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泉映月》是我国民间器乐创作曲目中的瑰宝之一。评论界对《二泉映月》所表现的内容和呈现的形式,历来就有不同的看法和论述。我个人认为,把《二泉映月》理解为一首双主题变奏曲式的无标题音乐似乎更为贴切,而我们从旋律中可以感受到乐曲所抒之情,也应该是表达了作曲家阿炳的悲愤情感。  相似文献   

2.
一、欣赏导入(播放阿炳演奏《二泉映月》)1、最近,我们在语文课上学了一篇课文《二泉映月》。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从文学的角度了解了阿炳和他的《二泉映月》。那么,阿炳和他的《二泉映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处风景,“二泉映月”景色美;作为一支乐曲,《二泉映月》旋律美;作为一篇文章,《二泉映月》语言美。而这一切美,都是因为其背后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因此,让学生走近阿炳,走近阿炳苦难的一生,走进阿炳不屈的内心世界,这应该是学习这篇文章的重点所在。  相似文献   

4.
《二泉映月》这首曲子始终流露的是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情感。阿炳通过他的这曲《二泉映月》向我们展示了二胡独特的民间演奏技巧与风格,以及无与伦比的深邃意境,显示了中国二胡艺术的独特魅力。本文将根据《二泉映月》对阿炳、二胡进行讲述,结合《二泉映月》来用心聆听并揣摩阿炳与其二胡的独特而精湛技术。  相似文献   

5.
孙双金 《江苏教育》2006,(1B):15-18
师:(板书:二泉映月)读题目。 生:(轻声地)二泉映月。 师:声音再响一些。 生:(大声地)二泉映月。 师:《二泉映月》是一首名的曲子,是谁创作的?  相似文献   

6.
《二泉映月》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生动记叙了盲人阿炳创作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表现了他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美好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的精神。根据教材特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活用音乐,可优化教学过程,生成精彩。  相似文献   

7.
《二泉映月》是中国传统音乐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后经储望华先生改编的钢琴曲《二泉映月》以其多声性而成为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的代表作之一。文章作者从钢琴曲《二泉映月》的音乐本体出发,论证其在曲式、旋法和音乐风格等方面的基本特征,并引伸出有关演奏法上的一些基本问题和探讨,试图全面解读《二泉映月》的音乐意义。  相似文献   

8.
《听泉》是鄂教版九年级语文第四单元中的一篇美文。第四单元的阅读话题是“艺术长廊”,艺术的门类有很多,舞蹈、绘画、建筑诉诸人的视觉,而音乐是诉诸人的听觉。《听泉》是一篇介绍著名二胡曲《二泉映月》的文章。全文分四段介绍了《二泉映月》的产生、流传、内容和崇高的艺术地位。通过本文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并欣赏民乐艺术,情感得到熏陶,灵魂得到净化,并且在感受《二泉映月》音乐美的同时,更要学会运用多种手法、选择准确生动的语言。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描写、表现艺术。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阿炳的成长历程和生活的社会两个方面来分析《二泉映月》这首作品的创作。从中得出《二泉映月》那跌宕起伏的旋律不仅是阿炳人性一种折射和体现,同时又是当时社会的一种折射和体现。  相似文献   

10.
[教材分析]《二泉映月》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以小学生喜爱的故事形式出现,让学生通过朗读和背诵感受和体验民间艺人阿炳创作不朽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和《二泉映月》丰富的内涵;学习阿炳热爱生活,热爱音乐,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追  相似文献   

11.
韩静霆的《听泉》是一篇介绍不朽的传世之作《二泉映月》的散文。(见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鄂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作者首先从演奏《二泉映月)先声夺人的感受说起,是音乐天才阿炳用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感悟,创造了这不朽的经典.音乐的“清泉”;是音乐理论家杨荫浏先生发现了它.听懂了它,记录了它,  相似文献   

12.
《二泉映月》是一首家喻户晓,雅俗共赏的二胡独奏曲,是著名民间音乐家华彦钧的不朽之作。其如歌如泣的旋律,哀怨而又悲慨的情调,牵动了无数人的心弦。听者无不为之流泪,为之动容。其无穷的艺术魅力,使《二泉映月》出现了一曲千面的现象,被众多作曲家改编为二胡协奏曲、弦乐四重奏、交响乐、钢琴曲等各种演奏组合形式。钢琴曲《二泉映月》以其特有的艺术感染力,倍受演奏者们的青睐,并深得广大听众的喜爱和接受。 钢琴曲《二泉映月》是作曲家储望华先生改编的钢琴独奏曲,是储先生于20世纪70年  相似文献   

13.
《二泉映月》的主题及其演奏技巧李子贤在我国现代音乐史上,华彦钧(阿炳)的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颇负盛名并被改编成多种音乐形式,深受广大听众的喜爱。它那优美的旋律,舒缓的节奏,婉转缠绵的乐思,深深地牵动着我们的心,人们为其创造的空灵缥缈、高远迷幻的意境...  相似文献   

14.
韩静霆的《听泉》是一篇介绍不朽的传世之作《二泉映月》的散文。(见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鄂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作者首先从演奏《二泉映月》先声夺人的感受说起,是音乐天才阿炳用自己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感悟,创造了这不朽的经典,音乐的“清泉”;是音乐理论家杨荫浏先生发现了它,听懂了它,记录了它,并为它命了一个确切又充满诗意的名字《二泉映月》,  相似文献   

15.
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是我国著名民间音乐家华彦钧(阿炳)的代表作之一。1993年被评为20世纪华人艺术精品。《二泉映月》是阿炳生活的真实写照,记录着他曾经生活的点点滴滴。乐曲旋律婉转流畅,跌宕起伏,意境深远,技巧独特,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深得世界人民的喜爱。多年来,《二泉映月》不仅在民乐领域中被人们乐于演奏,而且还被改编成多种演奏形式。使人们对《二泉映月》的内涵把握也有着不同的见解。  相似文献   

16.
一、教学目标: 1.欣赏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了解音乐家的生平及不同的音乐形象和风格。2.对比分析不同形式的《二泉映月》,加深对音乐内涵的体验,拓宽音乐视野。3.从演奏形式、主题旋律等方面去感受与分析,培养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二、教学内容:《二泉映月》欣赏  相似文献   

17.
《二泉映月》这篇课文浓缩了民间音乐家阿炳历尽艰辛的一生,描述了《二泉映月》这首二胡名曲的创作过程,用富含感染力的文句再现了这一名曲的丰富内涵,表现了民间艺人热爱音乐、热爱家乡、热爱生活、追求理想、不向命运低头、勇于抗争的顽强精神。《二泉映月》这酋不朽的二胡名曲创作的过程是课文的重点,它是阿炳苦难一生的生活积淀和崇高精神境界的追求。  相似文献   

18.
世界著名交响乐指挥家小泽征尔在中央音乐学院第一次听到用二胡演奏的《二泉映月》时,泪流满面地说:“这种音乐只应该跪着听,坐着和站着都是不恭敬的。”在他身体力行的宏扬下,《二泉映月》被国际乐坛公认为世界上不朽的十大名曲之一。《二泉映月》是怎样保留下来的呢?  相似文献   

19.
师:(板书:二泉映月)读题目。生:(轻声地)二泉映月。师:声音再响一些。生:(大声地)二泉映月。师:《二泉映月》是一首著名的曲子,是谁创作的?  相似文献   

20.
刘婧 《辽宁教育》2006,(8):77-79
一、文本分析   《二泉映月》生动地记叙了盲人阿炳创作二胡名曲《二泉映月》的艰辛历程,表现了他热爱生活,热爱音乐,追求美好理想,敢于同命运抗争,矢志不渝的精神.文章真挚感人,内涵丰富.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