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多模态成像,以及具有分子影像功能的多模态成像系统,是医学影像发展的方向,现有的单一功能的测试体模已不能满足大型成像设备性能测试需求。随着医学成像技术的发展,多模态成像已经成为医学成像的热点问题。本文针对PET/MRI,PET/CT,MRI/CT或MRI/US等多模态成像设备,研制基于Micro PET平台的多模态成像质控体模,满足多模态复合成像系统性能测试需求。  相似文献   

2.
全数字PET成像关键技术5日通过中国工程院士俞梦孙带领的专家组鉴定,认为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中国科学家在PET数字化领域的这一技术突破,意味着可更早更灵敏地发现肿瘤,诊断癌症,为人类造福。诞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仪)是继超声、CT和核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PET/CT项目运行时对周围环境产生的辐射影响,评估辐射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水平,为PET/CT项目的辐射防护与安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某一大型医院的PET/CT项目为例,根据相关标准与技术规范对机房及周围开展辐射环境监测,使用监测仪器测定场所的X-γ辐射剂量率与表面污染水平,并通过监测数据估算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结果:该PET/CT机房周围部分测点的放射性水平偏高,对PET/CT工作人员产生最大年有效剂量为1.36 mSv.结论:PET/CT辐射工作人员所接受年剂量均低于(GB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附录B中的限值要求,工作场所的设备和地面的表面污染监测结果低于(GB18871-2002)《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附录B中的控制水平.应继续加强PET/CT工作场所的辐射安全管理,增加工作人员的防护意识,严格按照流程操作,以减少额外的附加照射,避免辐射事故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正在5月15日至18日举行的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上,由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与美国顶尖分子影像科研团队"探索者"联盟携手打造的"史上最强PET-CT"——世界首台全景动态扫描PET-CT"探索者",全球首度亮相。PET-CT又称为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相比于常见的CT、磁共振等医学扫描设备,它能更早更清晰地发现肿瘤。"探索者"拥有2米超大扫描视野,只要一个床位、一个屏气周期,最短仅15秒,就能完  相似文献   

5.
燕赵 《今日科苑》2007,(13):70-70
核医学检查有哪些?核医学检查包括γ照相、SPECT、PET、PET/CT显像检查等。这些既是检查的名称,也是检查设备的名称。γ照相是由γ照相机完成的,  相似文献   

6.
<正>point目前分子影像学已经成为现代影像学技术重要的组成部分,代表分子影像学最前沿的仪器就是PET/MR。MR、PET、PET/MR成像设备复杂实际工作中需要对多个不同类型的质量控制参数进行测量和调试,相应的体模成为研究重点。分子影像学是分子生物学与医学影像技术相结合的新学科,借助现代的影像学技术,从分子的水平对人体病理生理进行成像,从而观察疾病发生、发展变化和代谢功能变  相似文献   

7.
聚对苯二甲酸类塑料(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是一种具备优良耐热性、电性能、耐候性、刚度和强度的综合性能较好的工程塑料材料,应用广泛,但是其自身的结晶速度较为缓慢,且效果不好,存在成型模温度高、周期长等缺点,从而限制了这种材料在工程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应用。影响PET结晶行为的因素有很多,本文以成核剂为主要影响因素,分析了成核剂对PET结晶行为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成核剂可以有效地提升PET的结晶速率,促进其结晶。  相似文献   

8.
本文简要论述了工程物探技术在解决一些岩土工程问题中的作用.结合现阶段几种物探技术的发展情况,CT技术、TSP法及地质雷达等在工程地质中的应用和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电力电子变压器(PET)是一种运用了电力电子技术的智能化变压器,由电力电子变换电路和高频变压器组成。就PET在混合交直流微型电网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按照PET与主电网连接与否,分为并网和离网两种模式进行研究。在并网模式下,通过对PET的控制策略调整,使混合微网输出恒定,即输出恒定的交流和直流电压。在离网的模式中,PET运用下垂控制策略,来获得所需稳定的频率和电压。  相似文献   

10.
随着CT技术的不断发展,多能谱技术应用于CT成像能够大幅提高CT系统时间分辨率、空间分辨率、密度对比分辨率。本文主要介绍当前主流商用双能CT系统的结构、原理,以及双能CT系统核心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概述了连续油管钻井(Coiled Tubing Drilling,CTD)的发展历史、钻井装备、材料及其技术应用的发展与规格的提升。结合我国CTD应用的现状,阐述了当前连续油管钻井作业工艺单一、成本高、依赖进口等特点,分析国内CT技术的发展趋势。研究表明我国CTD市场前景良好,主要体现在连续油管钻井的小井眼、欠平衡、大位移等优势钻井技术的应用。因此,发展国内CTD技术、CT材料及其制造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杨振堂 《金秋科苑》2008,(22):89-89
概述了连续油管钻井(Coiled Tubing Drilling,CTD)的发展历史、钻井装备、材料及其技术应用的发展与规格的提升。结合我国CTD应用的现状,阐述了当前连续油管钻井作业工艺单一、成本高、依赖进口等特点,分析国内CT技术的发展趋势。研究表明我国CTD市场前景良好,主要体现在连续油管钻井的小井眼、欠平衡、大位移等优势钻井技术的应用。因此,发展国内CTD技术、CT材料及其制造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采用超声分散法使SiO_2和EG混合,然后用半连续酯化法合成PET,研究发现SiO_2能在PET中达到均匀分散,对其热性能和结晶性能进行了测试。  相似文献   

14.
由于光电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型光学电流互感器(简称光CT)日益显现出广阔的前景和强大的生命力,是今后继电保护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光CT作为测量电流的新型设备,在直流输电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运行的可靠性和准确性直接关系到了直流系统的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5.
PET工程塑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塑性聚酯材料具有较好的加工性能及物理机械性能。同PBT和PC相比较而言,PET工程塑料具有明显的价格优势。综述了PET在工程塑料领域中的研究现状和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核磁共振扫描成像技术是 70年代末随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和超导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一项新颖医学诊断技术 ,简称 MRI,又称核磁共振 CT。它与 X射线断层的扫描 ( X— CT)相比 ,具有独特不可替代的明显优点。目前核磁共振CT早已实施了商业化生产及越来越广泛应用于医学临床。据美刊《当代人物志》载文报道 ,当今核磁共振扫描成像系统在检测人体肿瘤及组织异常等病变领域居检测手段“霸主”地位 ,生产此类设备的产业年创利额已达 2 0亿美元 ,世界几乎每个重要城市都已至少设立了一个应用核磁共振 CT技术的医疗扫描测检中心。然而 ,做为核…  相似文献   

17.
正项目概况工业CT技术是一种用于工业的无损检则技术,自主研发了符合市场需求的多套高分辨率中高能工业CT系统,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工业CT产品系列,用于各种工业检测和科学研究领域。该项目的产业化将提高我国在无损检测领域的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应用范围工业CT技术的应用十分广泛;在汽车等制造领域,可以用于零部件的缺陷检测、质量控制和实效分析;在电子行业,可以用于芯片封装多余物检测、封装工艺改进和逆向设计;在航空航天  相似文献   

18.
正项目概况工业CT技术是一种用于工业的无损检测技术,自主研发了符合市场需求的多套高分辨率中高能工业CT系统,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工业CT产品系列,用于各种工业检测和科学研究领域。该项目的产业化将提高我国在无损检测领域的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应用范围工业CT技术的应用十分广泛;在汽车等制造领域,可以用于零部件的缺陷检测、质量控制和实效分析;在电子行业,可以用于芯片封装多余物检测、封装工艺改进和逆向设计;在航空航天  相似文献   

19.
提出一种把小波变换和统计检验结合起来检测PET图像激活区的方法.首先,采用模拟的PET图像来评价算法的可靠性,结果显示,在小波域上进行统计检验比传统的直接在空间域上进行统计检验具有更高的灵敏度,更强的抗噪声干扰性能,更快的计算速度.最后,用该方法处理真实的PET图像,也得到了满意的结果.该方法为PET医学图像处理和脑功能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多尺度、高性能的分析手段,对于脑功能研究的功能区定位、临床诊断、药物疗效评估等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医学成像已经成为临床诊断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之一,要确保大型成像设备能够正常运行,获得可靠有效的医学诊断数据和科学研究数据,必须对医学成像技术和设备进行医学成像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QC)。QC的前提是质量检测,对体模进行测试是成像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本文介绍了PET系统体模由罐、热损伤分辨率插件、冷损伤分辨率插件、线性度插件组成,以及对PET系统进行在冷场中的热损伤分辨率、在热场中的冷损伤分辨率、线性度、均匀性、旋转中心,点离散函数和调制传递函数等性能检测的简单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