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倪维斗,男,1932年10月出生,浙江宁波人。1950年入清华大学。1951年被保送到苏联莫斯科包曼高等工业学院读书,1957年毕业后回清华大学任教。1960—1962年在苏联列宁格勒加里宁工学院攻读研究生,获副博士学位。1984年被国家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  相似文献   

2.
兰州大学创建于1909年,始为“甘肃法政学堂”。1913年在法政学堂的基础上建立了甘肃公立法政专门学校。1928年扩建为兰州中山大学,兹后迭经变迁,1946年定名为“国立兰州大学”。新中国成立后,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制定第一个五年规划时,做出了开发大西北的战略决策,作为这一决策的科教部分,1953年,兰州大学  相似文献   

3.
<正>尤金·保罗·维格纳(美国,1902-1995),196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维格纳,1902年11月17日出生于匈牙利的布达佩斯。1925年毕业于柏林工科大学。1928年,在柏林高等技术学校担任物理学讲师。1930年至1936年的部分时间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兼任数学物理教授。1937年入美国国籍。1936年至1938年,受聘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担任物理学教授。从1938年至1971年退休为止,一直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担任数学物理教授。  相似文献   

4.
<正>专家简历:李河民,原名蔡川燕,1922年6月出生于台湾高雄县。1944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医学专门学校(现为东京医科大学),1946年6月奔赴解放区参加医疗工作,1950年担任中央卫生部防疫总队大队长。1951~1955年在前苏联中央生物制品检定所攻读研究生。1955年回国后,在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先后担任科室副主任、主任、副所长、所长、名誉所长、顾问、研究员并兼任国家肝炎研究中心负责人。2006年离休。他研制的乙型脑炎活疫苗被列为1989年全国十大科技成就之一,并于1990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在肝炎疫苗和诊断试剂的研究上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两次、二等奖三次、三等奖一次。  相似文献   

5.
简介     
范滇元 ( 1939.2.18- - ) 光电子与激光技术专家 . 江苏省常熟县人 . 196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 , 1966年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研究生毕业 .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研究员 , 实验室副主任 . 从事大型激光装置的研究和运行 20多年 , 先后参加研制 1010瓦、 1011瓦和 1012瓦高功率钕玻璃激光系统 . 其中最大的 " 激光 12号实验装置” , 获 1990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 作为主持此项工程的总体技术组常务成员、激光系统负责人、总调试现场指挥和装置运行负责人 , 成功地解决了一系列工程性和实用性问题 . 装置运行 8年 , 产生了一批国际先进水平的应用成果 . " 八五”期间 , 组织实施更大规模的 " 神光 II号”计划 , 任项目负责人之一兼总工程师 . 发表论文报告近 100篇 , 多次在重要国际会议上报告我国高功率固体激光的研究成果 .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 罗沛霖 ( 1913.12.30- - ) 电子学与信息学家 . 天津市人 . 1935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 . 1952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特荣誉级哲学博士学位 . 电子工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曾任副主委、高级工程师 . 1951~ 1953年负责引进我国第一个大型综合电子元件制造企业 , 并参与工厂设计 , 以后为建厂技术总负责人 . 参加主持编制多届国家科技规划的电子学部分 . 主持我国第一部超远程雷达和国产最早系列化电子计算机研制的技术工作以及组织工作 . 对我国电子科学技术发展以及工业建设做出重要贡献 . 在学术与技术方面 , 对雷达、电子电路、电子计算机逻辑设计、电机、电器、工艺评估方法学、经济财政数理分析以及当代信息技术发展动向等有创造性成果 . 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 陈火旺 ( 1936.2.5- - ) 计算机软件专家 . 福建省安溪县人 . 1956年毕业于复旦大学 . 现任国防科技大学教授 . 在国内率先实现计算机符号宏汇编器 . 70年代初主持全国 Fortran编译程序会战 ,设计成功我国第一个 Fortran编译系统 . 1979~ 1983年任银河 - I巨型计算机软件总负责人 , 负责软件系统的总体设计 , 直接主持向量语言的设计、编译方案的制定和向量识别算法的研究与审定 . " 银河 - I”获 1984年中央军委国防科技成果特等奖 . 1987年起主持面向对象集成化开发环境研制 , 建造了国内首例面向对象环境 ; 1989年起领导并主持非单调推理系统研究 , 把 PROLOG从单调发展到非单调 . 这两个项目分别获 1991年、 1993年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 领导完成的英汉机器翻译系统 , 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 编 ( 译 ) 著 4部 , 发表论文 60余篇 . 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 陈德仁 ( 1922. 10. 22- - ) 火箭控制专家 . 江苏省无锡县人 . 1945年毕业于重庆交通大学 . 航天工业总公司研究员 . 曾任航天工业总公司第二研究院副院长 , 科技委副主任 . 长期从事运载火箭控制系统的研究工作 , 参与了地地战略导弹捷联补偿制导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 作为副总设计师、总设计师主持完成中国第一个固体潜地弹道导弹 , 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中国第一个陆上机动固体弹道导弹的研制任务 . 获 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 2001.8 79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中国工程院院士 林永年 ( 1932.2.13- - ) 信息处理技术专家 . 浙江省宁波市人 , 1960年毕业于苏联莫斯科大学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第 5l研究所研究员 , 中国人民解放军电子技术学院客座教授 . 长期从事国防科研工作 , 在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 , 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1次 , 三等奖 3次 , 国家发明奖二等奖 1次 , 军队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次 , 二等奖 1次 , 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二等奖 1次 .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 陈良惠 (1939.10.28- - )半导体光电子专家 . 福建省福州市人 . 1963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 . 现任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 , 光电子器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 " 863”计划光电子主题专家组副组长 . 主持研究高速硅光探测器 , 提出了抑制微等离子击穿、扩展耗尽区、缩短渡越时间的设计思想 , 取得了高增益、低暗电流、低噪声等优异性能 , 该项成果获 1986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主持研制成功我国第一支量子阱激光器 , 其脉冲特性的主要参数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 获 1992年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1995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 在该项目的基础上发展起超薄层材料生长 , 采用应变层、选择衬底晶向和发展无铝器件结构等技术措施 , 研制成一系列波长的红外及近红外量子阱激光器 , 主持研制了量子线激光器列阵 , 其中大功率半导体量子阱激光器 , 获 1997年中科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1998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 主持研制高亮度橙黄发光二极管 , 其关键技术已申请国家专利 . 主持建立国家光电子器件工程研究中心 , 1996年通过国家验收 , 承担了大量的 " 863”攻关、国家基金等任务 , 在光通信、光信息处理、光存储、光量子和激光医疗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 建成了我国唯一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半导体激光器批量生产基地 . 发表论文 100余篇 . 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 陈敬熊 ( 1921. 10. 16- - )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家 . 浙江省镇海人 . 1947年毕业于上海大同大学 . 1950年上海交通大学电讯研究所研究生毕业 . 航天工业总公司第二研究院研究员 ,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兼职教授 . 曾任航天工业总公司第二研究院 23所副所长 . 长期从事电磁波地面波传播、电磁场理论、天线与微波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 1959年最先提出 Maxwell方程的直接求解法 , 在地空导弹研制中解决了许多工程问题 . 其中地空导弹制导雷达设计的天线系统误差关键技术的解决 , 获 1985年国家发明奖一等奖 .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 陈俊亮 ( 1933. 10. 10- - ) 通信与电子系统专家 . 浙江宁波人 . 1955年上海交通大学电讯系毕业 . 1961年在苏联莫斯科电讯工程学院获副博士学位 .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 , 程控交换技术与通信网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 60年代是有线 600/ 1200波特及无线 600波特数据传输设备的主要研制者之一 . 参加 " DS- 2000程控数字电话交换机”研制 . 建立了程控交换机诊断的基本理论 , 提出了数字交换网络的理论模型与测试诊断算法 . 是中国程控软件支援系统 " 七五” " 八五”以及长远发展规划的主要执笔者 , 承担 " DS- 30程控数字电话交换机” , 及 " 程控交换软件单元测试系统”等数项 " 七五”攻关项目 , 提出了程控软件测试与维护新的方法与观点 . 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 80 2001.8  相似文献   

6.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