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技能人才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的重要力量。基于我国制造业高技能人才供不应求问题,从学生角度出发,对上海市1084名职业院校制造类专业学生的对口就业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发现,职业院校制造类专业学生的对口就业意愿整体较低;学习成绩和年级等个人特征,自我认知、专业认同感和职业评价等认知和评价水平,家庭收入、父母和朋友的期望、学校的就业指导、企业的教学支持等外部环境显著影响专业对口就业意愿。对此,政府、社会、学校、企业等主体应共同参与,从政策制度、舆论引导、教学培养和就业服务等方面,合理提升职业院校制造类专业学生的对口就业意愿,缓解制造业技能人才供需矛盾。  相似文献   

2.
面向"中国制造2025",中国制造业将产生巨大变化,以智慧、智能、绿色、节能、增效为主题的产业转型与提升将成为业态发展的总趋势。按照产业→职业→企业→专业的逻辑线路,应在产业分析的基础上,对高职机电类专业进行整体改造和提升,重新进行专业定位、培养规格建立和职业岗位、关键能力和课程体系的构建,在产学对接和校企合作下,在中国制造业快速发展中,为社会和企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3.
刘小勇 《职教通讯》2017,(23):36-38
"中国制造2025"是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制造业振兴的战略规划,是中国制造业进入强国行列的行动纲领。在校企文化融合视角下如何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适应"中国制造2025"技术技能人才,已然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课题,其重点主要体现在培养学生适应"中国制造2025"的职业素养、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  相似文献   

4.
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在实践教学环节上存在校内实践不成体系、校外实训形式化等问题。因此,应根据“工学结合与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理念,从对专业感性认知的培养、对实践技能的培养、对综合化职业素质的培养三个阶段入手,构建经管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5.
职业生涯规划规划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职学生提升核心竞争力、促进未来职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基于高职学生的调查数据分析得出高职学生职业规划能力主要由自我认知能力、环境认知能力、目标决策能力和规划实施能力四个因子构成;高职学生的职业环境认知能力和职业规划实施能力相对较弱;高职学生职业规划能力在性别、社会实践、社团活动、职业规划辅导等方面均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要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推进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发展智能制造既是未来制造业的核心,又是实现中国制造业智能升级的根本途径。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为国家培养从事生产活动一线技术人员、产业工人等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这就给高等职业教育提出更大的挑战和更高的目标。如何改变现有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养,培养智能制造技术技能人才,满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人才需求,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7.
工业互联网和工业4.0的到来,使得传统制造业逐渐向智能制造转变,对于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也相应发生变化。在新的产业环境中,职业教育面临着如何培养社会需要的专业技能人才的挑战。本研究拟通过掌握和分析智能制造对人才的需求,来促进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的接轨,即通过大数据挖掘方法,对国内主要招聘平台中关于智能制造行业对高职学生的招聘信息进行爬取与统计,获取智能制造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信息;利用LDA主题分类模型,对招聘信息进行主题分类和探索分析,进而发现智能制造对职业院校所培养学生的技能需求的类型,即基础技能、机械制造技能和智能制造技能。结果表明,社会对技能人才能力要求最高的是智能制造技能,而职业院校在专业课程设置上仍以基础技能和机械制造技能课程为主,智能制造技能课程设置明显不足。根据研究结果,本研究从人才培养、企业参与、社会协调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加强高职院校职业规划教育的合理性,需对高职学生职业规划指标评价体系进行深入分析,探究高职学生职业规划的重点监控指标。因而在制定高职学生职业规划评价体系5个指标的基础上,对指标进行标准化描述和量化。同时对自我认知、职业认知、就业信心、职业方向、自我规划5个因素指标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上述5个指标对高职学生职业规划合理性的影响均达到了极显著状态,说明5个因素均有很高的重要性。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将对高职院校在考核学生制定的职业规划合理性时提供完善的指标参考,并对职业规划教育提供监控参考,以期能够进一步推进高职院校职业规划教育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9.
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联系紧密,产业发展为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支撑。作为第二产业的制造业始终是产业发展和国民经济的主体,其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在职业教育专业改革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职院校作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排头兵,在专业建设改革中需要加强区域产业分析研究,尤其是装备制造类院校应准确把握制造业发展趋势和方向,对照制造业发展定位、空间布局和发展重点,紧盯制造业发展现状,关注科技发展动态,适应社会实际需求,实时调整装备制造大类专业布局设置,才能真正培养适应产业转型升级需求,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10.
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实现需要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创新型人才作为支撑与保障。新形势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要强化职业核心技能的训练。职业汉语能力是高职学生的关键职业核心技能。本文在明确其概念和内涵基础上,论述加强其培养的必要性,并从课程体系、实践平台、评价机制三个方面探索职业汉语能力培养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高职会计类专业电算化技能考核方法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职教育的深入发展,重技能、重应用,已成为培养高职人才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几年来,沈阳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对高职财务会计类专业在考核方法上,建立起了“会计电算化技能考核系统”,该系统集动手训练和考核于一身,对提高高职会计类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并全面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中国制造2025"开启高端智能化制造时代,全面提升我国经济体的供给侧要素,尤其对技能型人力资本提出调整性需求,并落实到技能人才的职业能力层面。"中国制造2025"是我国应世界新工业化进程而提出的产业振兴战略计划,指出高新科技的进步与经济发展方式的升级两方面的变革诉求。文章以温特制生产组织方式的分析为切入口,探究"中国制造2025"对技能人才的职业流动要求及其职业能力需求取向。"中国制造2025"使技能人才的职业发生变化,依据产业升级调整和产业链价值创造取向,"信息产业+制造产业+服务产业"对技能人才的专业与职业的重构——制造业技能人才面临升级与分流两方面职业流动,温特制企业生产组织方式对传统制造业技能人才提出两方面的职业能力需求:一是契合生产设备智能化升级的职业能力,二是应对产业融合与职业衍生的职业能力,据此,构建面向"中国制造2025"的技能人才职业能力框架。  相似文献   

13.
当前人文领域的研究日益关注人文教育中隐喻的价值。研究从教师隐喻入手。在对高职学前教育一年级学生进行教师隐喻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基础上,了解学生对于教师角色的基本观念。从这些角色观念透视学生对于教师专业素养要求的认识现状与需求,并从引导职业认同和职业规划、有针对性地培养知识技能两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智能制造推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使职业教育更加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制造类专业课程的传授相应地向以职业驱动、技能培训为学习目标维度转变,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行合一的具体体现.围绕专业课程教学实施中专业理论的"知"与技能实训的"行",将课程教学目标定位为职业能力的培养,以工作过程化的课程体系重构、以项目制的理实一体实践...  相似文献   

15.
2015年12月16日,经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评审批准,由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蔡泽寰教授主持申报的课题"适应‘中国制造2025’高职制造类人才培养要素优化模式研究"被列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教育学一般课题。课题研究背景"人才为本"是实现中国制造业"由大到强"的基本保障。面对中国制造2025,高职制造类专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6.
随着课程思政建设的不断深入,面对高职院校艺体类专业这一特殊学生群体,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与艺体类专业“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体系建设,构建高职全员、全方位、全课程、全过程的育人格局,必须以主题教育、社会实践、技能竞赛、党团活动等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抓手,在高职艺体类专业大学生中创新性地展开思政理论课程教学,为高职院校培育具备坚定的政治认同、爱国主义、工匠精神、创新精神的高素质艺体类人才。  相似文献   

17.
美国高职“自动制造专业”模式化课程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入90年代,美国职业教育实施了被称为“技术准备(TechPrep)”的重大改革,中等后高职教育实行了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的重新设计,目的是使学生更有效地掌握现代技能,以满足现代经济、科技发展对应用型职业人才的要求。密西西比州教育部职业技术与成人教育局1991年颁布的“自动制造专业”模式化课程体系就是重构课程体系的典型实例。一、概述“自动制造技术”的专业描述为:“自动制造技术”是一个教学专业,提供在自动制造领域获得维修、工程及生产自动制造系统方面的技术员职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专业的核心是计算机集成…  相似文献   

18.
高职院校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专业认知实践环节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认知能力,以形成正确的学业认知、职业意识、职业道德及职业规划。本文以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学生的专业认知实习为例,探讨高职学生专业认知实习的意义与成效。  相似文献   

19.
王昆 《教育与职业》2012,(26):182-183
文章结合天津滨海新区经济建设的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素质要求,以及服务于区域经济建设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定位,以天津职业大学为例,探讨了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模式的创新与实践:以学校顶层的素质教育文件作为引领;依托行业企业岗位制订院系级素质教育方案;建设基于职业认同和行业归属的认知形成体系;做好职业规划,发挥第二课堂效能,完成认知验证;通过社会实践和顶岗实习过程实现认知提升;建立科学合理的职业素质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20.
制造业技能人才是我国工匠精神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解析其内涵能为明晰其它类型的工匠精神提供参考。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需发挥工匠精神、制造业产品质量改善需强化工匠精神、制造业技能人才短缺需提速工匠指引、提升工匠精神认同需以制造业为突破口、充实工匠精神内涵需以制造业为载体等方面,剖析了制造业发展与工匠精神弘扬的内在关联。从技艺、素养、目标三个维度构架了制造业技能人才工匠精神的内涵,包括持续开拓的专业知识、精益求精的技术技能、攻坚克难的创新能力、严谨专注的职业态度、坚定自信的职业理想、止于至善的价值追求等六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