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解悖方案应当阐释悖论的真假规律,但确定悖论的具体真假却不是它的任务。语境转变解悖方案是一种新的解悖方案。不同于传统解悖方案通常不研究正常句和脱离悖论句与正常句的相互联系,语境转变解悖方案从研究正常句的语境变化规律出发,然后由正常句扩展到悖论句,通过正常句与悖论句的意义和真值的相互观照,来消解悖论。这种研究进路可以极大地扩展悖论研究的视野,使解悖研究具有一以贯之的气势,并使解悖方案极其符合直觉,具备其他解悖方案所不具有的天然优势。  相似文献   

2.
以奥斯汀式命题观为基础、奥斯汀式阐释为形式,情境语义学解悖方案合乎直觉地解决了以说谎者悖论为首的一批语义悖论.通过对比分析奥斯汀式阐释与罗素式阐释,可以看出,说谎者悖论产生的根源是忽视了情境或情境要素参量.情境语义学解悖方案对语形悖论,包括罗素悖论和合信悖论等也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真理有绝对性,也有相对性、有条件性、具体性。如果片面夸大绝对性,无视真理的具体性、相对性,则形成极性思维。极性思维是追求简单化、齐一性的产物,科学史上主要表现为还原论、机械论。蕴涵怪论、集合论悖论、说谎者悖论、秃头悖论都是极性思维的后果。科学家们在解悖过程中建立新理论表明了他们对导致悖论的极性思维的认识,对真理相对性的认识。通过解悖,克服极性思维,创建新理论,这正是解悖的意义与实质所在。  相似文献   

4.
国家助学金评选中存在评选方式的公开性与保护申请者个人隐私的悖论、评选过程中民主与集中的悖论、获得方式上无偿给予与鼓励大学生自强自立的悖论、国家助学金评选结果的道德悖论等悖论现象,其解悖思路是助人与育人相结合,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增强实践智慧,寻求最大平衡点;建立融合性资助体制,变"输血"为"造血"。  相似文献   

5.
"悖论"概念的几个层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悖论"是一个多义词,表达着多个概念。在日常语言中,"悖论"常常在修辞与逻辑不同层面被使用,在逻辑层面还存在狭义逻辑悖论和广义逻辑悖论之差异;逻辑悖论是一种"理论事实"或"理论状态",但实践领域中的"悖行"或"悖境"也曾使用"悖论"的称谓。悖论有严格和泛化之区别。  相似文献   

6.
从"劳动力"这种特殊的商品入手,马克思揭开了剩余价值的秘密,消解了资本生成悖论,实现了古典政治经济学基础理论的质变性创新。"资本生成悖论"消解中体现的澄清基础理论的核心概念、揭示对立统一的辩证矛盾、创新"公认正确的背景知识"等方法,具有普适的解悖方法论价值。  相似文献   

7.
极性思维是将思维的某些方面加以夸大,将某一概念或理论推向极端的一种思维方式。认识史上主要表现为还原论和机械论,它是追求简单化的产物。说谎悖论和罗素集合论悖论都是极性思维的后果。现当代西方三大解悖方案仍未能摆脱这种极性思维。我国香港学黄展骥先生的解悖方案与西方解悖方案的实质区别在于它力求克服“不全则无”的极性思维。  相似文献   

8.
G.Priest在1998-2003年之间有一个对sorites悖论的模糊解悖方案,根据该解悖方案,对含混语言的最佳语意论应该是某种的模糊语意论。在这样的模糊语意论中,边界语句是既真且假的语句,而sorites悖论中所涉及的离断律和等同传递律则不是有效的推论步骤。Priest并试图利用这样的语意论去说明:为什么sorites悖论看起来像是有效的论证,以及为什么切割点的存在尽管必然却违反直觉。我在本文中论证:Priest的模糊解悖方案是一个完全失败的方案,因此最好被放弃。我论证,Priest的模糊解悖方案至少有以下几个主要的问题:它与Priest的真理理论以及双面真理论不兼容、它对于sorites悖论的诊断有特设的嫌疑、它对于sorites悖论为何看起来有效的说明不具有可信度、它对于切割点存在何以违反直觉的说明也不具有可信度、它有将高阶含混性崩塌为一阶含混性之虞。  相似文献   

9.
有学者指出:悖论的产生与三个因素有关,即自我指称、否定性概念以及总体或无限。说谎者悖论也不例外。文章通过对说谎者不同情形及解悖方案的考察和分析,认为对说谎者悖论仅从语义角度分析是不够的,还必需考虑到语境情景,并认为之所以产生说谎者悖论与自指的偶循环或“假”之奇循环有关。  相似文献   

10.
有学者指出:悖论的产生与三个因素有关,即自我指称、否定性概念以及总体或无限。说谎者悖论也不例外。文章通过对说谎者不同情形及解悖方案的考察和分析,认为对说谎者悖论仅从语义角度分析是不够的,还必需考虑到语境情景,并认为之所以产生说谎者悖论与自指的偶循环或“假”之奇循环有关。  相似文献   

11.
绿蓝悖论的语言论路径解悖方案很大程度上以谓词的"牢靠性"为逻辑基础,而"牢靠性"方案又以谓词"绿蓝"和"绿"在时空上的"对称性"为前提。在确立对称性论点的基础上,论证了牢靠性方案对绿蓝悖论的消解及其不合理性——一个谓词之所以"牢靠"的深层次原因仅仅是因为"运气"。  相似文献   

12.
顿新国 《红领巾》2005,(3):92-95,100
亨佩尔发现的确证悖论表明,一只粉红色的鞋确证假说“所有乌鸦都是黑的“,这意味着我们在屋子里不用出门就可以进行鸟类学研究,但这是违反我们的直觉的.因此,亨佩尔提出一个消解性解决方案来进行辩护.这种消解主要是通过保留等值条件和抛弃尼科德标准中的“非相干性“条件进行的.保留等值条件具有较强的特设性,因此不能令人信服;保留“非相干性“条件不具有导致悖论的必然性,抛弃它也不必定能避免悖论的产生.因此,按照解悖的罗素-策墨罗-哈克标准,亨佩尔方案不具备一个良好解悖方案的合法资质.  相似文献   

13.
“绿蓝悖论”经古德曼提出后,引出了各种“绿蓝”学说,有些学者从某种意义上将“绿蓝悖论”等同于“新归纳之谜”。本文通过对“绿蓝悖论”悖不悖的多视角分析和回答,指出“绿蓝悖论”不悖,它不能完全表达“新归纳之谜”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14.
“语义悖论”是一个困扰着人类理性的千古之谜,迄今尚无定论。通过对语言逻辑视城下语义悖论研究中的“语境敏感”方案的详细考察,并对该方案方向的重要代表、悖论研究的重要典范——“情境语义学”解悖方案进行了系统的分析,认为语义悖论的根源可被进一步归结为“预设错误”,利用关系矩阵澄清了西蒙斯对情境语义学方案“层级”的误解。  相似文献   

15.
传统道德评价关注的是主体道德行为的两个端点即道德价值选择的动机和效果,忽视道德价值实现的实际过程。因而不能发现和认识道德价值实现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道德悖论问题。这是传统道德评价存在的一个“盲区”。这个“盲区”会直接导致道德评价简单化,使之缺乏客观性和科学性。因此,分析传统道德评价的“盲区”及其对于“解悖”的意义,有助于丰富和发展道德评价理论和道德悖论的“解悖”学说。  相似文献   

16.
传统德育的弊端和由此引发的道德教育中的一些悖论现象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并试图寻找各种解悖途径。主体间性德育的提出不失为解决道德教育中悖论问题的一个有效方法和途径。问题的关键在于从引发这一理论提出的道德教育悖论现象分析出发,以便针对性的寻找到主体间性德育更好的模式。  相似文献   

17.
无论是"自涉"还是"非自涉",只有它们产生假(或矛盾)句时才应被禁止;一个论题是否称为"悖论",要看它的"严肃性(牵动重大、举足轻重)"或"论争性(扑朔迷离、悬疑难决)"而定.这个广义"悖论"属下可有多个狭义.这样,我们首先抛开"自涉"、"悖论"而把"谎者"论题极度简化为"矛盾"论题并消解,最终表明了西方解悖雄师"尽墨"!  相似文献   

18.
诚信与欺骗作为根本对立的范畴,在网络交易的特殊环境下却联袂营造了合作与共赢的良好局面。分析诚信与欺骗在淘宝网络交易中的良性博弈以及这种良性博弈的人性论根源,揭示网络交易中的道德悖论问题。其研究结果表明:这种道德悖论根源于道德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角色演变以及人性自身的张力,在人类现有的价值文明之内这种道德悖论不存在"解悖"的可能,因此对道德悖论境遇之下如何构建网络交易诚信的问题可以进行尝试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假句(包括矛盾句)存在于语言里是合法合理的."层级"论将存有"矛盾被证"的自然语言宣判"死刑",是把人(语言使用者)的逻辑犯规归罪于语言本身,而解悖方案回归自然语言实际是对塔斯基"层级"论宣判死刑.随着研究的深入发展,逻辑悖论研究的重心自然而然转移到了"语义悖论"上来.塔斯基对"谎者"悖论的解释,以"本语句"指称或界定"本语句假",犯了"矛盾定义"的谬误,而哥德尔的理论也因跟塔斯基理论的内在联系,也可能引起我们的疑问.  相似文献   

20.
随着狭义逻辑悖论问题的相对解决,逻辑悖论研究的未来重心将向悖论方法论领域迁移。悖论方法论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总结和概括逻辑悖论研究中的具体方法,形成一般悖论方法论;以悖论方法论为基点,建构演绎科学与经验科学相统一的科学方法论;运用悖论方法论,解决具体学科中出现的悖论问题,实现具体学科的理论创新;发挥悖论方法论在实际生活中的解悖功能,消解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出现的尖锐矛盾,以利于社会生活和谐、协调地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