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桩西油田需要采用高压锅炉生成水蒸气注入地下生产稠油,原油处理后的污水不能直接回注地下,避免对区域生态环境造成污染。桩西采油厂采用苛性法软化采出污水,使其达到严格的锅炉用水硬度指标,再作为发生蒸汽的锅炉回用水。这一新工艺的应用,既保护了环境,又节约了大量的水资源。本文着重介绍了这一新工艺在桩西油田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孤东油田是胶结疏松的砂岩油藏,地层极易出砂,尤其对于稠油区块的水平井来说,防止油层出砂已成为维持油井正常开采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近年来,孤东采油厂的新建产能块多数为厚度较薄的普通稠油油藏,因此相应的稠油工艺配套技术直接影响到新区产能建设的实施效果。在产能方案的井位设计中注重工艺配套技术,积极引进并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可以显著地提高新区产能建设效果。  相似文献   

3.
太平油田沾18区属稠油油藏。通过对其特稠油井采取优化机、杆、管组合和改进地面流程等措施,以及井筒化学降粘、特种泵等稠油冷采工艺的应用与改善,该区的特稠油开采取得了良好效果,并为同类油藏的高效开发提供了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4.
王伟  黄海英  刘甲红 《内江科技》2008,29(5):121-122
为了高效开发坨82块疏松砂岩稠油油藏,在分析坨82块油藏开采技术难点及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对于坨82块油藏开采中射孔、防砂、注汽、井筒举升工艺进行了优化配套,经现场应用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实践表明,采用针对性强的射孔、防砂、注汽、井筒举升配套稠油开采工艺技术是高效开发疏松砂岩稠油油藏的关键,坨82块稠油油藏开发实践对科学合理开发同类稠油油藏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李长胜  胡容  蔡茂 《内江科技》2012,(3):155+128
中高渗透普通稠油油藏进入特高含水期后,如何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是当前油田开发面临的重要课题:为了探索该类油藏高含水期的开发技术政策,选取八面河油田面3块的部分井组,开展放差提液技术政策研究和配套提液防砂工艺研究,通过现场试验.井组砂体含水明显下降,产油量大幅上升  相似文献   

6.
针对单家寺油田单2块沙一段油藏油层厚度大,原油粘度高,蒸汽吞吐地层压降大,油藏采收率低的问题,积极开展稠油复杂结构井开采方式的适应性研究,在对该油藏地质基础、开发状况等因素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整体部署,优化实施,稠油油藏复杂结构井开采方式在单2块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7.
新疆吐哈油田的玉东区块,主要开采深层稠油,该区块的稠油油藏埋深都在2500-3500米,常规的热力开采工艺不能适应该油田生产要求,因此采用了空心抽油杆泵上掺入稀油工艺规模生产,这就导效该油田的油井光杆示功图既有与常规油井相同的地方,也有自己独有的特点,研究解释深层稠油井的功图,对于油井的维护、油井的故障判断,就显得尤为突出,本文对稠油井的特有功图形状,尤其是故障井的功图形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结合现场的实践,给出了理论上的解释。  相似文献   

8.
王克兢  姚兰芳 《内江科技》2009,30(1):100-100
通过对王庄油田沙一段油藏进行研究.应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薄层稠油油藏的散热规律,根据由藏性质特点.对注汽强度、千度、速鹿及注汽量等参数进行研究及优化.从而提高薄层稠油油藏开发效果。本文以王庄郑41块为例介绍了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在注汽过程中的热损失研究应用.从而为薄层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八面河油田沙四段滩坝砂油藏分布范围广,储量规模大,以薄互层为主,储层物性较差且属于稠油,动用效果差。通过工艺地质结合,优选有利区带,运用常规低渗透油藏开发的思路,优化井网,开展工艺技术评价,实施注水开发,逐步实现了八面河油田薄层滩坝砂稠油油藏的有效开发。  相似文献   

10.
张勇  李军  张茂森 《内江科技》2011,32(11):127-128
针对低渗油藏开发过程出现的注水井高压注不进水,油井压力下降快、采不出的现象.结合桩西低渗区块地质特征,利用低渗油藏的非达西渗流原理,通过数值模拟对低渗油田孔隙压力、孔隙度、渗流率影响关系进行技术研究,进一步确定了桩西油田各低渗区块开采技术井距通过采用小并距开发技术试验结果.并配套油层改造技术.降低了该油藏注水压力.改善了油藏渗流能力.同时也提高了驱油效率和区块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1.
孙伟  王志强  蒋红波 《内江科技》2011,32(4):139-139
本文针对义东油田沾四区边底水稠油油藏开发中含水上升快、采收率低的问题,为了改善开发效果,提高采收率,在沾四区边底水稠油油藏开展了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为该油藏下步实施调整奠定了基础,对义东油田沾四区边底水稠油油藏及同类油藏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胡贤淑 《今日科苑》2010,(14):59-59
乐安稠油油田无常规生产能力,必须用热采技术,电热技术开采,先后开发应用了电热杆、过泵电加热、油管电加热、大斜度过泵电加热等系列配套技术,有效开发了大部稠油难动用储量,恢复了大部分稠油停产井,尤其是在草古1地区利用电加热等冷采技术开发,形成了适合油藏特点,独具特色的潜山稠油底水油藏前期开发冷采工艺系列技术。  相似文献   

13.
洼38块东二段油层细分与对比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那忠义 《内江科技》2010,31(6):117-117,116
小洼油田洼38块稠油油藏经过15年的开发,已进入高含水阶段,产量持续递减。为改善开发效果,建立一套以水平井为主的边、底水稠油油藏挖潜技术和方法,需要进行油层细分和对比。对比研究中,对前人对比的不合理之处进行了修正,同时总结了扇三角洲地层对比的模式和规律,对类似扇三角洲油藏的地层对比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稠油油藏水驱采收率低,因其原油黏度高,不适合转化学驱,但转热采可大幅提高采收率。林樊家油田林东馆三段地质条件复杂,地层敏感性强,供液差,产能低,油稠,出砂严重,多年来采用了各种工艺措施,均未取得好的水驱开采效果。在分析低效水驱原因的基础上,论证了水驱转蒸汽热采可行性。开发实践表明,低效水驱稠油油藏通过转热采可大幅提高采收率,同时研究成果对同类油藏的开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李荣强 《今日科苑》2009,(20):78-80
稠油是塔河油田油藏的最大特性,目前塔河油田的机械采油工艺以有杆泵采油工艺和电动潜油离心泵采油工艺为主,其中电泵采油工艺以其深抽、大排量、管理方便等特点成为越来越为重要的机采工艺和发展方向。该文从粘度对离心泵特性影响的研究开始,系统地提出了提出了稠油井电泵开采技术:一是提出了对电泵本身进行技术改造措施,二是研究并提出了相关配套工艺,三是对电泵深抽(5500111—4200m)提出了相应技术改进的研究。对于丰富和提高塔河油田的稠油开采工艺都有很重要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王霞 《内江科技》2009,30(5):104-104
孤岛油田为稠油油藏,稠油密度是表征稠油物性特征的重要参数之一。通过室内原油分析获得的实验数据统计,结合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孤岛油田原油密度在纵向、平面上的分布规律及变化成因,重点分析了孤岛油田原油密度随着开发时间的变化规律,建立了描述原油密度与开发时间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研究结果可以为掌握孤岛稠油油藏的开发动态、保持油田的高效开发提供参数依据。  相似文献   

17.
包钟  刁燕 《内江科技》2011,32(6):139+29-139,29
江苏油田所管辖的韦五、韦八区块均属于稠油油藏,在洗井的过程中容易因蜡卡躺井。针对稠油油藏油井洗井易蜡卡的特点,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该油田根据油井资料(如示功图、电流变化、胶质含量等)及以前洗井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因素问题等进行分析细致分析,我们调整了热洗参数,并在洗井时进行实践,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本文针对稠油油藏在注水开发过程中自然递减幅度大、含水上升较快的问题,提出利用水膨体堵剂、分段塞注入工艺在此类油藏中实施大剂量深部调剖。通过对坨28断块西南稠油区实施深部调剖试验的做法进行总结、对调剖效果进行分析,我们认为该项技术对控制稠油油藏的自然递减、提高最终采收率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以春风油田排601块为例,总结了浅薄层超稠油油藏水平井蒸汽驱开发规律。超稠油油藏水平井蒸汽驱划分为预热、驱替、突破三个开发阶段,具有预热、驱替阶段时间短,突破快的特征,针对每个阶段的日产油、含水、井口产出液温度变化进行了分析,该项研究对浅薄层稠油油藏水平井蒸汽驱开发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戴士角 《内江科技》2009,30(3):107-107
本文主要分析了江苏油田韦5油田稠油油藏特性,根据蜡质、胶质等含量的不同,提出合理的热洗清防蜡措施,延长了检泵周期,提高了油井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