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陆晶清是云南白族女作家,是云南现代文学的最早实践者之一。她的创作涉及诗歌、散文、小说等文体,尤以散文成就最高。纵观她的散文创作,其对生命意识的感悟与思索一直是贯穿散文的灵魂之所在。她以个体的生命体验和细腻的笔触彰显自我的生命存在状态,以近乎绝望的姿态体悟人生、阐释世界,最终构成了她散文中自我生命意识的特殊表达。  相似文献   

2.
三毛是一个用生命去写作的作家,在她散文化的生命世界里,她为了追寻梦中的橄榄树而流浪,流浪是为了追寻.她的生命形式是自由的,她的人生踪迹是脱俗的,她的生命存在是本真的.她的散文为她的人生的"诗意的栖居"作了最美的注解.  相似文献   

3.
在众多的台港女性作家中.张晓风创作颇丰。她写散文.写历史剧,写小说.唯独没有写过诗。但她那脍炙人口的散文充满了浓郁的激情、跳跃的文思.尤其是她对生命的热爱、对美的珍视使她的散文像诗一样意象鲜明、意境悠远。而小中见大的独特感受方式更使她的散文独具魅力.这种审美感觉的独特性来自于作家对生命之谜的执意追问和对人性美的弘扬。  相似文献   

4.
三毛诗意生命的张扬是从撒哈拉沙漠开始的。这是一块激发她诗意生命激情并供她思想自由驰骋的疆地。三毛的生活,是艺术化了的生活,写作对于三毛来说是贯穿在她生命始终的一根红线。三毛的散文有一种散文诗的意趣,还有神秘的人事和许多奇特的感觉。散文中传递了老庄境界、仁慈之心及悲天悯人的情怀。  相似文献   

5.
张晓风以其独特的诗性解释散文在台湾文坛独树一帜。生命和生存本体论的诗性阐释是她奉献给现代散文的最大功绩。对自然与生命的宗教般感恩、对故乡与人文家园的不舍情结、对生命意义的执着追问成为张晓风散文思想情感内涵渐次展开、互为渗透整合的三个层面。她的诗性思维和鲜活独到的艺术表现给散文带来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审美视界。  相似文献   

6.
王岩  姜薇  王会 《科技文萃》2004,(9):110-113
树树树根:在阿里的冥想中长成 毕淑敏每一部作品,无论是小说,还是散文毫无例外地都以生命和死亡为主题.有果必有因,到底是怎样的经历使她形成了这种结果?面对这个问题,毕淑敏又一次开始了她对阿里生活的回忆,她说:那里给了她生命的根.  相似文献   

7.
叶尔克西是为数不多的使用汉文进行文学创作的哈萨克族女作家之一。她的小说的意蕴都比较深邃,关心妇女的命运和青少年的成长,关注残疾人的生存状态,展现哈萨克人的生命观,反映新观念对旧生活的冲击等等,是她的小说的基本主题。她的散文在比较萧条的哈萨克散文园地中一枝独秀,她在最平凡的家常细节中舒展开作家深沉的生命体验。  相似文献   

8.
毕淑敏是一个研究人的人。她是医生,研究人的身体;她是作家。研究人的精神;她是心理咨询师,研究人的心理。这样从里到外研究人的人.可能不多吧。毕淑敏似乎是怀着治病救人的责任.用一双温情的眼睛审视人、理解人、帮助人。读毕淑敏的散文,你会觉得,她果然是"淑"而"敏"的:淑者.美好也。她的散文,鼓荡着优美的情思.折射出一颗锦绣心灵——那是善良的医心和闪着灵光侠气的文心。敏者.敏慧也。她内心敏感.思维敏锐,文思从自己的内心发出.与读者的心灵对接.曲径通幽.直抵读者内心某个角落。即使你不能从她的散文里得到什么帮助.也能从中受到强烈的感染——你能感受到那澎湃在她散文中的生命热情吗?那种热情.是人的生气和活力,比什么都宝贵。  相似文献   

9.
作家李娟在她的散文《离春天只有二十公分的雪兔》中表达了她对生命的思考,诠释了生命的内涵。散文表现了身处困境时的努力和希望。散文还表现了忘掉不快后对生命喜悦的感知,以及在生的思考中作家的检点和悲悯。李娟的散文告诉我们,只有立足于自己独特的感悟,这种有关生命的思考才会感人,也才有独特的价值。新疆特有的地域特点哺育了李娟,使李娟的才情得到了应有的发挥。从李娟《离春天只有二十公分的雪兔》这篇散文中,不仅可以得到有关生命的启悟,而且还可以感受到散文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0.
叶梦从事散文创作十余年,其作品不仅受到许多著名评论家的赞赏,而且有比较稳定的读者群。阅读叶梦的部分散文作品及有关评论后,我觉得叶梦散文的艺术魅力主要源于其对自我生命体验和各种人生感悟的深刻揭示,正是由于生命体验和人生观念的认同,在读者与作者之间架起了心灵沟通的桥梁。著名评论家刘锡庆先生将叶梦散文分为生命体验散文、诗化做文、山川游记散文、怀人散文四类,认为其中的生命体验散文最有价值。刘先生的这一看法是非常确切的。叶梦的生命体验散文大都收集在她的新潮散文作品集《月亮·女人》中。这些作品多以女性自我的…  相似文献   

11.
杨绛的散文,个性鲜明,外柔内刚,充满智慧.她的散文呈现出超乎寻常的丰富、奇异的想象,言语运用的能力也在她新奇思维的统帅下,独放异彩.她的散文所呈现给读者的,除了她的真心之外,更有她的机敏与睿智.她在散文中所铸造的"意外",是读者丰厚的艺术享受.  相似文献   

12.
生命哲学是贯穿沈从文散文的一条红线,沈从文生命哲学的实质是着眼于人的解放以及民族文化的重造.沈从文散文表现出来的浓烈的生命意识,使他的散文也具有了独特的艺术个性.而他的散文的生命意识与艺术个性又是牢牢地扎根于湘西文化土壤之上的.  相似文献   

13.
台湾女作家张晓风的散文内涵丰富,她对山川景物的描绘中蕴含着对生命的关注与思考,对爱情、亲情、友情的抒发中饱含感恩之心,对故国家园也充满着相思之情。她的生命之情、感恩之心、乡愁之思在其散文创作中淋漓尽致的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4.
梅洁的散文演绎着一个生命的悖论。她受尽了苦难,却以无以伦比的善良对待这个世界。她的散文用诗意化的倾诉言说着人间的真情,呼唤出人们心中的善良、理解和责任。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冯秋子的散文创作越来越得到评论界的广泛关注与认可。她的散文创作表现出对生养自己的蒙古高原和人民的深切眷恋与关注;并在此基础上流露出浓厚的生命意识。她讴歌善良、追求个体生命的存在价值,为两种不同的生命价值取向提供了整合的构想和可能。冯秋子的散文力求用最朴素的词语表达最真挚的内容,并受蒙古长调的影响,形成一种舒缓自由的内在节奏,具有深入人心的艺术力量。  相似文献   

16.
张晓风是二十世纪台湾文学中的重要作家,同时也是台湾散文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张晓风的散文,典雅秀气之中带有对时光流逝、生命短缺的概叹和对世事无常,尘世纷扰的豁达,在她的文字里,有着她对人生的憧憬,信心和执着。对于人世间的种种现象,张晓风在自己的散文中既有形而上的哲理沉思,也有形而下的经验感悟。  相似文献   

17.
“90”后女生魏廷屹在散文创作上非常勤奋。她有着沉静的语言、敏感的内心,尤其可贵的是,她能透过对眼泪、阳光等现实生活中的点滴发现和对人物命运的细心发掘,书写生命的存在和生命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至亲之人过早离世,影响着简媜的生命观,在她的心中刻下一道伤痕,因此她的散文涂抹上浓重的宿命论色彩。简媜散文中的童年、故乡、爱情是美好的,而她笔下的大都市却是颓废的,这体现她精神世界里的另一道伤痕——人类在现代文明社会中的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19.
段永建 《天中学刊》2010,25(3):89-90
王英琦的散文不但充溢着强烈的情感和阳刚之气,而且还从宗教的内省中寻找着人性的大限,把生命的深层体验与人类神圣的认知之谜融为一体,积极追求人的终极价值,并从内省中思考着人生、社会、宇宙之谜.王英琦的作品充分体现了她的散文创作从情化到理化、从实化到虚化的转变.她的创作和思考远离了消遣性和非理性,这使她的作品在思想和艺术方面都达到了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20.
张晓风是台湾著名的散文家、戏剧家、小说家,尤以散文饮誉海内外。她以诗性思维提高了中国现代抒情散文的艺术品位。而她对生命与生存本体论的诗性阐释,使散文走向了更壮阔的审美意境。本文着重从晓风作品的思想内涵、艺术表现手法入手,探索其诗性解释学散文的核心及独特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