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外婆的针线活做得好,周围的人们都说她的手艺好。外婆做的衣服不仅合身,而且好看。外婆说,人在找一件合适的衣服,衣服也在找那个合适的人,找到了,人满意,衣服也满意;人好看,衣服也好看。她认为,一匹布要变成一件好衣裳,如同一个人要变成一个好人,都要下点工夫。无论做衣或做人,心里都要有一个"样式",才能做好。外婆做衣服很细致、耐心,从量到裁到缝,她好像都在用心体会  相似文献   

2.
马莉 《辅导员》2009,(14):55-55
【家长自述】女儿为啥这样冷漠自私? 女儿是我们这个大家庭里最小的一个,一家人谁都喜欢她,宠着她:我和她爸爸虽然工作都很忙,但对女儿却百般呵护,有求必应,起早贪黑地为她做这做那,但我发现女儿却不领情,好像我们为她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有一件事至今我都忘不了,在一个暑假里,我带女儿去海边旅游,刚到的那天晚上我们在宾馆的客房里玩起了捉迷藏,女儿不时发出清脆的笑声,看到她那么开心,那么快乐,我这个做母亲的感到很幸福。  相似文献   

3.
昨天,我们在堆积如山的题海里守望着6月;今天,你们还在为那个金色的6月而奋斗。不管做什么,人们总是希望明天比今天更美好,这便是一个目标。当然,目标还要具体、细致,否则我们无从下手。具体地说,我们要有一辈子的目标、一个阶段的目标、一年的目标、一个月的目标、一个星期的目标、一天的目标、一个小时的目标、一分钟的目标,总之,行动就要有目标。有了目标就万事大吉了吗?一次,一个初一的学生来找我,一脸的疲倦和苦恼。她说,她很认真地学习,成绩却没有起色,她周围的同学都是十点左右就睡了,而她每天都要熬到十一二点,有时为了一道最终也没…  相似文献   

4.
主持人语     
在家教咨询中,曾有一个家长这样说到:我女儿今年10岁,她从5岁时开始上兴趣班,我们做父母的也一直尊重她的意愿。到现在为止,她分别上过绘画、声乐、舞蹈、二胡和古筝5种兴趣班了。她是从去年开始放弃了二胡选择古筝的。她的古筝老师对她很满意,认为她进步很快。我也很高兴女儿终于不再改变了。  相似文献   

5.
游戏,是儿童生活的伴侣。德育,靠空洞的说教是低效的。在平时的德育工作中,教师可以借助于游戏,让学生们轻轻松松学习规范。"一群快乐的垃圾鼠"开学几周了,发现学生的卫生工作总是做得不够细致,尤其是放学离开时抽屉里留的垃圾、书本、杂物很多,卫生班长讲了几次都没有用。我给她出了一个点子:告诉同学们,明天早上我们要做一个游戏,名字是"一群快乐  相似文献   

6.
在家教咨询中,曾有一个家长这样说到:我女儿今年10岁,她从5岁时开始上兴趣班,我们做父母的也一直尊重她的意愿。到现在为止,她分别上过绘画、声乐、舞蹈、二胡和古筝5种兴趣班了。她是从去年开始放弃了二胡选择古筝的。她的古筝老师对她很满意,认为她进步很快。我也很高兴女儿终于不再改变了。  相似文献   

7.
外婆的针线活做得好,周围的人们都说她的手艺好. 外婆做的衣服不仅合身,而且好看. 外婆说,人在找一件合适的衣服,衣服也在找那个合适的人,找到了,人满意,衣服也满意;人好看,衣服也好看.她认为,一匹布要变成一件好衣裳,如同一个人要变成一个好人,都要下点工夫.无论做衣或做人,心里都要有一个“样式”,才能做好. 外婆做衣服很细致、耐心,从量到裁到缝,她好像都在用心体会布的心情,一匹布要变成一件衣服,它的心情肯定激动而且充满期待,或许还有几分胆怯和恐惧:要是变得不伦不类,甚至很丑陋,布的名誉和尊严就毁了,那时,布也许是很伤心的.  相似文献   

8.
我先从一个职业咨询师的角度来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你接到一个个案,一名24岁的女性,小学毕业,在工厂做洗车工,性格于练、细致,有责任心,好学习,已婚,一年前生了一个孩子.她想改变命运,不想一辈子当工人,找你做职业规划,你怎么做?  相似文献   

9.
这是一本难得的好书,作者既是资深的儿保专家又是位学习型的新外婆。刘纪平大夫是我2001年在国内做的一个推动儿童早期发展的试点项目专家组的重要成员之一。我欣喜地看到.她把许多国际上先进的育儿理念和方法巧妙地融入到婴儿的吃、喝、拉、擞、睡、玩等日常生活和护理之中,生动细致地娓娓道来,亲切而实用!我想爱宝宝的每位家人都能从中得到新启示,学到好方法,让宝贝健康快乐地成长,拥有最佳的人生开端。  相似文献   

10.
闫长明 《留学生》2012,(11):21-21
我一直是在做实业,后来也开始做投资。后来,我发现在加拿大做资源矿产是件非常好的事情,所以我就到了加拿大萨斯卡彻温省。传统产业有巨大的空间,我们做能源矿产,可能一个项目多少年都默默无闻,但做成了就是一个巨大的项目。  相似文献   

11.
《小学生时代》2012,(12):33
西子姐姐,我有两个好朋友,从三年级到六年级一直都很要好,可是最近有另外一个不受班级大多数女生欢迎的女同学,经常找我其中一个好朋友聊天、玩游戏。她就是想拆散我们,把我的好朋友拉走。我那个好朋友就开始和她好了。我劝她回到我们中间,继续我们的友谊。可是,她说那个女同学对她很好,不能就这样不和她做朋友了。我很伤心,为什么这么多年的友谊,这么容易就被破坏呢?我好想我们三个人像以前一样啊!  相似文献   

12.
史典是我们班一个比较特殊的孩子,在幼儿园里几乎不开口说话,为了更好地和她交谈,了解她,我们进行了家访。 按响她家的门铃,感觉她的家格外幽静,难怪史典平时也喜欢独自安静地游戏,但她妈妈的健谈,又是她在家中表现活泼的一个因素。幼儿园这个大集体可能对她有所压力,她一时不能适应,因而显得沉默。参观了她的房间,一只只可爱的小动物摆得整整齐齐,她妈妈向我们反映的史典在家的一些兴趣爱好及种种表现,使我们对她有了一个比较细致的了解。  相似文献   

13.
本课题从立项到现在已经有三年的时间了。我们依据市教育学会的要求。依据课题研究计划。进行了认真、细致、深入的研究。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并取得了良好的科研成果。下面就将我们的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做一个总结报告。  相似文献   

14.
一、学习目标的动态生成——"问题让学生提"例如:这题就是一个典型的图文结合题.为了培养孩子的审题习惯,做到"读"得细致,我逐步出示信息,并在其中逐步渗透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师:从图中你了解到了什么信息?生1:我知道了有4个小朋友在做灯笼.师:那我们一起看看,他们做灯笼的时候碰到了什么问题了呢?  相似文献   

15.
我家用过的保姆不多,只有两位。第一位保姆是经中介介绍、来自贫困山区的15岁小姑娘,父母没有文化,给她起名字时,只将其表姐的名字做了个字序颠倒。小姑娘到我们家的任务是帮助我们照看不到一岁的女儿。到我们家之前,她已经有一年多当保姆的经验了,据她说此前曾在一位拥有私人豪华轿车的人家服务过,她如数家珍般告诉我;哪个饭店的哪道菜好吃,话语中;我看到了她对城市生活的热爱和做城市人的向往。 小姑娘干活很有眼色,也十分能干,很快我们就让她一个人和女儿在家了。在生活上我们待她像自己的孩子或者自己的小妹妹一样,女儿…  相似文献   

16.
蓝色鸢尾     
萧平 《大学时代》2005,(12):50-51
喜欢上Jo,是在她上的第二节英语语音课上。上第一节语音课时,我看了看课程表,她的名字叫何鸢茉。很好听的名字,让我想到两种好看的花:诡异灵幻的蓝色鸢尾,清香怡人的白色茉莉。然后,抬头看到一张细致安静的脸。一个随处可见的年轻女白领。然后,戴上耳脉,对着课本,没有再抬头。耳脉里穿出她清爽的声音:“My name is Joanna.”整堂课,她做着教师最本分的工作,没有一个多余的微笑,没有一句题外话。待第二次上她的课,后半节她安排给我们看影片。调整节目的时候,我仰起脸,看她轻抿起了嘴唇,眉头微蹙,然后移开鼠标,专注地作着备课笔记,放任我们…  相似文献   

17.
黄红旭 《教师博览》2023,(32):20-21
<正>开始工作的头六年,我非常在意每一个奖项,我认为那是一个年轻教师工作能力和业绩的外在表现。直到我遇到了陈晓燕。站在人群中,陈晓燕绝对是“路人甲”。但是一到运动场上,她小麦色的皮肤、敏捷的身姿,便成为全场的焦点,她像一只灵动的燕子在飞舞。她被同学们推荐做了体育委员,负责早练、课间操以及体育比赛项目。特别是健美操团体赛,她简直能带着全班同学快乐地飞起来,每次我们班都能获得一等奖。可是这么机灵的燕子,也有“飞”不起来的时候。  相似文献   

18.
我妈妈有个好朋友,叫古丽且木,是个维吾尔族阿姨。她汉语说得很好,经常到我们家来玩,教我妈妈做抓饭、拉面,她俩相处得像姐妹一样。古丽且木阿姨在一个超市上班,上下班时间不固定。有时上幼儿园的女儿没人接,她就给妈妈打电话。妈妈把她的女儿接回到我们家,  相似文献   

19.
做个好老师     
李海波 《河北教育》2011,(10):44-45
小时候,我最亲近的人是奶奶,她做的饭好吃,做的衣服好看,拉着我们的手出门总有人很恭敬的叫她“范老师”,那时的教育局局长也是她的学生。上学后,我最敬畏的人是爸爸,四、五年级他教我们班的语文和数学,小学毕业的时候,我和其他五名同学一起考上了市一中,之前我们村没有一个人能到街里上中学。虽然我没有遗传到奶奶的聪慧和爸爸的敏锐。...  相似文献   

20.
传话游戏     
蒋明 《新作文》2010,(1):53-53
星期五下午最后一堂课,吴老师叫我们做一个传话游戏。一听要做游戏,同学们个个脸上乐开了花,都在急切地等待着游戏的开始。游戏开始前,老师定了游玩的规则:每一小组最前排的人到她那儿去。把她说的话记下来,再传给第二个人,以此类推,一直传到小组最后一个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