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是一篇优美的童话。它通过“盲孩子”的复明,表达了这样一个理念:爱能创造奇迹,只有“爱”才能使人们感受到生活的光明和美好。文章不以情节取胜,而是以情感人。每当盲孩子需要帮助时,就会有帮助者出现:孤独时,希望有人和他玩,影子就悄悄地来临了,让盲孩子“似乎感受到了光明,看到了色彩”,让他感受到快乐;夏夜里寂静的小树林,美好的夜景使盲孩子兴奋不已,小萤火虫飞来,成为盲孩子看到的第一个淡淡的光点,让他“永久的黑夜”消失;而在风雨交加之时,飞来的一群萤火虫使盲孩子找回了他可爱的影子,并让他看到世界上的一切…  相似文献   

2.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1.内容。《盲孩子和他的影子》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第五单元,是一篇童话故事。2.内容解析。《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主要讲述了盲孩子在影子的陪伴下重见光明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爱"的歌颂和赞美。童话具有语言美、意境美的特点,教学时要通过品味文中的语言体会文中的画面美,更要通过对  相似文献   

3.
[设计说明]许多文章中都有一些“关键词语”,这些“关键词语”,或是文章描写的重点所在,或是有重要(深刻)的含义,或是贯穿全文的核心语汇(可以是为文主旨,也可以是文章的感情基调,可谓“文眼”式词语),或是文章结构上的锁钥(可谓“线索”).教学设计时,我们可以这些“关键词语”为抓手,预设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设想教学流程,选择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启发和引导学生去品味、咂摸,去着重理解、准确揣摩、深刻领会,可以起到重点突破、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的关键词语,是为教学方法中之“关键词语品读法”.这种教学设计的核心在于教师能否引导学生找准“关键词语”,这是教师对文本解读能力的直接体现;同时也是教师课堂引导艺术的具体反映.  相似文献   

4.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是一篇新课文,编者将它放在第五单元“想象和联想”主题中。我以为,如果将文章的解读仅仅停留在这一层面,就相对削弱了语文教学文本的丰富性,因为《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是一篇非常感人的童话作品。我国著名的童话诗人金波用诗一般的语言讲述了一个盲孩子在他的影子的帮助下寻找到光明的故事,歌颂了人与人之间的关怀和帮助,启发我们热爱生活、关爱弱者。盲孩子和影子都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帮助他人最终也会获得幸福。因此我确定了“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②培养多向思维的习惯,多角度理解文章主旨。③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带着学生学习和体验的过程,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有效地引爆学生的思维,引爆语文课堂,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笔者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坚持不懈地探索与研究,总结了一些教学心得,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绩。一、挖掘教材内容,引爆课堂 教师带领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就是挖掘文章精彩内容的过程。比如,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一篇名为《她是我的朋友》的课文,就是一篇含蓄而隽永的佳作。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教师要把“她是我的朋友”这一中心思想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即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都注重强调主题的回归,并始终围绕“她是我的朋友”这一内容展开教学活动。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到“他们确认这个小姑娘伤得最重,如果不立刻抢救,就会因为休克和流血过多而死去……”这段文字时,为了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迫在眉睫”的急迫性,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感情去朗读这一段话,让学生说一说内心的真实感受。此外,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中的主人公阮恒献血前的复杂心情,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找出其中的关键词:颤抖—举起—放下—举起,鼓励学生认真思考阮恒的这一系列动作中所表现出的矛盾心理。有了这些铺垫,教师就可进一步引导学生找一找课文中描写阮恒献血时的动作或神态的句子,并找出其中的关键词:“……他突然啜泣(关键词)了一下,全身颤抖(关键词)并迅速用另一只手捂(关键词)住了脸。但过了一会儿,他又开始呜咽(关键词),并再一次试图用手掩盖(关键词)他的痛苦。接着,他那不时的啜泣变成了持续不断的低声哭泣(关键词)。他眼睛紧闭着,用牙咬(关键词?  相似文献   

6.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这篇文章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我想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的。因为我看了这篇文章后几乎感动得想哭了《!盲孩子和他的影子》让我找到了人生的目标。每当回忆起这本书,它的内容就像放电影一样在我脑中呈现。有个孩子的眼睛瞎了,所以村里的人叫他盲孩子。盲孩子很寂寞,没人肯和他玩。一天,他问自己谁肯和他玩,影子回答了他的问题:“我和你玩。”于是,他便有了朋友。一次,他们两个一起去玩,盲孩子不小心掉下深洞里,叫天不灵叫地不应,他伤心地哭了。奇迹出现了——盲孩子的眼睛可以重见天日了,他真诚的泪水让他有了一个孪生兄弟…  相似文献   

7.
据卡自学,整体感知教师首先出示“导学卡”。卡上除对本篇课文有学法提示外,还精心设计了如下自学思考题:1.请先观察文中插图并细读描写“老战士”坐姿、表情、手势、衣着等内容的语段,想一想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老战士”会被冻死。然后,在书上画出关键性句子。工将军听说有人冻死后,他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根据课文填空:愣了一下→()→()→()。3.为什么说“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晶莹”的含义是什么?4.为什么说“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接下来,学生根据“导学卡”的提示自学课文,教…  相似文献   

8.
语段教学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点。在段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品味和发掘段的情感因素,做到“以作者之情作为自己之情,以自己之情点燃学生之情”,真正发挥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之功效。那么,如何发掘语段的情感因素进行教学呢?一、从词句中发掘,品味情感因素1.剖析词句的细腻性。即通过品味作者准确的遣词、独到的刻划,引发出蕴含的情感。如《师生情》中的“他们踮着脚,透过门上的玻璃,争着向屋里看”。教学时,引导学生掂一掂“踮、透过、争着”这几个词的分量,细细加以品味,就能把句子中蕴含的“同学们对老师的…  相似文献   

9.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是抒情诗式的童话。这美丽的童话世界,会使你感受到诗一般的境界,体味到其中汩汩流淌着的爱。这篇童话的情节发展比较简单:一位盲孩子生活在黑暗里,他的日子过得很寂寞;“影子”的陪伴,给他带来了温暖,让他快乐;来自萤火虫的爱、影子的爱、以及太阳、月亮的爱,使他获得了光明。在这篇童话里,爱和光明的照耀可以战胜黑暗和不幸,创造奇迹,让人间变成天堂。困境中的盲孩子并没有被黑暗压倒,对生活的热爱,使他即使眼睛瞎了,还那么地喜欢大自然:眼睛看不见了,就去听、去触摸、去嗅身边的世界———心中有爱,困境就扼杀不了他…  相似文献   

10.
在我校“一人一课”研究活动中,两位教师分别执教了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6课《半截蜡烛》的第二课时。大致相同的教学设计,看似实现了同样的教学目标,但却折射出不同的教学思想。文中有一处重点语段:“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孩子,急忙从厨房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以下是两位教师各自执教这一语段的教学片断。  相似文献   

11.
陈建翔博士说过:“当孩子忘我地投入地做一件事的时候,他(她)就是天才。”杨胜利教师认为:“浓厚的兴趣超过一百种良好的教学方法。”可见.兴趣在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能积极地调动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情境进行教学?作为教学多年的语文教师.笔者现在谈谈自己在课堂情境教学中的做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一、教学角度:品读、品味赏析课文的美点妙处。二、主要教学步骤:1、由“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导入,接着用抢答法检查预习(作者、体裁、写作目的、结构层次……)2.学生读课文,看注释,查工具书,相互讨论,然后在全班质疑问难,教师借此机会落实下列词语。  相似文献   

13.
一 品读肖像描写,看闰土 师:有这样一个人。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短短的头发刷子似的直竖着。浓密的胡须成一个隶书的“一”字……知道他是谁吗?生:鲁迅。师:(出示鲁迅照片)看来,单元导读中这一段描述牢牢地抓住了鲁迅的肖像特点。鲁迅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非常重要的作家。今天这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鲁迅先生笔下的“少年闰土”。  相似文献   

14.
教学目标1.通过自学,会读写“欣”“惕”等6个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欣赏”“津津有味”造句。3.反复朗读、品味,感受小足球赛的精彩。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师:同学们,你们在双休日会怎样放松自己?昨天放了学,有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来到一块空地上,热热闹闹地举行了一场———小足球赛。(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师:听了课文,你觉得这场小足球赛举办得怎样?2.学生自读课文。3.小组合作学习生字、生词。出示自学要求:(1)想办…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浙江省新华书店发行)七年级上册第29课《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中的插图有误,书中158页上的月亮应该是下弦月,而不应该是上弦月。根据书中的语句:“月亮出来了,今天的月亮特别亮。”“又过了一会儿,太阳出来了。今天太阳出来得格外早。”“月亮和太阳同时悬挂在天上。”“这世间所有的光亮一齐照耀着盲孩子和他的影子。”“他[睛里的那个黑夜的世界,渐渐地泛起淡淡的光,像银亮的雾笼罩着周围的一切,不大工夫,那雾也退了。”显然,这里指的是早晨,而早晨的太阳和月亮在一起时,月亮应该是残月,不是有诗吗“杨柳岸晓…  相似文献   

16.
阅读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语言的理解能力,还能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那教师该如何做才能达到阅读教学的目的呢?一、找准文本的关键处 在阅读教学中,关键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抓住文眼,就可以较快地找到全本的思想脉络,分析全文,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1.抓中心词细读《少年王勃》是以“这时王勃正站在窗前,凝望着江上迷人的秋景……”一句来述说王勃的,也是文章的中心句。教学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抓住中心词“凝望”来仔细研读,并展开教学。请看教学片断:师:的确,他观赏着风景,并以自己特有的文字写下《滕王阁序》,尤其是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而名扬天下。你们觉得这句诗美在哪里?……这样,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抓住了中心词,细读了全文。2.抓重点词句细读 《李广射虎》一文重点述说李广射虎的经过:“猛然间。李广发现前方的草丛中,影影绰绰蹲着一只老虎,连忙拈弓搭箭,运足力气,拉开硬弓。‘嗖’的一声,一支白羽箭射了出去。”这几句话,让学生看到李广大将军的神勇。教学时,教师抓住“猛然间”“连忙”“拈弓搭箭”“嗖的一声”几个重点词句来让学生研读,并提出几个问题:(1)你们能从这几个词语中看到李广是一位什么样的将军?(2)在后文中,文章又将如何对李广将军进行描写?(3)文章所描写的与课文开头的那首诗有什么联系,试比较看看?学生通过品读,感受到文章主人公的光辉形象。  相似文献   

17.
散文品读,可以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近作者,引发学生与作者思想感情的共鸣乃至对人生、对生活的领悟和对美的体验与感知。如何让学生通过品读散文,正确表达自己的感悟和见解,发出非同凡响的“好声音”呢?笔者认为在散文品读教学的“舞台”上,教师应该扮演好以下几种角色:  相似文献   

18.
宋婷 《语文天地》2012,(2):31-32
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体会作者情感。(重点)2.自主讨论,交流展示:品味诗歌语言,掌握诗歌中的表达技巧。(难点)教学方法:四读教学法(初读、意读、品读、美读);自主讨论、展示交流。  相似文献   

19.
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阶段目标要求也提出阅读时要“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感受语言的优美”“品味作品中富有魅力的语言”等。而这一切目标的实施都需要以“品读语言”为核心,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语言强大的表现力和美妙的神韵,让语文课散发它真正的魅力。但是,在当前一些课堂中,还普遍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品读简单化,缺乏整体性,目的性不强,教师指导不到位.采用的形式不恰当。针对种种问题,我在阅读教学实践中对阅读教学法中的品读模式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通过品读“点滴”一词,让学生体味诗文的深情。举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几个实例.揣摩“点滴”一词的深层涵义,品味诗文所表达的深情和所营造的艺术境界。通过品读精美的诗文.学习锤炼字词的技巧,提高学生阅读鉴赏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