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如何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使他们不再“怕作文”呢?一直以来许多老师都在积极地探索着、实践着。众所周知.对于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  相似文献   

2.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如何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使他们不再"怕作文"呢?一直以来许多老师都在积极地探索着、实践着。众所周知,对于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个"细水长流"的过程,需要从小培养。  相似文献   

3.
您为什么写作? 写作是我的自我需要。 意大利小说家哥弗雷多.申自里塞如是说。习作教学虽然不是为了让每—位学生成为文学家,却应致力于激发学生习作的“自我需要”。遵循《语文课标》“乐写——礅写——会写”的习作教学思路,我们提出了“有意趣、有意义、有意思”的习作教学新取向,让学生习作以“自我需要”为起点,走向“自我完善”。  相似文献   

4.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同时也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教师感到身心俱累.学生却常常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感觉.总是绞尽脑汁.费尽心力才写出一篇.但结果却常常是令人不满意。尤其是习作评改的现状仍不容乐观.在许多地区依然延续着“生写师改”的老套模式。而一些教师往往以主宰者的身份出现在这一教学过程中.以成人的思想认识和写作能力去评改学生习作.常常改得满纸通红.耗时耗力,收效甚微.真可谓是“吃力不讨好”。那么,如何使我们的习作批改更具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我们教师应该建构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性、实践性活动为基础的动态、开放的习作教学过程,学生处于教学活动的中心,主动学习,以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写出对生活的认识和感觉,写出孩子的童真、童趣.在互动式的习作教学中逐渐培养自主习作能力。一、互动。让学生相互成为习作的读者在写作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倡导建立“读者”共同体。为了学习的需要,写作学习中的“读者”应该是具体的、学生熟悉的。那么,我们就要充分利用和发挥“同学读者”的优势.增强学习者的互惠感.促进写作学习者共同体的生成。  相似文献   

6.
习作教学是小学中年级的教学重点,亦是教学难点。怎样才能让学生在习作的初始阶段喜欢上习作,快速提高习作能力和水平,写出好文章呢?我采取了“看”“记”“评”习作教学策略,开展三项有针对性的习作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锻炼和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相似文献   

7.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如何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使他们不再怕作文呢?一直以来许多老师都在积极地探索着、实践着。众所周知,对于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个细水长流的过程,需要从小培养。《语文课程标准》中就低段的习作要求明确提出:应以激发学  相似文献   

8.
当前小学生习作的消极心理仍然比较突出,这种现象和作文教学普遍忽视培养学生习作动机有关。我们应该尽量淡化习作教学的痕迹,关注学生的表达需要,让学生在“需要”的驱动下产生习作动机。具体策略:一、捕捉“需要”,激活习作动机:在人际交往中捕捉“需要”;在实践活动中捕捉“需要”。二、设置“需要”,诱发习作动机:设置一个表达的情境;设置一个倾诉的对象。三、回应“需要”,强化习作动机:直接回应——延伸交流情境;书面回应——发表阅读感受。  相似文献   

9.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尤其是农村小学的习作教学,更是“难中之难”。不少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怨声载道:作文引导如何下手.学生难于下笔.习作空洞无味等等。确实农村小学生阅历少,缺乏耐性。观察事物又不全面。如何写出一篇完整的作文.归根结底还是激发学生的习作自信心.从平时起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我认为从平时针对习作方面的训练。一定会收到好的效果.以此介绍以下几点作为教学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尤其是农村小学的习作教学,更是“难中之难”。不少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怨声载道:作文引导如何下手.学生难于下笔.习作空洞无味等等。确实农村小学生阅历少,缺乏耐性。观察事物又不全面。如何写出一篇完整的作文.归根结底还是激发学生的习作自信心.从平时起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我认为从平时针对习作方面的训练。一定会收到好的效果.以此介绍以下几点作为教学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朱连清 《广东教育》2006,(11):68-68
灯下.我叹气摇头地批阅着学生那些“套”声依旧、无病呻吟的习作.在我眼前仿佛又出现了学生“咬着笔头.皱着眉头”艰难写作的场面.我沉思着:我们的作文教学怎么了?学生习作的激情在哪儿呢?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这样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的习作教学:“习作即生活”,学生有生活为什么写不出表现自己真实生活的习作?这表面看似是学生习作中存在的困难,其实,折射出我们习作教学的不足。习作的目的不是为了应试,不是为了成为文学家,而是表达个人思想情感的需要,因此小学生习作教学应关注“人”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面,加强学生习作能力培养和训练,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合格人才的需要。几年来,笔者发现学生习作能力差,学生不会观察,不会想象,尤其是不会语言表达,文字功夫差……。笔者认为要改变这种现状,在习作教学中教师不能拔苗助长,也不能任其荒芜。笔者的做法是,从日记抓起,从内容入手,以写作片段训练的手段,紧紧结合课外活动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推行“有生活而  相似文献   

14.
汪庭银 《文教资料》2010,(26):84-85
花样的年华.迥异的个性.为何学生的习作总是落入“雷同”、“空洞”的俗套?是什么淹没了学生习作的激情与灵性?如何帮助学生在习作中觅得生活“百”味?本文作者认为教师在探索彰显学生“个性”生命力的习作历程中,应从“生活、真实、想象、情感、开放”五个方面加以训练、培养。习作.要敢为“先”、善为“新”;既可写,又可画.  相似文献   

15.
各位同仁:大家好!在习作教学上“学生管写.教师管改”似乎已成习惯。老师们的挑灯夜战学生在意吗?这种精批细改学生领情码?来必!习作评改改革势在必行.我校实验老师思考并尝试着为孩子们搭配一组立足课内、发展课外的习作评改“套餐”。现在奉献给大家:  相似文献   

16.
初中语文习作教学渗透“教学评一体”机制,符合学生习作学习的要求,具有更为广泛的实践意义。因此,教师要正视“教学评一体”的助学作用,从教学设计到教学组织展开优化组织,为学生创造适合的习作体验机会,以满足学生习作学习的实际需要。教师引入“教学评一体”教学机制,需要对教情和学情做客观分析,围绕学生学习主体展开优化处理,以提升教学品质。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习作教学,教师习惯于先将“习作要求”和盘托出,再费尽口舌地讲解一番.希望学生能很好地在“习作要求”的统领下去作文。实践证明这是不可取的。弊端主要有二:1.“习作要求”往往是多元的。我们不少学生原本就怕作文、厌作文,面对这么多的要求,无异于泰山压顶,更加怕了、更加厌了,作文的兴趣、信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写”?“人为什么要写”? 在习作教学中,重视对学生习作“兴趣”的培养已成共识。  相似文献   

19.
目前.小学习作教学依然存在虚假、僵化等现象。将充满人性美、有个性的习作教学变成了枯燥、机械的模仿.学生普遍厌烦习作。分析这一现象,解决的办法还在于如何激发学生习作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学生勤于动笔.乐于表达。  相似文献   

20.
唐晓晖 《辽宁教育》2011,(12):40-4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写作教学中,应该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观察是习作能力培养的第一环。鲁迅先生说过:“作文第一需要是观察。”尽管《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习作”的课程目标及实施建议的提出为学生写作减少了束缚,但要让学生“有东西可写”,还需要一双明亮的眼睛,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向生活要素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