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脑的研究将成为21世纪人类科学研究的热点,如能将21世纪的四大前沿技术:纳米技术(制造它)、生物医学技术(实现它)、信息技术(操纵控制它)、脑与认知科学研究紧密结合、互相交流,那将在全世界科学发展战略占有最优先的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2.
最近美国科学家哈斯汀等人预言,到21世纪后半叶,人的寿命极限(120岁)将被新的医学技术突破。人体的基本器官,诸如脑、心、肝、肺等,皆可通过每隔10年  相似文献   

3.
通过综述当前生物学研究的进展,认为21世纪初下 列生物学研究领域将会有很大发展:(1)遗传、发育和进化的综合研究;(2)基因组结构和遗 传语言;(3)脑功能研究;(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关系。  相似文献   

4.
<正> 国务院第16次常务会议批准通过了《中国21世纪议程》和优先项目计划(第一批)。“黄河三角洲地区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被列入优先项目计划(第一批)。 《中国21世纪议程》即《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它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发展战略出发,提出促进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以及人口、教育相互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和政策、措施方案,它将成为制定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计划的一个指导性文件,并在“九·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的制定中,作为重要目标和内容,得到具体体现。优先项目计划是从《中国21世纪议程》行动方案中分解出来的可操作项目,将集中解决国内的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中的一些紧迫问题,推动产业部门和  相似文献   

5.
植物生命科学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植物具有光合放氧功能的生命活动是生物圈进化及运转的关键环节,并和经济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目前,与植物生命科学研究交叉的学科越来越多,它正在将微观和宏观的探讨整合起来为21世纪人类的生存和进步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一、21世纪世界农业发展的主要特点根据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测,21世纪世界农业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超高产农业的发展从现有科学储备和生产条件可以预见,21世纪初传统的常规农业技术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在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满足人们生活提高的需要方面仍将发挥重要作用。根据  相似文献   

7.
当今世界正回响着两句具有客观效应的口号:一曰“未来世纪将是大脑文化世纪”;二曰“21世纪将是亚太区域的世纪”。前者,说的是全人类的未来:大脑智慧文化的未来;后者说的则是区域变迁的趋势:21世纪的世界发展中心将从西欧北美转移到亚洲太平洋地区。由此可见,全人类对自己双肩上扛着的大脑文化已十分重视,悟识到大脑文化是人类文化(文明)之龙头和中枢,且对亚太地区寄予了厚望、关注和信任,相信21世纪将是亚太世纪。中国,地处亚太地区的中心位置,且是亚太地区的大国之一,亚太的发展与中国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不言而喻,中国对21世纪的亚太发展尤为关注,且更应着力于亚太地区经济、社会和文化科技的发展,从而促进中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世纪之交生物学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和综述了生命科学研究的研究进展,认为 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学不仅现在是自然科学中发展最迅速的领域,并且在21世纪也将是自然科学领域中的带头学科。  相似文献   

9.
两极科学人类已进入21世纪。21世纪将是科学技术的世纪,科学技术将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左右着我们的命运与前途。那么,地球的两极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又有什么关系呢?有人说,两极是科学家的天堂;有人说,两极是科学研究最好的实验室。这是因为,两极许多独一无二的自然现象,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和信息;而两极得天独厚的人文环境和自然条件,又为科学家们创造了施展本领的机遇和舞台。因此,两极与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是息息相关的。  相似文献   

10.
从20世纪后半叶到21世纪,生物学在其本身发展和其他基础学科的影响下,正经历着重大的转变。世纪交替之时,人类完成了两个宏伟的科学工程——人和拟南芥的全基因序列测定,其它模式生物的全基因测列计划也正在加快进行。进入新千年,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预示着21世纪将是一个真正的生物学世纪。功能和进化是后基因组时代生命科学研究中的两大主题。功能基因组研究的直接成果将促使人类对基因表达产物的广泛应用,同时带动农、林、医、卫生、园艺、伦理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使得生物产业最终代替计算机产业,成为21世纪的主导产业。进化基因组研究将成…  相似文献   

11.
“一代比一代强”,听起来像是老生常谈,但科学研究发现它很有道理,如果以智商作为评判智力的标准,人类的确越来越聪明,确实一代胜过一代。智商测度最早出现在19世纪,到20世纪初被各国广为采纳,并成为许多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以及特殊职业的重要辅助标准。詹姆斯·弗林是新西兰一位政治科学教授,他研究了21个国家几十年来智商一直呈上  相似文献   

12.
论述科技期刊编辑工作是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期刊编辑人员是科学研究人员的一部分.指出科学研究要继承和创新离不开科技信息,而科技期刊正是重要的科技信息源.分析了目前科技编辑人才短缺,又面临当今世界信息技术越时代的发展,加速培养21世纪科技期刊编辑是当务之急.对21世纪科技期刊青年编辑应具备的素质及其培养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正>21世纪以来,眼花缭乱的前沿科技概念喷薄而出,从web2.0、社交网络、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工业4.0、工业互联网到云机器人、深度学习、边缘计算……当科技发展的列车驶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一个在两千年前就已被关注的名词——"大脑",突然在前沿科技领域爆发。除了人工智能领域与脑结合形成"类脑计算",在产业领域,2012年谷歌将自己的人工  相似文献   

14.
望远镜     
未来学家预测21世纪大事最近,一些未来学家预测,进入21世纪之后,世界经济将发生巨变,主要表现在以下五大方面: ①公元2000年,“燃料电池”成为电力的主要来源,它体积小,安全和清洁,并将打破石油公司垄断能源的地位。②公元2050年,世界将出现“无碳  相似文献   

15.
李广智 《科学生活》2008,(11):46-49
人类健康正受到空前未有的重视人类健康正受到空前未有的重视:20世纪的最后一个十年,是"脑的十年";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是"骨与关节健康十年",提醒人们关注脑和骨骼的健康。人类第二个千年的最重大成就之一,就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的资源科学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是科技革命的世纪。生态学、经济学、地球科学与环境科学等相关学科的蓬勃发展、资源综合考察与研究工作的广泛开展和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的日益突出,为资源科学的发生、发展奠定了思想背景和科学基础。20世纪的资源科学思想经历了20世纪早期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人本位资源无限史观、20世纪中期的“资源有限仓”及其论战向20世纪末期的资源持续利用史观的转变,与此同时,资源科学综合研究领域日益拓展,资源科学的学科体系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可以预期,21世纪将是一个以资源持续利用为特征的可持续发展时代,资源科学研究的重点将转向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并且人类社会进化水平愈高,资源科学研究也愈将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一方重要基石。  相似文献   

17.
1 前言 1995年12月,美国国家科学和技术委员会(NSTC)发表了由其基础科学委员会生物技术分委会(Biotechnology Subcommittee)于当年7月完成的《21世纪的生物技术:新的方向》(Biotehnology for the 21St Century:New Horizons)的蓝皮报告。该报告是根据美国国家科学和技术政策办公室(OSTP)的要求,在广泛听取联邦政府各部门、有关学术界和工业界意见的基础上作出的。它是美国联邦政府生物技术发展的研究战略(research strategy),旨在推动美国全面实现生物技术的未来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8.
《今日科苑》2007,(21):11-19
21世纪的生物技术:基因打靶——记2007年诺贝尔医学奖基因打靶是研究基因功能的重要技术,将使人类改造基因的梦想变为现实。2007年诺贝尔生物或医学奖颁发给美国遗传学家马里奥·卡佩基安德(Mario R.Capechiand)、奥利弗·史密塞斯(Oliver Smithies)和英国  相似文献   

19.
一、21世纪将受生命科学的决定性影响 自2000年6月破译了人类基因组结构以来,广大公众已经充分意识到生命科学所潜在的惊人动力:21世纪初,生命科学将在所有领域得到迅猛发展——从医学直至农业——它将成为本世纪最具意义的基本特征之一,不仅会引起经济、医学、农业、粮食和环境等领域的重大变化,而且还将决定性地影响人类社会的发展以及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正网络是21世纪的图标一个带有禅意和群体特性的看法:原子是20世纪科学的图标。另一个禅宗思想:原子是过去,下个世纪的科学象征是充满活力的网络。网络是群体的象征。由此产生的群体组织(swarm being)——分布式系统(distributed being)——将自我撒布在整个网络,以致于没有一部分能说,"我就是我"。无数的个体思维聚在一起,形成了无可逆转的社会性。它所表达的既包含了计算机的逻辑,又包含了大自然的逻辑——进而展现出一种超越理解能力的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