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大多数人看来,童年意味着天真烂漫,童年意味着幻想,童年意味着无忧无虑,童年还意味着具有极大的发展潜能和可塑性。“给孩子的童年留下什么?”这是一个看起来十分简单的问题,所以有的父母轻而易举地就可以给出答案:我们当然尽自己所能,给孩子一切。但孩子真正需要什么、关注什么,父母似乎并不太在意。还有一些父母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早早地设计好了孩子的成长“宏图”。然而,父母有没有想过,孩子的能力与特长是不是与这样的“设计”相吻合呢?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我们的下一代理应有更幸福、快乐的童年。然而在…  相似文献   

2.
《皮皮鲁》、《鲁西西》伴随了上世纪70年代后几代人的成长,多年来一直是书店的畅销书,甚至成了童年的一种代名词。如果不知道“皮皮鲁”、“鲁西西”,我们都会惊讶地来一句玩笑:“有没有童年啊?”虽说,童话似乎是儿童的读物,但却不是儿童的专利,它见证了我们很多  相似文献   

3.
这天上午教学王慧琪的诗歌《我们上路了》。同学们面对即将告别的童年各抒己见。教材“我的视角”中,“丁丁”建议大家可以动笔写几句诗来表达告别童年时的心情,同学们对这样的练笔兴致很高,都想尝试一下。  相似文献   

4.
童年是学习认识的启蒙阶段,无疑相当于人之春天。“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在孩子们的童年里播下怎样的语文种子呢?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在他们的童年里,语文都去哪儿了?语文课堂:情趣在哪儿许多语文常态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的情绪几乎没有什么起伏,整个语文课堂在程式化的教学方法、概念化的课文分析、公式化的语文练习中完成。这样的课堂对于学生来说如食鸡肋。学生的童年语文,怎么能没有快乐,怎么能丢失美感,怎么能缺少情感?  相似文献   

5.
童年是什么样的?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你会想到什么?金色的,快乐的,天真的,无忧无虑的……可是,看一看身边的一些儿童,我们遗憾地发现,关于童年所有的感觉,似乎都只存在于记忆中。当我们孩提时代那些游艺离今天的儿童越来越远,当童年只能在各种各样的补习班中度过,当家长们拿着孩子厚厚的一叠证书为“小升初”奔忙时,童年已经变了味,变成了灰色的、不快乐的、迷惘的……专家说,这叫“童年恐慌”。但仔细推究,恐慌的究竟是儿童,还是成人?是什么制造了“童年恐慌”?那么,童年究竟又该是什么样呢?正确答案也许仍不止一个。这里想表达一个观点———“有序生长”。童年,应该是一个有序生长的过程。每一个生命的成长都不可替代,每一个生命阶段都是有价值的。自今年5月本栏目刊发了关于“童年”话题的一组文章后,各种反馈文章至今络绎不绝,本期选择两篇作为反馈。新的一年,我们仍将保持着对“童年”这一个生命中重要阶段的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6.
“童年是什么?”“幼儿教育应怎样有效实施?”对于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几乎所有的父母都认为:应尽自己所能,让孩子现在多学点知识,将来才能在社会上有立足之地。还有一些父母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过早地为孩子设计好了成长的“宏图”。然而,父母们有没有想过,孩子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真正关注的是什么?翻开报纸,打开电视,也经常可以看到有关从小培养出所谓“神童”的报道。这些都不得不让我们思考:当今的幼儿教育是为了迎合谁?是迎合儿童吗?难道幼儿教育仅仅是“将来时”吗?只能以牺牲属于幼儿的童年去换取将来在社会上的“一席之…  相似文献   

7.
在我们这一辈的童年时代、少年时代,人们最大的愿望是能求得温饱。熟人一见面,第一句话必定是:“你吃饭了没有?”而在那时候,让小孩子们最开心的游戏则是在街边上“跳房”、“拍纸烟盒”。与如今的孩子们相比,那时小孩子的娱乐活动真是少之又少。  相似文献   

8.
梅楠 《小学生》2007,(6):6-6
童心童语: 写到童年,我们总喜欢用“童年就像……”、“童年就是……”来描述我们心中对童年的感受。这些句子一般都是比喻句,看似没有实质的意义,其实,这些句子饱含我们对于童年的认识和喜爱。[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一日,听小侄女在哼唱《少年先锋队队歌》。我不经意说起,自己第一次在入队仪式听到这首歌时,心情是怎样激动。“什么是入队仪式?”侄女诧异地问,我望着她胸前的红领巾,更是诧异。“你第一次佩带红领巾时的仪式,就叫入队仪式啊?”“没仪式啊!”“没有宣誓?没有看到队旗?”侄女头摇得拨浪鼓似的,“没有!就是我们在做作业的时候,老师给我们每个人系上红领巾,说每天都不能忘记戴,不然要扣分的。”“假如没有红领巾就好了,省得一忘记就被老师骂。”难道,戴红领巾的意义就是为班级“争分”?就是为获得“集体荣誉”?如果教师没有把红领巾戴到孩子的…  相似文献   

10.
锻造心情     
心情好像一种很柔软的东西,经常因了自然界的风花雪月或是人世间的阴晴冷暖,剧烈波动着,蛛丝般震颤飘荡,无所依傍,哪里用得上“锻造”这样充满金属音响的词呢? 心情于我们是那样重要。健康与美丽,如若没有一份好心情,犹如沙上建塔,水中捞月,一切都无从谈起。心情与我们形影不离,不,它甚至比影子的追随还要固  相似文献   

11.
采访上帝     
我梦见我采访了上帝。“这么说你要采访我?”“不知您有没有时间?”上帝笑了。“我的时间是永恒。你有什么问题要问我呢?”“人类最令您惊讶的行为是什么?”上帝回答道: “他们对自己的童年深恶痛绝,  相似文献   

12.
马际娥 《教育文汇》2006,(11):28-29
看到“小红花”这三个字,首先涌上心头的是一种亲切。是啊,谁没有对“小红花”热切期待的童年?那一朵朵令人羡慕的代表荣誉的“小红花”是快乐童年不可或缺的良伴,她曾经让多少个孩子的笑容灿烂如花?又曾经成为多少个孩子魂牵梦绕的渴望?然而,也有一些教师让红花变了味,用变味的红花伤了孩子的心。  相似文献   

13.
陈喆 《家长》2006,(Z1)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地叫着夏天;操场边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童年,早已模糊在时间的碎片里,某个偶然的事由,从记忆里古灵精怪地钻出来,如初的鲜亮饱满。我们可以大声说:这是属于我们的童年,有那么多的人和事可以顾念,可以信手拈来有滋有味讲给我们的孩子听。但你可曾想过,若干年后,我们的孩子怎样向他们的孩子讲述自己的童年?是讲做不完的作业、上不完的培优班,还是讲看腻了的言情剧、吃烦了的肯德基?是讲影楼里扭扭捏捏拍出的明星照,还是讲被锁在家里孤孤单单没有游戏的小伙伴?这是属于我们的孩子的童年?!被家长的盲目期待、教育的功利刻板、媒体的浮躁喧嚣、伙伴的缺失冷漠挤压、挤压、挤压,一天天混浊干瘪下去的童年?!谁来拯救这“缩水”的童年?  相似文献   

14.
六月,草长莺飞,是收获与播种并举的时节;六月,充满生机,也就最充满了希望,于是,人们把绿色的六月送给了孩子;于是,当我着手编辑这6月期“尖尖角”时,我就在厚厚的来稿中,在一本本文学社刊物中寻觅我们幼儿师范同学的来稿、寻觅写给孩子们的作品、寻觅“忆童年”的篇章……我们都从童年走过,童年留给我们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15.
现实中,我们经常听到一些教师在埋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听话,学习不努力,不理解老师,好心没好报……扪心自问:在“教育就是服务”的呼声日益升高的今天,我们站在学生的立场了吗?我们在乎学生的“在乎”了吗?在学生们童年最渴望得到快乐的时候,我们却告诫他们:“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于是,孩子们的世界里,没有了天真烂漫,没有了欢歌笑语,没有了玩耍嬉戏,没有了自由遐想。伴随他们的是繁琐的分析,机械的训练,频繁的考试,以及“公正权威”的排名,“语重心长”的教导……殊不知,这一切早已成了学生眼前一道抹不去的阴影,成了学生心中“一…  相似文献   

16.
学飞     
童年,似一首动人的歌,似一支曼妙的舞,多么令人向往的一段岁月啊!无忧无虑,尽情地玩,尽情地笑,尽情地惹祸,尽情地犯傻,虽然免不了父母的责骂,伙伴的起哄,可那又有什么关系?谁没有一段可笑的经历呢?欢乐本就是童年的主题嘛!让我们跟随小作者们走进那回味无穷的童年,体会那份童年的美妙。  相似文献   

17.
李艳 《湖南教育》2005,(16):9-9
结束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学习后,我问学生一个问题“:你们的童年生活中最快乐的事情是什么?”一个乖巧的女孩子举手发言,她很认真地说“:我没有童年。老师说童年是人一生当中最开心、最无忧无虑、最值得回忆的一段时光,我认真想了,真的没有。”我一时语塞愣在讲台上。我  相似文献   

18.
前不久,北京市育英学校对328名不同年级的学生做的问卷调查显示:36.3%的学生在开家长会之前会心情紧张;家长会后,11.3%的学生与教师关系变得紧张,20.1%的学生与家长关系变得紧张,30.5%的学生受到严厉批评并被限制活动。不少学生表示希望家长会“尽量少开”、“最好永远不开”。那么,家长会作为连结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纽带,到底有没有必要开?应该怎么开?  相似文献   

19.
“祝你儿童节快乐!” “别恶搞了,我的童年小鸟早就一去不复返了!” “我今晚还要上英语补习班,累都累死了,哪确心情!”  相似文献   

20.
博览     
当童年草草终结童年意味着什么?天真烂漫,无忧无虑,阳光,泥巴,猴皮筋,丢手绢,老鹰捉小鸡……成年之后我们所感受的所有欢乐,都无法与童年的欢乐相比!童年是我们生命中回味无穷的一段美好时光,而不是生理意义上一段必经的“时间”。有人这样比喻童年:人生精神的第一个境界就像是冰。童年,是冰融的过程:幸福和快乐,就伴随着自由自在的融化过程。人生中那些美好的东西,就这样被我们真实地体验着;人的能力,也是在融化的过程中逐渐地增长。不过我们现在容不得这块“冰”慢慢解冻了。我们对它的期望太殷切了,目标太功利了,恨不得一下子就变成我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