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家教世界》2014,(10):48-48
我们常说:“一咸三分味,一辣到十成。”其实,这个咸淡的“咸”字,在古代,不挨盐的边,没有一点“咸”味。它是一个人拿着武器把另一个人的头砍掉的意思。 “咸”的甲骨文右边是一件叫“戌”的兵器,形状像个长柄斧;左边是一个人的“口”,就是“用大斧砍了人头”。“咸”是一个会意字,从甲骨文、金文、小篆一直到现在,它的“戌”“口”结构都没有多大变化,只是稍微移动了一下“口”的位置。可见,“咸”是一个汉字古化石,已经经历不少年代了。“咸”字的结构没变,字义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凶残的动词“杀”慢慢地变成了今天的副词“都”。  相似文献   

2.
“草根式”小课题研究以其起点低、操作简单的特点打破了课题研究的“神秘化”,受到了广大教师的欢迎。但是,笔者通过调研发现“草根式”小课题研究在推进过程中暴露出了“庸俗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3.
“草根式”小课题以小见长,以小取胜,贵在小。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的老师往往“小”不下来,仍有“大而空”现象发生。“草根式”小课题的“小”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相似文献   

4.
文章提出“双”形结构是汉民族以双、偶为吉祥的产物,“品”形结构是道家“三生万物”的意识体现。  相似文献   

5.
话说“草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草根”一词频频见诸报刊。特别是今年暑期.“超级女声”、“莱卡好男儿”、“雪碧我行我秀”、“梦想中国”等“全民选秀活动”你方唱罢我登场.“草根”更是流行于民间.成了大众流行语.大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之势。例如:  相似文献   

6.
《今天.双语时代》2010,(7):138-140
英语里有些单词很简单,但是放在俚语里就会让人匪夷所思。摸不着头脑。比如.我们都知道“wing”是“翅膀”的意思,可人们却通常不知道“wing it”是为何。这期《咬文嚼词》就讲解三组俚语.  相似文献   

7.
张晨曦 《小火炬》2011,(1):74-75
“草根”版魔术大获成功,林淼当然忘不了向老爸老妈要奖励—金鱼和鱼缸。爸爸妈妈也不含糊,下午放学后就把鱼缸和金鱼运回了家,还要摆“庆功宴”,犒赏两个“魔术小超男”和杰出的策划人——敏姑。  相似文献   

8.
赖冠梅 《教师》2020,(10):85-86
与小学生生活实际相关的时事“大事件”是小学思品课堂教学中的鲜活教材,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教师将时事“大事件”融入思品“小课堂”,是高质量地开展小学思品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新时代思品课堂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文章首先介绍了时事“大事件”融入思品“小课堂”的主要意义,然后提出了具体的教学策略:用好网络资源,让网络与课堂“连起来”;用好社区资源,让学生从教室“走出来”;创设形式多样的思品活动,让课堂与学生“活起来”。  相似文献   

9.
《当代职校生》2011,(10):18-19
自从“草根”一词红了之后,很多自食其力的打拼者也跟着红了。胡亭和辜应勇作为“草根创业者?的优秀代表,成为了青年创业者的新偶像。  相似文献   

10.
笔孤陋寡闻,偶从散乱资料的字行里发现“草根式研究”或“草根研究模式”的字眼,不由心头一亮,虽吃不透“草根”之出处和其确切的含义,却已经充满奇思妙想,暗暗称赞“草根”之提法,实在妙不可言。  相似文献   

11.
徐洁 《中学教育》2008,(1):45-48
“草根式”小课题研究,就是教师的自我研究,是以教师自身教育教学过程中迫切解决的问题为研究对象,以问题解决、经验总结为研究目标,吸纳和利用各种有利于解决问题的经验、知识、方法,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同时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课题研究。开展“草根式”小课题研究的一般步骤包括选题、搜集资料、确定研究目标与内容、表达研究成果五部分。开展“草根式”小课题研究是克服中小学教育科研“假、大、空”不良现象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2.
汉语新词“草根”的考察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根”在一些报纸杂志、互联网频频亮相。“草根”的流行体现了不同时代人们不同的价值观和社会潮流,是大众传媒时代普通群众获得更多话语权和参与权的产物,是大众文化背景下“平民意识、自我意识”崛起的体现,是人们对“草根”具有的求生存、求发展等性质的认同,也是现代社会激烈竞争中普通人渴望得到社会认同的心声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
以“培养具有民族根基的现代人”作为教育目标,开发“国学立品”校本课程,做有根的基础教育。设定“1+4+8”的“国学立品”课程理念架构,搭建课程体系,做到有步骤地实施:“蓄德”课程,讲求“仁爱诚信”,培养学生“有仁心”“有善行”之品;“修能”课程,讲求“博观好问”,培养学生“有积淀”“有见识”之品;“怡情”课程,讲求“雅悦健康”,培养学生“有体魄”“有审美”之品;“启智”课程,讲求“慧思睿智”,培养“有智慧”“有创新”之品。  相似文献   

14.
思品学科的特点决定了思品教师不能闭目塞聪、一问三不知;思品教师必须博古通今,“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凡事都能说出点道道。特别是课程改革后,学科更趋综合化,对思品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思品教师虽不能成为“全球通”,但至少也要成为“小灵通”,做一个能说会道的“杂家”。  相似文献   

15.
模式化、粗浅化,是诗歌鉴赏的两大痼疾.精微品鉴的前提是思维的在场,具体过程是从“象”入手,去体察“境”,领悟“意”.“象”的准确品察是关键,要点为物象联缀与细察画面;“境”为艺术氛围,既要关注整体画面,更要关注画面风格的转变与对比;领悟“意”的要点为“留意诗眼”与“推敲逻辑”.  相似文献   

16.
积极“入世”是中国传统儒家知识分子的普遍的草根情怀,“新基础教育”研究者秉承了这种文化传统,以平凡事叙说着草根人的追求,从容不迫地书写着自己的历史,于平淡中彰显出中国知识分子的风格和气度。“新基础”人是“普通”的,“日常”的,“坚韧”的,于中国当代普通学校的现实生活之上,知难而上,执著追求,不断迎接困难与挑战。  相似文献   

17.
“衣冠禽兽”一词比喻道德败坏。“衣冠禽兽”来源于明代官员的服饰。明代中期以前的“衣冠禽兽”是赞语,颇有点令人羡慕的味道。明代官员服饰规定,文官官服绣禽,即文官一品绣仙鹤;二品绣锦鸡;三品绣孔雀,四品绣云雁;五品绣白鹇;六品绣鹭鸶;七品绣鸂鶒(音希翅,鸟名);八品绣黄鹂  相似文献   

18.
“美国梦”是美国文学中一个经常性的主题。这一主题经过了从表现其实现到揭示其破灭的演变过程。韦斯特作品的核心主题即“美国梦”,且以解掏“美国梦”为创作旨趣。  相似文献   

19.
周永强  邵珺 《江苏教育》2023,(36):65-66
江苏省无锡市后宅中心小学从自身发展历史中出发,继承与发扬钱穆治学精神,积极唤醒教师内需,开展“草根式”教研。“草根式”教研以研究问题为载体,以解决问题为目标,扎根于教育实践并形成“草根”教研文化,助推学校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起承转合”是诗文结构章法方面的术语。“起”是开端;“承”是承接上文加以申述;“转”是转折,从另一方面立论;“合”是结束全文。(僻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