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1 毫秒
1.
刘亚男 《时代教育》2010,(1):260-260
《红楼梦》一书的一个主线就是由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爱情纠葛所组成的,本文主要浅谈一下薛宝钗对于贾宝玉的爱情,那种是爱情而又非爱情的复杂感情。薛宝钗爱着贾宝玉,可是她更爱权势和地位,所以她对贾宝玉的爱情中存在着杂质,是不纯净的爱情。  相似文献   

2.
笑,为什么还说是悲剧呢?这是一个艺术辩证法的问题。在我国古代写作理论中,有一条“以乐景写哀,以哀聚写乐,一倍增其哀乐”的艺术法则(见《五船山文集》)。这种以侧面烘托的表现手法,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是不乏先例的。《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是一个多愁善感的女子。自从她来到贾府后,几乎天天哭、事事哭。林黛玉的哭,可以说已成了她的生活习惯,这也是悲剧性格的表现形式之一。可是,一生以冼泪面的林黛玉,当她知道很爱自己的贾宝玉已与薛宝钗结婚之后,她却发出了反常的笑。她听到贾母的假意安慰是“微微一笑”;听了由衷地同  相似文献   

3.
从个体的时间洞察力及女性意识角度对《红楼梦》的主要人物贾宝玉、薛宝钗、林黛玉的个性、品格及命运进行了分析。认为贾宝玉具有较低的时间洞察力,这促使他无意于仕途经济,他将大部分时间用在对大观园中的女儿们精致美的发现、感叹和呵护中。薛宝钗与林黛玉都是具有较高时间洞察力,她们都对过去、现在、未来有着极敏锐的感知。但薛宝钗对于功利目的的追求,她的高时间洞察力压抑了她自身的女性主体意识。而林黛玉的较高的时间洞察力与较强的女性主体意识却引发出她对时间的忧郁、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中的人物姓名皆具深意,本文联系脂评和《红楼梦》的思想内容,通过分析贾姓,贾府五代男主人,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以及其他人物的姓名,说明《红楼梦》人物姓名的寓意。  相似文献   

5.
林黛玉在《红楼梦》中应当具有顶级层面的角色地位,可是将她与薛宝钗比较后则发现,薛家名列护官符,林家未上护官符;薛宝钗有金锁配“宝玉”以应“金玉姻缘”,而林黛玉没有金饰物;薛宝钗与贾宝玉结婚,而正其时林黛玉辞世而未与宝玉形成婚姻关系。凡此种种,构成了动摇林黛玉角色地位的疑点。文章从角色地位、人物形象、整体构思、婚恋设计、原型撷取等方面考察,从创作学角度剖析以求取答案。  相似文献   

6.
悲金     
我不喜欢《红楼梦》;我喜欢薛宝钗。我没看过《红楼梦》;我熟悉薛宝钗。我对薛宝钗的了解,只来源于几个描写她的片段以及老师的介绍。不过我觉得这样可以公正些。看过《红》的人,不说林黛玉的尖酸,却只骂薛宝钗的虚伪。他们站在作者的立场上,把太多主观感情投资在林黛玉身上,而薛宝钗是与林黛玉唱反调的,当然不讨人喜欢。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是出现在我国十八世纪中叶的一部著名长篇小说。作者曹雪芹出身于百年望族,生于繁华,卒于零落。他从自己的生活遭遇出发,以贾宝玉和林黛玉以及薛宝钗之间的婚姻恋爱的悲剧为主要线索,通过对以贾府为代表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以宝黛钗的爱情婚姻为重要线索 ,摆脱了才子佳人小说大团圆的俗套 ,描写了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和贾宝玉、薛宝钗的婚姻悲剧 ,展现给读者的是贾宝玉那没有婚姻的爱情和没有爱情的婚姻 ,深刻揭露了封建家族的黑暗和腐败 ,有力地批判了封建礼教制度 ,体现出鲜明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9.
读罢《红楼梦》,掩卷沉思,正如所有人所说的一样,它是一部不朽的名著。从内容上讲,《红楼梦》以恢宏的手笔叙述了由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为中心的爱情悲剧,描写了一个封建贵族大家庭由盛而衰的过程。而它的意义远不止这些,它还在客观上揭示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种种黑暗和罪恶及其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展示出封建社会必将走向崩溃的命运。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金玉缘》,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高峰之作。全书120回,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以及薛宝钗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围绕他们的感情纠葛,描写了大观园内外一系列青年男女的情爱故事,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1.
在《红楼梦》这部伟大的古典名著中,曹雪芹塑造的许许多多人物形象都是复杂的、多层面的,像贾宝玉、林黛玉、贾探春、王熙凤、晴雯、妙玉等等等等,在这众多的人物形象里面,薛宝钗是尤为突出的一个。如果简单一点来概括,我认为,薛宝钗的主要特征就是"冷"与"热"。  相似文献   

12.
林黛玉是《红楼梦》中最具有诗意和理想色彩的艺术形象,以情为主,不甚关心俗事,有强烈的自我情结,自尊优越而又自卑敏感。在封建主义社会中,她对贾宝玉的一往情深,却遭到了无情扼杀,导致"泪尽而逝"。《红楼梦》是林黛玉悲剧性一生的真实写照。笔者在本文中分析了林黛玉的性格特点以及林黛玉与贾宝玉之间的爱情,得到了林黛玉悲情一生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曹著高续本一百二十回的《红楼梦》,洋洋百万言,所描写的中心事件,系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纠葛,亦即“木石前盟”与“金玉良缘”之间错综复杂的对立和斗争。“木石前盟”,指贾宝玉  相似文献   

14.
薛欢 《学周刊C版》2014,(2):222-222
林黛玉是《红楼梦》中最具有诗意和理想色彩的艺术形象.以情为主.不甚关心俗事.有强烈的自我情结.自尊优越而又自卑敏感。在封建主义社会中.她对贾宝玉的一往情深,却遭到了无情扼杀,导致“泪尽而逝”。《红楼梦》是林黛玉悲剧性一生的真实写照。笔者在本文中分析了林黛玉的性格特点以及林黛玉与贾宝玉之间的爱情.得到了林黛玉悲情一生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正清高秀丽的林黛玉,豁达明艳的薛宝钗,痴心多情的贾宝玉,望子成龙的贾政,慈祥和蔼的贾母,人情练达的凤姐,他们组成了一场瑰丽奇异的红楼梦……毋庸置疑,林黛玉是众人中最有才情者。她长得真正是倾国倾城、犹若天仙,比薛宝钗还要美上几分,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拂风,这也许是对她最好的形容。但为何世人都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做林黛玉呢?因  相似文献   

16.
简飚 《师道》2002,(2):37
多愁善感的林黛玉的学识和才气具有“超级教师”的水平,这在《红楼梦》里是有据可查的。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时代,像林黛玉这样的女子去当教师是不可能的,但《红楼梦》却写她当了一回货真价实的老师(如她教香菱学诗),这一点也可看作《红楼梦》向传统思想挑战的又一战绩。《红楼梦》第48回写林黛玉教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的爱情纠葛不只是贾与林、贾与薛两条主线,还有贾与史之第三条线,三条线交叉冲突的结果是林黛玉殉情而逝、薛宝钗虽然名义上嫁与贾宝玉,却丧失了真正的爱情,真与正与贾宝玉产生爱情的是史湘云,然而史、贾却没有结为正式夫妇,他们的爱情只是草露苟合,这也是《红楼梦》的真正悲剧之一。  相似文献   

18.
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事是《红楼梦》一书的主线,贾宝玉、林黛玉是小说的中心人物。贾宝玉是一个有着坚定的自发自由主义和朦胧人文主义思想倾向的豪门公子,林黛玉是一个具有悲剧性格、纯真爱情和自发自由主义思想倾向的贵族小姐形象。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的爱情纠葛不只是贾与林、贾与薛两条主线 ,还有贾与史之第三条线。三条线交叉冲突的结果是林黛玉殉情而逝 ,薛宝钗虽然名义上嫁与贾宝玉 ,却丧失了真正的爱情 ,真正与贾宝玉产生爱情的是史湘云。然而史、贾却没有结为正式夫妇 ,他们的爱情只是草露苟合。这也是《红楼梦》的真正悲剧之一。  相似文献   

20.
自《红楼梦》面世以来,小说中主人公贾宝玉和林黛玉作为落后时代的叛逆者的形象基本已定型。在这里,我要谈的是《红楼梦》中仅次于宝玉、黛玉、宝钗等人的另一个主要人物——探春的性格和她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