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科技风》2017,(23)
微信作为一种互联网信息时代新的即时信息交流共聚,微信平台作为高校学生工作的新平台,搭建了学生工作者与学生的沟通桥梁,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都产生的影响,针对微信平台的弊端提出了应对的策略,探究微信平台对于学生工作的促进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2.
社会组织作为共建共治共享治理理念的重要内容,是现代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面对愈发多变的用工环境,X市就业服务协会发起“春风行动”,通过搭建劳动力信息交流平台,使闲置员工与缺工企业信息共享,帮助制造类企业复产。在“共享经济”不断发展以及平台搭建日益成熟的环境下,此模式存在应用范围、法律问题、安全责任问题、返岗复工等问题。因此,需建立五方参与的协同机制,引进社会组织参与,搭建共享平台监督机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法律及配套措施,推动共享用工模式更具操作性,实现长效运行。  相似文献   

3.
财务共享服务是一种新型财务管理模式,是企业财务转型升级之道。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路径应包括战略定位、蓝图设计、信息平台搭建、运营优化等4个步骤。根据企业特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采用多种不同的建设方案和模式。财务共享服务信息平台是建设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关键要素。但财务共享中心的建设,不仅是实施信息系统,而且需要做好整体业务规划。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项目导向型企业知识共享主体以及共享路径的基础上,对其知识共享障碍因素进行深入的研究。结果表明,项目导向型企业的知识共享障碍主要表现在个体与个体、团队与团队以及个体、团队与组织等3个层面。为解决项目导向型企业中知识共享的障碍问题,从搭建知识共享平台、制定制度保障和营造欢快、信任与合作的文化氛围等方面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
企业知识共享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理论分析和文献回顾基础上,搜集评价企业知识共享程度的指标。设计调查问卷获得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从指标中提取公共因子,构建了以传统文档交流、电子文档交流、个体互动、非正式团体共享和组织正式交流为主要指标的企业知识共享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了应用示范。  相似文献   

6.
以联想集团为案例,研究核心企业如何帮助供应商克服VMI实施中的困境,以实现VMI模式的高效运作。结果表明,核心企业通过建构VMI多元主体协作平台、信息共享技术平台和协同沟通制度平台,帮助供应商突破VMI实施中软制约因素和硬制约因素,提高VMI供应链运作效率。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加强核电建安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工作,推动技术创新管理体系不断优化完善过程中存在的知识难以共享、信息传递不畅、管控力度不足等导致工程项目的整体技术水平和能力呈现弱化趋势的问题,从业务需求分析入手,找到了业务信息化解决方案,提出了构建知识体系框架、整合全业务知识资源、重构技术管理业务流程、建立企业核心能力体系4个方面的解决思路,结果表明:通过搭建基于知识管理的技术创新管理体系平台,与企业统一搜索平台、文件管理系统等集成接口,实现了体系的固化落地和有效运行,便利了企业技术人员网上办理业务和员工知识查找获取,收集积累了大量知识文档和科研创新成果,促进了知识型组织文化形成,建立了企业核心能力地图,推动了技术管理规范化管理、流程化运作,技术管理效益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8.
针对地面装备保障业务工作还未建立一个统一、有效的学习、交流模式,缺少学习、沟通平台和统一的业务流程和规范,结合通辽市地面气象装备保障工作现状,提出了一个地面装备保障综合业务学习、交流的网站设计思路。该网站集业务学习、技术交流、制度传达、资源下载和文件共享等功能,为提高全市技术装备保障人员业务水平搭建一个业务共享平台。  相似文献   

9.
咨询业务的新发展:远程咨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利用网络和移动技术为企业和咨询公司搭建的在线诊断和咨询平台,改善了传统的咨询方式,降低了成本,使多领域、多地域的专家能够共享知识、交流信息,实时地诊断企业运作状况,帮助企业做出科学的决策。  相似文献   

10.
公路工程的建设,投资巨大,工程范围一般都地处荒郊野外,建设周期长,受自然地理气候的影响大;参与的人员、单位多,组织协调过程工作量大;涉及的工程类别种类繁多,这样一种大型工程项目的管理成功,迫切需要建立一套使参与各方都非常清晰的标准化的管理控制流程;迫切需要建立一个让工程的参与各方能即时沟通、信息共创和信息共享的工作质量信息化控制平台。  相似文献   

11.
王凯飞 《大众科技》2013,(7):140-143
随着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通过网络实现在线学习、在线交流和知识共享已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基于平台的需求分析,采用.NET技术,设计实现了基于B/S模式的大学生知识共享学习平台。文章阐述了平台的需求分析及构建过程,解析了平台实现的关键技术,为高校师生提供一个知识共享的平台。  相似文献   

12.
雷子 《现代情报》2013,33(8):30-34
知识共享主体之间的关系缺乏是导致知识共享困境的根源。本文从社会网络理论的视角研究了企业知识共享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社会化问答平台在知识共享中的4个机制:知识外化机制、资源共建机制、知识协作机制、激励机制,并讨论了对解决知识共享障碍方面的优势,依此提出了更好的构建企业知识共享机制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图书馆隐性知识的共享效率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赖辉荣 《情报科学》2006,24(12):1801-1804
隐性知识是图书馆的宝贵资源;隐性知识在全馆范围内共享会极大提高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而共享效率主要受隐性知识特性、当事人的能力、激励水平和信任程度等因素影响;要成功共享隐性知识,需要搭建交流平台,建立学习机制、激励机制以夏塑造优秀的图书馆组织文化。  相似文献   

14.
何惠  周静 《科教文汇》2014,(7):166-166,168
高职语文社会服务网络资源建设必须遵循标准化与科学化相结合、共建与共享相结合、技术性与艺术性相结合、自主学习与教学指导相结合的原则,设计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公招申论考试指导、普通话水平测试指导、口语交际能力训练指导、当众演讲能力训练指导和企业常用公文写作指导等内容模块。  相似文献   

15.
赵斌  姜雪  周洋 《情报科学》2023,41(1):158-165
【目的/意义】为了完善电子商务信用体系,优化电子商务环境,提高电子商务活动的安全性,提出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在线电子商务信用信息共享方法。【方法/过程】本文首先构建了在线电子商务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构架,通过将数字区块链技术和交易区块链技术融入到在线电子商务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中,由数字区块链技术完成数据信息预处理过程,并利用拜占庭容错机制构建共识模型,保障在线电子商务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的稳定性;由交易区块链技术中的盲签名算法提高信用信息的安全性和共享效率,实现电子商务信用信息的共享。最后,通过对比实验,对所提出的电子商务信用信息共享方法进行测试。【结果/结论】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通信开销小、吞吐量高、时延小、安全性高、实用性强。【创新/局限】由于本文未结合实际案例对所提方法进行验证,研究结论具有一定局限性,因此今后需进一步深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6.
针对企业间的知识共享问题,从企业联盟的角度首先分析了企业联盟知识共享动因和影响企业联盟知识共享的主要障碍,并提出了克服障碍的相应对策,包括着重促进企业联盟隐性知识的共享、培养联盟伙伴间良好的信任度、完善企业联盟的共享服务平台、加强企业联盟自身的管理和建立企业联盟知识共享与保护的平衡机制等。  相似文献   

17.
集群知识创新平台的职能影响着集群企业创新,集群知识创新平台的集群意识、道德责任、知识共享对集群企业创新有正向影响,集群知识创新平台通过提高集群知识共享、集群意识、道德责任和宣传活动,来促进集群企业更好认知集群知识创新平台的价值并且参与知识创新活动,同时集群企业也可以通过关注和引导集群知识创新平台的发展增强集群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基于信息共享方式解决牛鞭效应的对策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包晓英  周国华 《软科学》2004,18(2):35-37
牛鞭效应是供应链管理和营销活动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而信息共享有效地减少牛鞭效应。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一种通过扩展核心企业的市场部职能,加强市场部的信息获取能力,从而可以深入到中间商的作业范围内部获得顾客的真实需求信息,以确定中间商订单的可靠度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引申,信息发达地区的企业可以通过构建电子商务平台扩展其市场部职能,实现与顾客双向信息交流,从而减少信息失真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旨在构建科研院所统一的科技情报共享平台,推动科研创新。[方法/过程]分析了目前国内科研院所在情报共享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成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统一科技情报共享平台的设计架构,并分别从异源数据整合、一站式检索以及数据应用分析三个角度对情报共享平台建设过程进行了详细阐述。[结果/结论]结合"某科研院所统一科技情报共享平台"建设实例,展示了情报共享平台的应用成效。  相似文献   

20.
西藏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策略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凤芝 《现代情报》2010,30(6):90-93,96
文章对西藏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及相关问题进行了探析,为实现西藏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