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6月28日北京日报发表《如何把握法律范围内的新闻真实》一文,文章引述了著名法学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杨立新的一些观点,读来颇受教益。他认为:一、新闻真实是相对的。无论是法律还是社会,对新闻真实的要求都是相对的。在新闻官司中,法院只要认定新闻报道“基本属实”,就应当认定是真实的报道,就不应当构成侵权。二、新闻真实须考虑社会妥当性。所谓社会的妥当性,就是报道出来是否符合社会公众利益的要求,是否有利于像青少年这类特殊社会群体的健康成长,是否适应现代社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逐步完善和人民法制意识的不断提高,在新闻对社会生活进行监督的同时,法律对新闻的监督也成了必然的趋势。从新闻侵权案件的时有发生并见诸报端就说明了这一问题。从中国第一大报《人民日报》到国家通讯社新华社,都有因新闻侵权被推上被告席的报道,有的基层电台、电视台、报社也有类似情况发生。怎样预防新闻侵权的发生?怎样辨别分析何为新闻侵权?这是诸家新闻单位及广大新闻工作者应弄明白的一个重要问题。一、如何预防新闻侵权的发生所谓新闻侵权,是指报社、电台、电视台传播发布由记者、编辑采编的新闻信息使公…  相似文献   

3.
新闻报道的事实与新闻侵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新闻报道不符合客观事实,引起新闻侵权诉讼,一般会被法院认定为构成侵权,但并不都构成侵权;新闻报道符合客观事实,并不一定不构成侵权。因此,探讨新闻事实与新闻侵权之间的关系,对于新闻界依法开展新闻报道,认真履行新闻舆论监督的职能,切实保护公民、法人的合法权益,是十分必要的。 一、完全真实的报道也可能造成新闻侵权 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报道是客观事实的真实反映。一则新闻报道,除了应符合新闻的其它要求外,最基本的也是最根本的要求就是真实性。但是,是不是只要报道的内容是事实,就不构成新闻侵权呢?有的新闻工作者认为,只要我报道的是事实,就不存在着什么侵权。有的审判人员在审理新闻官司时,也单纯地只审查报道的内容事实,认为“报道是否属实”是“一场官司  相似文献   

4.
新闻侵权构成要件最高人民法院1993年8月公布的《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指出:是否构成侵害名誉权的责任,应当根据受害人确有名誉被损害的事实,行为人行为违法,违法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有因果关系、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来认定。这是新闻报道构成侵权的四个缺一不可的条件。结合新闻侵权的四个构成要件,可给新闻侵权下如下定义:新闻侵权系指行为人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电脑网络等新闻媒体,公开发表了不实报道,或者报道虽然真实,但系法律禁止公开传播的事实,因此对当事人造成侵害的行为。新闻侵权的预防1.事前预…  相似文献   

5.
李遵红 《青年记者》2007,(18):102-102
近年来,名誉侵权问题对于新闻一线的采编人员来讲是一个很大的困扰,笔者试从名誉侵权的表现形式入手,对媒体如何避免名誉侵权作一探讨。名誉侵权的表现形式1.内容失实造成名誉侵权从已发生的新闻侵权案件看,绝大多数案件都是由于报道内容失实引发的。新闻报道内容失实主要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新闻作品中基本事实不真实,即新闻作品中的"事实"与客观存在的事实不符,使受害人名誉受到毁损,构成侵权。某报一名记者在报道一起坠楼自杀事件时,没有采访当地派出所和街道居委会,但其在文章中称,经采访当地派出  相似文献   

6.
谢玉盛 《视听界》2006,(2):92-93
据不完全统计,近十年来,全国的媒体侵权案件数量已达5000多起,而且还在逐年上升;在这些侵权案件中,记者或媒体的败诉率达70%以上。这是一组令人警醒的数字。新闻媒体如何在发挥舆论监督作用的过程中避免新闻侵权呢?笔者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一问题逐一探讨。“内容”侵权舆论监督如果失去了真实性,也就失去了权威性。在舆论监督中,新闻报道一定要公正、客观、真实、准确,要用无可辩驳、无可非议的事实来说话。然而,从已发生的新闻侵权案件看,绝大多数案件都是由于虚假的新闻报道引发的。虚假的新闻分两种情况:一是主观上的故意,是作者为了获…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媒体对人们普通生活的广泛关注、从官方化走向平民化的必然趋势以及中国法制对公民权利保护的日渐严密,都导致新闻侵权案件的发生率不断提高。新闻媒体只有正视这种客观存在,通过正当防卫,才能减少新闻侵权的发生。要想实施有效的正当防卫,一是注意使新闻传播行为与新闻侵权责任构成要件无关;二是一旦发生了新闻侵权,新闻媒体应积极适用法律的有关规定,用正当的抗辩事由对抗新闻侵权的诉讼请求。  相似文献   

8.
防止发生新闻侵害名誉权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司法实践中,新闻中涉及到的自然人或法人总是以"失实"为由提起侵害名誉权或诽谤的指控,也就是说,对"新闻官司"的判决一般总要先认定新闻失实,然后才能判定新闻侵权.新闻侵权的构成要件,是新闻侵权中最重要的问题.新闻从业者只有熟悉、了解新闻侵权的构成要件,才能够分清什么情况下构成侵权,什么情况下不构成侵权,这样才能有效地预防新闻侵权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新闻侵权"是否应进入侵权责任法,或者说其作为一般侵权是否应被明确或强调,法学界有肯定和否定两种观点.从法理和法律上看,"新闻侵权"无疑是适用过错责任原则的一般侵权,但是否进入侵权责任法或者进行特别明确,应基于我国"新闻侵权"司法实践中对新闻媒体普遍适用证明责任倒置的状况,另外还要考虑我国新闻法短期内不可能实施的客观情况.总之,以司法解释形式对"新闻侵权"进行特别规定是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0.
一、新闻侵权的概念及其构成 (一)新闻侵权的概念.新闻侵权是指行为人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众传播不真实的情况或情况虽然真实但属于法律禁止传播的事项,依法应当承担法律后果的行为和事实.导致新闻侵权的直接原因及其外部特征,简言之是新闻媒体刊播了含有侵害他人权利内容的新闻作品,诸如新闻报道失实、新闻评论不客观不公正从而歪曲了事实损害了他人人格,或蓄意且擅自宣扬他人隐私等情况.新闻侵权和普通民事侵权一样,都侵害了他人的民事权利,其侵权的客体一般为人格权,即会造成他人人格权利的直接或间接损害,适用民法等调整.  相似文献   

11.
在新闻诉讼中,新闻真实与否成为判断新闻报道是否侵权的重要依据。司法界对新闻真实的考察,集中于事实的"有没有"和"准不准"。新闻界对新闻诉讼中新闻真实的认识存在种种误解。实际上,新闻诉讼中的新闻真实首先应是新闻理论范畴中的问题,其次才涉及法律范畴上的界定。  相似文献   

12.
记者在进行新闻采写时,有必要了解何为新闻真实,何为法律真实。当二者发生碰撞时,如何尽量避免侵权事件发生。每个新闻工作者所学的第一课都是新闻必须真实,新闻真实首先要求事实真实,采访中要得到真实的信息,从而产生新闻的真实,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而法律真实是在法庭调查时,法官根据双方或多方当事人出具的证据查明本案事实,这种查明的事实即法律真实。但在很多情况下,由于证据方面存在的问题,法律真实与事实真相是相悖的,分裂的。因此在新闻侵权官司中,在法庭上通常会出现新闻真实与法律真实的激烈碰撞,被告可能面临着证据不足甚至拿不出  相似文献   

13.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然而仅仅做到真实,就能防范新闻侵权吗? 当然不是。随着公民权利意识的不断增强,媒体进行的真实报道导致的侵权纠纷越来越多,媒体被推向被告席的新闻侵权案例逐年快速增加,媒体侵权败诉屡见不鲜。作为新闻工作者,要防止踏人新闻侵权雷区,必须远离六类容易被忽视的新闻侵权,始终在法律授权的范围内进行采编工作。  相似文献   

14.
新闻舆论监督在现代社会生活和国家法治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种种原因,新闻侵权在实践中却时有发生.新闻侵权是新闻机构或者个人利用新闻作品损害他人人格权的行为.本文拟就新闻侵权的涵义、法律特征、构成要件及其形式进行分析研究,对新闻侵权提出预防的措施和方法,用以指导新闻机构及其工作者的行为.  相似文献   

15.
新闻之所以成为新闻,主要的条件有两个:真实,新鲜.是否真实新鲜,是新闻与非新闻的根本区别.其中,真实是构成新闻的首要条件.一切新闻都必须真实,这是新闻存在的基本条件,也是新闻的优势所在.可以说,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真实性问题是新闻工作的首要问题.1982年<新闻战线>记者就这个问题采访陆定一同志,这位长期担任新闻宣传领导工作的老同志意味深长地说:"新闻工作搞来搞去还是个真实的问题.新闻学千头万绪,根本性的还是这个问题.有了这一条,就有信用了.有信用,就有人看."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新闻侵权”一词为愈来愈多的公民熟知,新闻从业人员走上被告席的案例不绝于耳。新闻侵权的高发生率已经成为新闻界和法律界的一大热点。本旨在从新闻和法律的角度出发,探讨新闻活动和公民名誉权之间的内在联系,预防新闻侵权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新闻官司屡屡叩响报社的大门,给报社带来许多麻烦,影响了报社的正常工作。因此,在搞好新闻报道的同时,如何避免新闻官司,成了广大新闻工作者研究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提高采编人员的法律把握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是避免新闻官司的有效途径。关于加强法律把握意识目前,报社所遇到的新闻官司,绝大多数是名誉侵权案。根据我国有关法律规定,新闻报道是否构成侵害名誉权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看报道是否真实,是否有侮辱他人人格的内容。由此可见,新闻报道要避免侵权,必须保证内容真实,且没有侮辱他人人格的内容,这就  相似文献   

18.
新闻界有句俗话:新闻的生命是真实。①这说明,真实性是新闻的首要因素,离开了真实的本质,就颠覆了新闻的意义。新闻的真实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指的是新闻所报道的事件是否真实存在;另一方面指的是新闻工作者对所报道事件的认识与评价是否客观。真实贯穿于新闻要素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新闻事实必须完全符合事物的本来而目。  相似文献   

19.
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新闻侵权,避免因新闻侵权造成的纠纷和诉讼等问题,是摆在新闻机构和新闻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就新闻侵权的主要类型、表现以及如何防范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所谓新闻侵权,是指通过新闻侵害公民、法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其主要表现有:通过新闻侵害公民或法人名誉权、姓名权、名称权、人格尊严、肖像权、隐私权等。在当前没有新闻法的情况下,处理所谓新闻侵权方面的案件,主要应根据《民法通则》和新闻宣传方面的法规进行综合分析,全面考虑,确定是否侵权。构成新闻侵权的要件有四个:其一是,新闻从业人员的行为具有违法性。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