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每一位老师都希望看到自己的学生一天天更加明理懂事、积极向上、求知好学。可是刘老师看到自己的学生每年的变化却是从上课还能听听到上课开始睡觉再到上课根本不听,从交作业到少交作业到不交作业,这是任何老师都极不愿意看到的。  相似文献   

2.
我所教的班中有这么一个男生,还算聪明,理解力、记忆力都还可以,就是学习习惯不好.初一时语文成绩还过得去,上课还能听听,作业也还做做,虽然在老师的督促下仍然比其他同学要慢很多,但毕竟还交作业.我说的话他也还听.一到初二,他交作业的次数明显减少.上课睡觉和讲话的次数也越来越多.与他多次谈心.都不见成效,他还跟老师摊牌:"我就是来混日子的.混一张毕业证就可以了."现在到了初三.他上课根本就不听.书都懒得拿出来.虽不扰乱课堂纪律,但那样子看着实在不雅,要么是身子不停地扭动.要么就趴着睡觉.  相似文献   

3.
一我班有一名学生耿浩,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不知是谁,给了他个美名“爆竹。”名字不雅,倒也名副其实。耿浩因为上课看课外书,被老师看到, 正当老师想没收他的书时,他猛地把书撕成了两半;因为向班长要数学作业抄,班长坚持不给,他对班长破口大骂,甚至大打出手;因为上课迟到, 挨了批评,他竟用石子砸坏了教室的窗户。细心观察耿浩在学校生活中的  相似文献   

4.
对于语文学习,越到高段对于课外知识的需求越大,对于个性化的独特思想追求越甚。可是从大部分孩子的作业发现,无论是遣词造句,还是习文创作,几乎都是人云亦云。即使上课专心听讲的学生,答案也全是老师的答案,没有自己的思维,依赖成性。唯有"极个别"学生的作业中,能寻得一丝欣喜与欣慰。  相似文献   

5.
我班有一位十分调皮的学生,父母、老师、同学对他都“头痛”。在教室里,他总是停不下来,上课打断老师讲话,下课捣乱同学做作业,还经常骂人打架,自己的作业通常写不完,而且交作业也不积极。  相似文献   

6.
在教学过程中 ,绝大多数老师都习惯于在批改学生作业时用“×”来表示学生所做的题目有错。查阅有关资料 ,“×”号是“此路不通”之意。学生作业中出现了“×” ,通常如下几种原因 :确实不会做 ;粗心大意造成 ;不解题意所致 ;还有的是老师不负责任信手打错的。老师批改作业完毕 ,学生拿到作业本 ,看到“ ”号感觉还不错 ,看到“×”号就直撅嘴。极少数差生作业中布满了“×” ,处处是“此路不通”的标记 ,学生可能确实会感到无路可走。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 ,我觉得在批改学生作业时可改“×”为“ ?”。这样做的好处有二 :一、可以有效地防…  相似文献   

7.
当教师把所有的身心都投入到自己预设的教学内容之中,他的世界除了上课、作业、考试、成绩……以外,将是一片空白。但是,关注这“以外”的世界,你才能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是学生的一篇日记给予了我这样的思索。……我们把带着露珠的月季花插在花瓶里,放在老师的讲桌上,花儿别吝啬你的清香,希望那淡淡的清香给老师带来愉悦的心情,吹散老师心头的疲惫……上课了,我们和花儿一起静静地等待老师的到来,猜测着老师看到花儿会不会笑呢,甚至我们都“预谋”好了,假如老师问:是谁送的花?我们就说:是大家!数学老师进来了,他把教具放在桌上,瞥了一眼月…  相似文献   

8.
[微型品赏]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看到过这样的情景吗?用茅草搭的屋顶、四面透风的墙壁、凹凸不平的黑板、三条腿的板凳,构成一间简陋的教室;教室里,一群学生正等待老师来给他们上课,他们的年龄大小悬殊,有的甚至还背着自己的弟弟或妹妹来上课。看到他们那童稚的目光,你也许无法想象到他们的童年甚至连一件玩具都没有。缅甸的瓦族儿童@刘磊  相似文献   

9.
刘萍 《儿童音乐》2016,(3):72-74
"音乐课想说爱你不容易!"在音乐课堂上,有很多孩子他们喜欢上音乐课却又害怕唱歌.每一次看到音乐老师来上课他们都欢呼雀跃,可是学完歌曲后,当我说请同学们来唱一唱或者请个别同学演唱的时候,大部分同学立刻趴到桌子上,生怕我的目光落到他的身上,还有小部分同学指着别人说:"老师,让他(她)唱,他(她)唱的好听……"只有几个同学自告奋勇举起手来说自己要唱的.  相似文献   

10.
作业设置,不应是单一地让学生做题,而是要挖掘作业的教育价值,赋予作业多样色彩:1.让作业富有故事色彩。学生对作业是否感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业的内容是否新鲜、有趣,因此,我们可给一些内容枯燥、乏味、单调的作业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故事的情景中感受知识、理解知识,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轻轻松松地理解题意。2.让作业富有生活色彩。作业一旦与学生生活接轨,就会变得亲切起来。如有个教师布置了这样的数学作业:猜猜老师的年龄,老师的年龄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数数从自家楼下走到自己的小卧室有多…  相似文献   

11.
大凡做老师的,没有一个不认为自己是不爱学生的,没有一个不认为自己是为学生的发展成长着想的.学生的作业没有完成,或是在作业中错了两道题,那就再奖励5遍吧.期中考试没有考好,教师会关爱地给他两个耳光.然后一遍又一遍苦口婆心地向学生表白:"老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们好.  相似文献   

12.
一次,我遇到一个学生家长,招呼之余自然地谈到了学生的学习,他一下子显得很兴奋.他告诉我,这段时间孩子非常努力地学习数学,回来总是先做数学作业,还常常无意问说数学老师的好.我除了受宠若惊外,就是一肚子迷茫.一问才知道,原来最近有几次,我在上课叫他回答问题时,不是连名带姓,而是叫他"小龙".他回家就对父母说,老师特别喜欢他,对他特别亲近.因为他觉得,这是一种不是任何人都能享受到的"特殊待遇",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誉,他要用行动来回报老师的厚爱.  相似文献   

13.
朋友or敌人?     
<正>一天下午,临近放学,太阳已然收起了刺眼的光芒,此时的阳光也变得柔和起来。笔者刚批改完作业,还沉浸在学生们有趣的习作中。突然,班长冲进办公室告状:"老师,小然上科学课不专心,还骂老师……"什么?这像什么话,小小年纪,上课不专心,还骂老师,那还了得!听完班长的诉说,笔者心里一下子阴沉沉的。考虑到学生还在上课,我让班长把小然叫到办公室来。可是,十分钟过去了,下课铃都响了,也没看到  相似文献   

14.
不知从何时始,一条铁的规定开始盛行:不许拖堂,下课铃声一响,教师必须结束上课。诚然,课间10分钟是属于学生的,老师没有任何权力占用。完整的课间10分钟有利于学生大脑得以充分地休息,保证学生下一节课有充沛的精力来学习。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课堂是学生发展的主阵地.“教”是为了学  相似文献   

15.
一、问题的提出 "妈妈,这是什么东西?""爸爸,这是什么动物?"这是读幼儿园的小朋友经常问父母的问题,渐渐地从幼儿园到小学到中学,我们学生的问题却越来越少了. 在中学的课堂上,我们只能看到老师向学生提问、学生回答的情景,绝少能发现学生主动向老师提问、老师回答的情况,可在课后,我们还是能经常看到一群学生围着老师问"问题"的,但你只要走近一看就会发现,学生们问的不是问题,而是老师布置的作业,是在问作业里的难题怎么做,当然还有另一种情况是学生围着老师在背书.  相似文献   

16.
<正>有效教学是能训练学生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从不好到好的教学,能引导学生力求高效、有所收获的教学,是一线教师一直努力的方向。作为一名一线数学教师它同样也是我追求的目标。一、有效教学之"好学"一次,上数学课的时间马上就要到了,可有的学生竟然还忙着写作文《假如我是一名老师》,于是我便心生一计:"咱们别假如‘我是一名老师’了,从这节课开始咱就做个真正的老师,那么你想怎么上课呢?请大家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说来让人惊讶,五分钟不到学生们就都交上来了。看着手中这一沓作业纸,我做  相似文献   

17.
去年,市里举办了一次学生读写比赛.为了迎接这次重大的比赛,我们从全校选拔出七个语文成绩优秀的学生组队准备参赛.辅导老师轮流给他们上课,课外活动时间甚至星期天都将辅导内容安排得满满的. 比赛的时间到了.到达考点后我们被告知:为了维持比赛秩序,参加比赛的考生在考试结束离场后也不要摘掉胸前的准考证.竟然还有这样的规定!  相似文献   

18.
"痛"快"爽"死     
某班级上课纪律不好,学生整天无所事事.班主任老师觉得学生是在浪费青春,挥霍生命,请我去与学生谈谈。接到任务后,我想了半天不知说什么好,午休时看到了以前读过的一个小故事:“蛙死冷水”,我觉得我应该和学生说说这个故事.  相似文献   

19.
初一年级的刘小义是一个让所有老师都头痛的学生。他从小学二年级至今,从不写作业,所有科目考试均不及格。这样的学生你可能会认为是一个不学习、没能力的笨孩子吧?其实不然,他脑子很聪明,知识面很广,知道的东西不少,上课总是抢先回答老师提问,以到于各科老师总是第一个认识他。他的思维呈跳跃性,回答问题很少经过逻辑推理便能直接知道答案。大部分老师和同学却认为他很“怪”。他为人热情,有正义感,讲义气,好打抱不平,经常为班里做好事,处事灵活。但就是成绩太差,经常拖班级后腿。  相似文献   

20.
门庭冷落--被师生遗忘的教科书 现在走进数学课堂,尤其是初三课堂,已经很少看到手捧数学课本认真阅读的学生了.堆满桌子的是一叠叠复习讲义,要想找一本数学课本,还真不容易.有的同学说,平时上课,只要紧跟老师记记笔记就行,例题和试题都是老师自己出的,数学课本基本用不着,有的老师说,大家都有自己的教学体系,课本上的内容过于简单,适应不了现在考试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