲述我们民族的“故事”,从而抵抗这种历史意识的“坏的无限性”,成为当代文化的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18.
小说教学披文入情,探幽显微,让形象显现于词句之中。关于《多收了三五斗》的词句教学,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挑选能体现人物外貌的词句 这篇小说没有贯穿全文的个性特征鲜明的人物形象,而是刻划了不同类型的典型群像。写农民,他们戴的是“旧毡帽”,穿的是“破布袄”,面孔是“酱赤”的,这些都是江浙一带农民共同的外貌特征。“旧”、“破”写出了农民的极端贫  相似文献   

19.
史峰 《初中生》2015,(20):14-15
一篇好的作文,除了主题鲜明、结构合理、语言优美的要求之外,人物心理活动的刻画也很重要.作文如果刻画好了人物的心理活动,读者就会被人物心理“同化”,则会认定你的作文“写得好”.有同学认为,人物的心理活动是“隐秘”的东西,不太好“展示”.其实,只要掌握了人物心理活动的展示技巧,心理活动就会变得“隐而不秘”.作家琼瑶最会在她的小说里刻画人物心理活动,惟妙惟肖的心理活动是琼瑶小说“深得人心”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赵树理是写农村的“铁笔”、“圣手”。他的小说真实地再现了我国农村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发展历程,塑造了一大批活脱脱的农民形象,是透视农村生活的一面镜子。他不仅是当代语言艺术的大师,也是人物描写的名工巧匠。认真研究赵树理小说人物描写的技巧,对于繁荣我们今天的小说创作是大有裨益的。用起绰号的办法,突出人物的思想和性格特征,这是赵树理描写人物的一个显著特点。起绰号本来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